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

時間:2023-04-22 09:54:28 教學反思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剛到崗的教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對學到的教學新方法,我們可以記錄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1

  溶洞給人以神秘,夢幻的色彩,千姿百態的鐘乳石﹑石筍﹑石幔和石花都給人以美的感受。神奇的是,他們竟在悄悄的游走,長高,變小,可生物學上已經否定鐘乳石等是生物的命題。而今天,我要討論的角度不同,從化學角度分析鐘乳石的不斷變化和不同姿態的形成,解決溶洞的形成。

  溶洞中構成乳石的是石灰巖,而石灰巖的性質與大理石,石灰石相似,主要成分為碳酸鈣(caco3),而鐘乳石一系列變化的產生原因來源于主要成分碳酸鈣的一系列變化。

  所以,我們不得不探究的是碳酸鈣的性質。

  caco3碳酸鈣有這樣一種性質:當它遇到溶有co2的水時就會變成可溶性的碳酸氫鈣[ca(hco3)2]其化學反應式為[ca(hco3)2]caco3+co2+h2o=ca(hco3)2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如果受熱或遇壓強突然變小時溶在水中的碳酸氫鈣就會分解,重新變成碳酸鈣沉積下來,并同時放出二氧化碳。ca(hco3)2=caco3↓+co2↑+h2o

  可見溶洞中的各種景象的形成是遵循這兩條反應的。caco3在兩條反應中分解又析出,不斷發生上述反應,就形成了溶洞中各種奇異的,游走變化的乳石。

  參觀過溶洞的人不難發現,乳石互不相依,上面的圖案各不相同,十分有層次感,像層層云朵。若僅考慮上文提出的兩條反應是無法解釋這一現象的。

  接下來在已提出的兩反應的基礎上,讓我們探討乳石的層層疊疊,圖案各異的效果是如何形成的。而雕琢這幅杰作的.大師是石灰石地區地下長期溶蝕的結果。

  石灰巖里不溶性的碳酸鈣受水和二氧化碳的作用能轉化為微溶性的碳酸氫鈣。由于石灰巖層各部分含石灰質多少不同,被侵蝕的程度不同,(即參與反應的caco3的量不同)就逐漸被溶解分割成互不相依、陡峭秀麗,層層疊疊的山峰和奇異的溶洞。例如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就是由于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侵蝕而創造出來的杰作。

  分情況來說,還是遵循著兩條反應的,只是溶有碳酸氫鈣的水,當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由于水分蒸發或壓強減少,以及溫度的變化都會使二氧化碳溶解度減小而析出碳酸鈣的沉淀。這些沉淀經過千百萬年的積聚,漸漸形成了鐘乳石、石筍等。如果溶有碳酸氫鈣的水從溶洞頂上滴落,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石幔、石花。如若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就會形成奇特的石柱了。總結來說,石灰巖中caco3的不斷反應溶解,不斷析出,再加上水和二氧化碳的緩慢侵蝕以及外界環境提供的不同反應條件,都聯手打造出溶洞這美麗的奇跡。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2

  一、樁基概況

  廣清高速連接線主線高架橋97x-A樁樁基設計直徑200cm,設計樁長43.7m,嵌巖樁基礎,混凝土標號為C25.

  二、地質情況

  根據地質勘察報告資料,該樁地層由上而下為素填土、耕植土、淤泥、粘土、全風化粉砂質頁巖、全風化炭質頁巖、溶洞、微風化含炭質灰巖、溶洞、微風化含炭質灰巖、溶洞、微風化含炭質灰巖、溶洞、微風化含炭質灰巖。該樁有四層溶洞呈串珠型分布,上面三個溶洞較小,分別為0.8m、1.2m和1.2m,最下一層溶洞高度為9.1m,四層溶洞總高度為12.3m,溶洞內均為軟塑狀粘土全充填。

  三、施工方案的確定

  針對該樁溶洞較大且呈串珠型分布,施工技術難度較大,該工程又為市重點工程,我公司從嚴把質量關,確保工程進度,確保施工安全考慮,把該樁做列為重中之重并按設計要求作相關施工監控。專門組織所有技術人員討論、研究方案并學習有關溶洞處理方面的知識。根據該樁溶洞情況,溶洞內全為流塑狀粘土全充填,溶洞位置較深,最后確定先采用沖擊鉆成孔,投放拋填物的方法處理溶洞,后考慮采用下放鋼護筒的方案。

  四、施工前的準備

  1、人員組織

  項目部專門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研究學習有關溶洞處理的措施,并且成立了溶洞處理應急小組。施工現場派4名技術人員分兩班在工地24小時輪流值班,發現問題及時上報處理。項目部還組織樁基隊鉆機機長學習溶洞處理的知識,使他們對溶洞處理心中有數。總之,在人員組織方面,明確分工,各負其責。

  2、材料準備

  片石100m3,粘土20m3,水泥10T,編織袋200條,鋼護筒30m.

  3、機械配備

  裝載機40型一臺,16T吊車一臺,小斗車10輛。

  五、施工過程控制

  該樁護筒頂標高為11.005m,設計孔底標高-35.5m,應鉆深度46.505m.采用沖擊鉆成孔,鉆頭直徑2.10m(加大鉆頭直徑,使成孔直徑不小于2.1m,為下放鋼護筒做準備,鋼護筒直徑2.09m),鉆頭質量4000Kg,后換為7000Kg原裝鉆頭。本樁1月1日開鉆,1月16日穿過最后一層溶洞,鉆孔深度40.1m.

  上部松軟地層厚度9.29m,鉆進速度較快。泥漿顏色灰黑色,且有臭味。上面兩個溶洞較小,分別為0.8m和1.2m,中間間隔只有10cm,兩溶洞已基本聯為一體。鉆頭鉆至最上一層溶洞溶頂以上0.6m時,向孔內拋投片石高度0.5m,以平衡鉆頭,防止穿破溶洞時出現孔斜。沖程控制在0.8m,平穩沖砸。經仔細觀察鉆頭穿破溶洞后鋼絲繩無擺動,孔位無偏斜。鉆進溶洞后,無漏漿,鉆頭進尺稍微加大。為保證固壁良好,向孔內投放片石1.5m,以0.6m的小沖程鉆進,鉆進1m后,再次投放片石1.5m,其中夾雜投入粘土,鉆進時進尺較小,遂加大沖程至1m,鉆進過程中無異常現象發生。溶洞內鉆進時,泥漿比重為1.6.

  第二層溶洞與第三層溶洞之間為5.4m的微風化含炭質灰巖,巖質較硬,進尺慢,鉆頭損壞嚴重。我部及時進行調整改裝鉆頭(質量4000Kg)換為7000Kg的原裝鉆頭。

  第三層溶洞穿破后,未見漏漿現象,由于該層溶洞較小高度只有1.2m,鉆頭穿破溶頂后隨即向孔內投放片石1.5m,并用0.6m左右的小沖程反復沖砸以固壁。鉆進過程中無異常。

  第四層溶洞最大,溶洞高度為9.1m,溶洞位置在孔深31m至40.1m之間。鉆頭進入溶洞后進尺加大。泥漿有輕微漏漿現象,隨即提出鉆頭,向孔內投入片石及粘土,厚度1.5m,然后以0.6m的沖程沖砸。進尺1m后泥漿由灰黑色漸變為黃褐色。根據地質勘察報告溶洞內全為黃褐色粘土充填,實際地層與設計相符。由于該層溶洞大,拋投的片石大部分取用大直徑片石,尺寸25~40cm.溶洞內沒有發現大量漏漿現象,粘土未裝袋拋投,只是夾雜于片石內投入。該溶洞處理時,均采用每鉆進1m投放片石及粘土1.5m重復鉆進的方法。溶洞內泥漿比重始終控制在1.6以上。施工過程中由于鉆頭質量較大,鉆機主機出現一點故障,中間間隔了一段時間。9.1m溶洞處理歷時5天。

  四層溶洞處理時,泥漿比重均在1.6以上,泥漿未加水稀釋,只保持循環,濃度較大。

  六、處理效果

  該樁從開鉆到穿過最后一層溶洞,歷時16天,鉆孔深度40.1m.其中溶洞處理共耗時7天,溶洞總高度12.3m.溶洞處理拋投片石共計75m3,粘土18m3.我部采用拋填片石及粘土的方法,成孔質量良好。鉆進過程中無塌孔、吸鉆、埋鉆及卡鉆現象。鉆頭上下自如,無孔斜、縮孔現象。

  七、混凝土灌注

  混凝土采用垂直導管法進行灌注,采用商品混凝土并派實驗人員前往混凝土廠家進行質量控制,根據灌注情況隨時調節混凝土性能,較好的滿足了施工需要。現場由專業工程師控制灌注進度并根據地質情況控制埋管深度,保證成樁質量。當灌注到溶洞位置時保持較大的埋管深度,防止混凝土由于擠破護壁后突然下沉,造成斷樁。施工過程中保持埋管深度不小于5m,沒發現混凝土面下降現象。但當灌注到溶洞位置時,混凝土面上升緩慢,尤其是孔深35m~33m位置時,平均每上升1m需要混凝土8m3左右,混凝土浪費嚴重。但翻漿正常,下料順利。灌注完畢后,混凝土方量比設計多出60m3.

  八、體會和心得

  1、鉆頭鉆至溶頂時,為防止由于溶洞頂板巖層厚度、硬度不均而出現斜孔,除采用拋填片石平衡鉆頭外,也可采用質量較大的'鉆頭處理。

  2、溶洞處理時,速度稍微放慢一些或稍停一段時間,可促使片石和粘土的固結利于固壁。

  3、充填物的溶洞采用拋填物的方法處理是可行的,但為了避免發生縮孔,可采用大塊片石。

  4、溶洞內泥漿濃度要大,比重不小于1.6.

  5、如孔內泥漿不是大量流失,粘土可不裝袋投入。

  6、因溶洞內為流塑狀粘土,即使孔內不漏漿,為加大泥漿濃度,增加固壁的牢固性,也要按片石粘土3:1的比例加入。

  7、當處理住漏漿時或到達溶洞位置但不漏漿,要向孔內拋填片石及粘土進行固壁,小沖程反復沖砸,使拋填片石充分擠入孔壁,粘土充分填塞片石空隙,避免混凝土超灌量過大,保證成樁質量。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3

  教學目標:1、了解溶洞的形成過程

  2、對家鄉的溶洞的了解。教學重點:1、理解溶洞的形成過程。

  2、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麗與神奇,從而更加熱愛大自然。教學準備:1、有關溶洞的聲像資料。

  2、溶洞及鐘乳石、石筍、石柱的成因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這節課我們要走進一個地方,要探秘神秘的美景。

  (播放一些溶洞的圖片和視頻)

  大家看,這是什么地方?你都是看到了什么呢?生:溶洞

  師:大家見過溶洞嗎?你對溶洞有哪些了解,全班進行交流。師:(出示太極洞照片)今天我們一起探究學習一下我們家鄉的太極洞二.探究學習新課

  1.通過出示太極洞的圖片,入口處,洞里面的晶瑩剔透的各種美景,我們一起欣賞。

  小組討論交流如何形容太極洞的美麗。生:鬼斧神工生:美輪美奐生:精彩絕倫生:賞心悅目

  生:......

  2.整體感知、了解溶洞及世界上最大的溶洞。學生匯報:

  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亞山脈的犸猛洞,位于肯塔基州境內,洞深64千米,所有的岔洞連起來的總長度達250千米。洞里寬的地方象廣場,窄的地方象長廊,高的地方有30米高,整個洞平面上迂回曲折,垂向上可分出三層。雨季,整個洞內都有流水,成為地下河流在坡折處河水跌落,形成瀑布;旱季,局部地區有水,成地下湖泊,可能還有積水很深的潭,不妨稱無底潭。3.探究原因

  師:剛才我們欣賞了神奇美麗的景觀,你知道溶洞是怎樣形成的嗎?小組討論交流匯報

  生:溶洞是在石灰巖地區經過漫長地質時期和特定地質條件下形成的。石灰巖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時發生化學反應而溶于水。石灰巖中的鈣被水溶解帶走,經過幾十萬年、幾百萬年甚至上千萬年的沉積鈣化,石灰巖地表就會形成溶溝,溶槽,地下就會形成空洞。由于環境中溫度、壓力的變化,會使水中含有的二氧化碳被釋放出來,使本來溶解在水中的碳酸鈣結晶析出。

  師:這位同學說的很概括,從整體上說了一些溶洞形成的原因,那么溶洞中鐘乳石、石筍、石柱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這一部分可以讓同學們自由的舉手回答生:鐘乳石是。。。生:石筍是。。。生:石柱是......

  師:同學們介紹的非常詳實,全面,那么除了博山的開元溶洞之外,你還去過或知道哪些關于安徽的或全國甚至是世界的溶洞的情況。小組討論交流。生:安徽鳳陽的韭山洞生:石臺縣的大王洞

  生:世界上最大的溶洞是北美阿巴拉契亞的猛犸洞,深64千米,成250千米,非常的美麗壯觀。

  師:同學們知道的真多,雖然溶洞資源很多,為什么說溶洞旅游資源什么的珍貴呢?

  請同學們討論交流一下啊。

  生:溶洞旅游資源是不可再生資源,它們的形成往往要幾萬年甚至是幾十萬年的時間,一旦遭到破壞,幾乎沒法恢復。生:鐘乳石生長非常緩慢,十分的珍貴

  生:這種資源是沒法復制的,同時又是如此的稀缺和美麗。

  師:對,溶洞資源是十分珍貴和稀缺的,為了讓這些具有觀賞價值和科研價值的珍貴地址一致不再受到破壞,開發者和旅游者應該擔負起哪些責任和義務呢?同學們又有哪些好的保護溶洞資源的辦法呢?請同學們交流、總結一下。生:開發溶洞風景應該以生態保護為導向

  生:游客不能攜帶雨傘和礦泉水等敲掉石花等東西進入洞內生:進洞前要都掉灰塵,以防污染生:不亂扔果皮、塑料袋等垃圾生:遵守規則......

  三、課堂總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溶洞的相關知識,了解了溶洞形成的原因和種類,懂得了溶洞資源的珍惜與珍貴,同時我們還深深地感到保護溶洞資源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我們今后要保護好我們的環境。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4

  一、啟蒙教學,充分調動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教育心理學指出:構成學生學習動機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和對學習產生的直接興趣。初三化學是學習化學的啟蒙階段,如何在這個階段中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創造能力,提高教學質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教學中,我們能掌握教學規律,因材施教,從開發非智力因素入手,運用直觀、形象、生動的媒體創造情景,認真組織好每堂課的教學,從現實生活中選取一些典型、生動、有趣的事例補充教材,擴大學生的知識視野,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種樂趣和享受,能主動地、積極地學習。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深深地體會到,學生在學習中最大的興趣、最持久的興趣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學生對所學問題是否弄懂、學會,只有老師的教學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又能弄明白,他們對學習才有興趣,課堂的教學才能得到順利進行,老師的主導作用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才能調動,才能收到較好的'實際效果。因此,我們在教學中很注意每一節課的引入,從復習舊課導入新課,使學生有一個溫故而知新的感覺,使新舊知識銜接好,讓新知識能自然過度,為學生接受新知識作了鋪墊。同時,在教學中,我們堅持面向差生,緊靠課本講課。講課時,力求學生聽懂聽明白,對大部分學生堅持不講難題、偏題,重在基礎知識。教法上采用小步子,步步到位的做法,讓學生容易接受和理解,每次測驗我們都控制試題的難易程度,盡量讓學生感受到跳一跳就能感受到梨子味道的感覺,充分讓學生感到學好化學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只要肯努力,一定能學好化學。

  二、充分發揮化學實驗的作用,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教學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化學概念,獲得知識和實驗技能,加強實驗教學是提高化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在我們與學生的接觸中,我們往往發現初三學生對化學實驗非常感興趣,只要課堂上一做實驗,興趣驟升,如何利用學生這種心理,引導他們去觀察、分析實驗現象,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充分發揮實驗在教學中的作用。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充分利用化學實驗的優越性,認真組織好實驗教學。在演示實驗中,我們除按基本操作要求進行示范操作外,還引導有目的的觀察實驗現象,并能設計一些問題,讓學生在實驗中觀察和思考,引導學生根據實驗現象探究物質的本質及其化學變化的規律。我們還結合教材內容,對實驗進行增補,增強實驗的效果,加強實驗內容的實用性和趣味性,激發學生對實驗的興趣,進而發揮學生的主觀性,增強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意識,借助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綜合歸納,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做好期末復習工作,爭創會考好成績。

  期末復習工作的好壞,是直接影響會考的成績,所以期末復習工作,我們能做到有計劃、有目的地進行。每個階段,我們要復習什么內容,都做到心中有數,復習的練習題、測試題都嚴格篩選。對不同層次的題目進行輔導和練習,對學有余力的學生,增大課外作業的容量,加大難度,適應會考題;對接受能力較差學生,做到耐心細致、百問不厭,常利用中午課外時間給他們輔導,為提高會考的合格率,我們不斷耕耘。同時,對于學生作業我們基本上做到全收全改,做好每次測評工作。從反饋回來的情況,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掌握的程度,做好輔導和改進的調控工作,為全面提高會考成績而不斷地進取。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5

  化學教學要體現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運用多種教學方式和手段,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掌握最基本的化學知識和技能,了解化學科學研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積極的情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

  1、尊重和滿足學生發展需要,指導學生自主選擇課程模塊

  高中學生個體差異較大,具有不同的發展潛能。在教學中要依據課程標準的要求,改變教學內容、教學要求和教學方式過于統一的傾向,要關注和尊重不同學生的發展需要,為他們提供適合于自己發展的化學課程。

  高中化學課程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課程模塊,給學生的學習以較大的選擇空間。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根據自身的興趣愛好,挖掘各自的潛能,制訂各自的化學學習計劃,自主選擇化學課程模塊;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基礎、已有的化學知識水平、能力

  發展水平以及興趣、愛好和潛能,對學生選擇學習課程模塊和安排學習順序給予指導。

  2、把握不同課程模塊的特點,合理選擇教學策略和教學方式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是課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教師要更新教學觀念,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幫助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高中化學課程是由若干模塊組合構建的,教師應注意領會每個課程模塊在課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價值,把握課程模塊的內容特點,考慮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具體的教學條件,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方式,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質量。例如,化學1、化學2課程模塊是在義務教育基礎上為全體高中生開設的必修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形成基本的科學素養,提高學習化學的興趣,同時也為學生學習其他化學課程模塊打下基礎。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與初中化學課程的銜接,在教學內容的處理上注重整體性,引導學生學習化學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質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強化學與生活、社會的聯系,創設能促使學生主動學習的教學情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活動,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在講解時應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淺出,要緊密聯系學生己有的'有關物質及其變化的經驗與知識,盡可能通過化學實驗或引用實驗事實幫助學生理解。同時還要利用各種模型、圖表和現代信息技術,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

  3、創設情境,培養創新意識

  作為一名教師要為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創設一個適宜的情境,在教學工作中竭力提倡創新,善于接受學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議,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能力,養成創新習慣與膽識。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學生對化學科學有著強烈的探索欲望和對化學知識及規律的擁有欲以及將所知化學知識應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類的動機,才可能激發創新潛能,才可能產生創新欲望。教師可以集色、態、味、光、聲于一體的化學實驗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刺激來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如鈉與水反應、噴泉實驗等。但這種好奇與興趣是本能的、不穩定的認識傾向,還應激發社會性動機使之成為主導動機,方才起著持久、穩定、強有力的動力和維持、調控作用。如善于創設問題情境激思激趣;理論聯系實際,講解化學在尖端科技工農業生產、環境保護、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講述結晶牛胰島素的合成,侯德榜制堿法等化學史激發學生為祖國富強而發奮學習的社會性動機等。另外,化學教師良好的教師形象;生動、準確的講授;熱情真誠的關心鼓勵;幽默大方的舉止等因素在培養和強化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和動機也起著不可忽視的情感作用。

  4、突出化學學科特征,更好地發揮實驗的教育功能

  要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我覺得利用學校現有的實驗條件開展探究性實驗教學尤為重要,以實驗為基礎是化學學科的重要特征之一。化學實驗對全面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創設生動活潑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和技能,啟迪學生的科學思維,訓練學生的科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價值觀。

  實驗教學要求培養學生發展性學力,兼顧創造性學力的培養,并發展學生喜歡化、贊賞化學的個性。所以,可利用新教材中的學生實驗和研究性課題。多開展一些有趣的小實驗,以及家庭小實驗,化學實驗的教學和活動形式必須更多樣和多元化,化學實驗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好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化學知識

  除上述之外,我覺得還可以發揮活動課和化學史教育的作用。開展課外化學實驗和家庭化學實驗活動,都有助于全面培養學生的化學實驗能力。

  5、聯系生產、生活實際,拓寬學生的視野

  化學科學與生產、生活以及科技的發展有著密切聯系,對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和人類生活質量的提高有著廣泛而深刻的影響。高中學生會接觸到很多與化學有關的生活問題,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聯系實際,幫助學生拓寬視野,開闊思路,綜合運用化學及其他學科的知識分析解決有關問題。

  例如,“化學與生活”模塊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要聯系化學在健康、環境、材料等方面的應用,創設生動的學習情景,引導學生通過調查、討論、咨詢等多種方式獲取化學知識,認識化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關系,理解和處理生活中的有關問題。

  又如,“化學與技術”模塊以資源利用、材料制造、工農業生產中的化學問題為線索,介紹化學知識及其應用。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程內容,充分利用當地各種條件,組織學生開展參觀、討論、觀看影像、聽報告等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機會接觸實際問題,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生產、生活中與化學有關的技術問題。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04-22

溶洞的形成教學反思03-22

《風的形成》教學反思06-30

《風的形成》的教學反思04-12

《風的形成》教學反思07-03

《溶液的形成》教學反思08-24

《山岳的形成》教學的個人反思07-10

雨的形成教學反思06-13

尿的形成教學反思07-04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色综合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天堂亚洲日本va中文字幕 | 日本一道丝袜国产一区高清 |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看 | 亚洲精品乱码在线 |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