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反思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歡迎閱讀與收藏。
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1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通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拾到一只在樹樁上的兔子,從此,他就放棄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兔子,結果什么也得不到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不勞動是不會有收獲的,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這一道理。
在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中,我參考了許多的教學參考,力求把寓言課上好,但是,由于“當局者迷”吧,想要太多的東西,課堂中難以取舍,導致很多的遺憾。
1、歸類識字這一教學方法的合情合理使用
在參考教學參考時,我看到了歸類識字的教學,引導學生利用歸類識字這一方法識字,但是顯然在試教過程中,就體會到歸類教學在這里沒有顯示出它該有的作用,反而使教學過程累贅。
在課后,反思整堂課的識字安排,也覺得有冗長的味道。本寓言6個生字,對學生的認讀來說不是難題,幾個關鍵詞“竄、樂滋滋”等詞語在文本中也有體會的要求,所以在識字教學中,我應該更有效有節奏地完成。關于歸類識字,我想在低段的識字教學中,應該不是讓學生自主地找,而是先扶著,引導學生去發現教師出示的生字的規律,再放,讓學生自主找規律,顯然,我在課堂操作中沒有用好這一方法。
2、寓意的體會如何才能水到渠成
《守株待兔》的寓意是本課必須突破的難點也是重點,讀寓言明白寓意也是寓言教學的文本特色。而本寓言的寓意“不能不勞而獲”對學生來說是理解的難點,所以我將難點分化,放在兩個環節的教學中逐步突破,但是在執教中,發現難點突破地并不理想,我想可能在課堂情境氛圍營造的不夠好,讓學生在情境外徘徊,所以學生對寓意的理解并不是那么順利。
3、朗讀指導的規范性和實效性
在課堂教學中,我經常在朗讀指導環節發生程序的混亂,也可以說,我的關于課堂把握的基本功是不足的,沒有踏實掌握和運用朗讀指導的科學程序。此外,我也認為我的朗讀指導激勵性過足而技巧指導的實效性不足,可能跟我的朗讀技巧的教學把握也有關系,在以后的個人學習中,我應該更注意朗讀指導的技巧,聲與氣的運用。
4、教師的情緒與學生的情緒關聯
課堂的前二十分鐘,我個人的情緒不太投入,而明顯的學生的情緒也在狀況之外。這讓我想到,我的情緒收放能力應當有所提高,盡快讓自己走入文本情境,由此才能帶動學生的情緒,一起體驗課文。
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2
《守株待兔》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丟掉鋤頭,坐在樹樁旁邊等著,結果再也沒有得到野兔,地也荒了。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不勞動不會有收獲,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文章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敘寫了一個饒趣味味的故事,從而闡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小故事大道理是寓言故事的特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讀為本,牢牢抓住朗讀,扣住重點朗讀,讀好、讀懂,加強感受與體驗。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悟出小故事中的大道理,體會寓意,受到教育。
字詞教學仍然是低段教學中的重點,但本則故事簡短,所要認識的字詞不多。我主要采用了集中識字與隨文識字結合的方法。如在板書課題時,引導學生學習“守”字,“上頭一個寶蓋頭,下頭一個寸字。看著這個小房子,守著這方寸之地,就是“守”。由此來理解“守株待兔”這個成語的意思。并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描述守株待兔這一成語的句子,從而懂得“株”就是指“樹樁”的意思。再比如“竄”字的教學,我引導學生從小篆中了解“竄”字最初的意思:“老鼠飛快地鉆進地洞里。”從而理解飛快地、慌亂地、急速而沒有目的地跑就是“竄”字的意思,形象易于理解。
在引導學生領會寓意時,也是讓學生從讀中來感悟守株待兔背后的真正寓意。將課堂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發揮自我的.想象,充分的說,在說的同時,不忘記對寫話的訓練。教學時我是采用比較朗讀來幫忙學生理解“從此他丟下鋤頭,整天坐在樹樁旁邊等著”中有“整天”和沒有“整天”的不一樣,在讀中體會種田人從白天到黑夜、從早上到晚上地等在那里,并經過教師地引讀讓學生體會當別人辛勤勞動時,種田人卻無動于衷地等待著,白白地等著他的莊稼枯死。
早上,種田人樂滋滋地坐在樹樁旁邊等著,他心里想:要是能撿到一只野兔,那該多好啊。可是他什么也沒有得到。
同時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此時,你走過種田人的身旁,看到他那樣,你想對他說什么?
這時的你,又想對自我說什么呢?
從種田人的身上聯系到自身,使學生明白不勞動不會有收獲,不能靠碰運氣過日子的道理。這樣教師就能在課堂上能游刃有余地教學,學生也不會總是在大門外徘徊,舉足不前;教師能夠勝似閑庭信步,學生也能遇事迎刃而解了。
在提倡很多閱讀、海量閱讀的今日,一本教材遠遠不能滿足孩子們學習的需求,教師應當為孩子們選擇讀本,充實課堂,豐富知識。所以,我在最終把小古文《守株待兔》補充進課堂。想以此讓孩子們接觸到小古文,感受我們中國文化的精妙,喜歡上我們中國小古文。但由于自我在課堂上的取舍不當,總是什么也舍不得,所以時間不夠。這也是我以后在備課時要加以用心的地方。
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3
《守株待兔》是小學語文三年級下冊最后一組課文的一則寓言故事。
課文透過種田人因一次偶然的機會得到一只撞死的兔子,他就放下農活整天守著樹樁等待撞死的兔子的事,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向學生介紹了“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這一比較深奧的道理。本著三年級語文教學大綱“加強綜合,突出重點,注重語言的感悟、積累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的精神,教學《守株待兔》這則寓言故事時,我以新基礎教育理念為指導,主要透過在教課本知識的同時,也教給學生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也就是把“兩類結構”的學習和運用作為本課教學的重要任務。在揭題伊始,我就呈現學習方法,之后透過解題:“守株”、“待兔”,讓學生很快地把握了這則寓言的主要資料,并巧妙地根據題目“守株”和“待兔”,讓學生既快速又準確地理清了文章的段落。這種做法不僅僅化難為易,而且讓學生把學到的知識加以運用。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過程中,同時也獲得了新知的方法,得到了用心主動的發展。然后透過設計的表格讓學生自己讀,自己想,自己填,最后歸納出寓意。這樣就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學生經歷了這樣獲得新知識的過程,不但對新知識掌握得牢固,而且掌握了學習這類知識的方法程序結構。教學中我還努力地為學生架設生活與教材聯系的橋梁,引導和調動學生的情感體驗,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談感受,談談生活中還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并力求透過讀作為學生學習和探究的重要手段。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言故事,體會寓意,受到教育。整個課堂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真正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
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4
本篇課文是一則寓言故事。課文主要講的是一個種田人,偶然得到一只撞死在樹樁上的野兔,從此一心一意在樹樁旁邊等著。文章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就是:不能僅僅依靠運氣過日子。
在本節課第一節主要是讓學生讀準生字,讀通節奏,讓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在字詞教學方面,它仍然是教學中的重點,教學時通過多種方法,使他們掌握字詞。所以對于學生來說,生字的掌握度應該是不錯的。但是沒有過多地強調生字的意思,還有個別學生沒有理解個別生字的意思,導致翻譯時有一定困難。所以在教學中應該多強調詞語解釋,課堂上就牢記。
個別學生不理解翻譯課文的意思,寫成了對文章的概括,這樣是不準確的,應該向學生強調什么是翻譯課文,讓學生知道要把重點的生字翻譯出來。
守株待兔是一篇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還是一定難度的,需要多讀,尤其是帶著節奏讀,這樣學生在讀的過程中就能理解課文,比教師的直接講解效果好很多,在第一課時過分強調教師的講解,導致學生的朗讀還需要加強。
講完了這節課,我覺得大部分學生的掌握還是可以的,但是仍然需要及時鞏固,否則很容易遺忘,下一節課加一些對課文的復習會更好。
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5
《語文課程標》指出:“語文課程應用心倡導民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語文課程就應是開放而有活力的”《守株待兔》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潛力和合作潛力,體現大語文
一、創設自主的學習環境,學生的創新火花在閃耀,自主探究的精神在滋長。
在揭題伊始,我就讓學生聽故事自主提問,提的問題還真不少:野兔倒底是怎樣了,為什么會撞死在樹樁旁?種田人只但是是撿了一只兔子,為何那么高興?種田人真的傻嗎?他為什么老守候在樹樁旁?
學生提這些問題更能激發他們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小組討論,一齊來解決他們想要明白的問題,把學生的學習用心性充分調動起來,他們各抒己見,談論著自己的看法,把每個學生帶進課堂。整堂課中,讓學生在自主、民主的氛圍中學習,自主地讀、說,在自讀、自悟、主動探究中讀懂寓意,受到教育。真正將課堂教學時間還給了學生,讓學生獲得健康,主動的發展克服了傳統教學繁瑣的分析和空洞的說教。
二、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和語言訓練。
想像對孩子來說是一項很重要的潛力,他們也喜歡發揮各種豐富的想象。因此,在本堂課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大膽地想象:“野兔為什么會跑來撞死在樹樁上”“種田人坐在樹樁旁想些什么”……以及作業,編故事,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他們的想象力。如:“野兔為什么撞死在樹樁上呢?”“有一個獵人在追趕它,跑得不知方向了,撞死”。“和烏龜賽跑,不能再輸,光想沒看見樹樁”。“它的兒女受到了傷害,一時想不開”……
學生的想象力被激發出來,同時,在學生表達的過程中,就是一項很好的語言訓練,語文教學在強調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更就應注重學生語言文字的訓練。另讓學生談談自己身邊,自己周圍有哪些類似“守株待兔”的人和事,真切地關注學生的內心感受。
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6
《守株待兔》是一則寓言故事,告訴學生:不要有不勞而獲的僥幸心理。但怎樣才能讓孩子真正去理解所蘊含的道理呢?
我打破常規教學,提前一周讓學生先讀文,并告訴學生通過課本劇的形式來展現。趙修賢扮演哥哥,惠玉闖扮演弟弟,還有的女生扮演小禾苗,還有扮演兔子的。學生在準備之前,相信一定會對課文反復閱讀,并且還會找有關的資料,也可能會向大人請教,通過多種途徑,相信孩子們一定會準備的很充分。
上課了,我先讓孩子們來演,孩子們的表現比我想象的還要好!趙修賢表現的哥哥形象,除了文中的等著兔子意外,還加上了自己的理解,真正表現了哥哥的懶惰;而惠玉闖扮演的弟弟更是形象,時刻在提醒、叮囑哥哥:天下沒有不勞而獲的事情,只有自己種才有吃不完的菜,才能有一切勞動成果!小禾苗和小兔子,通過舞蹈來展現。每一個動作都凝聚著孩子們的心血,他們的表演也贏得孩子們的陣陣掌聲!
我知道孩子們在課下一定做了充分的準備,因為他們10幾分鐘的表演已經遠遠超過了課堂40分鐘的效果,以后的課堂能還給學生的就還給學生,這樣的教學才有時效性!
【守株待兔的教學反思(精選6篇)】相關文章: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12-02
守株待兔教學反思12-02
《守株待兔》試題08-25
守株待兔近義詞05-18
守株待兔造句09-20
守株待兔的故事作文06-08
《離騷》教學反思精選10-30
《守株待兔》閱讀答案12-13
《守株待兔》作品原文10-12
守株待兔小學作文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