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路上》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教學是重要的任務之一,教學反思能很好的記錄下我們的課堂經驗,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上學路上》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新一輪的課程的方向就是讓課程回到生活,讓課程聯系生活,讓課程關懷學生,讓課程走近學生。從某種意義上說,新課程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復興。陶行知先生說:“從定義上說,生活教育是給生活以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而“教育要回歸兒童生活”,這也已經成為品德課教學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品德與生活》課程標準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必須貼近兒童的生活,反映兒童的需要。在《上學路上》的教學設計中,我試圖將生活引入課堂,創設生活情景,讓學生體驗真生活,感受真教育。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著名教育家顧泠沅說:“在課堂教學里對教師最有意義的是孩子學習動機的激發,也就要使學習的內容讓孩子感興趣,對有了興趣的事,孩子就會認真把它學好。”這話表明,熱愛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最大的動機。我先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每天上學要經過哪些地方,學生積極發言,再讓學生把它們畫下來。學生一看自己每天都要走過的那條熟悉的路搬到圖畫上來了,特別感興趣,畫出來的畫也就很逼真。學生探索學習的積極性得以發揮,課堂教學活動就變得燦爛和豐富多彩。
二、注重情感活動的實踐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感受、認知、體驗和感悟,他們對生活過程體驗的越充分、越細膩,感悟的就會越到位、越深刻。在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兒童已有的生活經驗,找準教材內容與兒童生活實際的聯系,讓學生充分聯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在回顧生活過程中,深化道德認識。我通過再現學生在上學路上玩卡片、玩螞蟻;在零食攤上吃零食;在小店里玩摸獎游戲,買小玩具等情境,請學生演一演,進行勸說,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有的說:“老師,我覺得在馬路邊的小攤上買東西吃太不衛生了。汽車開過灰塵都粘在食物上了,太不衛生了。”有的學生說:“我覺得在路上玩卡片、玩螞蟻,不衛生,而且玩著玩著上學的時間都會忘記了。”有一個學生難為情地說:“老師,我就在路邊玩螞蟻,結果遲到了,下次我再也不在上學路上玩耍了。”一個個簡單生活情景的再現,引導了學生進行自我發現,自我批判,從而深化了上學放學路上不能玩的道德認識。使學生懂得在上學途中要注意安全,學會自我保護。教學活動情境豐富、優化,讓學生開動多種感官,對多媒體情境設計進行全面細致的觀察。學生用自己的心靈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生活,培養了兒童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和生活情感。
三、以談話、游戲小組合作等教學方式寓道理的認識于游戲活動之中,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游戲競猜、模仿交警叔叔指揮交通、玩交通安全棋,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認識了交通安全標志,學會了交通安全規則,懂得上學路上要注意安全,珍愛生命。真實生活情景的再現牢牢地吸引住學生注意力,學生愉快地去感受,去體驗,去思想,人人學習情緒高漲,個個爭先恐后,在這種心態下學習,事半功倍。
總之,我們要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過真生活”,學生只有在他們能感受到的、觀察到的、正在過的生活基礎上,才能過更有意義的生活。《品德與生活》課只有真正走向生活,才會使學生受到真教育。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09-14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09-14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04-22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11-24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范文11-24
《上學路上》課堂教學反思07-09
《上學路上》教學反思(通用5篇)06-10
大班社會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上學路上》09-23
幼兒園大班社會教案《上學路上》及教學反思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