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的工作之一就是教學,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很好地改正講課缺點,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大象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大象教學反思1
學習目標:
1、學習會認的10個生字,理解它們在詞語中的意思。
2、引導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增強關愛動物,和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
3、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學習重點:
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能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學習難點:說故事情節,感受大象的可貴精神。
學習準備:
1、課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大象的資料。
2、演示文稿(大象圖片)
學習時間:1課時
學習過程:
一、激趣引入
1、誰知道保姆能幫助人們做什么事?
2、猜謎。那聰明的大象會怎樣給人們當保姆呢?
讓我們走進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學生字,初步感知:
1、學生自由讀書,畫出不認識的字及不理解的詞語。
2、同座間互相指認讀生字。
3、檢查生字、難詞、難句的認讀。
4、自己說一說全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討論,感悟理解:
1、學生再默讀課文,找出描寫大象當保姆,飼養員卡林怎樣評價它?大象當保姆,對來侵犯的敵人怎樣?對孩子呢?教師小結:大象兇猛對敵、親切對人。
2、理清課文層次,哪些內容是寫大象在家里保護主人娃娃的內容的?主要表現大象什么特點?其余部分寫的是大象在什么地方保護娃娃與誰搏斗? 主要表
現大象什么特點?
3、出示自學提示:
(1)劃出大象在野外的樹林里保護卡林的娃娃的句子。
(2)議一議:你找到了哪些描寫大象保護主人娃娃的句子?讀相關句子,你看到了一頭什么樣的大象?
4、默讀課文,先自學再組內交流。
5、同學交流,讀中感悟
幫助學生理出幾個場景。
(1)觀察課文插圖畫的內容和課文哪一部分是相對應的?能給圖畫擬個名字嗎?
第二幅圖畫:猛撞大樹,踩狗拋尸(讀書上相應內容)
第三幅圖畫:舍身相救,感激不盡(讀書上相應內容)
(2)課文中哪部分內容沒有相應的插圖,如果讓你畫一畫,你怎么畫?
(3)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語句。
①把最感動你的內容讀出來。說說讓你感動的原因。
②指名讀,進一步體會。
四、總結全文,歸納板書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會怎樣贊美大象具有的精神?
2、本文為我們描述了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頭勇敢、忠誠的大象,讓我們感到的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應該怎么對待我們的動物朋友呢?(請一兩個同學說一說)
五、布置作業:
1、積累“詞語花籃”。
2、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板書設計: 8、大象保姆
大象 卡林夫婦 、娃娃
猛撞大樹 踩狗拋尸 仰頭咯咯地笑
皮開肉綻 舍身相救 奪眶而出
勇敢、忠誠
大象教學反思2
《大象保姆》是三年級下冊的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大象芝加柏提是怎樣幫主人做事、保護主人孩子的故事,贊揚了大象對主人的中誠和恪盡職守的精神。教學中我注重以情感人,以情促人,引起學生的共鳴。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課文的故事性很強,情節描寫也非常生動。所以教學初始,我注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畫出課文中自己感動的地方,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然后進行交流。
這樣的學習以情景入手,披文入情,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和讀書感受,引導學生將自己的生活體驗和情感積累移到課文里,設身處地地與作者對話,與之產生共鳴。
由于有情感的參與,學生從中獲得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在交流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情態激動。有的孩子在說到大象被鐵鏈勒得皮開肉綻,但顧不上疼痛,還使勁掙扎,一心想要救孩子時,眼淚在眼圈里打轉,有的孩子在說到大象終于將拴它的大樹連根拔起時,已是泣不成聲。此時的他們,完全被大象這種救護孩子的精神感動了,我順勢引導他們,為什么大象這么忠誠,你想對大象說些什么,來進一步深化主題。
在學生心潮起伏之際,我又進一步引導學生,動物都有這么深的感情,讓我們感動得流下了熱淚,在現實生活中,你還遇到哪些讓你感動的人或事呢?你應該怎么去做呢?此時的孩子想到了自己的父母,想到了他們的老師,還有的孩子想到了曾經幫助過自己的陌生人,他們用自己真誠質樸的語言,表達出了自己的心聲。此處的拓展訓練使學生心存感恩,明白了愛的存在。
大象教學反思3
這幾天,媽媽帶我去泰國玩耍,東芭樂園的大象表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是出場式,在歡快地音樂聲中,大象演員們出場了,它們一只接一只,從小排到大,后面的大象用鼻子緊緊拉住前一只大象的尾巴先是繞場一周,然后站成了一個整齊的長方形隊伍,第一排是小象,非常可愛,最后一排是老象,長著長長的象牙,非常威武。它們把鼻子揚得高高地,還點著頭,好像在歡迎我們的到來。
表演開始了,小象們先各就各位,它們一起向我們賣萌:有的小象蹲坐在地上,舉起前腿,張開嘴,發出嗷嗷的叫聲,好像一個小嬰兒在向我們要吃的;有的小象使勁兒扭動著胖胖的身子,好像在跳迪斯科;有的小象用鼻子賣力地舞動著彩帶,就像體操運動員在表演藝術體操,有的小象根本不聽指揮,直接把鼻子伸到我們面前要香蕉吃。它們又可愛又淘氣,我們看得哈哈大笑。
大象的表演更精彩:有的表演了高難度的騎自行車;有的表演了激烈刺激的足球比賽;有的大象為我們表演彩繪體恤;還有還打保齡球;最好玩的是投飛鏢打氣球:只見大象站到了指定的位置上,用長長的鼻子靈活地卷起一只飛鏢,然后抬起前腿,使勁兒的朝著目標投射了出去,我們的心都緊張地快從嗓子眼里蹦出來了,“哎呀”沒擊中,我們發出一聲嘆息,但是大象毫不氣餒,它重新卷起一只飛鏢,這一次,它仔細的瞄準了目標,精準地射了出去,只聽見“啪”的一聲,氣球爆了,我們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這真是一場精彩絕倫的表演啊!
大象教學反思4
縱觀整個活動,在講述要求上采用逐次添加要求的方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習任務的性質和難度將影響學習動機的激發和學習的效果。第一次只要講清楚大象救兔子這件事情,第二次增加角色之間的對話,第三次增加角色的外貌和心理活動的描述,這種逐步添加的講述,幼兒一般能夠較為輕松地完成講述任務,更容易獲得成就感,從而增強講述的興趣。
第一、第二環節:我采用的是分解觀察和預期結果的方法,幫助幼兒理清故事的主要情節。制造懸念是激發幼兒好奇心的策略之一,因此,在教學活動中三幅圖沒有同時出示,目的是給幼兒制造懸念,為幼兒大膽猜測小兔子是怎樣脫離虎口的提供推理和表達的機會。而且,在出示第一幅和第三幅圖時,采用了遮擋圖片部分內容的手段來引導幼兒猜測故事情節。這個環節講述的重點就是:把大象怎樣救兔子這件事講清楚。
第三環節:我出示了對話框符號,采用了角色移位、師幼互動等方法幫助幼兒掌握角色之間的對話,理解著急、高興、害怕的語氣語調,為幼兒生動講述提供支持。這個環節的講述重點是:豐富角色之間的對話,使故事更加豐滿、生動。
第四環節:我出示放大鏡和心里想的符號,通過教師提問和放大鏡的暗示,引導幼兒細致觀察畫面的內容,分析角色的表情,運用描述性語言描述角色的外形,從而推斷角色內心的想法,讀懂畫面所要表達的信息。這樣由表及里、由粗到細的觀察引導,為幼兒生動講述提供了有效支撐,化解了講述的難點。
第五環節:給故事取名字,其目的不僅僅是讓講述活動更加完整,更重要的是讓幼兒能抓住講述重點,培養幼兒的提煉和概括能力。
大象教學反思5
主要環節或現象
1、分別出示大象和蚊子,提問:它們分別是怎么飛的?
2、出示三樣“寶貝”:搖鈴、鼓、木琴,
引導幼兒搖一搖、敲一敲、打一打、聽聽哪種樂器像大象走路、蚊子飛的聲音。
3、角色情境法:一教師扮演大象、教師、幼兒均扮演蚊子去咬大象,并且用上鈴鼓和木琴。
反思評析
1、教師準備充分,教態親切,但是在語言上有教頻繁的口語出現;
2、活動個環節清晰,目標設立明確并在活動中逐一體現;
3、本活動為藝術領域的音樂活動,貫穿、圍繞的是音樂的主題,但教師在實際組織活動時卻沒有穿插使用背景音樂或其它音樂;
4、建議可以多設幾個大象,讓蚊子在“叮”的時候可以更寬松一點;另外,可以在活動中體現大象與蚊子之間的一種特性,如:頑皮的、和藹的神情等;
5、環境布置可以再豐富些,體現音樂活動的音樂性、情景性。
寶寶新村
[研究要點目標]: 1、學習在紙上畫好樓層后粘在盒子上,剪出“門”,從而做成一幢高樓。布置寶寶新村,體會制作成功的愉快心情。
2、發展幼兒的語言講述能力。
[研究過程]:
一、引出課題。
(出示高樓)裝飾過的一面背對幼兒,這是什么?(紙盒)。它可以做什么?老師用紙盒做了一幢什么?它是怎樣的?
二、講解示范。
1、在白紙上畫上樓層、窗口、門。
2、在白紙背面涂少許漿糊,粘到紙盒較寬的一面,貼緊。
3、將多余的紙修剪掉,并在底部剪出“門”。
三、幼兒制作。
用過漿糊后要手擦干凈,剪“門”時要沿著的“門”的輪廓線進行。
四、講評。
1、將幼兒完成的樓房布置成一個寶寶新村,在新村內放置玩具小車及花草。幼兒自由參觀,評評什么樓房造得好。
2、幼兒自由交流、探討。
[研究結果]:
活動過程中每個幼兒都能夠積極參與,動手動腦,基本能夠制作出不同的樓房,但有的稍粗糙,挖門時有些困難,不過小朋友們都比較興奮。
小班音樂活動敲敲奏奏
音樂活動:敲敲奏奏
活動目標:
1、熟悉樂曲、兒歌的韻律,感受音樂強弱變化。
2、喜歡打擊樂活動,體驗拍打不同位置發出的各種拍打聲。
活動準備:
1、節奏棒每人一副
2、大貓、小貓圖片;磁帶;玩偶一個
活動過程:
1、聽音樂做動作進教室
2、發聲練習:出示玩偶引起幼兒興趣,用歌歡迎。啟發幼兒變換拍打的部位和動作。
3、分辨聲音游戲
*教師用不同強度的聲音呼喚幼兒
*啟發幼兒用強弱不同的聲音演唱歌曲《大貓和小貓》、《幸福拍手歌》,并用身體動作和節拍表現
4、敲敲奏奏
*按教師提示的節拍嘗試敲擊節奏棒的各種方法
*按兒歌韻律敲擊《孫悟空打妖怪》《修鞋匠》
*嘗試敲擊《大貓和小貓》、體驗節奏的變化
5、音樂游戲 《 聽音學走路》:啟發幼兒注意傾聽,根據音樂的變化模仿鳥飛、大象走、解放軍走路
大象教學反思6
本課是一篇富含哲理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大象剛開始聽了其他動物的話,認為自己的耳朵耷拉著和別人的不一樣,就想辦法也讓自己的耳朵豎起來,沒想到豎起來之后有了一系列的煩惱,于是大象又把耳朵放下來了,煩惱也隨之消失了。本文以童話故事的形式告訴了我們這樣一個道理:別人說好的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只有自己舒服、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課文貼近兒童生活,教學中我遵循低年級孩子的年齡特點,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品味故事中包含的道理。通過對文本的解讀,我把重點方在了四個問句的朗讀指導上,引導學生讀好文中的問話和人物的對話,并進行分角色朗讀,讀出小兔、小羊因奇怪大象的耳朵和他們的不一樣而產生的疑問,讀出驚異的語氣;抓住“都”“真的”重讀,讀出大象信以為真的語氣;最后是大象在思考,在想辦法解決問題時心里的疑問。
總之,學生在朗讀中對文本的理解都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體現出來了,以至于在分角色朗讀中特別有真實感。
大象教學反思7
今天的天氣真好,如果沒有風的話,會很溫暖。天那么藍,云那么白。
數學課學習了第三單元的第一節《找規律》,就是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乘數是整十數的乘法計算規律,熟練地進行乘數是整十數的簡潔計算,并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教材安排了三組計算題,通過計算,比較每組版式中當一個乘數不變,另一個乘數擴大十余,積的變化,讓學生找出積也擴大十倍的規律。學生能夠計算正確,并且找到規律。在理解了算理的基礎上,再探索每組中兩個乘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的規律。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發現的規律,進行交流。
數學作業是早上上課前做的,還是小數加減法,通過做題發現了全、元、麟、龍四個學生對于這部分掌握特別差。與家長聯系,讓家長幫忙輔導,如果不行,就得課后吃小灶兒了。
語文課講完了第八課《大象保姆》,是閱讀課文,學生自學為主,讀通全文后,讓學生說說課文的主要內容,分分段。重點地方理解一下。
今天學校要每班十個朗讀好的名單,我們班男生朗讀好的不少,聲音也響亮,女生就差了,聲音小,免強男女生各選了五個。
單位要身份證復印件,因為劃沈河區了,工資卡也要換了。
大象教學反思8
活動目標:
1.理解故事內容,感受大象穿上不同褲子的有趣形象
2.能用連貫的語句大膽講述自己的理解
3.學用故事中的句式進行仿編
活動準備:
變化的云朵形狀
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
小朋友,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藍天上的云朵會變魔術哦!風一吹,它的形狀變了。看,云朵好像什么?(引導用"好像"說話)
(出示大象的鼻子)這回,云朵又會變成什么呢?(字卡:大象)
二、感知故事
1、大象身上光禿禿的,如果給大象穿褲子,你猜猜,大象想要穿什么褲子?
2、老師給大象準備了幾條褲子,來看看,大象穿上后像什么。
(1)"給大象穿綠色的條紋褲":小朋友,這種顏色,這種圖案你熟悉嗎?什么東西也是這樣的?(西瓜)哈哈哈哈,我看啊,大象穿的這條綠色的條紋褲,好像西瓜的瓜皮。
(2)換條別的再試試。"給大象穿上紅色的斑點褲",你覺得像什么啊?
(3)我這還有幾條備用的褲子,誰來挑一條給大象穿上?不過,要說說像什么哦!
3、小朋友們的小腦筋可真靈活,大象真開心,穿了那么多的褲子,帥呆啦!
大象說,為了感謝小朋友,他要把一個好聽的故事推薦給大家,這個故事就藏在書里呢。一起來看看!
三、自由閱讀
1、幼兒有序取書,鞏固翻頁習慣,自由閱讀故事,也可以和旁邊的小朋友一起讀。
2、你最喜歡故事中大象穿的哪條褲子?為什么?能讀出來嗎?
3、我們一起來講這個故事,你喜歡大象穿哪條褲子,輪到穿那條褲子的時候,你就站起來讀,好嗎?
四、拓展延伸
我這兒還有一條褲子,不過,還沒想好用什么顏色和圖案,這樣吧,我們來比一比,誰的創意好,我們就把它畫下來給大象穿上,好嗎?(鞏固比喻句)
活動延伸:
1、還可以給其他的動物設計不同款式的褲子
2、完成閱讀延伸活動"大象穿褲子"
教學反思:
幼兒自始至終都能積極參與活動,樂意講述圖中大象穿上褲子的模樣。本次活動有效地激發了幼兒想像的欲望,為幼兒插上想像的翅膀創造了一個令人浮想聯翩的意境,給幼兒提供了無限的想像空間。但由于在理解閱讀這個環節沒有留給幼兒足夠的時間觀察,致使幼兒的想象力沒有得到拓展,只停留對畫面的表述及局限在水果之類的物品上.亮點是幼兒能夠自由畫出平常喜歡的顏色及款式的褲子,為大象設計褲子。
大象教學反思9
《小水鐘》是五年級上冊時間的腳步單元的第三課。本課與上一課《鐘擺的秘密》都是引導學生像一個探索者、一個發現者那樣從生活中去尋找眾多的“計時方法”和“計時規律”,讓他們沿著這條線展開討論、進行分析、開展實驗、找出規律、逐個研究、自行解決問題。通過課堂的教學,我有以下幾點體會:
1、關于如何幫助學生形成觀念性概念的思考。
讓學生在腦海中形成“在一定的條件下,流水具有等時性”這個概念的現象,需要在活動中逐步建構。在本課活動設計中,對教材的兩個活動做了以下改進:一是由于水具有表面張力,完全流完100毫升的水是比較困難的,我的改進是:在容器里盛125毫升的水,通過積聚100毫升水的時間的活動;二是根據積聚100毫升水的時間來推測和驗證積聚10毫升、50毫升的水所需時間,我們將測量點改為20毫升、40毫升、60毫升,在活動中,學生展開思維,進行推測,并用實驗驗證,發現水不是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的,水流的速度與水位的高低有關,在這一步步的推測與驗證中,建構起了“在一定的條件下,流水是具有等時性的”這個概念。
2、如何有機滲透科學史的教育。
科學史能真實、豐富地反映科學家的學術生涯和科學的演變過程,從科學史中,我們還可以感受到前人在科學研究中所遇到的艱難困苦、表現出的巨大創造智能和不畏艱辛的攀登精神。在本課設計中,把古人發明創造水鐘的過程,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首先在欣賞錄像,
討論流水與時間的相似之處中,引發學生的原認知,古人可能也是觀察到自然界流水的規律而得到原型啟發的。接著讓學生經歷積聚100毫升水需要多少時間,在這個過程中建構起“在一定的條件下,水的流動具有等時性”的概念。在這個基礎上,進行推測與驗證。在實驗過程中,學生能發現了與古人同樣會發現的問題,想到與古人想的同樣辦法——讓水位保持相同,水流就以固定的速度往下流了,最終設計制作了其中一種水鐘。在“發現自然界現象——模擬實驗——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融入科學史的教育。
3、活動中的學具要有嚴密的結構。
所謂結構嚴密指的是各個學具之間、學具與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之間具有緊密的聯系。在本課的設計過程中,曾用過多種器材做為漏杯,效果都不佳,后選用實驗室中原自然學具中的漏杯,進行加工,用相同的材料使得漏孔大小基本相同,盡量減少因器材所產生的誤差。本課教學中我選用125毫升水有其原因,實驗室里量杯里的刻度都是以25毫升遞增的,只能選取125或150毫升水。而實際上,我所選用的漏杯剛好能裝125毫升水,通過控制漏孔的大小,積聚100毫升水的時間剛好在100秒左右,這就使學生在推測積聚20、40、60毫升水的時間時,有了更直觀、更簡易的數據,使學生的思維能更清晰的展現出來,使學生更容易建構起新概念。
大象教學反思10
《老鼠和大象》是四年級魯教版的第二單元音樂中的故事,通過學習這首歌曲后,我有以下幾處感受:
首先,最讓我感到欣慰的是學生對歌曲內容演唱充滿情感,打擊樂器的演奏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進行自主編創,這說明教學效果明顯,基本完成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其次,我認為課前準備比較充分,既背教材,又背學生,在課堂上能對本課時的內容進行深入鉆研,同時經過去年一學年的學習交流,非常了解這批學生的學情,這樣便為教學本課時內容做好了充分的準備,我認為這是本節課成功的關鍵一步。
第三,我們常說天氣就像嬰兒的臉“說變就變”,其實老師在孩子面前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走上這三尺講臺我們不僅僅是一個教書匠,更是多面手的演員,什么都得會,還要能及時的表現出來。在備課過程中我細讀品味角色特點,用自己的語言、表情將老鼠和大象藝術形象表現出來,成功的感染到學生,引導學生積極的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這也是本堂課的吸引孩子們的地方。
第四、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特點以及教師自身特點,采用了適當的教學方法:
(1)在導入環節我直接利用本課音樂中的故事,以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力,引導學生聆聽音樂,巧妙地將本課歌曲直接展示出來。
(2)、通過模仿大象走路和老鼠的叫聲,讓學生在玩的過程中,輕松地掌握節奏,沒有感到節奏的單調。
(3)、打擊樂的應用。讓學生將模仿老鼠的聲音直接應用到打擊樂上,通過打擊樂展示節奏,并在原有節奏的基礎上保護學生的個性發展自主編創,這一點在課上做的還略有欠缺,只有個別同學體驗到了自主編創的過程,如果在以后類似的課上我會盡可能的在設計課時給更多孩子留出這樣的機會。
(4)、個性化休止符的揣摩,異化難點。本課在一開頭就出現了弱起,在模仿環節我直接利用老鼠的形態特點講解這一難點“人人喊打的老鼠每次在出洞前一定會先探頭探腦的觀察一番才會發出叫聲”將休止符變成老鼠探頭出來的化身,學生瞬間心領神會,經過這樣的啟發和多次練習后,輕而易舉的將難關攻克!
當然,課堂中也有一些不足的地方,首先,教學環節進行的還不夠緊湊;由于時間的關系,表演環節沒能進行。其次,在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關注還略有欠缺,例如學生在演唱“啊”的旋律過程中一直保持著高昂激動的情緒,導致有部分同學到后半句開始喊唱甚至音準有差,后半句快結束時本應該讓學生的聲音在保持情緒的基礎上慢慢放下來重新回歸起點,而我卻忽略了這一點,這也是本堂課較為遺憾的一點。再次,本節課是通過有趣的故事內容,歡快的旋律、鮮明的音樂形象潛移默化的達到感染人、教育人的目的,我也設計了德育的教育內容,但卻是死板、生硬、單一的,僅僅是道出了如何做人、做怎樣的人,如果讓我重上的話,我想從音樂中學習到的為人之道應再次還原到歌聲中去,讓孩子們再次在自己的歌聲中感悟人生。最后,從設計上看,本節課只能算是循規蹈矩的完成了一堂較為扎實的常態課,缺少獨特創新的地方,離優質課還有差距。今后的教學中,我會努力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希望能通過平時的每堂常態課多積累、多思考,同時廣泛瀏覽書籍、內化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開拓教學思路,為課堂教學做好積淀,讓學生更喜歡上我的音樂課。
音樂課是一門“藝人為本”的教育,學生的參與度一直是我們關注的重點,我想教師除此之外更要關注自己,只有自身能夠駕馭課堂,才能更好的感染學生,才能達到高效的課堂,教師們只有不斷提高自己的自身修養,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完善自我,才能更好的快樂育人!
大象教學反思11
《大象保姆》是一篇略讀課文,講述了大象芝加柏提是怎樣幫主人做事、保護主人孩子的>故事,贊揚了大象對主人的中誠和恪盡職守的精神。
因為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所以在教學時,我注重留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先 讓學生初讀課文,對課文全文內容的初略把握,初步感知全文大意。 通過讀課文把故事的情節弄明白。接著 讓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邊讀邊體會,畫出課文中自己感動的地方,在旁邊寫出自己的感受,并通過朗讀把自己的感受讀出來,然后進行交流。
在交流最讓自己感動的地方時,同學們的情緒高漲,情態激動。我順勢引導他們,為什么大象這么忠誠,你想對大象說些什么,來進一步深化主題,達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大象教學反思12
本篇課文是一個童話故事,講的是一頭大象因為自己的耳朵與其他動物的耳朵不一樣,以為自己的耳朵有毛病,就想盡辦法讓自己的耳朵豎起來,可卻給自己帶來了很多煩惱。后來它也明白自己耳朵的作用,再也不把耳朵豎起來了。故事內容生動有趣,富有整理,給學生有啟示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我通過解讀文本,結合課程標準并結合二年級學生知識水平,進行教學設計時,首先利用大象過河的游戲環節,讓學生復習生字,并進行導入,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也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動性,通過生生交先、師生交流,培養了學生自學能力和思考能力;?引等學生抓重定句理準課文內容,讓學生畫出大象說的語,從而感知大象想法改變的過程;?也注重學生表達能力的培養。
在本課數學中引等學生表達自己的想法,結合生活實際,領悟句子的意思,從而明白文章要表達的思想。
大象教學反思13
《蹦床里的學問》是大象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第二課。本課教材由蹦床引入彈簧,認識彈力,彈性,并以引領學生探究彈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為重要活動,通過猜想、設計實驗、合作探究、再次驗證等過程,主動獲取知識。
玩蹦床是孩子比較喜歡的一種運動,生活中的彈性和彈力現象很多,學生已經領略到彈簧的奇妙之處,但真正注意并進行探究的很少,對其彈性的特征不是太清楚,彈力的大小與什么因素有關,也是不知所以然。基于此,就緊密結合學生實驗,確定的教學目標。
1.對學習效果的評價。這節課學生學習熱情高,都動手進行了實驗探究,在實驗中認真觀察、記錄,并對數據進行整理、分析,得出結論。學生大膽作出了假設。教師還留給學生充分的實驗時間,讓學生親自動手去做,動腦去想。學生利用討論的方式進行學習,課堂氣氛活躍,使學生的'自主學習得到了比較好的發揮。另外,還運用了多媒體進行教學,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觀察、體驗、討論、合作學習、合作實驗,認識了什么是彈力,并能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進一步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探索科學的能力。特別是有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創造力,能靈活設計實驗,如圓珠筆里的彈簧和牙簽、扣子組合成一件小玩具,這是學生思維高度活躍的表現。
2.對教學過程的反思。在引導學生通過研究得到“用力越大,物體所產生的彈力就越大”后,大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需要驗證,需要以“一定的限度”為前提。對結論進行驗證是一個非常嚴肅的科學態度問題,再次驗證的觀念不是學生積極思維的結果,是老師提出來的。今后還應加強對學生思維發展的訓練。
3.幾點體會。
(1)課堂教學要面向全體學生。課堂中,要給每一個學生提供公平的學習科學的機會和有效的指導,每位學生都是課堂學習的主體,教學應建立在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和已有經驗的基礎上,組織他們自己直接參與各種科學探究活動。讓他們自己提出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教會學生觀察、測量、實驗、記錄等方法,引導學生傾聽別人的意見。
(2)要尊重、順應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我從材料的準備、問題的提出、活動的開展及知識的拓展,處處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如材料的準備就有我準備的,也有學生自帶的氣球、乒乓球、海綿等。探究活動中,給學生足夠的空間,使學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動中,自主完成對彈力的認識。學生投入地進行了一次體驗、猜想、驗證,從中輕松獲得科學知識,體驗到探究帶來的樂趣,更感受到科學的嚴謹性。
大象教學反思14
教學目標:
1、學習會認的10個生字,理解它們在詞語中的意思。
2、引導學生能夠正確、流利地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增強關愛動物,和動物友好相處的意識。
3、幫助學生理解課文中重點句子的意思。
教學重點: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并能說出故事的主要情節。
教學難點:從文中體會大象的勇敢、忠實。
教具準備:課件、圖片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激趣引入
1、誰知道大象能幫助人們做什么事?
2、大象很聰明,能幫人們干這么多的事情,課文里一頭大象擔負起了照看主人小孩的工作,這位保姆工作的怎么樣?讓我們走進這一家人的生活去看一看吧。
二、自學生字,初步感知:
1、讀書,畫出不認識的字及不理解的詞語。
2、提出不懂的問題。
3、自己說一說全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三、交流討論,感悟理解:
1、理清課文層次
哪些內容是寫大象保護主人娃娃的內容的?其余部分寫的是什么?
2、出示自學提示:
(1)為什么作者先寫把黑熊踏成肉餅,再寫對主人忠心耿耿呢?
(2)大象是怎樣保護主人娃娃的?都寫了幾幅場景,哪部分最使你感動?
3、默讀課文,先自學再組內交流。
4、同學交流,讀中感悟
第一部分:1、小組匯報自學提示第1題。2、教師小結:大象兇猛對敵、親切對人。
第二部分:1、分組匯報自學提示第2題。2、幫助學生理出幾個場景。
(1)觀察課文插圖畫的內容和課文哪一部分是相對應的?能歸圖畫擬個名字嗎?
第二幅圖畫:猛撞大樹,踩狗拋尸(讀書上相應內容)
第三幅圖畫:舍身相救,感激不盡(讀書上相應內容)
(2)課文中哪部分內容沒有相應的插圖,如果讓你畫一畫,你怎么畫,給它起個題目。
(3)幫助學生理解重點語句。
①把最感動你的內容讀出來。說說讓你感動的原因。
②指名讀,進一步體會。
(4)在理出幾個場景的基礎上,講一講這個故事。
四、總結全文,歸納板書
1、學習了這篇課文,你覺得大象具有什么品質?你有什么想法。
2、本文為我們描述了這個真實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一頭勇敢、忠誠的大象,讓我們感到的確動物是人類的好朋友。我們在今后的生活中應該怎么對待我們的動物朋友呢?(請一兩個同學說一說)
五、想象一下大象后來會怎樣?卡林夫婦看到眼前的場景會說些什么?
六、布置作業:
1、積累“詞語花籃”。
2、小練筆:讀了這個故事,你認為人應該怎樣對待動物?把你的想法寫下來,和同學交流。
七、板書設計:
8、大象保姆
猛撞大樹 踩狗拋尸
奮勇搏斗 身負重傷
舍身相救 感激不盡
勇敢、忠誠
大象教學反思15
教學設計:
《大象和小蚊子》是一個打擊樂的教學活動,其形象幼兒比較熟悉,并且可以在幼兒已知經驗的基礎上提升現實水平。整個的活動設計是由各種打擊樂引出的故事情節,充分讓幼兒感知打擊樂與故事的融合,然后讓幼兒親身體驗演奏的樂趣,大大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
活動目標:
1.激發幼兒對打擊樂的興趣,體驗樂器演奏帶來的快樂。
2.培養幼兒的傾聽能力和根據故事情節與樂器進行匹配。
3.引導幼兒了解樂器發出的聲音,并樂意參與游戲。
4.愿意跟隨教師和音樂在老師的引導下用自然、連貫的聲音唱歌,情緒愉快地參加音樂活動。
5.在學習歌表演的基礎上,結合游戲情節,注意隨著音樂的變化而變換動作。
活動準備:
大鼓.搖鈴.盤
活動重點難點:
1.重點:能根據股市情節與與樂器進行匹配,體驗游戲帶來的快樂。
2.難點:幼兒分角色進行表演,并能控制自己的樂器。
活動過程:
(一)導入:師生問好
1.教師打擊樂器發出聲音,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剛才聽到什么聲音了?(鼓聲.鈴聲)還有什么聲音呢?(幼兒討論)
2.教師出示樂器,進行演奏,幼兒熟悉樂器。
師:今天老師請這三樣樂器寶寶來和小朋友作游戲,游戲的名字叫做《大象和小蚊子》。
師:1.器寶寶來當大象和小蚊子,一起來聽一聽什么樂器聲音像大象走路的聲音?為什么?(幼兒討論)
2.邊搖搖鈴邊提問:搖鈴像誰的聲音?
(二)開始部分
1.教師邊講述故事邊表演樂器,了解基本情節,初步感知游戲。
提問:(1). 大象是怎么走路的?(幼兒表演)教師用大鼓配合。
(2). 大象打起了瞌睡,誰來了?蚊子是怎么飛的?蚊子看見了什么?發展幼兒腿部力量,培養幼兒的競技意識。
它們要干什么了?(我們去叮叮吧)它們怎么叮的?(教師用搖鈴配合小蚊子飛的聲音)
(3). 大象醒來了用尾巴趕蚊子,它是怎么趕的?(教師用盤子刷刷的聲音表示趕蚊子的聲音)(4). 大象生氣了,一跺腳,咚!蚊子怎么了?(死了)2.教師指導幼兒用動作表演故事--師幼共同表演。
3.幼兒分角色用樂器表演故事,教師講述幼兒表演。
(三)結束部分
小朋友表現的真棒,小樂器累了,想回去休息了,我們把他們送回家--整理樂器
活動延伸
為幼兒提供更多不同的樂器和材料,讓幼兒自己去探究還有哪些事物發出的聲音像大象和小蚊子。
活動反思:
幼兒反應:
每個孩子都喜歡敲敲打打,在剛開始了解各種打擊樂的時候,孩子們就表現的很認真,因為他們對聲音有天生的敏感性,然后故事的演示更加激起了孩子的興趣,想自己能試試。第一遍老師講故事個別幼兒配樂演奏時,孩子們能夠積極配合,慢慢進入角色。等第二次表演時有的幼兒已經能夠自己邊說故事情節邊配樂,可以說孩子們都樂在其中,積極參入,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
不足和改進:
首先我們的打擊樂都是自制的,所以在感官上不是很理想,而且數量較少,這是需要克服的問題。
在讓個別幼兒表演之前應該先集體進行空手練習,等孩子們完全了解故事情節再演奏,為后面的集體演奏打下基礎。
【大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大象的耳朵優秀教學反思范文12-28
大象的耳朵教學設計03-07
《大象的耳朵》教學設計02-17
《大象的耳朵》教學設計8篇02-17
祁黃羊教學反思教學反思范文03-08
教學設計反思01-27
《氯氣》教學反思04-02
關于教學反思03-31
《春曉》教學反思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