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精選11篇)
作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那么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1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粹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同時表現出廣大戰士對朱德同志的敬愛之情。
從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的“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寫出了戰士們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翱墒恰背薪訌木畬降矫┢喝ヌ艏Z路程長路難走的困難,是說雖然種種困難,但是戰士們都爭著去挑!盃帯弊直憩F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
課文通過人物的行動和心理,真實生動地反映了革命隊伍中官兵互敬互愛同甘共苦的感人場面。課文以“朱德的扁擔”為題,以小見大,于細微處見精神,讓我們看到了一位革命偉人的鮮活形象。課文最后三句提到“扁擔”,與題目呼應,既點明了課題,又深化了內涵。
由于孩子對朱德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來感悟文章內容。課文第一自然段我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敝械摹安贿h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第二自然段中介紹區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重點,“一道”、“一塊兒”兩個詞語其實很能體現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梢灾饕プ×讼胂缶毩,讓大家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扁擔?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在想象中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2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因為課文講述的內容與學生生活的經歷相差甚遠,學生學起來比較吃力,教師教學也不容易把握分寸,教學起來比較辛苦。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學生對于不常見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告訴了學生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讓學生查閱十大元帥的資料。上課時,我讓大家把查閱到的十大元帥的資料進行交流。加深學生對時代的理解,時代的認識,所以課前我又搜集了大量關于井岡山以及朱德的相關資料,并制成課件,通過圖片和導讀讓學生了解歷史,走進時代。
本節課基本達到了教學目標,課上同學們讀書熱情,積極發言,敢于挑戰,課下給家人講了《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以及閱讀了與朱德有關的革命故事,在孩子們心中注入了革命英雄人物的種子,讓他們走進了歷史,走進了那個艱苦奮斗的年代,讓他們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老一輩無私奉獻的結果!
本節課采用的教學方法有,讓學生課前預習,結合課文拼音,加上與同學合作,師生合作,利用多次識讀、再認等方式,認識本課生字!
學生通過聯系上下文,根據詞語手冊,觀看課件圖片,師生討論等方式來理解“山高路陡”等詞意,讓學生體會挑糧上山的艱難困苦!體會戰士和朱德挑糧的艱辛,正是這種原因,戰士是“藏”扁擔,朱德是“找”扁擔,兩大對比,兩大主線來講《朱德的扁擔》這個故事!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我先讓他們在小組互相說,然后在全班交流。
讓學生在對比中體會戰士對朱德是愛戴和關心,朱德對戰士是愛護之情!這種同甘同苦的`精神正是革命的最寶貴的精神,值得學生細細體會,永遠學習!
最后讓學生演一演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塑造角色走進歷史,體會人物情感!
總之,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從而體味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培養敬愛革命領袖的思想感情。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3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課文共四個自然段,以“朱德的扁擔”為題,語言簡潔平實,娓娓道來,向我們展現了一位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形象。同時,通過對課文的學習理解,激發學生對革命先輩的敬愛、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課文講述的事件距離學生的生活比較遠,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根據課文特點與學情分析,我在教學中采取直觀感知、創設情境的方式,了解故事背景、理解重點詞意,激發學生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在了解內容的基礎上指導學生進行有感情朗讀,體會文章表達的思想感情。通過“開國大典”圖片及偉人的介紹,深化學生愛國主義情感。本課的學習不僅是對革命精神的頌揚,更是一次愛國主義的洗禮與教育。
交流資料,初識偉人。在導入環節,我出示“開國大典”的圖片,配以簡介,再讓學生交流課下搜集的朱德同志的`資料,初步“認識”偉人。這樣的設計可以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朱德同志的身份及政治地位,為學習課文、感悟人物品質奠定基礎。
直觀感知,深化理解。圖片相較于文字,更直觀、更具有沖擊力。對于低年級階段的學生來說,將多媒體資源配之簡要說明更便于他們進行理解感受,激發其學習興趣。在對“扁擔”、“草鞋”、“斗笠”等詞語進行理解時,出示相關實物圖片,配以教師的語言補充,能讓學生對這個物品的外形及作用產生直觀感受。結合井岡山的地貌圖片,再講解挑糧路---“山高路陡”的特點,更具說服力,也更利于學生理解挑糧的艱辛。
指導朗讀,體會情感。朗讀是語文的基本功,本課的教學過程中,貫穿每個自然段的練讀及有感情朗讀,旨在體會文章表達的情感。整篇課文沒有一句對話描寫,則是通過對人物動作、心理進行充分的描寫刻畫,傳達情感。本文長句子較多,我先示范讀,再讓學生自主練習,在朗讀時注意句中的停頓。在講讀故事的過程中,著重指出如“五六十里”、“山高路陡”、“藏”等句中的關鍵詞語,結合對詞語的理解,體會感情,感受形象。
小組學習,合作探究。本節課設計了兩次小組合作學習,探討了“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朱德的扁擔”及“大家因為什么越發敬愛朱德同志,而不藏他的扁擔”兩個問題。利用這兩次小組合作學習,理清故事發展的脈絡,從“藏扁擔”、“找扁擔”、“不藏扁擔”中,體會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以及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與敬愛之情。
升華認識,傳承精神。在學習完課文后,推薦學生閱讀《朱德的故事》這本書,號召學生傳承朱德同志的偉大精神,做社會主義新時代優秀的接班人。課程的尾聲與開頭導入首尾呼應,偉人精神的頌揚到愛國主義教育的情感升華,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同時,也帶給學生一次愛國教育的洗禮。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4
《朱德的扁擔》講述的是朱德同志和戰士們為了堅守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擔”為題,與細微處見精神,語言簡潔平時,娓娓道來,既展現了一位以身作則、吃苦在前的`紅軍指揮官形象,也表現了戰士們對朱德同志的關心、敬愛之情。
教學之前,我給學生們布置了查閱資料的作業,以便于孩子開門更好的理解本課內容。學生對于刻了字的扁擔一定充滿了好奇,因此著眼于這根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和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學生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讓學生做好了課前預習,向家長了解,或在家長的幫助下搜集關于朱德同志的資料,初步認識朱德,課中適時介紹朱德并交代當時的背景,補充講解當時井岡山的軍事形勢,雖寥寥數語但可以為理解課文內容提供幫助。
在整體感知課文后,引導學生進行質疑:讀了課文,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提的問題很多,有詞語類:會師、草鞋、斗笠、山高路陡、井岡山根據地、儲備等;有問題類:大家為什么要把朱德的扁擔給藏起來呢?朱德同志為什么又找來了一根扁擔?朱德同志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擔上寫上“朱德的扁擔”五個字?等等。引發學生在讀中思,讀中悟。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學中抓住關鍵句“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來學習,通過聯系生活經驗,結合圖畫體會“挑糧路”之長、之險,“可是每次挑糧,大家都爭著去”這句話中的“爭”字表現了戰士們不畏困難、不怕吃苦、爭相挑糧的高漲熱情,進而體會戰士們不怕困難、爭相挑糧的精神。
本課教學中,只學了前兩個自然段,我主要引導學生以督促2悟,并進行隨文識字,大多數同學對這兩個段落里的字詞掌握較好。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5
《朱德的扁擔》是二年級的第六單元的第二課,這篇文章主要寫了朱德和戰士們一起挑糧,因為戰士們心疼朱德,把他的扁擔藏了起來,后來朱德連夜趕做了一根扁擔并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大家就不好意思再藏朱德的扁擔。
第一課時教學,我從字到詞再到句子,重點指導學生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理順課文內容。上完課之后感覺整節課有太多的遺憾!
一、課堂組織存在問題,因為過分強調孩子的課堂習慣,導致課堂教學內容沒有完成。時間安排不合理,生字教學拖得時間很長,導致第一課時指導朗讀時間不夠,指導不到位。
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針對低年級學生課堂上缺乏趣味性,教學時沒有從孩子的'興趣出發,應該嘗試一下激勵性的語言和小物品(小貼畫),首先吸引孩子的注意力,這樣開展教學才能效果加倍!
三、針對課件問題,因為是二年級的學生課件應該注音,還有字體應該是正楷,做課件的時候原本是沒有問題的時候,但是沒有打包處理,后來字體和拼音的位置都發生變化,有點遺憾。
四、整個教學環節過于陳舊,沒有創新,以后應該多看一點教育理論方面的書籍,多參加各式各樣的教研活動,與時俱進。
教研教學的路程應該是學習再學習的過程,以后會繼續努力再努力,爭取有更大的進步。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6
毛濃華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記敘了朱德同志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事情,贊揚了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如何更好地突破這個重點呢?我一改傳統的逐段分析的教學模式,代之以抓住重點詞句,讓學生在讀中理解,再思中感悟,在辯中明白,由淺入深,層層遞進,最終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找”,使他們帶著情感進入主客觀高度融合的審美境界。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它的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當學生回旋于情感的'浪尖,心潮澎湃,有一種渴望表達的沖動時,心靈的閘門就已經開啟了,人物的個性得到鮮明地再現。
教學是一種藝術,讓教學充滿生命的氣息,出現不曾預約的精彩。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7
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堂上為其逐步培養的。在教學《朱德的扁擔》這一課時,我通過“多讀課文”的方法,引導孩子自己感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旨在通過發生在朱德同志身上的一件小事,讓學生感悟朱德同志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而這對于二年級的孩子來說,難度似乎大了一點。因此,我在課前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介紹朱德這個人物以及他在課文中所處的環境,在此基礎上再接著講讀重點段落(第三段)。表現朱德高貴品質的'兩個關鍵成語我是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感受,自己提問來突破這個重難點的。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意識,目的是讓學生不同的個體真正走進文本,獲得與眾不同的感悟,促進語文能力的發展和思維能力的訓練,從而實現語文學習的終極目標。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8
一、學語文,要扎扎實實。
語文就是語文,不能承載太多的東西讓學生在閱讀中尋找自己,讓學生在每一節語文課上都能學到一點就夠了。教學是,我先從整體入手,通過初讀感知文意,通過在讀感知人物特點;然后從細節入手,通過課文的重點詞句品析,逐步走進人物內心,感受人格魅力。
新課標非常重視學生的語文實踐,提倡在生活中學語文、活用語文。上課是,我努力尋找文本與生活的.結合點,讓學生在真實的場景中進行讀、寫的訓練,達到內化語言、學以致用。
二、學語文,要輕輕松松。
在開課設計時,我以扁擔挑籮筐的形式出示課文內容,形式的簡單轉換傳遞的是新奇,換來的是學生高漲的參與熱情。整堂課沒有了學習歷史人物的枯燥乏味,而是學生們都充滿了好奇心,一步一步地進入課文的中心內容。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9
《朱德的扁擔》這篇課文向我們介紹了朱德與戰士們一起挑糧的革命故事,讓學生感悟朱德以身作則和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課文所記敘的故事與學生的生活實際相距甚遠,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則成為課文的重難點。教學中,我把課文的重點落在了第三自然段。通過圖文結合讓學生真正理解,作為革命領袖,要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風范。在指導學生看圖時,提出了這樣一個問題:請你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圖中的內容。話音剛落,小手林立,大部分孩子都能回答,或文中語句、或自己組織語言。我繼而又問,為了解決糧食問題,作為革命領袖,為何要親自和戰士們一道呢?一個極其普通的孩子卻大膽地回答道:他想讓戰士們更有精神去打敗敵人,所以自己親自去,想和他們共同……此時,他已經無法用言語表達心中的感受,或許是不知道用什么樣的詞語來表達。我欣喜的`送給他一副贊賞的笑容,其實能說出這樣就已經很不容易了。于是我立刻送給他“同甘共苦”一詞,班上所有小朋友都投來讀懂的目光。再細讀,品悟,從而加深了對“同甘共苦”一詞的理解。
為了再現人物鮮活豐滿的形象,又從人物的行動入手,抓住“藏”和“做”,使學生帶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考參與課堂活動,通過有效的引導,使課堂教學呈現出了豐富性、多變性和復雜性。
很多情況下,由于孩子們的詞匯量有限,一些無法用言語來表達的情感,可以通過朗讀來感悟,此時,人物的形象便深深地烙在了學生的心靈深處.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10
《朱德的扁擔》這一文講的是為了堅守井岡山根據地,粉碎敵人圍攻,朱德同志和戰士們一起到山高路陡、距離遙遠的茅坪挑糧食的故事,表現了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品質,也表現了戰士們對領袖的關心和敬愛。
這篇課文敘述的故事發生在抗日戰爭時期,學生只有在了解了當時的時代背景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學生對于扁擔充滿了好奇,因此我著眼于扁擔的特別之處,引導學生層層剝筍,進而了解紅軍戰士不畏困難、朱德同志勇挑重擔的革命精神。再者,由于孩子對老一輩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知之甚少,因而在教學本課時,我補充了朱德是新中國的十大元帥之一的有關知識,還告訴學生十大元帥是:林彪、朱德、陳毅、彭德懷、劉伯承、賀龍、徐向前、聶榮臻、羅榮桓、葉劍英。我一邊介紹一邊在心里感觸“書到用時方恨少” 呀!如果平時能多引導學生多讀一些歷史、革命題材的書籍,現在上起課來就輕松多了,這是我今后應該加強引導的'方面之一。在品讀課文,理解課文時,我主要引導他們抓住事物之間的聯系來感悟文章內容。課文第一自然段學生對“井岡山”等詞語感到陌生,我又稍加介紹了一些補充材料,讓學生了解當時的歷史背景,并通過“紅軍在山上,山下不遠處就是敵人!敝械摹安贿h處”來體會當時環境的危險。由此引導學生理解什么叫“會師”,學生在自己的“半知”和教師的講解中理解了。第二自然段介紹去挑糧的原因是我訓練學生說話的重點。讓學生用“因為……所以……”來了解儲備糧食的原因和挑糧的原因,并通過反問“去挑糧容易嗎?”讓學生理解“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聯系前面的文字感悟挑糧的艱辛,為后面學生感悟朱德和戰士們同甘共苦埋下伏筆。第三自然段是教學的重點,我先提問“朱德是怎樣挑糧的?”讓學生邊讀邊劃出相關的句子,再邊看圖邊用自己的話說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由此產生對朱德的敬佩之情。同時也抓住“一道”、“一塊兒”這兩個詞語,體會朱德吃苦耐勞的優良革命品質。接著,我讓學生想想:戰士們會怎樣勸朱德?戰士們為什么要藏扁擔?藏好了心里會怎么想?朱德發現扁擔沒有了會想些什么?他為什么不去找而是“連夜又趕做一根扁擔?”以此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他們在這里說得很合理到位,通過想象中他們對朱德與大家同甘共苦的精神有了更好的體會。
所以,教學中應時時關注學生的動態,讓知識轉為己有,關注學生的學習,使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掌握學習方法。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 11
語文教材是語文課程的集中體現,是一種靜態的文本。但其意義不僅僅是向學生展示了語言符號,而是在其精當、精彩、精妙的語言文字背后,隱藏著作者深邃的思想、精辟的見解,豐富的感情。因此我們的語文課堂,不能僅僅懸浮于文本的表層,不能用簡單的“是什么”、“怎么樣”來機械地處理文本。我們要把握文本中或泄世奔騰或脈脈隱含的感情脈搏,深入理解語言文字所依托的生命意義,使學生能在激蕩的感情中受到感染,使他們能在
或高昂或深沉的情緒中對人生有所頓悟。
《朱德的扁擔》一課,我就充分注意去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的獨特體驗。如:第二自然段中第三句話,“從井岡山到茅坪,來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難走。”這句話可以看出路程之遙遠,其挑糧之艱難。可是,我們這些孩子根本無法體會到這一點,就算我講解了很艱難,學生在學習下一自然段時,就無法感受朱德與紅軍戰士同甘共苦的感情了!因此在教學時,我先問學生:“你知道五六十里到底有多遠嗎?”學生根本沒這個概念!因此,我舉出身邊的列子,有吉首到乾州來回那么遠,學生馬上說:“哇!那么遠。∥覀冏囘要好長時間呢!”我又問:“那你們走過這么遠的路了嗎? ”生:沒有,這么遠,我們走得話,到那兒的'話可能要天黑了。 我接著說:“那戰士們要挑著糧食來走這么遠的路,而且山高路陡,那是什么感受呢?”學生馬上回答:“累唄!”聽到這樣的話語,我突然覺得現在的孩子真的沒吃過苦,干脆讓這些小皇帝們來試試!于是,我提議來個親身體驗,我要請一個學生來表演。學生們十分踴躍的就舉了手,我挑了個身材挺健壯的吳長松,給他身上背上兩個書包,誰知他對大家說一點也不重,那這樣,我又給他加了個書包。于是他開始圍著教室奔走,我要求走20圈。大家很開心的看著,他也很高興的快走,前幾圈都挺順利的,剛到9圈,他速度就明顯的放慢了,我說:“運糧可不能耽擱,山上的戰士們還等著呢?”于是吳長松又開始加快速度,到13圈,突然摔倒了,大家哈哈大笑起來,叫他起來,他繼續背著書包走,終于走完了20圈。這時,我問大家:“你們看我們的同學背著書包在教室里走了20圈,現在你們來觀察一下”大家發言可積極了,有的說:“他的呼吸都不穩了”“他頭上出汗了”我叫一名同學摸摸吳長松的背,那個同學說:“背上都濕了,還很熱”,我請表演的吳長松說感受,他說:“我覺得真累,手都酸了,腳都疼了!”
這時,我對同學們說:“同學們,你們覺得吳長松背得很輕松嗎?戰士們肩上的糧食更多,走的路更遠,遇到的困難更多,你能想到他們會遇到什么困難嗎?”馬上,有學生就說:“他們走的山路會很高,路會很窄,要是下雨的話,就更滑,更危險了!眳情L松很積極的舉手,他說:“他們走那么遠,草鞋會磨破,腳會打起泡的!”還有學生說:“路上有許多送動的石頭,會絆腳的,一不小心就會摔交的” 我連忙說:“你們說得真是太好了,老師都仿佛看到了他們在這樣的路上艱難的走著。”
學生通過親身體驗,通過教師對文本的挖掘,激活了他們對文本的獨特感受,也讓這代的小皇帝們體驗到戰士們那辛苦的路程。這段雖不是重點段,但從這里所讓學生理解的感受是很難得的。所以,一篇課文,老師要善于挖掘文本價值,激活學生獨特的體驗,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提高教學的效果。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10-11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04-22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07-19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范文07-10
語文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04-21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精選11篇)05-15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通用19篇)12-05
《朱德的扁擔》教學反思(通用16篇)10-27
《朱德的扁擔》教學設計6篇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