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教學是我們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快速積累我們的教學經(jīng)驗,教學反思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童話故事,紙船和風箏帶著問候,帶著祝福,帶著深深的諒解和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友誼的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同時又成為了他們兩個之間友誼的橋梁。只要我們帶著一顆童心,帶著對真摯友情的向往,去學習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就本次研討活動的主題“‘問’渠哪得清如許,唯有教師巧思量”,我做了以下反思:
一.課堂提問要講究提問的藝術。
這一點我在教學中特別注意,教師的問題提得好就會像一顆石子投入平靜的水面,激起學生思維的層層漣漪,從而提高教學效果。這就需要教師設計新穎的問題,例如:導課環(huán)節(jié)中復習生字時,我和同學們一起玩摘果子的游戲,誰讀對了,大家就跟他一起讀,學生積極性很高,既讀了生字,又讓學生明白團結合作的重要性。讓他們與文中的小動物打招呼、和小動物們進行心靈交流,了解“小熊”、“松鼠”的心里想法來發(fā)展情境,充分體驗人物內心的感受,并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世界,深化情境。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盎然,還結合情境理解文中的詞語,引發(fā)學生的潛在智慧得以體現(xiàn)。
二.針對課文關鍵的地方,設問引思,突破重難點。
所謂關鍵的內容,是指對全篇課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或學生不易理解的`某些關鍵字句章節(jié)。抓住這些問題提問往往可以“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對理解課文,體會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識字教學是低段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課堂教學的特點。
課文中出現(xiàn)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里。我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出示兩個句子后,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借機引導“飄”帶風字旁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里。此外,我還出示詞語:飄蕩、漂流,讓學生把他們貼在合適的位置上,鞏固了兩個“漂”的練習。另外,在指導學生學習第三自然段,我讓學生仔細地觀察圖片,說說小熊究竟樂成了啥樣?學生通過自己的認真觀察,說小熊的眼睛瞇成了一條縫,樂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等,并讓學生讀一讀,記一記,把這些語言積累在學生的心中。學生有了這些語言的積累,在感悟小松鼠的樂壞了時,自然地就會用這些語言了,有了這些鋪墊,學生很快體會到了這種快樂的感受,朗讀自然就到位了。
三.問題整合,恰到好處
低年級學生口語方面的普遍現(xiàn)象是語言零碎,不完整,不規(guī)范,不連貫。如在回答老師、同學提出的問題時,往往只用一兩個詞代替,意思表達不清楚。為讓學生有交流的依據(jù),我結合課文內容,在學生初讀課文的基礎上,以質疑的形式讓學生進行口語交際。
如教《紙船和風箏》一文,通過各種形式的朗讀,在學生的情感得到一定渲染的基礎上,我?guī)е鴨栴}去和“小熊”、“松鼠”聊天:“小熊,你們不是吵架了嗎,為什么還要每天扎一只風箏?”“松鼠,看見風箏你為什么哭了?”……
如此這樣抓住閱讀教學中的問題展開交流,學生不僅理解了課文,而且進行了口語交際的訓練,長此以往,學生的理解能力,口語交際能力都會得到充分的發(fā)展。
四.體驗成功,放飛潛能
蘇霍姆林斯基指出:“給兒童以勞動的快樂,取得成績的快樂,喚醒隱藏在他們內心的自豪感,自尊感,這是教育工作的一條金科玉律。”在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讓學生把祝福的話和小伙伴們分享,使每個孩子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獲得成功的滿足。他們樂于展示自己,他們更懂得關愛伙伴,他們的個性健康地發(fā)展。
總之,我覺得老師良好的提問,活躍了課堂氣氛,激發(fā)了學生的求知欲,有效地點燃學生思維的火花,為他們發(fā)現(xiàn)、解決疑難問題提供橋梁,引導學生一步步登上知識的殿堂。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風箏和紙船》教學反思范文12-24
《紙船與風箏》教學反思11-09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07-10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01-18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02-22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11-09
《紙船和風箏》的教學反思10-04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08-31
紙船和風箏教學反思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