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秀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我們可以把教學過程中的感悟記錄在教學反思中,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1
因為班中幾乎沒有學生親身游覽過秦陵兵馬俑,因此秦陵兵馬俑對他們來說比較陌生、遙遠。課的開始,我就運用一段影音錄象拉近了學生與秦陵兵馬俑的距離,使其身臨其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談談觀后感,目的在于使學生能整體地、初步地感知秦陵兵馬俑的特點,為情感的激發、深入的學習打下基礎,做好鋪墊。
在教學4、5小節時,我則運用媒體出示兩個陶俑的圖片,讓學生看看圖片、讀讀這兩節,并根據這兩小節的內容來區分兩張圖片上的陶俑各是什么俑?這一教學環節的設計,不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引導學生自主地去閱讀、理解4、5小節的寫作方法。在理清了寫作方法之后,我讓學生進行反復地、各種手段的朗讀,先根據媒體出示引讀描寫外貌、動作、神態的句子,然后請學生選擇一個自己喜歡的陶俑,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使學生在反復朗讀中了解寫作方法,感受兵馬俑個性之鮮明。
而在學習課文第8節前,我設計了這樣一段過渡語:“據說在這么多兵馬俑當中竟找不出兩個神態完全一樣的陶俑,不信,請看課文第8節。”以此來引出第8節的內容,然后通過引讀排比句,再次感受兵馬俑個性之鮮明。隨后,我還設計了這樣一個練習:他們有的(動作、神態),好像(干什么)。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學著作者的樣子把兵馬俑的樣子寫具體。學生通過尋找、思考與重組,將作者的表達化為了自己的表達。
語文是人們進行社會交際的工具,此一理念也應貫穿教學的整個過程。因此整堂課的設計和教學我比較注重學生語言的感悟、積累、遷移。特別是著意讓學生通過對兵馬俑規模宏大和類型眾多個性鮮明兩個特點的理解和感悟,了解秦陵兵馬俑的歷史價值,激發他們的民族自豪感。
美中不足的'是沒有讓學生再深層地去讀,進一步領悟到兵馬俑是古代勞動人民或者說是能工巧匠智慧和汗水的結晶,所以在最后一個環節學外國元首說說參觀感言時,學生發言不夠踴躍,或許此時插入一段錄像,能夠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緒,將課堂氣氛推向高潮,取得更好的效果。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2
《珍愛國寶——秦始皇兵馬俑》是人教版小學美術第八冊第二十課。本課屬于欣賞·評述這個學習領域,是集欣賞性、合作性、互動性等特點為一體的美術課。在這一課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秦始皇陵兵馬俑的藝術特色,引導學生感受兵馬俑寫實的藝術風格,喚起學生對祖國珍貴文物的愛護之心,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鼓勵學生搜集有關資料,自主學習。
秦始皇陵兵馬俑雖然是“世界第八大奇跡”,但是,它畢竟離學生遙遠,怎樣才能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讓學生認真欣賞呢?我從出示秦始皇畫像,引入簡介秦始皇開始了課文的教學,在導入課題后,向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如:兵馬俑的地理位置、發現時間、規模多大等,讓他們用自己的語言進行描述,接著通過欣賞,讓學生分析兵馬俑雕塑的藝術風格──寫實手法,教師總結或補充:這么多陶俑,都是古代勞動人民用雙手一件一件手工雕塑出來的,對學生心靈產生震撼,為下一步的欣賞活動奠定了基礎。本課的重難點是指導學生欣賞秦俑雕塑寫實、注重細部刻畫的藝術特色,讓學生感受雕塑藝術的魅力。
我引導學生對兵俑的頭發、五官、衣服等細節進行觀察,進一步感受秦俑的精雕細刻,然后讓學生通過辨一辨、學一學,來辨認將軍俑、軍吏俑和士卒俑,體驗動作他們的動態特點,使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欣賞熱情得到了根本的提高,并對古代藝術大師高超的雕刻技術產生強烈的震撼,激發起濃濃的愛國之心和民族自豪感。最后讓學生欣賞各個不同發展時期、不同風格的俑,了解世界遺產的相關知識,使學生的興學習趣和求知欲望得到進一步的延伸。
我覺得教學還有很多不足,如準備過程中應該請學生課前帶著問題搜集資料,并針對秦兵馬俑的歷史文化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知識點,懂得美術文化藝術的歷史重要性。教學過程中應該學會怎樣很好地采用引導提問,教給學生學習怎樣觀察、解析、評價的方法,使學生在自主的學習狀態中感受雕塑文化藝術的魅力。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3
本課的教學中我讓孩子欣賞大量的圖片,并且讓去過的同學談感想。抓住宏大、壯觀、表情、發式、服裝、動作這些亮點,將其串聯起來,利用收集的大量圖片資料輔助教學,產生了很強的藝術沖擊力,同時注重把握藝術品的細節的欣賞,讓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古人的精美的手工藝,增強學生作為中華后人的自豪感。
在教學中適時地借助語文的知識點,教給學生觀察的方法,達到相輔相成、互想促進的效果,自然、順理成章,同時讓學生模仿兵馬俑的動作進行表演也充分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但由于只是這次課只是片段展示,所以在開課時時間把握得不太好,同時在分析俑的分類時細化得也不夠,稍顯毛糙。通過《兵馬俑》這課的教學,我發現學生有一雙發現美的眼睛,只是需要教師去引導,而教師的引導是建立在充分鉆研教材的基礎上的,只有挖掘教材的深層次內容來才能引導學生,吸引學生。
【《秦始皇陵兵馬俑》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12-19
《秦始皇兵馬俑》教學反思06-05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5篇)03-03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5篇12-22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5篇)03-17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集合15篇03-03
《秦兵馬俑》教學反思(合集15篇)12-22
小學語文四年級:《秦兵馬俑》教學反思12-16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秦兵馬俑的教學課件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