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事要完整具體》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什么樣的教學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敘事要完整具體》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記敘文是初中寫作的基本文體,而敘事能力是記敘文的教學重點,也是教學難點。就像其它文體的寫作教學不能籠統地提要求一樣,指導學生寫記敘文,也應該把整體的、籠統的目標和要求分解為具體的若干項,以便在教學中各個擊破。
這是我本課確定教學目標(感知敘事的完整性和具體性并掌握怎么樣能讓敘事完整具體的方法)的依據,同時也基于初一年級記敘文寫作的學情。初一學生敘事六要素不完整,作文中經常會出現時間點表述混亂,地點轉換表述不清,敘事經過不夠具體等問題。所以將教學重難點定為讓學生學會準確運用書面語表達自己要說的話,選取一個生活事件或其中的一個片斷進行記敘,學會完整具體的敘事。
把這些要求具體化為一節教學課的目標,再為達成某一目標設計合適的教學途徑,基于過程指導的記敘文寫作教學課,是我一直想達成的課堂效果。而這節課的終極目標是讓學生在寫作課上實現寫作思維的訓練和寫作方法的實踐。反觀整節課的教學效果,我認為實現了過程指導的目標,一直以來的作文課型是先賞精美語段,再總結方法,最后去實踐。以當堂學生習作的作品去判定教學目標的達成和重難點的突破,這種寫作課堂模式不是基于寫作過程的指導,而是調動學生的積累去實現方法的生成,課堂效果好不好還得看學生平時語言的積累和表達的功力。本節課的課型設計是賞—探—挖—寫,課堂以一篇敘事完整具體的中考作文來讓學生明確六要素的明確是敘事完整的基礎,并且進一步說明時間和地點兩個要素在文中可以靈活交待。重點聚焦在如何將敘事經過寫具體這一環節,很多學生敘事時起因寫得很具體,經過卻了了幾筆,原因是學生不會將經過分解,然后再添加描寫。本課以范文為例初步感知分解經過的方法,當堂練習時又再一次讓學生自己對經過進行分解,賞、探、挖這三部分學生能夠自主思考,動筆實踐時方法指引明確,寫作效果有明顯地進步。
回顧本課,也有很多不足之處需要反思探討,本課的.課題是傳達一種敘事的基本理念。授課過程中想用落地可行的方法來實踐理念,因此敘事的完整性作為次重點講,而將敘事具體的方法作為重點。里面的邏輯關系是在敘事完整的基礎上去實現敘事的具體,在探索實現敘事具體的方法時重點有失偏頗,在分解經過后重點放在了添加細節描寫這部分,并且在學生習作時評價是也從細節描寫的角度多一些。在習作設計這個環節,分解經過時應該給學生更多的空間去分解細化,而不是在學案設計時直接明確。學生習作部分,因為沒有進行分組完成,時間會比較匆忙,很多學生只寫了經過中的一兩個部分,完成全部只有5個人左右,課堂結尾稍有遺憾。
作文教學中,理想與現實存在不小的差距。寫作活動是十分復雜的,敘事記敘文涉及方方面面的內容和能力,不可能通過一堂課,一兩個作文題的訓練就能徹底解決,但教師指導得具體,對學生寫作的改進總是有幫助的。我相信作文教學的設計要做到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讓教師的寫作教學與學生的寫作實踐直接發生關聯,并且是基于寫作過程指導的作文課才能真正實現學生寫作思維和寫作能力的提升。路雖遠,行不止,方有所成。
【《敘事要完整具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0-27
《要下雨了》教學反思10-2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0-16
范仲淹的故事教學反思要怎么寫10-24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17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15篇03-15
《采薇》完整教學設計11-14
化石吟完整教學案11-10
《化石吟》完整教學設計11-05
《我要的是葫蘆》教學反思(集合15篇)1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