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

時間:2022-10-18 17:22:3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1

  我們經常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教學上,應讓學生成為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師只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合作者,而不是一錘定音的絕對權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在學習中提出的問題或學習中的某種情況,或予以示范,或予以點撥,或組織討論、辯論,鼓勵他們提出自己的觀點;也可以采用表演等方式以幫助學生感悟課文內容,突破學習上的難點。《談禮貌》一課,為了讓學生通過三個小故事體會以禮待人、正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性,對這三個小故事適宜進行課本劇表演,從而加深理解。而學生要想表演好的話,就必須主動進行朗讀、感悟,并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編寫出劇本。學生編寫劇本的過程,就成了他們走向作品深處、在學文中學習做人的過程。學生的主動性得以充分發揮,個性得以充分張揚,創造性得以充分發展。如有可能的話,讓學生尋找屬于自己的“漁”吧!

  教育家陶行知說得好:“只要把兒童解放出來,小孩也能辦大事,也能互教互學,自己當‘小先生”’。所以課堂中要改變傳統的都是老師在“教”的做法,有些知識教師只要適當引導,完全可讓學生通過互教互學來完成,這樣的學習學生學得積極主動,又學得輕松愉快。這樣的課堂才會是有效的。

  教學《談禮貌》這篇課文時,我先引導學生理解“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這句古訓的意思后,出示了岳飛和牛皋問路時的兩種截然不同的態度以及結果,讓學生反復朗讀,從故事中悟到了“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這道理。然后,告訴學生,這篇課文都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講清一個道理,請同學們自己從課文中來尋找后,再來講給大家聽。學生自讀后,有兩個學生通過表演再現了公共汽車上發生的糾紛這一幕,表演完了,還鄭重地告訴大家“禮貌待人可以減少相互間的矛盾。”有一位學生把“朱師傅替周總理刮胡子”這個故事向大家娓娓道來,讓大家真切地感到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溝通了人們的心靈。在這堂課上,連平時最不愿說話的學生都愿意來學學牛皋來“吼”一聲,更不用說一些佼佼者,在讀、表演、點評中把人物表現得活靈活現,把道理講得清清楚楚。和諧互助的課堂中的學習是優效的。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2

  在這課教學中,我重點完成兩個教學目標,即:初步認識議論文;通過理解文本,讓學生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并落實到行動上。我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

  在教學第一個事例時,我抓住牛皋和岳飛各自的動作、語言來體會,并設置了補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看到岳飛彬彬有禮,你會這樣想。

  對于第二個事例,我抓住本自然段結句,也是中心句“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結合起來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臟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沒關系”等詞語,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臟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主動地道謙,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有的學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對小男孩冒失的諒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時懊悔的內心。有的學生認識到,在我們今后的生活中,應該用好禮貌用語,同學之間才會和睦相處。

  最后一個事例聽樣在讀好周總理語言的基礎上補充理解周師傅的內心活動。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3

  5月14日上午,我上了《談禮貌》的第一、二課時,現將兩節課一起進行教學反思。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好的方面:

  1、巧借文本結構,教給學生學習方法。本文的三件事例都是分總結構,都是“故事+總結句”,這三件事例是從不同角度全面指出學生該如何正確的禮貌待人。所以,在教學“問路”時,我采取了這樣的方法:讀+畫+找+讀。即:讀自然段→畫總結句→(根據總結句中的關鍵詞)找出故事中表現關鍵詞的詞句→(借助所畫詞句)有感情讀。然后我讓學生用同樣的方法自學“踩裙”、“刮臉”。這樣一系列的教學,培養了學生獨立解讀文本的能力。

  2、利用文本,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能力。作為高年級學生,應該具備較多的學習語文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培養又要貫穿于日常教學中。所以,我在平時就很注重這方面的教學。在這兩節課中,我從這些方面教給學生學習語文的方法:解讀課文總分總的結構、選擇課文中的三件事例、在事例中如何進行細節描寫(動作、神態、語言、心理),這些我都在教學中十分重視的,以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2)一讀書就動筆。在解讀文本時,我都要求學生用不同的符號畫文中的關鍵詞句,以此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幫助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讓學生在書上畫畫關鍵詞句、寫寫句式置換,寫寫近反義詞。這是我一直都喜歡的一項教學方法。

  3、注重新舊知識的連接。蘇教版課本中有些課文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系,或結構相同,或情感路線相同,或體裁相同。《談禮貌》和《說勤奮》體裁相似,課題也相似。所以,一開始,我將兩篇課文的題材和課題進行了比較,既復習了舊知,又明確了課文的主題是說理性的課文。

  二、不足之處:

  1、應該更好的利用文本,回到文本。在教學第五自然段時,有這樣一個教學環節:“恰當”這個詞能去掉嗎?為什么?怎樣才是“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了一些,但都不是很到位,于是我就直接告訴學生在什么樣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其實課文中的“刮臉”事例,周總理對朱師傅說的一番話,不正是對“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的解讀嗎?我應該回到課文,讓學生讀讀周總理的話,這樣理解“恰當使用禮貌語言”,既利用了文本,又讓學習文本有一個整體回顧。

  2、有些教學環節過于急躁。在提問學生一個問題后,我沒給學生足夠的時間思考,就“迫不及待”地告訴學生。

  3、我上的這兩節課是第一、二課時。掃清生字讀音,應該是一上課在初讀時完成。可我卻在教學事例“問路”時,才來強調“校場”“校”的音、“離鐙”“鐙”的音和義。

  4、細節上應該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有效。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進行了一定的解讀,學生的理解也比較到位,但我沒有讓學生背誦這一段。這一段既是課文的中心段,又對古訓進行了清晰地解釋,我應該在學習后馬上叫學生試背誦,馬上將所理解的鞏固下來,讓學生學得更扎實有效。

  5、學會“偷懶”。有時作為教師可以適當地學會偷懶(這是我的指導老師伍校長教的)。比如板書課題之類的。課題中的“貌”,我在書寫中強調了字型和偏旁。但如果能讓學生自己上臺來寫寫或在書上寫寫,效果會比老師直接告訴學生更有效。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4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文中通過三個生動的事例從正反兩方面說明講究禮貌的重要性。如何使學生明白文中所闡述的事理,又了解使事理明晰突顯所采用的說明方法呢?在教學中,我以“三個故事中哪些語句能表現人物禮貌待人”一線貫穿,讓學生自讀感悟、圈畫批注,寫出自已的感受,給予學生充足的思考和表達的時空。在交流中,引導學生關注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揣摩人物心理,并調用想象創設情境,使學生在正反事理的比照中,在具體詞句的感悟中,既理解語言表達的妙處,又明白文中事理,水到渠成。

  在這課教學中,我重點完成兩個教學目標:(一)初識議論文,(二)通過理解文本,讓孩子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并落實到行動。

  在教學第一個事例時,我通過抓描寫牛皋和岳飛各自的動作、語言句子,讓學生比照研讀體會禮貌待人的好處,并設置了補白:假如,你就是那老人,面對他們兩人的問路你會怎么想,又有什么樣的反應?讓學生感受到禮貌待人就體現在細節中,同時教給學生學習第二、三事例的方法,即:從人物的一言一行來感受到禮貌待人的妙用。

  對于第二個事例,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結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臟后的例子,抓住“對不起”“微笑”“沒關系”等詞語,讓學生感到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臟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孩主動地道歉,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通過讓學生即興表演不禮貌的場景讓學生認識到,在我們今后的生活中,應該用好禮貌用語,同學之間才會和睦相處。

  最后一個事例在指導學生讀好周總理語言的基礎上補充周總理的相關資料讓學生明白周總理寬容、和氣;這一句話連用了三個‘您’,可以看出周總理對朱師傅的十分尊重,他的心中時刻裝著老百姓。可見禮貌待人還能體現一個人的思想素質和文化修養。

  這節課教學我主要采取“由扶到放”的教學模式。通過:一讀明理,二討論交流,三感情朗讀的三個模塊對第二自然段進行學習方式的指導,并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依次去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僅調動了每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更加讓學生學會了一種自學的方法,教學效果非常好,每個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初次看到這篇課文,覺得文章淺顯易懂。但是,上完了這節課,我再回過頭來看我當初所想的,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地方認識不到位。

  三個事例的寫法是一樣的,在教學這三個事例時,我把重點放在第一事例上。因為學生最感興趣的是這個,而這個事例也是最能講出語文的味道來的。其他兩個事例,我由“扶”到“放”,讓學生開展合作學習。

  語文課終究不是思品課,我們只能在語言文字的訓練中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語文課,應該更多的是一種交流,一種對話,是雙向互動,師生、生生之間暢所欲言,發表觀點,在交流中學習知識,培養情感,得到教育。因此在教學中,我始終堅持引導學生感悟作者潛詞造句的準確、傳神,培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以及在此過程中實現禮貌教育。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5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主旨明朗,語言淺近,結構嚴謹。面對這樣一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該如何處理,才能把這一篇思想性很強的文章上出語文的味道來呢?經過反復的研讀,我找到了教學的方向。

  一、讓文體知識穿行在問題情境中

  蔣軍晶老師曾說過,一堂課的教學主線清晰點,主要問題精簡點,否則學生的精力和智慧就會在不斷的環節轉換和問題切換中消耗掉了。所以我在教學伊始,開門見山地提出了三個問題:談什么?怎么談?為什么談?學生在對這三個問題答案的尋尋覓覓過程中,既可根據這個提示很迅速的將課文劃分成了三個段落,體會到本文的層次清楚,結構嚴謹的特點;又可以通過這三個問題初步認識議論文,從感性上了解有關議論文的知識:論點、論據、論證過程。此舉可謂一石二鳥,何樂而不為?

  二、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對白中

  本文作者精心選取了三個事例:當自己有求于別人時,無意中做了對不起別人的事時,別人無意中傷害了自己的時候。這三個事例從不同側面來說明問題,再加上既有古人又有今人,既有大人又有小孩,既有偉人又有普通人,所以說服力特別強。所以我在教學時,就緊緊抓住這三個故事來幫助學生理解其中的道理,讓理解道理貫穿在故事對白中。

  例如:在理解“可見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一句時,我先讓學生結合第三個故事說說“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指的是哪一句(周總理安慰的話),再說說朱師傅聽了以后心情有了什么變化,來理解“溝通了人們的心靈”,最后讓學生結合周總理說的話來體會他是個怎樣的人,理解“反映出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

  于是講道理就不再是講空洞的道理,讀故事也不再僅僅是讀有趣的故事,二者在相互印證中讓語文課上成了“讀書”課,讀中理解,體會中再讀。

  三、讓禮貌待人滲透到學生心靈中

  “禮貌”一詞在課文中出現在五句里,共八次,就象樂曲中的悠揚旋律貫穿始終,縈繞在人們的心田。所以,我想,何不讓“禮貌”一詞也貫穿在我的教學始終,成為我教學的主旋律,一遍又一遍地在學生的心間里回蕩。所以,我在學生初讀課文時,就讓他們讀讀古訓、俗語“禮到人心暖,無力討人嫌”;在回答三個問題、劃分段落時,也讓他們找找課文中同時出現兩個“禮貌”的句子,讀一讀;在理解三個事例時,也讓學生反復讀那些含有“禮貌待人”的富有哲理的句子;到了最后,仍是不舍,還是讓學生又配樂再次回顧讀這五句。努力讓“禮”成為這堂課的種子,讓“讀”促成它生長,長在學生的心里。

  在教學最終,由于倉促,沒有讓學生結合板書再次回顧全文的主要內容,讓板書成了擺設,實為一大遺憾。在教學第一個故事時,只讓學生扮角色有感情讀,沒有盡興讓學生上臺演一演,實為第二大遺憾。

  讓教學從容,學有所得,“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希望在反思中不斷前進。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6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

  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通過本課的教學,如何使學生既加強了語言文字的訓練,又適時地對學生進行禮貌教育呢?在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結合課文中的具體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口頭表達的能力,感悟作者用詞造句準確、傳神,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如“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一句。學生經過認真閱讀課文,結合起來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臟后的例子,抓住“微笑”“沒關系”等詞語,有的感到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臟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主動地道謙,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

  有的學生感到女青年的“微笑”就是對小男孩冒失的諒解,理解了小男孩此時懊悔的內心。有的學生認識到,在我們今后的生活中,應該用好禮貌用語,同學之間才會和睦相處。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7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文章,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與人交往的時候,以禮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這篇課文從課題中的“談”字就可知道本文的體裁是議論文,這類文章的結構很清楚,提出觀點、列舉事例闡明觀點、總結觀點,我就圍繞這樣的體裁特色引導學生閱讀感悟。在品悟文章所舉的事例時,我采用了對比、分角色朗讀、表演等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品悟了文章語言之后,我又引導學生從作者選取事例的角度去分析,了解作者所舉事例是從不同側面說明問題的,而且作者列舉的.事例從古至今,從百姓到總理,都是具有代表性的,讀后令人信服。這樣的引導,我想對學生寫作選材是有一定幫助的。而且以這樣的方式展開教學,對日后學生學寫議論文奠定了基礎。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8

  《談禮貌》這是篇說理性的文章,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重點應該是讓他們通過具體的語言文字的品讀,明白禮貌待人的意義,并落實到自己的行動,另外就是讓他們初識議論文,初步掌握這類文章的表達方式。圍繞這兩個重點,在教學中,我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特別是三個事例最后揭示的三句道理,再結合課文中的具體事例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理解能力以及口頭表達的能力,同時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

  如在第一個事例中,我重點圍繞“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這句俗語,讓學生在反復讀了這個故事后,結合這個事例來說說對這句話的理解和感受,從而讓學生在接受了思想教育的同時,又提高了學生圍繞重點句子來整體感悟段落,乃至整體感悟文章的能力。同樣,在教學第二個事例時,我又重點抓住“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理解的橋梁,減少相互間的矛盾”一句中的“理解”這個詞,結合女青年的裙子被小男孩踩臟后的例子,讓學生說說對“理解”這個詞的理解,讓學生說說在這件事中,女青年理解了小男孩的什么以及小男孩為什么能得到女青年的理解,從而使學生明白女青年不但沒有責怪小男孩踩臟她的裙子,反而也以禮相待,這是小男孩主動地道謙,使用禮貌用語的結果。

  但在這課的教學中,我只想到了整體感悟對學生今后讀書的重要,卻忽視了細節處理,忽視了對文本的深入研究。這篇文章是一篇說理文,告訴我們“學會禮貌待人,恰當地使用禮貌語言,就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這樣一個道理。為了說明這個道理,課文舉了三個典型事例。第一個事例來自小說《說岳全傳》,用牛皋和岳飛問路時的不同的態度和語言,說明“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第二個例子來自于生活,用小朋友踩了女青年的長裙主動道歉的事,說明“禮貌待人可以在人與人之間架起一座理解的橋梁”;第三個例子來自一個偉人小故事,用周總理安慰理發師的事,說明“文雅、和氣、寬容的語言不但溝通了人們的心靈,而且反映也一個人的思想情操和文化修養”。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非常合適,它們各有側重,代表著不同時代、不同階層人對待禮貌的態度,具有很強的說服力。不僅僅是這樣,這三個事例的選取還分別側重了這三方面: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該采取什么態度、當我們有了錯時我們該怎樣做、面對別人的無心之過我們又該如何對待。而我,盡管教學中也結合事例交待了這三方面,但仍缺少一個整合,缺少一個歸納,缺少一個讓學生立體、縱觀看課文的機會。議論文“事例的典型化”在學生心里沒有留下多少痕跡。

  在這節課中,圍繞著三個事例,我和學生們對禮貌談了不少,讓學生說說有禮貌者怎么有禮貌,沒有禮貌者又是如何沒有禮貌的,以及從他們的故事我們又該怎么做。在教學中,我抓住文章的語言特色,通過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性認識“有禮貌”“沒禮貌”,因為有感情地朗讀是語文課很重要的一個特點。而且我們也要通過朗讀,把文本語言內化為學生的語言,把書本的言語落實到言語交際中去,讓學生在體悟文本的思想的同時實現“人文與工具的統一”。但失誤的是,我讓學生讀了、感悟了描寫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的句子,卻沒能夠抓住人物的語言、神態之關鍵詞,讓學生在這些關鍵詞的朗讀中、對比中去品讀,去感悟。

  名言俗語積累是語文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它很好地體現了語文的特點,它的好處自不必言說。但這節課,我設計了這一環節卻因自己沒把握好時間而沒能與學生交流成。小練筆是對文本的一個拓展,是學生思維的延續。光明白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的重要還不夠,我們還得學著文章的表達方式,寫一寫生活中的禮貌事件,這不論從對學生的習作能力、思維能力的培養,還是著眼于禮貌教育而言,都是大有裨益的,但同樣因為自己沒把握好時間,對整節課缺少整體規劃,課前沒備足課而沒能在課堂上落實。

  經過這節課,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新課程需要的是能有著豐富的知識、全新的教育理念、積極的教育實踐的高素質教師,作為一名在新課改下的青年教師,我想我們惟有學習,惟有鉆研!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9

  《談禮貌》是一篇說理性的課文,語言淺顯易懂,層次清晰明了,用了三個具體的事例來闡述禮貌的重要性。葉圣陶說:“課文無非就是個例子。”作為語文教師,我們要利用這個“例子”教給學生什么呢?

  上課時,我緊緊圍繞課題,引導學生質疑,篩選出了兩個有價值的問題:作者是如何“談”禮貌的?對于“禮貌”,課文會給我們什么新的認識?

  抓住這兩個問題,開啟了精讀課文之旅。

  讓學生朗讀課文,用簡潔的語言分別概括出三個故事的大意。首先走進第一個故事,讓學生讀牛皋的話,并說說從牛皋的話中讀出了什么?學生讀得入情入境,感悟到了牛皋的粗俗魯莽和傲慢無禮。再讀岳飛的話,并讓學生上臺表演“離鐙下馬”和“上前施禮”,體會岳飛的彬彬有禮。從兩個正反事例的比較中,學生體會到了“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的道理。讓學生說說對這句俗語的理解時,由于有了事例的鋪墊,學生說得頭頭是道。

  對于第二個故事“小學生踩了女青年的裙子主動道歉”的事例,授課中的點撥,只是用兩個問題做導引,你讀出了一個什么的樣的小學生?對于女青年,你想對她說什么?在學生的作答中,體會出了小學生的禮貌待人和女青年的寬容。對于第三個故事,我引導學生說說自己讀到了周總理哪些可貴的品質?有的學生用了課文中的“文雅、和氣、寬容”回答,有的學生用了平時積累的語言來總結。

  教學的最后,我讓學生齊讀首尾段,說說自己明白了什么。學生說出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那么,文章呼應的內容是什么呢?經過探究,找出了“禮貌待人,使用禮貌語言”十個字來。文章的主旨,也就是情感的目標,在體會寫作方法時水到渠成達成。

  作者是如何“談”禮貌的呢?這個“談”字,就涉及到寫作內容和構段方式的層面了。引領學生說出三個事例的排列順序,以及第一個事例中正反例子的巧妙運用,再說說這三個事例能否調換順序。在分析文本的巧妙安排材料的過程中,本篇課文是說理的方法,也就是作者是如何“談”禮貌的問題,迎刃而解了。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10

  《談禮貌》是一篇典型的說理性,作者先用古語引出自己的觀點,接著分別列舉了三個典型的古人、普通人和偉人,以禮相待的小事例,告訴我們:禮貌待人,使用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在與人往時,以禮待人,恰當的使用禮貌語言,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融洽,社會生活更加美好。

  開放日教授第二課時,教學目標確定為①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②能初步感知說理性的表達方法。③懂得禮貌待人能使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加和諧,社會生活更加美好。我從小學會禮貌待人,并養成使用禮貌語言的習慣。在教學中,我主要采用“先扶后放”,授生以法,讓學生學會自學與合作,加大了參與度。整堂課我都在引導學生讀好書、寫好批注、說好話、做好人。學生理解文本并不難,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揣摩人物特點,便很快明白了故事表明的道理。

  朗讀始終是進行語言實踐的重要手段之一。如何讓學生在讀中投入情感和智慧,讀出課文應有的情趣和理趣,我在教課時抓住關鍵詞,是我們常用的指導朗讀的方法,然而這種方法對于一些感悟能力較差的學生往往并不能奏效,果然在指導朗讀描寫牛皋一段話時,多數學生能抓住關鍵詞進行朗讀,尤其分角色朗讀時效果不錯。

  任務二就是“由扶到放”的教學模式的實踐。通過對第二自然段進行學習方法的提煉,并且按照第二自然段的學習方法依次在小組內去學習第三、第四自然段。如此安排,不僅調動了每個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更加讓學生學會了一種自學的方法,交流展示環節效果非常好,每個學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這節課美中不足的地方是:①時間把握不夠準確,下課鈴響后沒有及時結課。②學生自主學習環節時間還是倉促,教師不能較全面的了解學生學習情況。③課堂練習不充分,沒有扎扎實實的去實踐。

【小學語文課文《談禮貌》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語文課文談禮貌教案07-29

語文課文談禮貌教案06-12

《談禮貌》的教學反思06-29

談禮貌的教學反思06-12

談禮貌的教學反思03-25

《談禮貌》教學反思04-14

談禮貌教學反思05-09

《談禮貌》教學反思02-21

《談禮貌》教學反思05-0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制服丝袜另类中文字幕第一区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幂 | 亚洲制服丝袜在线二区 | 中文字幕在线观看日韩少妇 | 色五月天中文字幕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