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1
這兩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乘法的初步認識。
有二個知識點:
1、初步認識相同加數及相同加數的個數,從而引入乘法,這是一條主線。
2、乘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這是理解乘法的意義和實際計算的基礎。教學難點是識別相同加數,理解乘號前后兩個數所表示的不同意義。通過以上對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確定以開放式的課堂教學。
乘法的初步認識它是建立在學生已經學過加法、減法,這一節是學生學習乘法的開始,由于學生沒有乘法的概念,加之這個概念又難以建立,在這種情況下,我從生活經驗出發,層層深入地逐步完成對乘法意義的體驗教學過程,從學生喜愛的謎語為切入點,抓住學生的心理年齡的特點及心理需求,因此從課堂一開始孩子們就產生了極大的熱情和興趣,為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不足之處:
學生的觀察不夠仔細,表述上感覺也有些欠缺;有個別學生不能列出正確的乘法算式,影響了教學效果。
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2
兒童樂園呈現的是小朋友在兒童樂園里游玩的情節。情境圖共分為四部分:
左上部分呈現了很多小朋友在蹦蹦床上玩的情境,包含“我蹦了23下、我蹦了66下”等數學信息。
左下部分呈現了坐龍船和飛天輪的情境,包含“坐龍船的由17人,坐飛機的由24人,我們一共來了50人”等數學信息。
右上部分呈現了玩碰碰車的情境,包含門票每位10元、汽水5角、礦泉水2元等信息。
右下部分提供了坐小火車的情境,包含時分、圖形、長度單位等數學信息。
教學時,我引導學生先從整體上觀察畫面,在明確基本圖意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按一定的順序進行觀察,使學生能全面地發現圖中隱含的信息,了解按一定順序觀察事物的方法,并為下面按知識板塊整理知識做好準備。之后,我再引導學生發現并提出數學問題。
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3
“乘法的初步認識”是二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二課時的內容,是學生第一次接觸乘法。這節課上得比較成功,表現在以下三方面。
1.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理念。
創設學生熟悉的“發練習本”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用連加算式解決這類問題相對煩瑣,激起學生學習乘法的愿望,進而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之后,讓他們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表示,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把解決問題與學習乘法運算意義的過程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用連加算式解決問題的.經驗,進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從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在列乘法算式時,“4個2”中的4,“6個4”中的6和“3個3”中的第一個3是教學的關鍵,而對此學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列式過程中的想法,特別是從哪兒找到“4”“6”和“3”的,由學生講給學生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另外,引發對“1+2+3=6(人)”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討論,進一步強化對乘法運算意義的體驗。
3.自評表現,總結全課。
學生學會自評是“課標”在評價建議中提出的一項重要內容。讓學生對自己本節課的表現進行自我評價,目的是鼓勵學生樹立自信,不斷進步。對于那些認為自己表現不好的學生,應肯定其優點,并提出希望。對那位本節課自評表現欠佳的學生,老師要求他課后給同學們講講他在兒童公園發現的乘法問題,以彌補其在課內的損失。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能自始至終給學生創造出寬松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大量的生活情境中去體會、感悟和發現,真正讓學生感受到了學習的樂趣,進一步激發了他們學習數學的愿望。
〖案例點評
1.除了“教學反思”中提到的優點之外,本節課還有一個很突出的優點,就是學生的主體性發揮得比較充分,主要表現在:(1)給學生比較充分的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或獨立完成任務的機會,如每個學生都在草稿本上獨立列式計算,嘗試解決問題;讓學生向同桌介紹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人人都選擇一個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并與同伴交流等等。
(2)學生互動中,智慧的火花時有閃現,如“我發現了如果兩個乘數不一樣時,可以寫出另一個乘法算式,如果兩個乘數一樣時,只能寫出一個乘法算式”;觀察具體情境,把“1+2+3=6”改寫成乘法算式時,學生發現了兩種方法:一是通過“移多補少”把3個加數都變成2,另外一種是不用移,前后兩排椅子都坐著3個人,這兩種辦法都可以列出3×2=6或2×3=6。
(3)學生有一定的發展。學生小結說“我學會了將一個很長的連加算式用簡短的乘法來表示,真奇妙。”“我知道了有些連加算式能用乘法表示,有些就不能。”這是學生實實在在的收獲,他們才這樣自信。
2.在描述數學問題方面,也存在著與前一個案例同樣的缺陷,需要改進。
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4
《兒童樂園》這節內容是新北師大版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2課時的內容,本節內容的重點是經歷把相同加數連加算式改寫為乘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義,體會乘法與加法的聯系,體會用乘法算式表示連加算式的簡便性;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會讀寫乘法算式。難點是根據相同加數連加的算式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乘法算式中各乘數表示的意思。
根據學生的二年級學生的活潑好好奇的心理特點,我設計的教學環節如下:
一、課前滲透
我以出示2袋玩具小熊(每袋有兩只小熊),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再出示4袋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列完后并說說是幾個幾連加,最后出示10袋,讓學生列出加法算式,由此讓學生體會到多個相同加數連加列加法算式比較麻煩。
二、 新知學習
1、 情境導入
2、 讓學生說說在圖中看到哪些數學信息。
3、 提出數學問題
4、 抽出問題,解決: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①要解決“一共有多少人坐小飛機?”應該怎樣列算式?
師根據學生所說進行板書:2+2+2+2=8(人)
②師出示課件:6架小飛機一共能到多少人?8架呢?30架呢?學生體會到加法算式 越來越長,由此引入乘法。
5、 以4個2連加的加法算式為例來學習認識乘法及乘法算式 中各部分名稱,會讀寫 乘法算式。
6、 說說乘法算式中的乘數2表示什么?4是哪來的?
7、 鞏固解決:6架飛機一共坐多少人?8架呢?30架呢?應 該怎樣列乘法算式?
8、 當堂練習。
三、 課堂小結。
通過本節課的教學,有幾處值得反思:
1、“課前滲透”這個環節可以刪除,應該直奔主題,以免“多個 相同加數連加寫起來比較麻煩”的體驗重復。
2、在教學將相同加數連加的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時,沒有突 破“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是怎么來的,應該如何確定乘法算式中的兩個乘數,及每個乘數表示的意思”這一難點。如:2+2+2+2=8,改寫成乘法算式:2×4=8,第一個乘數確定的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數2,另一個乘數是相同加數2的個數4,并附以明確的板書,學生才理解深刻。
3、在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盡量不要重得學生的回答。以后應 注意避免這些問題的出現。
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5
1.突出了“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的課程理念。
創設學生熟悉的的情境,讓學生體會到用連加算式解決這類問題相對煩瑣,激起學生學習乘法的愿望,進而感受學習乘法的必要性。學生初步認識了乘法運算的意義之后,讓他們再找一找生活中有哪些問題可以用乘法表示,體會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把解決問題與學習乘法運算意義的過程結合起來,利用學生已有的用連加算式解決問題的經驗,進一步抽象,建立乘法算式,從中體會乘法運算的意義。
在列乘法算式時,“4個2”中的4,“6個4”中的6和“3個3”中的第一個3是教學的關鍵,而對此學生往往容易疏忽。教師請學生說說自己列式過程中的想法,特別是從哪兒找到“4”“6”和“3”的,由學生講給學生聽,更容易被學生所接受。另外,引發對“1+2+3=6(人)”為何不能用乘法算式表示的討論,進一步強化對乘法運算意義的體驗。
總之,這節課,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思評價”的循環過程中,通過相互交流、啟發,取長補短,實現由不會到會、由模糊到清晰。在討論、交流中,學生處于一種寬松的氣氛中。這種放松的狀態是學生思維最活躍、最便于學生再創造的狀態,更能使學生體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并讓學生獲得用已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成功情感體驗。讓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為我們的生活服務。
【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二年級數學《兒童樂園》教學反思01-12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10-06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04-27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06-13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11-19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09-06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12-01
兒童樂園教學反思范文06-13
二年級上冊兒童樂園教學反思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