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鴉喝水》教學后感
在昨天的語文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培訓中,實驗小學的張雪華老師提出“學科吧課件的價值引導趨向含糊”,在講到對學生的獨特感悟放任自流“時,她舉到了《烏鴉喝水》這個例子,這是一篇經典的童話故事,給人深刻的啟迪,她說一些教師忽視了教材要給孩子們的是學會動腦筋,而不是讓孩子們像鉆牛角尖一樣的為烏鴉想一些不合實際的喝到水的方法。想想自己曾經對于這方面的理解也進入了這個誤區,聽了張老師的講座,真讓我受益匪淺。
今天,我面對這篇課文,我對它有了重新的認識,我知道我應該怎樣為孩子們引導。
在和小朋友一起感受了烏鴉的`悲喜感情后,最后我問:“小朋友們,你們喜歡這只烏鴉嗎?”“喜歡!”孩子們異口同聲地喊到。我還記得在剛開始上課時,我讓孩子們說一說自己對烏鴉的了解時,有同學說烏鴉全身烏黑,真惡心,而現在卻都變了,但是變得真好,我想。于是我就問那位同學:“你不是很討厭烏鴉,現在為什么喜歡他了?”他高興地說:“我覺得這只烏鴉太聰明了,所以我再也不討厭它了。”是啊,這是孩子們發自肺腑的贊嘆,他們的純潔、他們的天真都來自于對生活的感性認識,烏鴉真幸運,又有了一個忠實的擁護者,我感嘆著。
還有一位同學說:“烏鴉太聰明了,如果是我的話,那該多好啊!”是啊,這也是孩子們發自內心的想法,他們多么盼望自己也能像烏鴉那么聰明,這樣同學們就會對他另眼相看了,爸爸媽媽就會更喜歡自己了,這是多么讓人激動的事啊!“其實,你也很聰明,你瞧,你講得多好啊!”我微笑著說。孩子笑了,滿意地坐了下去。抓住這一時機,說:“小朋友們,那么聰明的烏鴉,你們很喜歡它。老師覺得你們也很聰明,因此老師也很喜歡你們。
那你能幫烏鴉想出另外的辦法嗎?”孩子們一聽,有的抓耳撓腮,有的低著頭沉思著,有的卻和同桌討論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讓孩子們停下來,但是孩子們卻沒人舉手,我納悶了:孩子們真的一點都想不出來嗎?問題出在哪兒了?是不是應該提醒他們一下呢?于是我引導孩子們:“小朋友們,你們瞧,烏鴉看到石子就想出辦法來了,那你看到了什么?”孩子們一下子領會了,紛紛舉手說:“我知道了,我知道了。”一同學說:“烏鴉可以用嘴啄斷一根草,用草舀一點來喝。”我聽了說:“真聰明,你很會觀察哦。”又有一位同學說:“烏鴉可以去找一個破碗來,輕輕地把瓶子倒過來,倒到碗里,再喝。”我高興地說:“真有你的,太會想象了。”
我們的孩子沒有說用吸管,他們只是根據烏鴉的實際情況來說,這是一種好的現象,不管孩子們想了什么辦法,只要不脫離生活實際,就盡量讓孩子們想,放飛他們想象的翅膀。
【《烏鴉喝水》教學后感】相關文章:
《烏鴉喝水》教后札記02-17
烏鴉喝水后后傳1000字01-16
《烏鴉喝水》教學設計11-13
烏鴉喝水教學設計02-18
烏鴉喝水教學設計05-25
烏鴉喝水的教學課件04-09
《烏鴉喝水》的教學設計06-12
《烏鴉喝水》的教學反思06-13
烏鴉喝水》教學反思06-02
烏鴉喝水教學課件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