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師對于《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范例
作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寫教學反思能總結我們的教學經驗,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名師對于《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范例,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名師對于《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范例1
《觸摸春天》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故事很簡單,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盲童安靜在春暖花開的美景中,在一株月季花前停下來,慢慢伸出雙手,悄然攏住一只逗留在花間的蝴蝶。小女孩的臉上充滿了驚訝,許久,小女孩子張開手指,蝴蝶撲閃著翅膀飛走了。本課的教學重點是聯系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盲童安靜對生活的熱愛,感受作者對生命的關愛。教學難點是感悟作者揭示的深刻道理。
整個教學過程,我主要采取朗讀感悟的方法,讓學生走進安靜的內心,感受她對生活的熱愛;走進作者的內心,感悟他對人生的思考。在開課前,我布置學生進行了一次盲人的體驗活動,讓他們閉著眼睛拿書本,寫字,走路,使他們感受到眼睛對生活的重要性,從而更深地體會到盲童安靜能攏住一只蝴蝶多么不易。體會她對生活充滿熱愛的可嘆之處。在整體朗讀課文時,我要求學生邊讀邊想象,在頭腦中形成畫面,引導他們入情入境,談出自己的感受;在體會到作者的驚嘆之后,我要求學生想象安靜攏住蝴蝶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在理解“從未體驗過的地方”時,我讓學生想象那個地方會有些什么,安靜此時的心里會有怎么樣的感受。這些想象既豐富了課文內容,讓學生更具體地感受到安靜豐富多彩的內心世界,又能披文入情,展開心靈對話,使學生更深地體會到安靜對生活充滿了熱愛。
“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苯虒W中,我力爭成為學生閱讀的引領者,合作者,在指導學生進行體驗和感悟時,通過啟發、暗示、點評讓學生進入到語言中,與作者、與文本對話。在找出使自己驚嘆的句子以后,我引導學生品析語言,體會用詞,在讀思想議中體會表達效果,增強語言積累。例如,從“流暢”感受安靜對花園的熟悉,聯系上下文“她整天在花香中流連”理解,感受她對春天的熱愛,從“竟然”體會作者的不敢相信等等。在指導讀句時,我圍繞“神奇的靈性”讓學生聯系課文談出自己的理解,解決心中的疑問。這樣,在文本中自由地進出,在閱讀的基礎上深入地思考,培養了語感,訓練了思維。
名師對于《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范例2
生命的真諦是什么?生命的意義何在?這是人類思考的永恒主題。《觸摸春天》這篇課文,通過描寫作者親眼目睹了一個盲姑娘安靜在春暖花開的美景中,伸出雙手,悄然攏住了一只逗留花間的蝴蝶,明白了一個深刻的人生哲理:誰都有熱愛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教學本課的重點是引導學生體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自主發現總結體會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
上課伊始,在黑板上板書:春天。然后置疑:同學們,春天來了?你怎樣知道的?學生紛紛回答自己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及時引入:可是有一個特殊的小女孩,她也一樣熱愛春天,她對春天的感受是觸摸。(板書)這樣給學生設置了懸念,產生了進一步探究的欲望。學生沒有實際的生活體驗,所以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教學過程中安排了這樣一個“假如我是一名盲人”的體驗性活動:學生蒙上眼睛,通過走路、讀書、寫字等行動,切實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又結合課后鏈接閱讀,提供海倫·凱勒的事跡,組織學生在班內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再理解課文的時候學生就能夠結合實際談出自己的真切體會。
名師對于《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范例3
《觸摸春天》是一篇簡短的抒情散文,真切描寫了一個盲童在花叢中用手、用心靈來感受美好春天的故事,表達了盲童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強烈追求。文章文筆細膩,用詞豐富、優美。
在教學中,我通過引導抓住重點詞句反復誦讀吟詠,品味語言文字的魅力和課文的人文意蘊,使學生體會生命的美好,從而思考如何對待生命,熱愛生命。
一、設置情境,導入課文
在上課前,安排了一次體驗性活動假如我是一名盲人,讓學生蒙上眼睛走路、寫字等,切身感受盲人生活的不便和困難。之后組織學生在班上交流自己的體驗和感受。
古代教育家朱熹說:教人不見情趣,必不樂學。生動、鮮活的體驗性活動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
二、初讀課文,認識安靜
初讀課文,思考文章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說說文中的小女孩安靜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指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的內容,既是閱讀理解的中國,又是閱讀理解的歸宿。
在課堂上,學生紛紛把自己最先的感知表達出來,而且有理有據,如:善良(因為她捉住蝴蝶又放了它。)喜歡春天(整天在花香中流連,走得很流暢)有靈性(能夠捉住蝴蝶),快樂,熱愛生命,內心世界多姿多彩等等,可見學生初讀課文時不但讀懂了課文內容,而且做到了邊讀邊想,有了一定的讀書能力。經過老師的這一番表揚,學生思考的勁頭更足了。
三、品析語言,探究體悟
剛才我們已經初步讀懂了課文的內容,但這對于閱讀一篇文章來說還不夠,還應對文章進行仔細研讀。這篇文章有很多含義深刻的詞句,讀時令人感到意雖盡而意無窮。下面就請同學們仔細閱讀課文,找到這樣的詞句,多讀幾遍,認真感悟,并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文貴自得。葉老說:閱讀時最要緊的還是多比較,多歸納,多揣摩。所以我在這里細心教給學生讀書批注的方法,以使他們學會讀書。
學生抓住安靜的手指悄然合攏,竟然攏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個奇跡!體會到這個盲女孩神奇的靈性抓住了。
我給他們補充海倫·凱勒的話: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還有一種內在視覺,那可能是更真實的,那就是用心去看這個世界。
一個同學又聯系生活實際:很多盲人眼睛看不見,但他們的聽覺、觸覺等比常人更敏銳,使學生對安靜的行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然后讓學生閉上眼睛,隨著老師的朗讀一起做動作,一起觸摸,一起體驗安靜的內心感受。由于課前進行了體驗性活動,學生很快進入角色,一起進入了安靜的內心世界,體驗到安靜的獨特感受。
聯系安靜的這一連串動作,學生對安靜多姿多彩的內心世界一句理解得也很豐富多彩。
四、總結收獲,升華情感
誰都有生活的權利,誰都可以創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繽紛世界。這是作者由眼前這動人的一幕所抒發的人生感悟,也是作者寫這篇文章所要告訴我們的道理,在理解這句話時,學生聯系到了自己,也聯系到了身邊的一些熱愛生活的'人,但由于閱歷所限,學生對那些身殘志堅,創造出生命奇跡的人不認識,不了解,這時教師適時補充:海倫·凱勒:生活在黑暗中,幽閉于盲聾啞世界里的人,畢業于哈佛大學,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機構,為殘疾人造福;貝多芬:音樂家,失去聽力后創造了《命運交響曲》;張海迪:胸椎以下失去知覺,自學成才;智障指揮家舟舟;聾啞世界里的舞蹈家,《千手觀音》領舞邰麗華聽了這些故事,你受到什么啟發或感悟?打開心靈之窗,寫下自己的所思所悟。
名師對于《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范例4
3月18日,星期五,第二節課,在多媒體教室,上了《觸摸春天》的公開課。最開始是比較喜歡這篇,細膩的筆觸,感人的故事,動人的真情,深刻的哲理,但是真要說起教給學生,恐怕不是那么容易的事。顯而易見的,這篇課文中有許多含義深刻的句子,學生理解起來有難度。怎么辦呢?實踐出真知吧!
課前,為了讓學生理解安靜,更深入的走進安靜,我安排了一次“盲人體驗活動”,讓學生體驗盲人生活,并拍攝了照片。從學生反饋的照片來看,這個“盲人體驗”并不輕松!看得出學生們都體會到了盲人生活的不易,這就為理解文中安靜的行為做出了鋪墊。安靜是一個真真正正的盲人小女孩,可她卻愿意克服生理上的不便,“整天在花香中流連”,說明她熱愛春天,熱愛生命。
另外,結合本組課文主題,還讓學生設計制作了“熱愛生命”的手抄報,也許正因為這樣,學生對課文深意的理解不言而喻了。
因為課文的情境性比較強,似乎只有一個鏡頭:安靜捉住蝴蝶又把它放了!拔摇痹谝慌杂^看,感受到了安靜對生命的熱愛。因此,在課文的教學中,我也力求讓學生始終沉浸在這一情境之中,順著事情的發展學習課文,體會語詞。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個別學生對于課文語句的理解仍不夠深刻,也是老師引導得不夠深入,理解不夠,朗讀也有所欠缺?赡苁钦n前鋪墊過多,老師地理解影響了學生的個性化體驗,也使得課堂教學進展的非常順利。這也是以后做公開課的禁忌:切忌鋪墊過多!
因為對文中語句的挖掘不夠深入,沒有照顧到全體同學,致使課堂教學提前結束,本是拓展部分的手抄報展示不得不占用更長時間(使語文課的說教意味過濃了些)。
課后,我反思了許多,這堂課雖然上得很美,很多學生也都有了比較深的感觸,但是,也許是課前鋪墊過多,也許是個別學生文字敏感性不強,個別學生的個性化體悟較少,受教師的引導過多。
“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教育講求“潤物細無聲”,如何在無形中引領學生深入感受語言文字本身之美,將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名師對于《觸摸春天》的教學反思范例】相關文章:
觸摸春天教學說課課件10-04
觸摸春天教學設計(合集15篇)02-07
河中石獸對于教學的反思10-24
關于觀潮的教學反思范例11-10
觸摸春天說課稿11-14
觸摸春天聽課記錄08-09
觸摸春天精選作文01-20
語文課件《觸摸春天》教學設計02-19
《觀滄海》教學反思范例11-16
《美麗的春天》教學反思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