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軸承部件的拆、查、測、繪”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時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借助教學設計可以促進我們快速成長,使教學工作更加科學化。我們該怎么去寫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軸承部件的拆、查、測、繪”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軸承部件的拆、查、測、繪”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1
(一)學習者分析
本課的學習者是高中起點的機械設備維修專業三年級學生,18名學生均為男生。在能力基礎方面,他們思維較活躍,動手能力較強,求知欲強,樂于實踐操作,熟悉設備拆裝,對測繪有一定了解。在背景知識方面,他們已經完成《機械制圖》、《機械基礎》等專業基礎課程的學習,并參加過一個學期的機械維修技能訓練,具有一定的機械基礎知識,達到了中級機修工技能水平。
(二)設計理念
項目課程已成為新一輪職教課程改革的共同選擇。要把《高級機修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這門課的課程結構轉換為工作任務結構,將課程中的理論與實踐進行有機整合,項目的選擇及其結構設計顯得特別重要。“減速器的拆裝與測繪”這個項目是以一個具體的機器為教學載體,引出了減速器的組成、功用,減速器裝配圖的識讀,零部件的拆裝與測繪等制圖專業理論知識與技能,使學生在完成各個子項目訓練的過程中,逐漸展開對其他常用機械的專業知識、技能的理解和應用,培養機械設備維修專業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軸承部件的拆、查、測、繪”這一項目是“減速器的拆裝與測繪”項目的一個子項目。
(三)教材分析與處理
本課內容的地位與作用本課的內容選自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出版的教材《高級機修鉗工工藝與技能訓練》第二單元課題1,需用6個學時完成。零件測繪是一個重要的實踐教學環節,是對整個課程的綜合化訓練,是后續的機械裝調技術綜合實訓的重要基礎。為了給學生建立一個既符合認知規律,又遵循技能習得過程的知識結構網,筆者在教材原有內容的基礎上,補充了查閱滾動軸承的代號與含義等環節,旨在學生學習完知識點后能夠動手操作、親自體驗,把知識轉化為技能。
單元教學目標的確定根據教學大綱要求,結合教材內容和學生當前的心理特點和認知水平,筆者擬定了如下三個教學目標:
(1)專業知識目標:能夠正確拆裝齒輪減速器;熟悉測繪滾動軸承的過程、步驟、注意要點;合理選擇零件的表達方法,掌握草圖的繪制方法和過程。
(2)能力技能目標:培養學生正確拆裝齒輪減速器、測繪零件、查閱資料、計算機操作等能力;鍛煉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與團隊學習等多種學習能力。
(3)情感素質目標:通過小組分工合作,提高學生的參與競爭和團隊協作精神,鍛煉學生的查閱能力、自學能力、表達能力和評價能力;提升學生的`自信心和賞識他人的胸懷,激發愛崗敬業的情懷,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加強學生安全操作、文明生產的意識。
確定學習重難點
(1)學習重點:機械零部件拆卸方法、步驟及注意事項;正確使用常用工量具;測繪滾動軸承。
(2)學習難點:滾動軸承的測繪。
教學準備
(1)準備三臺圓柱齒輪減速器、若干拆裝工具、測繪工具、專用工具等。
(2)準備若干《機械手冊》、《機械制圖》、《機械零件》、繪圖紙等。
(3)給學生發放學習輔導資料。
(4)按照小組之間學習能力基本相當原則進行分組,將學生分成3組,每組6人,組內推薦組長,自學《學習輔導策略》等資料。
(四)教法與學法的運用
教法:直觀教學法、引導發現法、探究教學法、多媒體輔助教學法。學法:自主探究、查閱資料、合作學習、歸納總結。
“軸承部件的拆、查、測、繪”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2
(一)教學結果
反思本次課的教學實踐,教學目標達成度高,重點難點突出,在課堂結構、教學方法、學法指導等方面教學過程順暢,方法適當,學生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來,積極思考、動手實踐,教學效果較好。
(二)教學實施感受
單元教學設計落實三維目標筆者按照戴士弘教授關于“職教課程的能力本位項目化改造”講座和《高職教改課程教學設計案例集》進行教學設計,選取了基于工作過程的課程內容,體現了教學能力本位,采用了項目導向、任務驅動等形式,明確了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目標、能力技能目標和情感素質目標。
合理選擇內容,學習難度適宜本次課從軸承到機械裝調技術綜合實訓裝置,從零件拆裝到零件測繪,從徒手畫圖到計算機繪圖,由淺入深、由易到難、步步深入地進行教學,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筆者立足于學校的現有實訓條件,合理選擇內容,學習難度適宜,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能夠實現能力的拓展與延伸,較為成功地完成了教學任務,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
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筆者在整個教學環節中起著組織和引導作用,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并掌握學習方法,把學生實踐活動作為課堂主線,鼓勵學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用自己的語言來表達,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在授課方式上采用任務驅動、項目引領、雙線并行等教學形式,讓學生在教中學、在學中做,努力突出“教學做”一體化。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發揮主體作用,興趣盎然,參與主動,體驗深刻。
挖掘德育因素,啟迪學生智慧教育賦予我們的責任不僅是授之以知,教之以事,更重要的是要感之以德。筆者在專業實訓課教學中,充分挖掘德育因素,在教給學生專業知識的同時,給予適時的思想品德教育。在本次課中,團隊合作很重要,筆者引用減速箱上的齒輪來引導學生:“我們的班級就像一個大齒輪,而每位同學就是一個輪齒。我們從入學至今一起奮斗,一起成長,從最初的棱角分明打造成如同齒輪般齒齒相扣、緊密聯系、缺一不可,希望同學們繼續發揚機械精神,彼此推動,讓班集體這個大齒輪正常、順利轉動,共同營造一個團結奮進的班集體!”在教學過程中,巧妙地將專業教學與德育融為一個有機整體,使德育工作“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三)不足之處
一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整合設計的預設痕跡有些明顯,學生自由拓展的空間較少,課堂張力稍顯不足。二是教學環節之間過渡和時間秩序的調控上還有待提高和完善。三是教師要進一步熟悉教材教案,語言要簡練確切,減少不必要的重復。四是上課時有很多聽課教師,學生還是過于拘謹,出現了怯場的表現。筆者及時與他們溝通,給予他們鼓勵,這就耽誤了一些時間,出現了“前松后緊”的現象。
【“軸承部件的拆、查、測、繪”單元教學設計及反思】相關文章:
《背影》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09-10
《家》教學設計及反思12-20
《詠柳》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秋天》教學設計及反思12-19
《將進酒》的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25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2-16
《我的舞臺》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我的母親》教學設計及反思12-16
《木蘭詩》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2-22
朱自清《背影》教學設計及教學反思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