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課堂教學是重要的工作之一,通過教學反思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么寫的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1
《畫家和牧童》這篇課文講述的是唐代一個牧童勇敢地指出著名畫家戴嵩畫中出現的錯誤,戴嵩虛心接受批評的事。課文以生動的敘述深深地吸引學生去朗讀、去品味,使學生真切地感受到畫家的虛心好學和牧童實事求是敢于向權威挑戰的優秀品質。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閱讀教學要真是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發揮學生在閱讀中的自主性、積極性。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教師引導學生不斷進行“理解、積累、轉化、運用”語言的實踐過程,教師應該為學生的語言實踐與發展提供盡可能多的空間和機會,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生活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感悟和思考。因此教學中,我抓住重點句“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展開學習,從而收到思想上的教育。
一、了解古今畫家,激發學習興趣。
讓學生欣賞古今畫家的作品,了解繪畫的藝術魅力,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并對“畫家”一詞的含義有了感性的理解。為后面的學習作了鋪墊。
二、走近“戴嵩”,理解“著名”。
學生只有了解了戴嵩是一個技藝高超的著名畫家,才可以進一步感受身為著名畫家,地位可謂十分尊崇,在不絕于耳的贊美聲中,卻能虛心聽取一個小小牧童的意見,虛心之美德讓人感動,同時牧童敢于挑戰權威的實事求是的精神。因此,我設計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從哪些詞句看出戴嵩是個著名的畫家?”
請你找出有關的詞句。教師隨機板書:“一……就……”、“沉思片刻”、“濃墨涂抹”、“輕筆細描”及大家稱贊的話。同時進行語言文字的實踐。通過現場繪畫,理解“濃墨涂抹”、“輕筆細描”,通過模仿圍觀人說話,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最后抓住課文中不同人物的語言,作為訓練重點指導朗讀,引導學生把自己當作課文中不同的人物去表現不同人物的表情、動作及語言,使學生能夠深刻地理解課文,來感受“戴嵩”的“著名”。
三、形成反差,感悟牧童的可貴品質。
正當人們贊不絕口的時候,教師出示課文的最后一段及課文插圖:戴嵩連連拱手說:“多謝你的指教!”引導學生質疑:“為什么這么有名的畫家卻向一位小牧童致謝?讓學生帶著問題研讀課文,并讓學生說說為什么“這聲音好像炸雷一樣,大家一下字都呆住了。”通過討論知道,大家都認為畫家的畫無可挑剔的'時候,小牧童竟敢大膽地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這件事出乎大家的意料,從而感受牧童實事求是、感于向權威挑戰的可貴精神。同時,也對這一比喻句的用意有了深刻的理解。
四、再次走近戴嵩,感受戴嵩的人物品質。
牧童敢于在這么多人面前指出畫家的錯誤,戴嵩會怎么想?怎么做?通過品讀5、6兩段進一步感受畫家虛心好學、不恥下問的高貴品質。最后再一次地欣賞《三牛圖》、《歸牧圖》,從而感受到戴嵩取得的成績和他虛心好學是分不開的。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2
1、自讀課文,交流體會:
學生先自己練習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在初讀課文的基礎上在小組里說說自己的朗讀體會。這時教師抓住學生初次感悟的要點,順勢點撥,引導學生進入到下面的課文學習,展開有目的的深層次探究。
2、合作探究,激趣朗讀:
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解決疑問,根據學習的發現和理解,找到對應的段落,讀一讀相關語句。通過指名讀,伙伴評價,再嘗試模仿讀、合作分角色讀、比賽讀等形式,體會人物語言所反映出的人物品質,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
3、表演創造,朗讀感悟:
學生在小組里或是找伙伴自由組合,發揮創造想像,根據課文內容合作演一演,把自己朗讀中的.獨特感受融人其中,再通過展示評議,加深感悟。當學生用自己不同的理解再現人物的語言時,他們也流露出了自己對事情的不同想法和觀點,這樣既發展了語言,又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展現。
4、聯系生活,體驗評價:
在課上,學生學完課文后會有很多的話想要表白,為使學生將朗讀中獲得的獨特感受和認識升華為內在的情感,受到生活的啟迪和教育,教師為學生創設一個敞開心扉、吐露心聲的環節。如:你想對誰說些什么?生活中你遇到類似的事,會怎樣做呢?調動學生的思維,讓他們充分表達各自朗讀后的不同感受,使學生更好地理解語言、運用語言,將課上所學延伸到生活中去,形成正確的思想認識。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11-23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05-24
《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05-12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11-10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01-01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01-03
《畫家和牧童》教學反思09-03
《畫家和牧童》課后教學反思06-29
有關畫家和牧童的教學反思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