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教學反思范文400字(精選6篇)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反思范文400字(精選6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數學教學反思1
在我們班有一名女生長得很可愛,平時也很活潑,在老師講課時也能集中注意力聽講,對于本節課所學的新知也能理解,可是在練習時她總是東張西望。每次上數學課做題她都不能當堂完成,最多能完成5道題。所以每次做題時我總是要批評她,慢慢地我發現她在做題時不再東張西望,只是看著題發呆。這時我開始反醒自己。以一堂數學課,在做題前我對她說:“你是一個可愛的孩子,也是一個聰明的孩子,老師相信你這節課一定能完成任務。”下課時她雖然只做完了一半的題,但我并沒有批評她而是對她提出了表揚。就這樣我開始以鼓勵與表揚相結合的方式教育她……慢慢地她改掉了思想不集中的壞習慣,當堂課的任務也能當堂完成了。
這件事我懂得了對待學生要多些表揚、多些鼓勵、多些微笑。“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批評中,他就學會了譴責;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鼓勵中,他就學會了自信;如果一個孩子生活在認可中,他就學會了自愛。”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必須樹立正確的人才觀、成才觀,堅信每個人都會在某一方面獲得成功。“充滿愛意的關切,會改變一個學生的行為;反之,哪怕是一次不當的批評,也可能會嚴重挫傷孩子的自尊。
數學教學反思2
在這一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思維,利用題型變換,及學生自己出題總結規律等方式提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在培養靈活思維的同時注意解題“通法”這一不變因素,強化學生用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角決幾何計算問題,用角特殊直角三角形的方法解決特殊菱形問題。但在實際教學中并沒有很好地完成這一預想,經反思認為本節課有如下問題應改正:
1、對學生的情況個人估計太高,本節課設計的內容較多,導致預設的內容在本節課沒有完成。
2、在教學中“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等新課標元素太少,整堂課傳統因素太濃。
3、課堂練習中題型單一,只是完成了關于菱形的計算的題目,菱形性質中證明題因時間關系沒有出現。
4、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沒有充分地調動起來。部分學生學習被動回答問題時人云亦云,導致全班同學把菱形的性質與菱形的判定方法混淆。
5、總結出的規律性的東西沒有及時鞏固反饋,學生沒有掌握,只是了解,當遇到同類問題時學生仍然不能獨立解決。
在以后的教學中我將針對上述問題逐一改進,學習新課改走進新課程,讓學生更主動、積極地學好數學知識。
數學教學反思3
本節主要內容是在生活情景中學習左右的位置關系。教材是通過有趣的具體生活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生活活動中領會左右的`意義。比如,在教材中安排了最常見的指出自己身上的左和右、擺放物品等一些活動,從中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有趣和快樂,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學生在此之前已有一定的生活經驗,要在經驗的基礎上增加體驗和理解。
一年級兒童以形象為主,好奇、好動,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創設有趣的生活情境,設計有趣的游戲讓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因為學生對左右順序的概念比較淡漠、容易混淆,所以就要從學生的左右手開始,讓學生明白一般的人寫字、吃飯都用右手,另外一只手就是左手,進而了解并熟悉左右這兩個位置的關系。同時,我遵循一年級兒童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接下來安排摸一摸、擺一擺、數一數、說一說等環節學習左右的相對性。加深對左右的理解,學生在自由、輕松的課堂氣氛下,主動地參與到教學游戲中,使他們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理念。
數學教學反思4
在《找質數》的教學中,我跳出了教材的束縛,體現以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的形成與應用過程。”的新課程教學理念,因此,在教學中,我注重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喚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如:讓學生利用學具去擺拼,用“2、3、4……12個小正方形分別可以拼成幾種長方形的方法去體驗質數與合數的不同之處,以操作代替教師講解,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使全體同學都參與到“活動”中來,課堂氣氛愉快熱烈,學生學得輕松、學得牢固,從而大大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另外,課堂教學中我還認識到:學生是“主角”,教師只是“配角”。教學中應把大量時間和空間留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討論、觀察,思考的機會。因此,在教學中,我除了給學生動手拼擺的機會,還讓學生把幾個數(如2、3、4、5、6、7、8、9、10、11、12等)進行分類。盡管學生可能分類標準不一樣,但他們都能把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分在一類,把含有2個以上的因數的數放在一起。這樣教師就可以順勢引導學生說出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出合數與質數。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有利于培養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數學教學反思5
在一段時期的實踐中,我發現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存在著幾點問題:
1、很多問題都要靠我講他們聽,我講得多學生做得少,同學們不善于擠時間,獨立動手能力比較差,稍微變個題型就不知所措,問其原因,回答不會,做題沒思路,一沒思路就不想往下做。平時做題少,很多題型沒有見過,以致于思維水平還沒有達到一定高度,做起題來有困難。
2、基礎知識掌握的不扎實,有些該記憶的公式沒有記住、該理解的概念沒有理解,尤其是立體幾何基本問題的求法,復合函數的求導法則等,導致做題時不知該用哪個公式,還得去翻書。
3、上課聽課的效果不好。大部分同學都說,課堂上我講的東西極大部分能聽懂,但一到自已做題就不會。其實這部分同學聽懂的只是對某一道題表面上的東西,其實質的東西,它所蘊含的思想方法,沒有融入到其大腦中,不會舉一反三,沒有從問題的表面看到本質,思維沒有得到升華,課下又不鞏固復習,導致講過的題型仍然不會做。
4、現在有少數學生比較懶,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有些問題他知道思路后,就只知道說不動手,數學課桌子上不準備草稿紙,以致于每次考試都犯了眼高手低的毛病,得不了高分。
數學教學反思6
噸這個概念是比較抽象的,雖然學生在生活中可能對此并不陌生,但真正意義上的噸,學生頭腦中還是沒有的。再說,噸這個質量單位那么大,不能讓學生親手掂一掂,很難感受一噸的實際質量,因此只有通過具體的生活事例幫助學生建立一噸的概念。如通過讓學生看圖算算“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這樣的大米重多少千克?一個小學生的體重25千克,40個這樣的學生共重多少千克?”在學生得出1000千克的基礎上,我就打個比方:40個這樣的學生的體重相當于我們班的所有同學的體重;如果要把我們一次運走,要用什么車了?摩托車行嗎?自行車或者三輪車呢?
學生在說一說、笑著搖搖頭的情境中初步體會到1000千克已經很重了,必須要用一個更重的單位。于是很自然地引出噸。緊接著我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讓學生說說見過的哪些物體用噸作單位比較合適,并且出示圖片讓學生再次感受到在計量比較重的或者大宗的貨物時通常用噸作單位。由于內容安排比較多,以至于每個環節都比較匆忙,沒有給學生留下充分活動、感知、體驗的時間,學生的感悟還不夠深刻,再加上學生缺乏生活體驗,作業中出現了一些意想不到的錯誤,在下一節課中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做些練習。
【數學教學反思范文400字(精選6篇)】相關文章:
數學角的分類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25
中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9
學前班數學教學反思范文12-27
《用數學》教學反思11-09
大學數學教學反思02-22
數學的教學反思12-27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10-09
通用小學數學教學反思范文5篇02-26
初中數學教學反思參考范文5篇01-05
高三數學常見的教學反思范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