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爬的玩具》教學反思范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反思自己,必須要讓自己抽身出來看事件或者場景,看一段歷程當中的自己。如何把反思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美術課《會爬的玩具》教學反思范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會爬的玩具》教學反思1
一、教師自評
通過備課,使我對教材的挖掘更深入了。
1、我在欣賞內容上拓寬學生的知識的廣度:除了書中的毛毛蟲,還拓寬欣賞了蜈蚣、螳螂、蜘蛛、七星瓢蟲、蟬等動物。
2、在表現技法上拓寬了學生知識的寬度。除了讓學生了解書中介紹的折紙方法外,引導學生欣賞分析了:繪畫和剪貼的方法。
3、課前讓學生充分的預習:
a、了解有哪些會爬的昆蟲?
b、他們為什么會爬?
c、了解昆蟲的保護色有什么作用?
d、了解對比色有哪些?
4、本課始終貫穿小組合作學習的精神。例如:小組合作學習步驟圖,小組合作欣賞、評析。在知識拓展上鼓勵、激發學生的二次創作,交互式制作了會爬的玩具。
5、同時注重思想教育。倡導孩子制作一個會爬的玩具送給媽媽,祝她母親節快樂!
二、學生反饋
1、從學生的回答中,看出課前充分預習,對會爬的動物有所認識。
2、從學生的作品中,看出學生的思維的廣度拓寬了。例如:通過《蝸牛和黃鸝鳥》歌曲視頻,有一小組制作出了,螳螂背蝸牛的會爬玩具。有小組在軌道的方向上改變了。
3、學生的表現形式多樣性,有繪畫方式表現,也有折紙和剪貼的表現形式。
4、對科學知識的探索:這些動物為什么會爬?
三、同行點評
該課內容和形式貼近兒童生活,符合學生心理。首先,柯老師從備課,教具準備來看,都進行了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從課堂教學來看,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來指導學生積極參與活動,教師能很好地把握教材的要求,始終以引導學生善于觀察的習慣,感受利用各種材料制作會爬的玩具,小組合作、自主學習步驟圖的方法,以培養能力為目標。語言生動,以她特有的教學風格為學生營造了一個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應該說,這是一堂重主體、重合作、重過程、重生活、重創新的`,在新課改背景下洋溢著現代教育氣息的美術課,讓人感到質樸而實在。
《會爬的玩具》教學反思2
我在上《會爬的玩具》一課時,難點是怎樣制作一個會爬動的玩具。許多學生不了解玩具爬動的原因,我把準備好的玩具發給同學,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自己觀察,找出其間的奧妙,在學生研究時我總是熱情地鼓勵他們,遇到困難要勇于想辦法,要肯動腦,不管用什么辦法,只要讓玩具爬動起來你就成功了。當然,還可以請教老師一起解決困難。這樣,即培養了學生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品質,又消除了學生依賴的心理,使學生明白,老師不是唯一的傳授者,要想學到更多的知識,應學會真誠地向同學、書本、大自然學,向所有人學。運用這種方法引導學生大膽實踐,出現的結果令人驚喜,學生的辦法五花八門。
他們通過自主嘗試、自主感悟、自主質疑、自主尋找解決的辦法等實踐活動,實現了自我發展。美術教學不再是單方面的學習狀態,而是教學雙方在全新的觀念指導下高度協調、統一的新型組合。
【《會爬的玩具》教學反思范文】相關文章:
小班體育烏龜爬爬教學反思12-15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12-16
《爬天都峰》教學反思(精選10篇)12-10
中班健康優質課教案及教學反思《爬爬樂》09-23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1篇)12-17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5篇)12-15
《爬天都峰》課后教學反思(通用12篇)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