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20 16:40:04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

  作為一名到崗不久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們的教學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規的教學反思怎么寫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1

  1、復習舊知,激發學生的原有認知結構

  新課開始前,我針對新知復習了三位數讀、寫法及三位數組成。這樣學生在學習四位數讀寫法時,只要能將舊知遷移,對于掌握四位數讀寫法就沒有問題。

  2、從學生生活空間中選取教學內容

  1000以內的數在生活當中很常見,課前收集了大量關于1000以內數的數據,不但讓學生感受了學習數學的重要性,而且使學生體會到大數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應用?

  3、重視及時小結及生說自己讀、寫數的方法

  在學生學習了一些1000以內數的讀、寫法,及時小結讀、寫數的方法。接著在練習中我注重讓學生自己說說怎么讀寫數,不但自己更熟練,也讓其他還沒消化的同學明白讀寫數方法。

  4、集中訓練突破難點

  在三位數讀數中,難點在0的位置的讀寫法,我集中了一些末尾有0、中間有1 個0或2個0的'數來訓練,輕松突破了難點。在三位數寫數時,難點是中間有2個0的數的寫法,如三千零四,這時我引導學生這中間要看是一個零還是兩個零怎么看?有的學生說:因為后面是零四,四應該是在個位上,那百位和十位都是零。大家如夢初醒,相信以后在碰到時不會再犯錯誤了。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2

  一、在活動中建立數感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要通過各種數的認識幫助學生建立數感,課標上每一個學段都有這樣的要求。認識比較小的數,容易幫助學生建立數感,比方說:100以內的數,畢竟這些數學生在生活中可以充分地感知到。而一些比較大的數,如1000以內數的認識,數感的建立就比較困難,基于這一點認識,我將培養學生的數感作為這節課的教學重點,圍繞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感受到大數的存在,并能相應的感受到一些大數的相對數量。

  初數1000以內的`數,教師為每組學生準備了不同數量的種子,都在200粒左右,但每一組的具體數量又不是固定的,使猜一猜活動碰到了不少障礙,引起學生的數數_,怎么數呢?有一個一個數地,也有十個十個數地,最多的就是十個十個數地,因為數量比較多,如何處理這些數出來的種子,讓別人一眼就能看出,是一大難題,處理好了,也就突破了難點。可真理畢竟掌握在少數人的手上,但比較后,學生還是比較愿意接受這一真理,即100粒放一杯。

  再數1000以內的數,這一環節是想突破重、難點,但由于有了基礎,學生認識10個一百是一千也就易好反掌,同時,這里還滲透著一種數學思想。

  三數1000以內的數,數數的教學不能僅停留在讓學生知道十個一百是一千,還要讓學生數出一些具體的數來,特別是一些轉折點,尤其重要,處理不好,數數這一關可能學生就過不了,如何引出這一內容,如果隨意讓學生從多少數到多少,學生的數數興趣可能不太高,巧妙的利用課堂生成的資源,進行數數接力,可以讓學生體會到數的意義和作用,同時也加深了學生對數的認識,培養了學生的數感。

  二、激發學生積極參與的熱情。

  整節課,學生的活動時間最起碼是在25分鐘以上,且參與面非常廣,就拿數數活動來說吧,要完成200粒左右種子的數數任務,沒有小組成員的鼎力合作,在很短的時間是完不成的,同樣,在各種猜一猜活動中,學生也投入了極大的熱情,真可謂:小手直舉,小口常開,是問:學生不想參與,會這樣嗎?課堂氣氛的熱烈,一方面說明教師所設計的活動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另一方面也為這節課增添了活力。

  三、充分挖掘教學資源。

  地處農村的小學,教學條件簡陋,學校無法為教師提供教具,更不要說學生了,從哪兒尋找資源呢?我們自己身邊,同時結合農村學校的實際情況,種子是學生們非常熟悉的,特別是與現在的時令特別吻合:正值清明時節,農村里有句俗語:清明前后,種瓜種豆。于是在課中我將種子搬到了課堂,另外,這里也蘊含著一些哲理:有耕耘才有收獲。課中,不少教師為我的創意所感動,課后,紛紛尋問:哪來那么多種,農村的家庭怎么會沒有種子,一個人幾十粒,很容易就湊齊了我所要的數目。教師驚訝于我的創意,更何況孩子們呢?

  四、思考的一些問題。

  1、數感的建立需要過程,需要不斷培養教學中安排了三次猜一猜活動:第一次是在數數之前,第二次是想一個一個地數出1000,第三次是在鞏固階段。但多數學生都沒猜中,為什么呢?一方面,可能是大數,學生難以把握,另一方面,可能孩子們腦海中缺少這方面的意識,即數感。如何培養,關靠一節課是不行的,需要立足于平時。

  2、以百作單位的突破教學中,這一內容花了不少時間,但始終有學生想不到一百可以作為一個計數單位計數,他們總認為10個一堆已經夠簡單的,如何突破,課后我一直在思索這一問題,如果把“初數一千以內的數”這一環節拆分成兩部分,先放手讓學生數出具體的數量,然后討論怎么擺最容易看出來,最后重新處理數出來的具體數量,效果可能會好一些。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3

  對教材的把握,新教材將萬以內數的認識分成兩部分,其目的何在。課前我甚至想過仍然將這兩部分合起來上。但是,我想那些專家這樣編排的用意何在。發展學生的數感,是課程標準提出的一個重要目標。所以可能原因就在于此。

  怎樣選擇合適的.生活情境,讓數數與現實的生活情境聯系起來。雖然說學生對1000以內的大數有所接觸,但是很少。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往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據此,本節課主要采用活動教學法。

  將教學內容活動化,讓學生在做中學。

  首先是猜一猜體育館人數的活動;接下來是小組合作數小棒的活動,給學生一大盒小棒,在猜測的基礎上,將"到底有多少根小棒"這一問題交給學生,讓學生自己在數小棒的操作活動中自己去體驗、感悟,從而發現數數的方法,體會十進關系。然后是議一議的活動,讓學生交流:關于數數,你有什么新的發現?最后是練一練的活動,包括接一接、數一數、說一說、估一估、填一填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完成了新知的應用與拓展。

  采用小組合作學習,讓學生在交往互動中學。

  本節課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小組合作數小棒,共同決策,集體解決問題,學生在小組中可以自由學習、充分交往,小組中的每個同學都有操作、發言的機會。

  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

  興趣是的老師。根據低年級兒童的特點,本節課創設了企鵝博士考大家、登城堡拿禮物的故事情境,力圖引領孩子們走進一個充滿童趣的童話世界,讓他們學得輕松愉快又積極主動。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4

  昨天剛剛講了這節1000以內數的認識,由于受到硬件的限制,我沒有辦法使用課件,所以早早地,我讓學生們準備了火柴棒(每人25捆,每捆十根)。我自己則準備了最常用的紙張及小棒,以讓孩子們對1000這樣大的數有一個充分的認識。

  課的伊始,我讓孩子猜我手中的小棒有多少根,學生很快猜出來,八九根或十幾根這樣子,然后一根一根地數下去,發現有十根,“老師是怎么數的?”“一根一根數的!”,接下來,將十根小棒捆成一捆,手里拿著十捆小棒,這回孩子仿佛猜到我的心思般,幾乎都猜出來是一百根,“你怎么知道是一百根?你覺得怎么數快一些?”“一捆一捆地數”學生跟隨著老師手中的小棒一起驗證猜測的結果。從舊知引入新知,降低了學生的難度,為后面的學習進行了鋪墊。

  接下來,我讓孩子以四人為一小組,猜一猜小組內的小棒有多少?他們猜得五花八門,沒關系,數一數就知道了,在讓孩子們合作數小棒的同時,我深入到小組合作中,及時地進行指導和點撥,果然數的方法也很多,有的小組十根十根的數,有的小組二十根二十根的數,有的孩子四個小朋友分開數,再加到一起,也有的孩子數到一百后就擺成一堆,再數另一個一百,然后一百一百地數,可是沒有孩子五十五十地數。在學生匯報后,發現最快的'方法除了一百一百地數之外,合作分工數也很快,所以不失時機地表揚那些團結合作的孩子,為孩子的合作提供了較好的方法。 孩子從印象上知道了一千有多少,可是還不夠,我出示準備好的一千張紙,將這些紙分為五十一小份,讓他們猜,有多少張,學生們猜得很出格,我拿出一疊紙,告訴他們這是五十張,有聰明的孩子知道數一數,大多數孩子看不清數不到的,也能猜著說出六百張、八九百張、有一千張吧這樣的話。接著五十五十的數下去,數到五百張的時候,幾乎所有的學生脫口而出“有一千張。”再讓學生用手勢來比一比一千張紙有多厚,加深了學生對1000以內數的認識。 此時,我拋出練習,請你填一填十、百、千。以班級的人數、學校的人數、字典的厚度等為題,都是離孩子很近的實際問題,學生們很快填出了正確答案。

  接下來,輪到計數器登場,利用手中的計數器來講解數位的構成以及數的讀寫,有了前幾學期數的讀寫及數位組成的基礎,這一部分覺得進行得較為順利,但是遇九轉彎處的讀數,對學生來說還是有一定難度的。為此,我設計了在小黑板上出題,只讀帶九的后面的數,如119 、109、239、369、499、599等數,集中練習以求突破難點,再通過和提問、同桌之間你問我答等訓練,加深學生的印象。

  今天的測驗反饋了昨天的課堂,大部分學生掌握得很好,但也出現了一點問題,如學生在填寫一百、二百、三百……最后竟然填出了十百,所以一百一百地數在課的開始只是一代而過,反而使學生產生了這樣的錯誤,如果再數幾次,孩子們就會避免這樣的錯誤。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5

  數學學習是一個學生自己主動建構數學意義的過程。學生需要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通過主動與教學材料、教師等產生交互作用,形成了新的數學知識、技能與能力。所以,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使學生更好地經歷學習過程,是我執教的《千以內數的認識》教學的首要任務。

  “1000以內數的認識”是在學生學習了100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學習對數的認識的。活動中我創設了“數方塊”這一情景,具體做法是:出示畫有100塊方塊的學習計數卡,讓學生去數有多少個?然后追問是怎樣數的?要求每位學生能通過動口、動手等操作活動來勾起對10個一是10、10個10是100的舊知的回憶,這樣既復習了舊知,又喚起對新知學習的_。

  學習動機的正確把握是理解1000這個數的含義的關鍵。我乘勝追擊,同桌合作,將兩人手中所有的方塊計數卡合起來,再次數一數有多少塊方塊。學生的活動是:1個百、2個百、3個百……10個百地活動開了。有的說我手中的是5個百加上你手中的5個百就是10個百,這兒共有1000塊。簡單的計數卡,通過合作,感受到1000就是通過一百一百地數,數出10個而得到的。與一年級建立的`10的概念,100的概念的方法一樣,只是今天學的數要比以前的多得多。而后,我邀請學生一百一百地數,學生數,老師將一張張平面的有100個小方塊的計數卡貼在黑板上,慢慢地,平面發生了變化,成了一個大的正方體,從而再次感受到1000塊方塊就有這么多。課件出示:從1個小方格變成10個小方塊,再10個10個地變成100個,再100個100個地成為了1000個。此時的多媒體的直觀演示,讓學生對1千這個數是怎么得到的進行了一次清晰地梳理,重點的落實到位,滲透了十進制數之間的進率。

  對1000這個概念的構建是合理的,有效的。“數”方塊貫穿于整個概念學習的學習過程中,在一定程度上,學生掌握了學習數的數學思考方法,初步建立數感,發展了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形象思維,讓學生經歷了1000數概念建立的過程,并切實感受到數學的嚴謹性。

  將1000數的概念的建立、數數及數的組成、讀寫法有機整合又是本課的一大特色。教材安排千以內數的認識一課時,讀法與寫法為一節課,而我將兩課時進行整合。改造、重組后的學習材料更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在認識計數單位“千”的同時,借用計數器,隨機介紹了數位、數位順序,便于學生從總體上感知計數單位、數位、數位順序表之間的聯系和區別,學生的認知不再是孤立的無序的,認識數位順序的提前為下面的認讀做好了鋪墊,其作用得以充分體現。

  本課中,從概念的發生到發展的過程,是一個知識構建的過程,也是尊重學生認知規律的體現,但課中也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例如在教學中間有零的數時沒有更深的挖掘教材。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04-16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04-16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學設計04-14

《千以內數的讀寫》教案06-14

千以內數的組成及讀寫教學設計06-14

《100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12-23

億以內數的讀寫教學反思范文07-01

千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6-30

《千以內數的認識》教學反思02-19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一级午夜理论片日本中文在线 | 永久中在线文字幕 | 亚洲国产成在人网站天堂 | 亚洲国产97在线精品一区 | 亚洲人成在线观看天堂网 | 黑人巨大一区二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