2021高一歷史教學反思范文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都希望有一流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2021高一歷史教學反思范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1
一個學期的時間過去了,本學期由于我教高一年歷史,高一年雖然還是用舊教材,但如何把新課標的精神貫徹到具體的歷史教學中對我來說壓力大,俗話說有壓力才有動力,所以在這一學期除專業知識的不斷學習積累外,教學工作中我倍加努力,不斷加強理論學習,努力進行課堂教學實踐,在教學中得到了一些體會,同時也找到了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確定了今后的努力方向。
一,自己在教學中得到的體會
1,在教學中我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愛因斯坦說:"對于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具備對學習的"熱愛"和"探索"精神,才能樂在其中,才能勤奮地學習。對于剛步入高中的高一新生來講,有些學生上課注意力不能持久,往往憑興趣去認識事物,對感興趣的事情愿意去做,不感興趣的就表現出心不在焉。顯而易見,如果不注重趣味教學,就很難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努力讓學生在課堂45分鐘的學習中一直保持旺盛的求知欲和比較持久的注意力,就結合歷史這門學科的特點進行教學,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并將激發興趣貫穿于課堂教學的全過程。
2,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
高一一年教下來,我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高二的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二,在教學中存在的不足
1,在指導學生的學習方法上我沒有足夠的經驗,不能教給每個人最有效的方法。
2,對于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沒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今后努力方向
我在今后課堂教學中還將努力為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主性學習的發展創造各種條件和機會,促進他們去主動學習,主動發展,并給予適當的點撥和引導,讓學生學會質疑,調查,探究,在實踐中學習,不斷提高每個學生的自主性。并且還要在教學過程中要處理好傳授知識與培養能力的關系,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尤其對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努力提高他們的學習成績,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2
今天在高一(12)班上課時,氣氛比較沉悶,提到分封制、宗法制這些歷史概念時,學生對相關的知識點及內涵很陌生。比如分封制下周天子和諸侯聯系的紐帶是什么,分封制和宗法制到底存在怎樣的關系,學生反應遲鈍,表情木然。及至后來用PPT展示秦統一的過程時,學生也只是機械地對照著屏幕作一些記錄。
課后,我仔細分析了原因,到底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課堂的沉悶以及師生互動的減少呢?這堂課安排在上午第一節,也是我新課的第一節課;課堂設計中也許是過高地估計了學生的基礎和能力,設計的問題理解要求高,給學生的鋪墊性知識太少,造成學生思維難以跟上課堂節奏;這幾天,翻了幾本教學理論書籍,書中提到課堂目標的制定一定要以學生為中心,學生是不是發展了是判斷教學成敗的關鍵,看來,我更多的是關注了我如何去上課,而沒有從學生的角度去設計課堂,包括多媒體課件的使用,也成為裝飾門面的做法,課件中堆砌了過多的知識點體系和大量的史料及圖片,上課時更多地是在展示課件,學生是不是有興趣,是不是接受和消化了,則關注得太少。其實我還是充分地準備這節課的,但課堂瞬息萬變,看來預先設計好教案,并不意味著萬事大吉,課堂是生成性的,根據學生和環境變化靈活調整課堂設計應是我下面著重要做的一件事。
適合的就是最好的,上課也是這樣的,講的知識點,引用的材料一定要結合學生實際,學生聽得懂,并且因為你上課有生成性知識出現,有啟發,這課就是成功的,你的教學就是有效性教學。
今天在高一(7)班上課時,這種體會頗深。課的題目是《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和強化》,首先分析題目,讓學生對本課結構有一個總體性的認識。
師:課文各子目與課題存在怎樣內在的聯系?
生:法令出一敘述了君主專制政體的建立及逐步完備。
師:君權與相權這一目與課文主題又有什么關系呢?
生:君權與相權斗爭的結果是皇權越來越大,君主專制政體欲來欲強化。
可是對于選官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和主題的關系,叫起來的幾個學生都不能闡述,呆站在那里。
思考后,才明白高一學生畢竟是從初中才上來的,并且初中歷史邊緣化已是普遍化現象,因此,提問要結合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這里,可以試著把明顯的聯系讓學生回答,而理解難度較大的則通過教師通俗講解讓學生明白。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3
通過近一個學期的歷史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可以說我的反思頗多。我是剛剛踏上講臺的新老師,我深知我身上的擔子和責任有多重。因此,在備課和批改作業方面,我絲毫不能懈怠,特別是備課,我花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往往是重復了再重復;但從學生的反映和半期考試結果來看,付出和收獲似乎不成正比。為此,我對我的教學工作進行了深刻的反思。
一、發現的問題
1、首先,個人工作經驗不足,一個從高一到高三的完整的歷史理論體系尚未完全確立起來。
2、學生初中歷史知識掌握的太少、太散,歷史主干知識、歷史體系無從談起。
3、高一新教材內容的綜合程度和時間的跨度有點大,類似于專題史,學生根本搞不清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經過以及事件發展的整個過程,因此記憶難度有點大。
4、剛開始的時候,我的教學計劃和教學進度是嚴格按照教參書規定的課時進行授課,但是我發現絕大多數教材內容在45分鐘內基本上講不完;如果提高速度完成了教學任務,大多數學生反映聽不懂,學生有點聽天書的感覺。
俗話說的好:方法總比困難多。對于教學過程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我必須進行深刻的反思,向老教師虛心請教,經常和同級歷史學科的老師們一起共同探討和研究,為此我得出了以下方法和結論:
1、首先,要熟悉初中歷史課程知識,初中講過的知識與高中知識重疊部分可略講,做到詳略得當,有的放矢。
2、課堂教學模式的轉變。改變初中歷史課滿堂灌思路,創設情景,實施有效教學,努力引導學生并調動他們的歷史學習興趣,形成良好的歷史學習氛圍。
3、課堂教學實行多元評價,一改過去簡單以成績論英雄的做法,通過課堂論述、課后歷史小論文、歷史材料的收集、歷史小故事的講述等多種形式讓學生參與其中,找到興趣,提高歷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4、課堂教學要生動有趣,形成自己獨特的教育風格和人格魅力,很多時候學生會因為喜歡一個老師而喜歡你所教的科目。
高一歷史教學反思4
本學期我的教學任務是高一(18)(19)(20)(21)(22)五個平行班的歷史課。因為學生還處在高一年級這一非常特殊的學年段,文理尚未分科,而且我校又是一個重點中學,學校上上下下一切為理科的學習科目馬首是瞻,每周和音體美相同的課時,還恨不得再減去一節留給學生自習。
于是這就將我們歷史原本就是一個不起眼的學科推上了一個極為難堪和尷尬的境地。但是本著對學生負責任的原則,我還是認真地去備好每一節課,盡量讓他們在有限的時間內多了解歷史的真實,讓可憐的國民再找回一絲歷史的責任感,盡我最大的能力去讓學生喜歡全國人民都不重視的歷史課。我相信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要學生對歷史課感興趣,他們就會認真地聽課,也就自然避免了我們通常認為的歷史課就是自習課就是有老師的休息課的窘迫困境,學生愛學這一科,覺得這一科對自己有用,自然上課就不會說話,打瞌睡了。
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充分認識到不能再同我上學時那樣教學方式了,現在應該教的不是書本上死的東西了,那些學生都能知道,“讀史可以明志,學史可以鑒身”現在教給他們的是就某個知識應怎樣分析理解,使從中得到啟發。所以我努力改變學生原有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在教學過程中,我主要教給學生思考問題的方法,答案由自己歸納得出。我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創設能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對學習活動進行自我支配、自我調節和控制,讓他們主動地去認識、學習和接受教育影響,從而達到所預期的學習目標。
但是就像有些領導說的那樣“作為一個剛踏上講臺不久的年輕教師”要想泰人自若的駕馭課堂實現上述目標幾乎是不可能的,然在諸多不可能之下,我盡自己最大的全力去努力實現,所有首先要在備課上下足功夫。
我覺得對所教教材還不熟,對于知識的把握有所欠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認真備課,敷衍了事。處在高中階段的學生精明的很,老師是否認真地備課了,是否具備一定的專業知識水平和廣博的知識素養,不出一周,學生便會了解一切的。所以任何應付和得過且過的行為和想法都是極其可怕的,它會斷送學生對你的信任,甚至徹底顛覆學生對為人師表的教師的高大形象。所以我絲毫不敢放松備課這個最關鍵的環節。
在講每一節新課前,我都會通過對新老教材的對比,查閱相關資料。在頭腦中多次設想,在這個地方學生會提出什么問題,我該如何解答才會給他們最滿意的答案。尤其是在涉及與現實聯系很密切的問題時,我都會通過網絡或向政治等相關學科的教師請教等途徑,盡量挖掘出歷史與現實的某種聯系,讓學生充分體會到學習歷史并不是真正的“無用”,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不失時機地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而事實證明我的做法是正確的。
素質較高的學生最大的特點就是思維活躍,在課堂上善于表現自己。我就利用了他們這個特點,有意識的培養他們的歷史興趣,有所收效。這幾個班中尤其是(18)(21)(22)班中有很大一部分學生學習歷史的勁頭都很高,我就盡量使他們成為帶動全班學習歷史的動力。毫不吝嗇的表揚他們,其他同學受到了感染,學習歷史的積極性也提高了。
例如在學習必修2第五單元《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的變遷》的第14課《物質生活與習俗的變遷》時,我在課前先將班級分成四大組,每組研究一個課題:第一組研究“衣”、第二組研究“食”、第三組研究“住”、第四組研究“習俗”,讓他們在課余時間收集資料,上課時給每一組5分鐘的時間匯報本組的研究成果,后來收到了意想不到的結果。尤其是21班的學生,聲情并茂講的非常好。(我已寫了一篇文章記述這節課的成功之處)。
通過這半個學期的教學,也有很多遺憾和值得我反思的地方。當我們回歸課堂的本真時,當我們真正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為時,我首先懷疑的是:我這樣講學生能不能懂?我這樣問學生能不能答?我采用這種教學方式學生喜不喜歡?作為年輕老師的我們,就應該在這樣的反思中,在這樣對課堂瑕疵的苦苦尋找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能力。
我覺得,我們只有把握住新課程的主旋律,向每位學生敞開學史之門,指明知史之路,讓每位學生暢所欲言,遨游史海,創新思維,施展才能。才能增強歷史學科的魅力,不斷地向課堂注入“活水”,真正“點燃學生思辯的火把”。切不能“抱著石頭跳舞”無趣且無效。
【2021高一歷史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高一歷史期末教學反思范文12-18
高一歷史的教學反思范文(精選8篇)12-23
關于歷史教學反思11-08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01-26
初一歷史教學反思01-25
高三歷史教學反思01-22
初中歷史教學反思01-13
高一語文教學反思范文12-30
高一化學必修教學反思范文12-23
初一歷史公開課優秀教學反思范文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