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教學反思要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1
匆匆地上完課,感覺腦中一片空白,心中只有一種荒唐的感覺,這是一節課嗎?教師的講話語無倫次,提出的問題不明確,毛病百出,致使學生上課回答不上來。這一切都是我課前始料未及的,上課慌亂的情景到現在還一直在我的腦中浮現。自己反復的思考著,失敗的主要原因在以下幾個環節:
首先是在一開始我本意想體現學生的自主,讓學生喜歡哪段讀哪段,結果在學生交流的時候,學生一下說出了我喜歡第三自然段,學生說“因為這段話寫出了趙州橋非常的美麗。”進而讓學生交流從哪些地方看出是如何美麗的?接著我們班的邢天鐸同學說:這段不但寫出了趙州橋的美觀還寫出了趙州橋的堅固。接著我就出示了這一句話:趙州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問孩子們哪段講了堅固,哪段講了美觀。這一切進行的都很順利。但問題恰恰出現在這:問孩子這句話在全文中來看是一個什么句子?在全文起什么作用?這一下把孩子們問倒了:是中心句,總分關系。學生胡亂地說了一堆,局面很是尷尬,很是荒唐。我此時才深深地醒悟,原來孩子們以前沒有見過這種句式,教師應該直接告訴孩子這樣的句子就是過渡句,那就不會出現混亂情景。后面的課簡直都把孩子們的激情都抹去了。課后我詢問了學生:你們以前沒有見過過渡句這樣的句式嗎?孩子很是難為情的說:沒有。聽到這,我覺得自己備課太不充分了,怎么就忘記了這個問題對于孩子們來說是一個新知識呢?哎,真是后悔莫及。
再就是個人素質較低,應變能力較差,語言不夠精煉,問題羅嗦。如在檢查預習的時候提的問題不夠好。若改成通過讀課文,你對趙州橋都有哪些了解或趙州橋給你留下什么印象?這樣孩子們說話的機會就多了。
由于這么多的毛病,讓我感到很是難堪,真有點沒臉面見在坐的同事,人家怎么上的那么好而自己呢?我的這些舉動讓我們細心的組長李霞老師發現了,她有點安慰又有點提示地說:“你怎么有點在給初中的學生講課呢?那個過渡句孩子們不知道你就應該直接告訴孩子們就行了”李老師這樣一說,讓我深深的意識到自己的問題。然后接著說你一開始不該先講第三自然段,應該先講第二自然段,這樣一提示我忽然讓我醒悟過來,是呀在課堂上,我在講第二段的時候孩子們說得非常好,如果講完第二段再接著引出那個過渡句,就很自然,孩子們也會很容易接受。
此時我深深的意識到,隨著新課改潮流,應該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但是不應該所有的文章都應該那樣設計的。有時候關鍵時刻應該還是需要教師的正確的引導。如果今天老師能夠及時正確的引導,我想就不會出現這么多的笑話的。再就是如果想發揮學生的自主,就應該好好備課,備好學生,備好教材,正像上次蘇主任說得那樣,向楊昱婷學習,精心鉆研教材,找出關鍵的地方,關鍵詞語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就會取得非常好的效果。總之需要我學習需要我改進的地方還有很多很多,我也將繼續努力的學習,虛心向別人請教,爭取更大的進步,縮小與別人之間的差距。
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2
《趙州橋》是一篇說明性的課文,思路很清晰,主要講了趙州橋的三方面內容:雄偉、堅固、美觀。短短的幾百字,不但寫明了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年代,更重要的是把趙州橋的外形特點清楚地展現在了人們的眼前;然后講這樣設計的好處,并對其設計的美觀加以描繪,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感受到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干。課文語言準確,簡練,又不乏生動。學這篇課文,很容易激發學生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緒。
在教學設計上,導入環節從學生預習和所獲資料入手。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語問題,細讀課文時首先引讀了第一段,引導學生明白趙州橋的位置、設計者、建造的時間及通過本段內容總結出的趙州橋的特點。第二三段的特點讓學生自由朗讀總結出并小組討論找出相關詞語。第四段的處理采用感情朗讀法,讓學生明確這段是作者對這樣一座雄偉、堅固、美觀的橋發出的由衷贊美。這樣做既體現了“課標”讀中感悟、讀中理解、讀中積累的要求,又節省了教學時間。感情朗讀指導時,采用出示重點句子,在學生品詞析句,感悟思想感情的基礎上指導朗讀。拓展延伸環節放映一組現代橋的圖片和趙州橋做對比,對趙州橋有名的原因做進一步的了解。
本課《趙州橋》的第二自然段在結構上很有特色,以總分段式出現,是進行寫作指導的好范例,在教學時適當向學生滲透總起句,及總分式的寫作方法,感覺做的很好。
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3
新一輪的課例教研活動又在如火如荼地開展著,當我迫不及待地登陸教研中心的網站,看到三年級的研討課文是《趙州橋》時,我的心中真的一喜,原因是假期里我們考的教學設計就是這一課,由于我以前沒有教過三年級,考試時我竟把整篇課文設計成了第一課時,所以想借著教研的機會好好學學。
這次課例教研崔老師給我們提出的研究主題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創建高效課堂;研究重點是說明文教學如何體現語文味。何為語文味?我們教研組認為就是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通過重點詞語的理解,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下面我想談談聽了同組姐妹的課以及自己授課過程中的幾點體會:
曉紅的課注重傳統文化的熏陶感染。教師不是單純依靠課本的只字片語,而是挖掘他們背后的文化底蘊。比如從一個“創舉”的背后挖掘出趙州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拱橋要早多少年?當時有沒有這樣的橋?曉紅還調出了國寶檔案中的資料補充到課堂,使學生在學習語文中受到祖國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老楊的課最令我難忘的是幾組數據的調入:趙州橋在經歷10次洪水,8次地震搖撼之后,仍然安然無恙。存在1400多年中,僅僅整修過9次。1400年后世界對它的評價等。我想聽完了這些,沒有哪一位同學不佩服設計者的巧妙構思,學生朗讀時的驚嘆、民族自豪之情也油然而生!
我上的是第二課時,重點學習的是第三自然段,在備課時我設計的這課時的目標有:一、認識過渡句并了解它的作用;二、有感情地朗讀這段,真實感悟圖案的精美;三、小練筆:學習本段的寫法:圍繞一個意思寫一個片段,并用上“有的……;有的……;還有的……。所有的……。”這樣的句式。
在處理第三自然段第一句話時,我運用課件把句子分解,讓學生先弄清這座橋不但堅固是指什么?(上一段內容)然后再讓學生說美觀是講什么?(下一段內容),并讓學生說說這樣寫的好處,這樣學生就知道這句話的作用是承上啟下,前半句在總結上個自然段,下半句在引出下文。
對幾種雕刻圖案的處理,我是先讓學生看課件中展示的圖案,發揮自己的想象,用自己的語言描述或動作表現將自己看到的畫面說一說,教師及時加以評價。然后讓學生讀文,看作者是用怎樣的文字描寫的,讓學生帶著自己的想象、感受再次朗讀。學生體會出趙州橋上的圖案是精美的,作者的語言描繪也是優美的,體現的是勞動人民的智慧,心中自然產生一種自豪的情感。之后采取指名讀、師生配合讀的形式進行朗讀指導。最后,采取填空的形式幫助學生進行背誦積累。
三年級是寫作的起始階段,一些必要的寫作方法應該貫穿課堂教給學生。《趙州橋》這篇課文在結構上最大的特點就是總起句、過渡句的運用。所以,我在這方面花了稍多的時間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總起句,總起句的作用是什么。在指導學生圍繞一句話寫一個片段時,我給學生確定了幾個主題,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個主題進行寫作。對這些初學作文的小學生來說培養了寫作興趣,讓他們品嘗到了寫作的樂趣。
當然我的課堂當中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說讓學生了解分號的用法部分,在備課時我是這樣設計的:1、請同學們想想文中畫線部分的'內容能否交換順序?你發現了嗎,有的……有的……還有的……這三個句子之間用的是什么標點符號?2、同學們,這樣讀了以后,你們明白了用分號的道理嗎?這里“有的刻著”“有的刻著”“還有的刻著”是不分先后的,可以先說中間一幅精美圖案,也可以先說后面一幅精美圖案,中間用分號,最后用句號。這說明分號前后的三個句子是并列關系。可是在實際課堂中可能由于時間的關系,急于往下進行,結果把這部分給刪掉了。還有就是在練習說話訓練時,只有少數優等生暢所欲言,在夸贊橋欄精美的圖案,夸贊的方式有點單一等。今后我要再深入研究教材,既要讓學生學好學扎實,又要創建高效課堂,不要每篇課文都面面俱到,而是每篇課文訓練有側重點,把握時間,拓展知識。
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4
這是篇說明性的課文,向我們介紹了趙州橋的雄偉、堅固和美觀。這篇文章從建筑藝術這個側面,介紹了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教學這篇文章時,重點教給學生體會作者的表達方法,難點放在幫助學生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及其好處。
首先,化難為易,為學生把握課文重點選擇最優教學手段。我把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做為課文的重點。限于學生的閱歷和知識水平,讓學生了解趙州橋設計上的特點是比較困難的,在學生默讀課文時,我要求對照書上插圖,初步了解趙州橋設計特點的基礎。課文重點,通過電教手段,在教師的精心指導下,由學生自己比較容易地解決了。
理解趙州橋在建筑上的美觀,是學生學習課文的一個難點。對幾種雕刻圖案做抽象講解是比較困難的。當學生提出“什么叫戲珠”,“飛龍是什么樣的”和“‘抵著’怎么講”時,運用課件,引導學生仔細看圖,從而輕而易舉地解決了。并利用課件幫助學生復述“精美圖案”的相關內容,以至背誦。
其次,環環相扣,為突出訓練重點巧作安排。如在處理段與段的聯系中,在第一段最后抓住“世界聞名”提出問題,過渡到第二段的學習。為了突出對第二段的理解,抓住“設計”一詞探討他的雄偉堅固。在講解第三段時,結合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欄板上的圖案。又如在課文和板書的結合上,為了突出訓練重點,我首先板書“世界聞名”,引起同學注意,接著把同學討論得出的“趙州橋設計上的巧妙”“雄偉”和“堅固”“美觀”的正確答案,都扼要地做了板書。
第三、抓住重點句子教學
1、“趙州橋非常雄偉”。這是一個總起句,本段都圍繞“雄偉”展開具體描寫。教學時我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這種圍繞一句話把內容寫具體的方法,而后學著這種寫法,進行練寫。如“我們的學校多么美麗!”
2、“這座橋不但堅固,而且美觀。”這句話起承上啟下的作用,前面講的內容是“堅固”,后面講的內容是“美觀”。課文用這種表達方式,使文章顯得眉目清楚。教學時,讓學生明白“這句話這樣寫,有什么好處?”
3、“這種設計,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為什么說是創舉?舉例來說說。談談自己對這句話理解。
教學上述句子時,放手讓學生體會,給學生一定的空間思考。并聯系上課前預習的材料進行交流、討論。
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5
鎮里組織優質課大賽,為了能突出新課程教學理念,對《趙州橋》這一篇說明文,我在試講時采取了探究性的學習方式來學習“雄偉”一段。首先,抓住特點:“雄偉”讓學生想:你從本段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雄偉?在我的引導下,學生總結出長、寬建筑特點兩方面。接著我設置情境,讓學生四人小組為一導游團。四人合作設計講解趙州橋。并想:游客們會提出什么問題,該如何回答。
在其后的教學中,問題出現了:學生沒有講解而只是在念課文。面對其它同學提出的問題,不知該如何回答。
課后我進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想:出現這種情況最大的問題在于,我忽略了學生的能力水平,三年級孩子獲取信息、概括大意等能力尚處于初學階段,一下子放手給他們如此高難度的題目實在是一個笑話。即使要設計也要注意“扶放”結合。
其次,在課前沒有布置學生很好地閱讀、預習。還有,學生的問題大多集中在造橋的科學原理上,使得我措手不及。在這一環節中,我沒有做好引導工作。應該說這堂課上得一塌糊涂。為此我從失敗處入手,又進行了二次備課。
這一次,我讓學生充分默讀本段,然后把讀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大家一起解決。學生默讀完之后,紛紛提出自已不理解的詞語和句子:“橫跨”、“沖擊力”、“創舉”等等,然后學生互相用自已的回答加以解釋和補充。這時,有一個學生站起來問:“老師,為什么說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教室里頓時沒了聲音,這時,我給學生出示了趙州橋的圖片,讓學生在小組內畫一畫、說一說趙州橋的設計,教室里又活躍起來,每個人都爭先恐后地表現自已的繪畫和口語表達能力,在時機成熟時,我讓學生到講臺上展示小組討論的成果,一個同學這樣講到:“趙州橋有一個大拱和四個小拱,平時,河水從大拱流過,發大水時,河水還可以同時從四個小橋洞流過,這種設計在以前是沒有的,所以說趙州橋在建橋史上是一個創舉。”我充分肯定了這個同學的說法,接著在屏幕上給學生一個“資料袋”————把歐洲的敞肩式拱橋與趙州橋相比,當學生看到歐洲建敞肩式拱橋要比中國晚1100年時,課堂上不約而同地發出:“哇!”這節課我自認為是一堂比較成功的課。
總之,在探究性學習中,如何把握扶放的時機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探究性學習只有建立在學生已有的學習經驗基礎上進行,才會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三年級下冊語文《趙州橋》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趙州橋教學反思15篇12-06
《趙州橋》教學反思15篇03-16
趙州橋教學設計與反思12-16
語文下冊《木蘭詩》教學反思10-03
三年級語文下冊《翠鳥》教學反思08-23
三年級下冊語文課堂教學反思范文12-28
三年級語文下冊《夸父追日》教學反思12-16
三年級語文下冊《果園機器人》教學反思12-16
三年級語文下冊《太陽是大家的》教學反思12-16
趙州橋三年級語文說課稿03-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