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時間:2021-06-25 11:31:32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1

  半年來,我從各方面嚴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使教學工作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地開展。針對半年來的工作,作出如下反思,希望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克服不足,總結經驗教訓,以促進教學工作更上一層樓。

  一、堅持學習教育教學理論,認真備課,及時批改作業。備課中,我不僅備學生,而且備教材,備教法,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實際,設計課的類型,認真寫好教案,每一課都做到“有備而來”,課前做好充分準備,課后寫好教學反思。布置作業有針對性,有層次性,認真分析并記錄學生的作業情況,將他們在作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做出分類總結,進行適且的講評,并針對有關情況,及時改正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二、努力增強我的上課技能,提高教學質量。使講解清晰化、準確化、情感化、生動化。在課堂上特別注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加強師生交流,充分體現學生們的主體作用,讓生學得容易,學得輕松,注意精講精煉,在課上,老師講得盡量少,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盡量多,同時每一堂課上都充分考慮每一個層次的學生學習需求和學習動力,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

  總之,一學期的教學工作,有成功的喜悅,也有失敗的困惑,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存在不少缺點:如對新課改理念的學習,現在多媒體教學手段的運用等。今后在工作中,彌補自己的不足,爭取取得好成績。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2

  本節課主要教學和在1000以內的不進位加法,課初首先呈現的是某校圖書室第七周各年級借書情況統計表,并根據表中的已知信息提出了一個簡單的求和問題:二年級和三年級一共借書多少本?列式:143+126=?由于這個問題涉及的數量關系比較簡單,所以有利于學生在列出算式后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計算方法上來。

  考慮到學生已經學習了兩位數加兩位數的筆算方法,所以此處我讓學生自己嘗試算出答案。交流方法時,一種方法是出示計數器,進行直觀計算。之后引導學生運用對筆算加法的已有認識解釋自己的計算過程,并通過交流,突出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三位數時也要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在此基礎上,我詢問學生怎樣才能知道計算的結果是否正確呢?及時指出:“算的對不對,要驗算才知道。”由此,引導學生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再算一遍”的方法進行驗算,從而使學生初步掌握加法的驗算方法。

  隨后的練習采用“想想做做”,第1題,出示已經給出的豎式進行計算,進一步突出筆算加法的基本方法,幫助學生在計算過程中鞏固已有認識。此題,學生計算過程中沒有什么困難。

  第2題要求學生“用豎式計算,并驗算”,學生在計算中,基本上掌握了三位數的筆算方法:把相同數位上的數對齊,從個位加起。

  第4題,是一個求被減數的實際問題。通過解決這樣的問題,一方面能使學生感受到剛剛學習的筆算加法的應用價值,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3

  從現代課程理念來看,教學過程應該是一個學生主動發展的過程。因此評價一堂課,最重要的是要看學生在課堂上是否自始至終參與了學習的全過程,他們學習的情緒是不是達到了興奮點,是不是獲得了主動發展。基于這樣的觀點,我的反思如下:

  首先,我試著在促進學生主動發展方面做了一點嘗試。

  1、創設故事情境,讓學生樂于參與

  《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內容應當是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這些內容要有利于學生主動地進行觀察、實驗、猜測、驗證、推理和交流。”這就要求數學教學從內容到方法要更貼近兒童,盡可能順應兒童活潑好動的天性,要不斷地觸發他們的'興趣點,從而促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的過程。課一開始,我就通過事先設計好的一個事例,讓學生能從生活中的事例,感知東西要分門別類的放好了,這樣才不會出錯,其目的也是為了使學生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正所謂“未登殿堂,先入佳境”。再用計算機向學生呈現了一幅動物運動會的畫面,這幅畫面既富有現實生活的氣息,又充滿了童話的色彩,一下子就緊接著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仔細觀察,操場上有哪些小動物?他們參加了哪兩項活動?”從而迅速把學生的注意力遷移到統計問題上來,接著就是要讓學生通過幫小動物們“發運動服”、“訂午餐”等一連串的問題,產生按不同的標準分類統計的意識。

  2、引導學生經歷統計過程

  在本堂課的教學過程中,我沒有把教學目標僅僅局限在掌握簡單的分類統計方法上,而是著眼于讓學生感受統計問題的產生,體驗統計方法在生活中的應用。首先,通過學生自主提出想知道的問題,引發統計的需要,這種需要很自然地轉化為學生經歷統計過程的內在動力。

  其次,我又試著在教學的安排上做了一點嘗試。

  1、授課的大部分形式是教師與學生共動。

  具體細節:在填統計表的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報數我在電腦前操作。我的想法是:這樣做,可以讓學生更具體更直接的看到圖表的制作過程,使學生在”潤物細無聲“下將知識內化。但也有讓學生獨自完成的學習活動,如:學生自己動手完課本第95頁上的“想想做做”的第2題。我的目的是:讓學生感到自己也能行,感到只有“動手又動腦,才能有創造。”。

  同時又安排了活動和實踐作業部分,讓學生動腦想一想:生活中還有哪些可以用今天學習的知識進行統計的?我考慮到學生可能一下子發現不了,我就作一些小小的提示:“全班的小朋友,你想怎么分類呢?”,接著課件出示“中國象棋”和“積木”幫助他們開動腦筋,他們的想法會可能很幼稚但仍需鼓勵,并鼓勵他們將自己的想法在課下實施。我的用意是讓他們懂得統計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實際教學中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如:在教學的第二個環節“合作學習,探索新知”,我如果這樣設計或許會更好些:先讓學生自己試著把看到的小動物“數一數記下來”,當學生用以前學的一個統計表來統計自己提出的小狗、小兔、小猴各有幾只,跳高、賽跑的動物各有幾只時,他們遇到了一個麻煩,那就是由于分類不清,讓人很難一下子看明白到底一共有幾只小動物(看圖數是13只,看統計表算是26只)。這時,學生便對掌握更好的統計方法產生了期待。當學生面臨這個新問題時,他們產生了極大的興趣,思維異常活躍,都紛紛投入到尋找新的統計方法的探究過程中,我想這時的參與將會是更深層次的參與。

  運用以前的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學生的“記錄”顯然不夠科學,別人不易看懂,感受到了“挫折”,正因為有了這種“挫折”,才激起了他們主動尋科學的統計方法的積極性。接著,讓學生經歷了一個從獨立思考到小組討論、班級交流的過程。最后,把分類統計的方法告訴學生。在這樣的過程中,更能體現學生始終是在自主探究,對分類統計這一方法的認識不斷加深,從而充分的經歷了統計的過程。

  再如:由于某些原因,沒能充分的讓孩子說說通過觀看這兩個統計表你知道的什么,尤其是“對于同一件事物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標準”上分析得不夠透徹。

【小學二年級數學教師的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小學數學教師個人教學反思5篇12-28

小學英語的教學反思12-31

小學英語的教學反思12-31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實習總結11-30

小學數學教師一年級實用教學反思范文01-15

小學語文二年級試卷教學反思07-25

小學體育教學反思01-15

小學觀潮教學反思08-31

小學二年級語文上冊《寒號鳥》教學反思12-17

小學數學教師教學設計參考范文12-2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天天看片在线精品 | 又大又长粗又爽又黄少妇频 | 久久精品成年人电影 | 最新国产精品视频网站 | 日韩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 | 亚洲麻豆精品国偷自产在线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