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的傳遞教學反思

時間:2022-04-13 11:38:15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熱的傳遞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通過教學反思能很快的發現自己的講課缺點,那么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熱的傳遞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熱的傳遞教學反思

熱的傳遞教學反思1

  《熱的傳遞》是蘇教版小學科學四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二課。本節課通過讓學生親歷科學探究活動的過程,分析熱傳遞過程的共同點,形成粗淺的關于熱是怎樣傳遞的認識。針對這節課的教學設計,以及對科學課的理解我有這樣一些思考:

  首先,我覺得要給學生自主設計實驗的平臺。我希望以后我的科學課堂上學生能在開放的、沒有教師“束縛”的環境中,展開思維、發散思維,設計出很好的實驗來進行驗證。但是就這節課來講由于我對學生的不了解同時又擔心時間的問題,我并沒有給學生提供這樣一個理想的空間,而是在出示了相關材料后讓學生自己根據這些固定的材料設計實驗。雖然學生設計出了實驗并且也驗證了自己的猜測,但我總是覺得在某種成度上束縛了學生的思維。

  其次,我們要正確處理好教師指導和學生主體的關系。在科學教學中,處理好學生的自主和教師的指導關系非常重要。教師只有在充分認識學生學情的基礎上,進行適時的、必要的、謹慎的、有效的指導,才能讓學生真正從探究中有所收獲,能使學生的探究實踐得到不斷提高和完善。

  第三,我覺得設計好的問題是引導的關鍵。一個好的問題能引起學生的思維火花,激發探究的欲望,指明方向,使學生更好地進入探究學習的領域。比如:在本節課的導入部分,可以直接提出“鋁棒的這端并沒有浸入熱水中,它怎么也變熱了?”“你為什么這樣猜測?”等等這些問題的設計,都能夠很好地暴露了學生的原有想法,自然地引出下一個教學環節。

熱的傳遞教學反思2

  這節課共涉及到了三個實驗,我考慮到這三個實驗的目的都是讓學生明白熱傳遞的方向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如果就這樣按部就班的做完三個實驗會讓學生覺得枯燥無味,缺乏探究精神。經過一番認真思考,我打算先給這三個實驗一個定位:第一個實驗為導入,主要目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明白熱是可以在物體之間傳遞的,從而引入這節課的主題“熱究竟是怎樣傳遞的?”第二個實驗為探究部分,讓學生通過親自實驗,知道熱在銅棒上的傳遞方向是從溫度較高的一端逐步傳遞到溫度較低的一端。第三個實驗是進一步研究,通過觀察金屬片上蠟的熔化情況,進一步總結出熱傳遞的這個重要性質:熱總是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并且認識到熱傳遞是一個從熱源中心向四周各個方向逐漸擴散的過程。

  在設計導入實驗的時候,我想如果直接叫學生把鋁棒放入熱水中加熱,這樣的設計感覺是老師在牽著學生走,會禁錮他們的思維。于是我想到了先問同學們:誰能使我手里的鋁棒熱起來?這一問同學們果真踴躍回答,接著問鋁棒為什么是熱的,這樣很自然地引入新課題。

  第二個實驗是讓學生能看到或感覺到熱的傳遞方向。在設計這個實驗的時候,老師也費了不少功夫。因為書上的實驗是用兩個鐵架臺中間拉一根鐵絲,在課前我動手試過,發現這樣做有幾個缺點:第一,用兩個鐵架臺桌子小不好擺。第二,鐵絲拉在中間很不容易拉直,會影響到實驗效果,F用細鐵絲,效果不行,然后改為粗鐵絲,效果還是不明顯,最后決定粗鐵絲換成了銅棒,因為銅棒較粗夾在一個鐵架臺上就行了,然后自制臘環,,發現改造后的實驗裝置效果很不錯,我就事先為每組準備好了這些材料。為了讓學生既動了腦筋又能圓滿完成實驗,我提出讓孩子們先小組討論怎樣利用桌上現有的材料設計一個實驗,使我們能觀察到熱的傳遞方向?通過前一個實驗,同學們已有了較濃厚的興趣,這次更是積極地想辦法,在匯報中,我并沒有直接指出他們的不足。讓其他組的同學更清楚地意識到做實驗時還得更加細心,我覺得孩子們的收獲不小。

  第三個實驗是通過觀察熱在金屬片上的傳遞方向,進一步研究熱傳遞的方向,書上設計有兩個實驗:1、從金屬片的中心處加熱。2、從金屬片邊緣的一個點加熱。,觀察蠟的熔化情況,并思考熱在金屬片中是怎樣傳遞的?有前面實驗做基礎,我充分相信孩子們能很圓滿地完成實驗,在輕松、愉快的交流中,學生很輕松、自然地就總結出了熱傳遞的這個重要性質:從較熱的一端傳向較冷的一端或者從物體的一部分傳遞到另一部分,得出了熱傳遞的概念。

  縱觀本節課,我認為值得肯定的地方有:

  1、在做每個實驗之前先讓學生自己動腦筋想辦法,有助于培養他們的探究精神。特別是第二個實驗先讓學生充分預設在加熱后,哪一個臘環會先掉下來?然后通過實驗來驗證我們的猜測,得出科學的結論,起到培養學生對科學探究的興趣和仔細觀察積極參與其中的樂趣。通過實驗結果與之前猜測的異同,使學生真正獲得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知識”,達到了感性到理性的升華。通過學生親自實踐,能最終總結出這一課所要揭示的科學概念,可見學生對這部分的知識已經“消化”了。

  2、在上本節課之前,由于教師作了較充分的準備,幾個實驗都親自實踐了一下,所以發現了實驗裝置的一些不足,及時做了修改,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也更便于學生實際操作,因此本節課的三個實驗都取得了比較好的效果。

  3、在實驗中,老師充分考慮到安全因素,及時提醒學生注意使用酒精燈的安全及加熱時的安全,控制了不安全的因素。教師還提示學生不臘油滴到桌子上,用白紙接注。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實驗習慣。

  4、整堂課教師只是一個引導者,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實驗中學生敢想、敢做、敢說,達到了實驗的真正目的。

  不足之處:

  由于實驗桌擺成一字形,不利于兩邊的學生參與實驗。整個過程時間沒把握好,先松后緊,教師的語言表述不夠精練。學生交流的時間不充分,如果克服了上述問題,效果會更好!

熱的傳遞教學反思3

  《熱的傳遞》一課,熱傳遞的三種方式的,從實驗到概念的教學,我是引導學生通過實驗來得到結論的。

  我一開始問學生:“你們吃飯用的不銹鋼勺的'勺部浸在熱水中,過一會兒,用手摸一摸勺柄,感覺怎樣?”學生分組做實驗。他們在實驗中發現勺柄也熱,有的組覺得勺柄慢慢得熱起來。有的學生用手摸了摸不銹鋼勺的每一部位,發現勺口最熱,勺柄的上端不是很熱,知道了熱是從勺口慢慢傳到勺柄的。通過這個實驗學生弄明白了熱在固體中的傳遞方式,熱是從溫度高的一端傳到溫度低的一端,這種傳熱方式就是熱的傳導。

  接著,學生經過一番的討論,準備在燒杯里的水面上放一些木屑,加熱燒杯,發現水被加熱后,木屑運動起來了,有的木屑下降,有的木屑上升,形成了一個環流。知道了水加熱了會上升,冷的水下降來補充,不久整杯水都熱了,熱在液體中傳遞的方向是從下往上循環流動的。當學生做好了這個實驗后,我問:“古代,我國有一位軍事家,他發明了一種利用熱空氣上升的原理制成的指揮工具,你知道是什么嗎?”“孔明燈”大家異口同聲地說。學生也慢慢明白了熱在液體、氣體中的傳遞方式就是熱的對流。

  最后,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討論:冬天,曬太陽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我們在火爐旁也能使我們的身體暖和起來的原因。有的小組通過課前上網查資料了解:物體因自身的溫度而以電磁波形式向外發射能量的過程,是熱傳遞的方式之一。物體所輻射的電磁波波長隨溫度而變。溫度較低時,主要是不可見的紅外輻射;在500℃以上,則逐漸發射較強的可見光,直至紫外輻射。此外,物體溫度越高輻射越強。這樣,學生對冬天,曬太陽、在火爐旁取暖……方式來獲得熱也了解了,這就是熱的輻射。

熱的傳遞教學反思4

  在復習本單元的時候,我是領著大家進行復習。我在復習的時候,我領著學生復習每一課。復習的時候,我首先在按照授課的順序進行各個知識點的復習。復習每一課的知識,現在提示各個知識,然后學生進行背誦。在指導學生進行記憶的時候,我沒有要求進行死記硬背的,而是指導學生形象和想象記憶。指導學生在自己的腦子中,想象自己在學習的時候做的時候,通過學生回顧自己的實驗,學生能夠更好的明白和掌握值得產生和結論。這樣對于學生的記憶,和理解有很多的好處的,同時學生在進行記憶和理解的基礎上,能夠更好的學習和復習的效果。

  雖然我這樣指導學生進行復習,我現在發現雖然學生知道怎樣復習,但是還是很多的不去應用。督促學生進行應用,這是個問題。我想指導學生進行復習的方式上還是需要多下一些功夫的。

  還有這樣的復習的方式,還是效率太低。通過一節課的復習,本單元才復習第三課,還是剩下兩課沒有復習啊。這樣的效率還是很差的啊,F在想來,這節課教給學生進行復習的方法,然后要求學生按照相應的方法進行自己的復習。然后再進行檢查督促,這樣效果會更好。

【熱的傳遞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熱】《圓明園的毀滅》教學反思04-02

小學語文教學反思【熱】02-09

【熱】《贈汪倫》教學反思04-09

《贈汪倫》教學反思【熱】04-07

大班科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人們怎樣傳遞消息》09-23

考后反思作文【熱】03-07

傳遞愛心傳遞愛作文-愛心作文03-28

《草原》的教學反思04-08

散步的教學反思01-23

旋轉的教學反思04-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欧美中文字高清在线播放 | 亚洲午夜理论片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中文另类列奇 | 日本又黄又潮娇喘是免费 | 中文字幕无线码中文字幕 | 午夜亚洲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