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反思怎么寫(4篇)
身為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怎樣寫教學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教學反思怎么寫(4篇),歡迎大家分享。
教學反思怎么寫(4篇)1
首先通過欣賞歌曲《少林 少林》,讓學生進入意境,了解中國武術的神奇魅力,了解中國武術的博大精深。在導入這一環節,通過播放視頻短片,讓學生了解武術是我國傳統的體育項目,他博大精深,以修身養性、強身健體為主要目的。
在歌曲教學時,通過范唱,讓學生初步感受歌曲情緒是豪邁的,很有氣勢。讓學生真正領會中國功夫給我們帶來的不僅是強身健體,更是一種民族精神,一種英雄氣概。
通過我的范唱,讓學生再次感受歌曲,從而培養學生傾聽音樂的習慣,為學習歌曲做鋪墊。通過對歌曲分樂段解決歌曲說唱部分的節奏難點,在讀的時候加入鼓聲,讓學生讀的時候更加有氣勢。如“剛柔并濟不低頭我們心中 有天 地”和“四方 水土 養育 了我們中華武術魂”這兩句歌詞。讓他們在問答、欣賞、合作探究、演唱中解決學習重點與難點。如為了讓學生明白“稍慢、舒展連貫的”與“稍快、活力矯健地有”情緒區別,我出示兩個樂段的樂句,讓學生觀察---聽聽---唱唱,從中找出了規律,自然的就理解了旋律的壓縮和節奏的變化使音樂的情緒發生變化。從而引導學生在演唱的過程中體會歌曲的情緒,激發學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通過學生個別演唱歌曲,師生評價,突出教師及時的激勵性評價正是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贊許與肯定。而這種肯定,特別容易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望和實現自我價值的心理需求,也就更能激發他們繼續主動、積極投身學習的情感,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給學生提供展示的機會。
通過小組合作這一環節的設計,體現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學生共同討論、互相交流、一起表演,能有效地改善學習環境,擴大參與面,提高參與度。音樂課堂教學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學習,有利于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方式探討和表現音樂,培養其參與意識、創造意識,產生創新思維。同時,小組學習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發揮個性特長,讓學生人人都參與到音樂之中,不僅調動了全體同學的積極性和主體性,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更增強了集體榮譽感,使原來被動式的學習轉變為主動式的學習,通過演唱《中國功夫》,即興表演幾個武術動作。培養學生的創作能力和創新意識。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以音樂審美為核心,通過以聆聽音樂、表現音樂和音樂創造活動為主的審美活動,使學生充分體驗蘊涵于音樂音響形式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為音樂所表達的境界所吸引、所陶醉,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使音樂藝術凈化心靈、陶冶情操、啟迪智慧,在教學過程中以豐富多彩的教學內容和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反思怎么寫(4篇)2
轉眼間一個學期又結束了,反思這一學期的語文教學,作一小結,以鞭策自己更好地迎接新一學期的到來。
針對班級中后等學生較多基礎較薄弱以及班級語文課上人文性過剩而工具性稍嫌不足的特點,我在課堂教學設計中有意識地加強了語文的工具性部分的設計,經常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我認為只有語文的基礎夯實了,才有能力進行更高層次的追求。“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如果孩子連走路都不會,就要讓他學習跑步,這是不符合孩子成長規律的。語文教學亦然。
語文教學的腳踏實地還體現在日積月累的堅持性上。首先要讓學生明白語文學習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是憑小聰明就能學好的科目,必須有著堅持不懈的精神。因此,我要求每位學生都有一本積累本,堅持積累,爭取做到厚積薄發。積累還體現在課外閱讀上,爭取做到每天閱讀一篇課外閱讀,潛移默化地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
對學生而言,最大的快慰莫過于解答試題時能展現出一種從容、敏捷、高效的能力,而語文學科和其他學科相比,應試傾向最不明顯,并不是講什么考什么,試題內容和教學內容的直接聯系表現得最不明顯,很大程度上體現著對本學科整體素質的考查。題海戰術不適合語文學科,靠大量做題難以培養出學生的綜合語文能力。中學語文不在深,而在廣。學生的知識面和閱讀范圍決定了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而現在高中生學習緊張,課下學習的時間主要用于數理化、英語上,根本沒有時間去讀一些文學作品,甚至可以說學生根本沒有屬于自己的時間,更不會靜下心來去品味欣賞文學作品,而現在社會讀書風氣也不樂觀,學生接觸的東西都很低俗,所以良好的語文學習環境的缺少也是導致學生語文綜合能力差的原因之一。鑒于此種情況,對于語文的學習,我認為關鍵要靠課堂教學,而語文課堂教學關鍵在于教師,在于教師的觀念和教學設計上。
當然,語文教學的精華全在課堂上。一節課僅有40分鐘,如何調控和把握這個時間,使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能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學以致用,這就需要老師作為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尋找具有科學性又具有藝術性的教學行為,不斷學習新課程理論,將理論與實踐相統一,使教學行為上升到理論高度。而我發現在教學過程中出現理論與實踐脫節的現象。教師要把課堂40分鐘用足用好,爭取最佳的教學效果,這是老師的本分,老師要對學生負責。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試題,試題的人文特征越來越突出,對學生的感悟能力要求越來越高,這就需要教師的教學方法相應的做出改變。我發現在我的課堂教學行為中,存在以下兩個問題:
1、重分析,輕感悟。
“語文”姓“語”,“語”就是語言,學好語言,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品味和感悟。對課文中的精妙的語言,如果教師分析過多,勢必限制了學生的思考空間,最好的方法就是讓學生在閱讀中去品味、去感悟。比如教學《長亭送別》時,我將大量的時間用在了對這本文主題和離別情感的分析講解上,結果整堂課上得索然無味,如果下次再教此課,我會將重點放在學生的頻度感悟上,讓學生通過知識遷移,聯想到所學的有關別離的詩文進行對比學習,盡量把時間留給學生。
2、重應用,輕精神。
語文是鑒賞的,也是人文的:語文課堂教學也應以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為宗旨,以奠定學生的正確價值取向為根本。適量地進行專題訓練與輔導是不可少的,但不能僅僅以考試為中心,以分數為準繩來進行語文教學,更要重視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比如在教學《促織》篇時,我在完成了文言文教學的字、詞、句的重點教學后,然后又進行了拓展,給學生補充了《捕蛇者說》,兩篇課文進行對比教學,讓學生認識到封建社會的黑暗和殘暴,同時給予廣大勞苦大眾同情,甚至發動學生用現代觀念來審視課本的內容。
另外,課堂教學不能僅限于課本文本內容的講解,應重視知識的相關拓展和遷移訓練,尤其是語文學科的學習。
3、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作為新教師,我覺得聽課非常重要,有助于教師取長補短,聽其他老師的課給了我受用不盡的知識和財富,其中感受最深的一點就是聽課讓我通過認識他人,審視自己,得到了改變和提高。
學生是教學的對象,學生就像工廠加工的產品,學生的學習質量決定了一個教師教學行為的成敗,體現了一個學校的優劣。學生才是教學工作的生命線。針對語文學科,有不少學生的學習觀念仍未改變,認為聽與不聽一個樣,考試即使考不了高分但也不會比別人差多少,帶著興趣學的學生并不多,學習觀念的落后與偏頗導致學生閱讀量太少,知識面太窄,基礎知識相當匱乏,出現許多錯別字、錯用詞語現象,一遇到仿寫句子等題就束手無策,作文寫作立意不新穎,主題不突出,內容太膚淺,有的學生學習態度不端正。作為老師應負一定的責任,要教給學生學習方法,要改變學生的學習觀念和態度,另外,更重要的是要提高自身的修養和專業水準以及教學藝術,先把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起來。
總之,教學問題多多,如何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提高自身的教學藝術水平,針對不同的學生因材施教,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教學反思怎么寫(4篇)3
(1) 教學目標綜合性。《品德與生活》是以往的思品課、生活與勞動課和常識課的有機整合。基于這一點,我把這一課的教學目標定位上也是綜合的。通過教學不只要使小朋友認識一些種子,培養小朋友樂于探索的好習慣,更要讓同學體會生長的快樂,培養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良好情操。
(2) 課堂教同學活化。本課教學緊密聯系同學生活實際,從同學自身平時吃的果實、看到的種子這些生活已有經驗切入和展開,教學從生活中來,是生活的一局部,我在教學中又力爭使教學回歸生活,通過教學活動進一步提升同學的生活經驗。如最后一個環節的設計,讓小朋友們課外去種種子,觀察種子,和種子娃娃一起快樂生長。假如有可能的話,在教室里或在學校里開辟一角,讓小朋友們去發揮,效果肯定會更佳。
(3) 課堂教學活動化。根據一年級同學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摸百寶箱、捉迷藏、扮演種子娃娃等一系列同學樂于接受開展的活動,創設了去童話世界種子王國這樣一個情境,賦予種子娃娃生命,激發同學參與學習的熱情。讓同學在活動過程中,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種子,處處有生命,感受到生長的.快樂,同時增強他們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4) 營造師生民主平等的氛圍。教學中,我十分注重讓每個小朋友都來動手、動口、動眼、動腦、動情,讓同學多方位的感受,同時自身也來參與小朋友們的活動,如帶著自身收集的種子娃娃和小朋友一起區分認識,戴著頭飾和小朋友一起扮演種子娃娃進行律動,使自身真正成為同學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構建一種民主和諧寬松的教學氛圍。
馮蕾《日日盤中餐》的深刻反思
導入用了書中的有關黃豆的那一局部,因為書中出現了,我就要用,盡管與我的思路聯系很小,這也就起到了畫蛇添足的作用。課上的不如人意,有沒有備好同學的這一重要因素在里面。沒有以同學為本,沒有考慮到同學的知識水平,沒有了解同學的思維狀況,無論是課上的活動還是本課的延伸,教師都與同學發生了一定的距離,沒有深入到同學中去,沒有充沛的體現同學的主動意識與主體性。
在課上遇到了出人意料的情況,比方同學說用涼水洗腳挺舒服。課上出現了幾次這樣的情況,我覺得無從下手,頭腦不靈活,隨機應變的能力需多多鍛煉。
啟發、點拔、評價語不到位,沒有特點。提示后同學們說不到,說不好的問題,就心急起來,也就自身說了出來。評語也沒有做到為活動目標服務的作用。
教學反思怎么寫(4篇)4
教學反思就是研究自己如何教,自己如何學。教中學,學中教。
如何寫好教學反思呢?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與大家探討:
(1)寫成功之處
將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詳細得當地記錄下來,供以后教學時參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礎上不斷地改進、完善、推陳出新,達到光輝頂點。
(2)寫不足之處
即使是成功的課堂教學也難免有疏漏失誤之處,對它們進行系統的回顧、梳理,并對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使之成為今后再教學上吸取教訓,更上一層樓。
(3)寫教學機智
課堂教學中,隨著教學內容的展開,師生的思維發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會因為一些偶發事件而產生瞬間靈感,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時利用課后反思去捕捉,便會因時過境遷而煙消云散,令人遺憾不已。
(4)寫學生創新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學生總會有“創新的火花”在閃爍,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5)寫“再教設計”
一節課下來,靜心沉思,摸索出了哪些教學規律;教法上有哪些創新;知識點上有什么發現;組織教學方面有何新招;解題的諸多誤區有無突破;啟迪是否得當;訓練是否到位等等。及時記下這些得失,并進行必要的歸類與取舍,考慮一下再教這部分內容時應該如何做,寫出“再教設計”,這樣可以做到揚長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學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境界和高度。
總而言之,寫課后教學反思,貴在及時,貴在堅持,貴在執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有話則長,無話則短,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教學反思怎么寫(4篇)】相關文章:
拼音教學反思怎么寫04-17
教學反思怎么寫(通用19篇)03-04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隨筆怎么寫01-20
范仲淹的故事教學反思要怎么寫10-24
教學的請示怎么寫12-15
《觀潮》教學設計怎么寫11-11
小學生試卷反思怎么寫07-11
一年級語文的教學反思怎么寫03-04
寫植物作文教學反思11-17
一年級關于音樂教學反思怎么寫6篇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