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1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這是本文的中心。所以我在教學時的時候,就制定學習目標:了解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和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是重點;有感情朗讀課文,積累語言。
課前,我讓學生多搜集有關圓明園的輝煌資料,課上先交流,然后讓學生想象被毀后廢墟的場面,前后進行比較,讓學生感受到享有“人間天堂”美譽的萬園之園頃刻間化為一片灰燼的無奈,讓學生在一種至惡至丑的情境中產生強烈震動,迅速投入到一種激昂悲憤的情緒中,體會強盜們的野蠻、貪婪、瘋狂,真正了解到“國弱被人欺”的歷史原因,真正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進而將內心的憤怒和傷痛發泄到極點。
在這次教學中,讓我感動的是學生的發言,他們雖小,但他們已清醒地認識到“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認識到了他們必須發奮學習,保衛祖國,決不讓列強再踏進國土一步。
最后我還加強朗讀,讓學生在讀中感悟。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使學生在讀中悟情,受到啟發,激發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使命感。
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2
《圓明園的毀滅》講述了圓明園當年的輝煌景觀和它的毀滅,表現了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作者緊緊圍繞中心布局謀篇,遣詞造句,語言生動,給人深刻的啟迪。本課的教學重難點是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當年的輝煌,并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認識貧窮受欺壓,落后要挨打,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和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今天第一課時的內容就是感悟第2、3、4這三個自然段,走進昔日輝煌的圓明園。因為我認為:講毀滅,要引發學生的惋惜、憤慨之情,必須要學生先充分感悟被毀滅的東西有多么美麗、多么珍貴。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撕毀給人看。”
一、情境的成功創設教學一開始,我采用這樣的激情導入“有一把火曾把恥辱烙在每一個中國人的臉上,同時又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烙下了深深的仇恨,這把火騰空燃燒的時候,他們卻只能握著空拳,眼睜睜地看著這座萬園之園被化成一片灰燼。”采用這樣激情的導入,是為了創設情境,鋪設好情感場,使學生一開始就在思想上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融入到課文內容中去。
而后播放電影《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受到了英法聯軍的暴虐和貪婪,孩子們個個氣得咬牙切齒,恨不得掄起拳頭痛打英法聯軍一頓。孩子們表露在臉上的情感變化,表達在語言上的慷慨激昂,說明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已經達到了。
二、學會搜集與處理、運用課外資料為了達成上述目標,我和學生用大量的課外資料做輔助。我放手讓學生自己來介紹,也充分地展示其語言的能力,讓學生自己去拓展其思維的空間,自己去組織語言的表達方式。盡管他們的介紹不全、沒有圖片,但是能把冗長的資料濃縮成幾句話,能找準自己所需的東西,在信息爆炸的時代,這又何嘗不是一種能力呢?我盡所能的引入資料讓學生了解這段歷史。如圓明園面積大小的引入;圓明園內景觀的引入;圓明園毀滅情況的錄像引入等等。這些資料的引入都為了更好的理解文本內容,是在學習理解課文這后補充的。我認為這樣會更鮮明、更直接,不僅能讓學生更加全面,更加客觀的來看待這段歷史,而且能讓學生接觸、吸收多方各種知識,培養讀書的興趣。有了資料的補充,使文本豐厚生動起來,有了師生互動的交流,課堂活躍起來,課文就被吹進了生命的靈氣——有了血肉,于是它變得靈動起來。
三、尊重學生的個性體驗,充分給每個學生展示的舞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容的價值取向,同時也應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放英法聯軍放火焚燒圓明園的錄象時,由于氣氛壓抑,學生感覺時間比實際時間要長。這時候,我指出這只是短短的半分鐘,請他們換算三天三夜有多少個半分鐘。當學生得知這場大火有足足8640個半分鐘時,他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時間怎么會這樣長啊!在這樣長的時間里會有多少東西化為灰燼啊!此時,學生就有了一種痛徹心扉的感覺。面對強盜的無恥行徑,面對清政府的昏庸無能,面對美的東西瞬間遭毀,學生情動于中而發于外,其強烈的情感如黃河之水,飛瀉而下。我讓學生盡情展開想象,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內心想法,從而達到了教學效果。
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3
《圓明園的毀滅》是小學語文的課文。用對比手法寫是為了通過昔日圓明園的輝煌壯觀來讓讀者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讀者的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一、思路清晰,前后呼應。
(一)走近圓明園——從雨果給巴萊特上尉的信入手,讓學生談感受,激發情感。
(二)走進圓明園——抓住課文中的三個評價圓明園的句子“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學習“圓明園的輝煌的過去”和“圓明園的毀滅”的部分,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三)走出圓明園——學完課文,配樂出示圓明園殘址,拓展升華,想象寫話:假如你就站在圓明園廢墟旁,你會說些什么?最后再以雨果的話結束本課。教學思路簡明清晰,前后呼應。
二、感性認識,激發情感。
為了達到本課的情感目標,突破重難點,我在課前搜集了大量有關圓明園的資料,向學生展示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之處:它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使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只有“愛之深”,才會“恨之切”。在教學過程中我分三步使用這些影象材料:一是在課前五分鐘進行滲透式傳播;二是在學習第五自然段時觀看火燒圓明園的視頻,推動學生情感的噴發;三是在初略學習課文2、3、4自然段時結合朗讀觀看相應的圖片。豐富而感性的影象教材拉近了學生和教材的距離,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無需過多指導了。
三、以讀為本,讀中感悟。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古人也說:“讀書百遍,其義自現”。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注重突出語文課“以讀為本,以讀代講,熟讀成誦,在讀中感悟”的特點,課堂上留給學生充足的讀書時間,采用自由讀、指名讀、默讀、齊讀、范讀等多種形式的朗讀,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一、惋惜之情。圓明園是我國“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筑藝術的精華”,它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中國人民為之惋惜。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它的毀滅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世界人民也應感到惋惜。
二、贊嘆之情。圓明園“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它的“舉世聞名”讓我們自豪,值得世界人民贊嘆。圓明園建筑宏偉壯觀,充滿詩情畫意,“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飽覽著中外風景名勝”,“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里”。圓明園收藏著最珍貴的歷史文物,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兩處“最”,贊嘆之情溢于言表。
三、仇恨之情。這樣一座世界上最宏偉壯觀的園林,這樣一座當對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竟然在幾天之內化成一片灰燼,怎能不激起讀者對侵略者的仇恨英法聯軍“侵入北京”“闖進圓明園”“統統掠走”“任意破壞、毀掉”“放火”燒園,這些詞語寫出了侵略者踐蹋人類文化的殘暴面目,令人痛恨。
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4
學生朗讀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時,讓學生采用聯想和想象的方法來理解第二段,通過學生朗讀,學生能夠自然的'把本段的意思分給四人小組來讀,這樣的分工就呈現出朗讀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所以,本學期創意朗讀的設計對今后的生本教學很有益處,要保持下來。
這是一篇大家對于我來說比較熟知的一篇課文,雖然時隔多年,但讀到這篇文章還能讓我記起當年教學的一些點點滴滴,一篇老課文,如何教出新意,如何讓學生在生本課堂的的暖風下激揚起生命的風帆,我想這是本節課我要努力達到的目標吧。在教學一開始,我就采用視頻導入,讓學生未學文情先起,鋪好了情感,孩子們一開始就能在思想上與作者產生強烈的共鳴,迅速地融入到課文內容之中。接下來學習圓明園昔日的輝煌,由于前置性作業的布置比較完善,學生憑借著語言文字,展開想象,對當年圓明園輝煌的景觀有了大致的了解,特別是搜集有關圓明園的文字、圖片,觀看《火燒圓明園》的音像資料,對圓明園有了更多、更形象的了解。這篇文字優美,字里行間飽含著作者強烈的思想感情,學生們邊品讀,邊想象,邊感悟,在腦海中再現它昔日輝煌的景觀。尤其是最后一個自然段情感起了變化,帶著歷史的悲憤,朗讀時體現出痛惜、仇恨之情,聲調提高。152年前的圓明園是一座皇家園林,即使在當時也沒有多少人能夠親眼目睹,那如何讓學生深刻地感受到它的輝煌,僅靠語言文字的描寫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借助紀實片,生動再現當年的樣子,讓學生親眼目睹,親身感受它作為萬園之園的獨特魅力,從而萌生一種強烈的民族自豪感。
在教學中,可愛的同事們與我產生了意見的分歧,關于圓明園是有誰來建造的問題。在一開始,我也認為應該是帝王所造,可后來我想了想,它應該屬于勞動人民的智慧。為何這樣講呢,我們可以聯系到《長城》一文,都深知秦始皇建筑長城,課文最后結尾卻說:多少個勞動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修筑成這前不見頭后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這不就是歌頌了勞動人民的智慧嗎?同樣,能讓人很容易深感同受。
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5
在講授《圓明園的毀滅》一課前,我們組三位教師分頭進行了認真備課,查閱了大量的資料,然后又進行了幾次集體備課,最后定下教案,分頭上課,每個人上完后評課修改,其他人再上。回憶整個過程,我們對《圓明園的毀滅》這課有了更深的了解,又很多的收獲。反思這節課有以下幾點感受。
一、課堂結構簡單明了,主要采用以讀中感悟的方法,引導學生在默讀中感悟課文內容,在朗讀中體會感情。課堂上,我首先讓學生默讀課文,找一找圓明園內都有什么,然后讓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學生在讀中感受到了圓明園的輝煌,在讀中迸發出了對英法強盜的憤恨。
二、通過圖片和影視資料來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直觀感受,更激發了學生的情感,教學效果事半功倍。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圓明園離我們非常遙遠,不管是它的輝煌,還是它的毀滅,僅僅借用文字資料激發不了學生的情感,但通過展示圓明園的奇珍異寶,輝煌建筑復原圖來引導學生理解輝煌部分就容易多了。看到圖片后學生們都震驚了,此時,播放圓明園在大火中被焚燒的影視資料,學生的惋惜,憤恨之情油然而生,最后一部分的感情朗讀就水到渠成了。
三、課前布置學生查閱資料,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有助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提高學習興趣。例如,馬然同學找來一幅圓明園40景的撲克牌,課下同學們就互相傳閱,對圓明園昔日的輝煌有了很多的了解,在課上體會的就更深刻。在學習圓明園的毀滅一段時,我適時補充了兩段文字資料,學生讀后對英法聯軍更加氣氛,恨之入骨。同時也感受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激發了他們好好學習,使祖國更強盛地愿望。
這節課還有很多不足之處:比如教師拘泥于課堂時間的限制,學生的思維發展,情感體驗沒有充分拓展開。
總之,通過這節課的教學,使我體會到學無止境,教無止境,研無止境。我們在今后的教學中,將繼續深入研究,不斷提高教學水平。
【圓明園的毀滅優秀教學反思范文(通用5篇)】相關文章: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4-28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3-29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01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通用15篇04-01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通用15篇)03-29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 通用15篇03-29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10
《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通用15篇)10-09
【推薦】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4-08
【薦】《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