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通用7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所謂反思就是能夠迅速從一個場景和事態中抽身出來,看自己在前一個場景和事態中自己的表現。那么什么樣的反思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 1
1、用故事去引發想象。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于是我就從故事入手,盡量把故事講得生動,特別是把表情做到位,必要時讓學生說說,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征。
2、用表演激起情感體驗。在學完歌曲之后,我便讓學生上來表演,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對貓和老虎的個性把握得較好!而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都還有創新,有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于歌曲表現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較為精確!歌曲最后一句歌詞:“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唱的很有表情,把小貓的得意表現得淋漓盡致!
3、以興趣為先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是孩子們所喜聞樂見的他們自然會投入其中。今天這節課學生通過感受音樂,模仿動物來達到學生的興奮點,讓他們在興奮狀態中學到最后,探索到最后,而且效果很好。
4、探索過程有淺入深,環環相扣。要使孩子們進行有效的探索,教師必須從以往只見教材不見學生的方式中轉變過來,注重研究學生,根據學生探索能力,原有知識水平進行設計。
5、教師語言的'引導。教學過程要實現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教師語言的引導是致關重要的。在探索過程中,除了讓教師自己來說以外,我們還可以讓學生通過演唱、欣賞的方式從中來體會。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歌曲《兩只老虎》是一首學生比較熟悉而且很喜歡的一首歌曲,但是教材的編寫是在原來歌曲的基礎上,把它變成了(卡農式)!學生比較的陌生。于是,我就順勢把歌曲的兩個聲部變成了“兩只老虎”,請學生來唱第一只老虎,我就在后面當第二只老虎,讓學生聽,找一找這兩只老虎有什么區別,學生聽了幾次后就找出了,然后,再請其他學生與我合作,從扮演簡單的第一只老虎開始,然后逐漸讓他們也來扮演第二只老虎。最后由學生來扮演全部的角色,就這樣慢慢的學會了歌曲!對于小學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樂藝術主要還不是一門知識,而是一種內心體驗,一種審美愉悅的體驗,而沒有親身參與到音樂活動中的人是不可能獲得這樣一種審美愉悅的體驗的。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 2
《貓虎歌》是一首趣味性很強的歌曲,它是由故事改編的,于是我設計的導入就是“老虎拜師”的故事。把故事講得生動,把表情做到位,有時也讓學生說一說,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征。在學唱結束后,我讓學生上來表演歌曲,以便來鞏固。因為有了前面的故事做鋪墊,學生們對貓和老虎的性格把握的比較好。
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并且安排了打擊樂伴奏、歌曲表演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在編創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從而引起感情的升華。但整節課下來也有一定的遺憾,比如在歌曲教學中安排時間較少,拓展和導入部分過多;在對聲音要求上沒做到細致到位。
實踐證明,低年級音樂課的情境教學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深厚興趣。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征,并緊密結合音樂課的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的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 3
《貓虎歌》最具有特色之處是符合低年級學生最感興趣故事改編的,有情節有鮮明的形象。本課我揣摩了孩子們好奇的心理,以故事帶領孩子快樂游戲為主線來貫穿整節課。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利用各種手段努力給學生創設一種和諧、民主、愉快的學習氛圍,并且安排了打擊樂伴奏、歌曲表演、情境表演等教學內容,形成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音樂課堂教學模式,使學生整堂課都沉浸在歡快的氣氛中。在每個教學環節的設計上注重培養了學生的創作興趣與創造能力,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學習音樂,感受音樂,表現音樂。
1.用故事導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歌曲《貓虎歌》本來就是由一則兒童故事改編創作而成的,于是我采用了故事導入法,用形象生動的語言講述貓和老虎的故事,并在故事中設計了懸念,讓學生聯想、回答并模仿貓和老虎的聲音與動作,學生思想非常活躍,很快就掌握了貓和老虎的個性特征。
2.動作創編解決難點。
歌曲中的'結尾兩句“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哎”“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是本課的難點句。在朗讀歌詞時就讓學生配上動作,“弄”字處用畫圈表示疑惑,“哎”字攤手,表示老虎還在思考解決。“王”字用貓師傅給自己的3個大拇指,并在樹上向著老虎得意地語氣來說這句話,編創這些動作來幫助解決難點。
3.以創編為契機,激起學生的情感體驗
學完歌曲之后,因為有前面對歌曲演唱和情感的認知作鋪墊,學生對貓和老虎的個性特征都把握的很好,創編的動作也非常到位,表演很有創意,很形象生動;加上自己創編的動作,他們對歌表演就豐富多了,情感也激發出來啦。尤其是歌曲的最后一句:“森林之王,你服不服”,學生雙手叉腰,然后用手指往前一指,唱得特別起勁,特別有表情,把小貓得意的樣子表現的淋漓盡致。孩子們還請出串鈴加入到歌曲的表演中來,就這樣孩子們邊唱邊伴奏,沉醉在自己創造的美妙而又悅耳的樂聲中。
實踐證明,低年級音樂課的情境教學能激發學生對音樂的深厚興趣。通過這一課的教學,我深深地感受到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利用學生好奇、好動、好問的心理特征,并緊密結合音樂課的特點,運用各種手段創設真實、新奇、有趣的學習情境,使他們在生動、活潑、愉悅、和諧的氣氛中引起積極的情感共鳴,從而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 4
通過聆聽《老虎磨牙》的鋪墊,同學們學貓虎歌的興趣更加濃厚,他們能夠用自己的動作來形象的表現樂曲。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于是我就從故事入手,盡量把故事講得生動,特別是把表情做到位,讓學生大概把握住貓與老虎的個性特征。
這首歌曲的知識點較多,有附點音符、切分音、前倚音以及休止符,而且這首歌曲不易瑯瑯上口,因此,我很擔心學生是否能自學完整。歌曲中四分休止符的處理。通過聯系前后詞曲,在第一段歌詞中,承接下一樂句,表示老虎被弄得稀里糊涂、暈頭轉向的一個意識動作;而在第二段歌詞中卻表示小貓機靈地爬上樹逃生的一個反應動作。在延音的時值把握處,我采用較形象的方法讓學生數拍子,學生都掌握了,但我想,教學中可以滲透一些相關的樂理知識,不妨就讓學生直接數拍子來掌握時值,在其他幾個班教這首歌時嘗試一下。
在學完歌曲之后,我便讓學生上來表演,因為有了前面的`鋪墊,孩子們都對貓和老虎的個性把握得較好!而且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都還有創新,有了自己的東西!我覺得這樣在理解的基礎上,學生對于歌曲表現好多了,情感也把握得較為精確!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 5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真正的教育智慧在于教師保護學生的表現力和創造能力,經常激發他體驗學習快樂的愿望。”本節課是一節綜合性藝術表演課,新課標要求學生能夠配合歌曲用身體即興做動作,在本節課我設計以“兩只老虎”的律動組織教學。進一步通過模仿老虎和小貓聲音與動作這一實踐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滿足了學生的表演欲望。在歌曲教學中引導學生根據歌曲意境用肢體即興做動作。
歌曲《貓虎歌》本身是由故事改編,于是我就從故事入手,抓住學生的心理,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在學生回答小貓可能用了什么好的方法智斗老虎時,學生們思路敏捷出乎意料,我及時用贊美的語言和獎勵頭飾的方式鼓勵肯定他們。
在歌曲教學中循序漸進解決重難點,通過我的范唱讓學生找出歌曲中小貓用了什么辦法智斗了老虎。在引導學生用動作表現‘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時,我應該給學生多些時間表現小貓的神氣動作,不宜倉促。再引導他們唱到“只憑一招會上樹啊,‘森林之王’你服不服”時用手勢來寫一個“王”字幫助學生在短時間里唱準唱對“王”字的時值,學生們掌握的很好。在“老虎被弄的稀里糊涂哎”這個環節我課后反思應該在“稀”字處板書上畫兩個圈,再在“涂哎”時寫出要數的拍子,這樣就更容易的使學生直觀的`體會到樂句的時值。也可以滲透音樂知識,通過我的范唱讓學生自己找出時值的規律。
新課標指出在有情節的音樂表演活動中擔當一個角色,對自己和他人的表演簡單評價。在本節課表演環節我引導學生佩戴頭飾師生表演、生生表演的方式分角色表現歌曲,學生興趣濃厚積極性高。
在歌詞編創環節,我原本設計加入貓和老虎的叫聲只是在“吔吔吔”和歌曲結尾處,結果學生觀察力豐富,思路開闊,基本每句都加入了聲音,使得我不得不及時改變思路,第一次表演時加入的聲音比較緊湊,顯得有些慌亂。第二次表演時我給學生分了組,這時就有了層次,課堂的表現效果也非常顯著。
新課程指出能夠與他人合作,進行律動、音樂游戲,主動參與綜合性藝術表演活動。所以在拓展活動中,我設計學生戴頭飾表演、創編歌詞、選擇合適的打擊樂器、小組合作表演活動中鼓勵學生進行藝術創新,引起感情的升華。老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平等互動與合作,使學生在愉悅的學習氛圍中主動探究,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增強他們綜合藝術表現能力,同時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 6
在我的音樂課堂上運用童話故事中創設情景,使學生更投入歌曲演繹。通過實際教學,我發現,教材中的歌曲并不是每個學生都喜歡唱的,有些和學生實際背景不符合的歌曲,教師無論用多大的勁,學生都不能很好的表現。在音樂課堂中融入童話故事的形式。 《貓虎歌》是一首民歌風的創作歌曲,44拍、五聲羽調式、一段題結構。歌曲是兩段歌詞的分節歌,幽默詼諧,很有童趣。歌詞的.背景來自一則民間傳說故事。在歌里,貓搖頭擺尾的裝師傅,騙老虎,說獅子、豹子都是貓,讓老虎俯首稱臣。開始的兩樂句用前倚音生動形象的刻畫出了貓兒狡黠的神態和腔調。第三樂句采用了重復的節奏,吻合了歌詞敘述的語氣,似說似唱,儼然是一副師傅的形象在教誨老虎。最后一樂句旋律出現了全曲最高音,表現了貓騙得老虎后得意的樣子。歌曲有民歌濃重的說唱風,很適合學生邊唱邊表演,尤其適合男孩子們表演。
本課的設計,我揣摩學生的心理以故事為主線,但在開頭我有些拖,入題不太明確,今后在導課時應注意!但本課在音樂課時效性方面,我充分做到把知識砸實,講清楚講到位,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得!在今后工作中我會更加努力專研,更好的做到背學生背教材!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 7
本次《貓虎歌》教學活動旨在通過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激發學生對自然界生物多樣性的`好奇心,培養觀察力和想象力,同時加強語言表達與情感共鳴。預設定了理解詩歌主題、賞析、形象感知、創意思維擴展等目標。反思來看,目標設定全面但對低齡段學生的興趣點抓取向稍欠具體,今后可更針對性強調趣味性。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貓虎歌》音樂教學反思09-12
《貓虎歌》音樂教學反思09-12
小學音樂《貓虎歌》教學設計06-18
《貓虎歌》教學設計05-08
《貓虎歌》教學設計07-19
《貓虎歌》說課稿07-13
貓虎歌教學設計(精選6篇)06-16
小學音樂《賣報歌》教學反思優秀05-07
音樂《六一的歌》教學反思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