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反思優選
身為一位優秀的老師,課堂教學是我們的任務之一,對教學中的新發現可以寫在教學反思中,那么優秀的教學反思是什么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反思優選,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棗核》一文的寫作特點是以小見大、以物傳情。棗核一顆看似尋常不被人留意的種子;送棗核一件極為平凡普通的小事,而在蕭乾筆下,卻寫得那樣情意濃濃,含義深刻。小小的棗核寄托了一位遠離祖國近半個世紀的美籍華人思戀故土的民族深情。“改了國籍,不等于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象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作者獨具慧眼,從小處著筆、從大處著眼,寓情于物,以小見大、從一件小事中,發掘出了一個有深意的重大主題。這也是xx的一個學習重點。為完成這一目標,我圍繞棗核設計了這樣三個環節:
一、初讀棗核。這個環節主要是通過朗讀整體感知課文,讓學生談談初讀的感受,并積累重點詞語。
二、讀懂棗核。利用設計的問題,引導學生把握全文主要內容、理解主題,同時指導學生閱讀方法。
三、品味棗核。抓住主旨句:“改了國籍,不等于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么依戀故土的。”
透過這位友人,作者看到的是整個華夏民族對故土的依戀之情。而且,這種思鄉之情也正是愛國之情的具體體現。拓展部分我給大家欣賞了席慕容和余光中的《鄉愁》詩歌朗誦,讓學生再次受到了愛國情感的熏陶。
授完課后,自我感覺思路還較清晰,學習任務也完成了,但總覺得有很多需改進的地方。首先,新課程理念強調讓學生自主合作學習,教師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問題。而本課的教學,我是牽著學生的鼻子走的,問題全是我設計的,雖完成了學習任務,但學生是被動學習,主動探究、發現問題的意識未得到增強。想到黃校長所開設的《冰心詩兩首》一課,學生自主意識得到了最大程度地發揮,通過小組合作,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努力在小組內解決問題,解決不了的,全班交流。課堂上,學生學習熱情高漲,上課很投入,每每有語出驚人的表達。這種情景正是我所期待的,可怎樣才能在我的課堂上出現呢?現在我明白了:只有解開束縛的繩索,放手讓學生自由活動,引導學生發現問題,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才能創設出我所期待的課堂。其次,因為本課主題不難理解,我所設計的問題也都較淺顯,難以激發起學生探究的欲望。授課內容多停留在教參層面,自己對xx內容的思考不多,挖掘深度不夠。記得薛主任在講題目棗核的作用時,除了我們通常所講的“棗核是xx的線索,是抒發游子思鄉之情的載體”外,還發現了文題和xx語言風格的關系,兩者都是質樸無華的。并由此讓學生明白語言質樸無華但飽含感情的xx絕不遜色于辭藻華麗的xx。這一點讓我映象極為深刻,如沒有對xx深入地思考,哪會有這樣的發現呢?我應該向薛老師學習,多深入思考xx,力爭形成自己獨到的見解。老師會發現了,也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去發現。
【部編版語文三年級下冊棗核教學反思優選】相關文章:
北京版《棗核》教學反思02-16
三年級下冊語文棗核教學反思01-05
《棗核》的教學反思06-11
《棗核》教學反思06-13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07-16
《棗核》的課程教學反思06-10
北京版《棗核》教學反思(通用5篇)07-18
部編版語文教學反思通用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