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旋轉卡》教學反思
身為一位到崗不久的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教學的心得體會可以總結在教學反思中,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旋轉卡》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旋轉卡》教學反思1
本課教學設計的基本思路可遵循游戲導入——觀察分析——自主表現——游戲活動——交流評析的學習途徑。通過一個情境的建立,創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主動、迫切地參與學習活動。將制作、裝飾表現于游戲活動作為教學主要內容,遵循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和已有經驗緊密聯系的原則,培養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體驗自制玩具的獨有樂趣。教學過程的安排,設立如下程序:
1、通過教師玩、學生看或師生一起玩旋轉卡的互動方式創設情境,認識旋轉卡,引入剪、貼、畫的學習活 動。
2、通過觀察和分析,使學生理解卡片兩面的圖案是相關聯的,并掌握制作相關聯畫面的幾種途徑和方法。
3、通過觀察和分析,幫助學生認識卡片外形的形狀變化和大致分類,了解到在簡單外形的基礎上可修剪出豐富的外形變化,幫助學生建立自己能做得更好的信念。
4、讓學生自學教材中的制作步驟,自主制作旋轉卡。教師隨時觀察學情并及時解決問題。
5、學生開展游戲活動,可采取自己玩、和同學交換玩的方式,盡情享受自制玩具的樂趣。
6、開展賞析評議的教學活動,請學生說說自己的.制作經驗和感受,也可請剛才一起玩的同學說說玩別人的玩具時的感受,教師最后加以總結。上述教學設計的基本程序可以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調整。在創設情境時要防止為玩而玩,而是讓學生把在玩中學習作為一種積極的形式引入學習活動,否則課堂很容易失去控制。在觀察和分析環節教師要處理好卡片的外形和圖案之間的關系,可先設計外形再設計圖案,也可先設計圖案再根據圖案設計外形。學生自主表現時,教師應尊重其個人選擇,讓學生自己探索制作的步驟和技能,根據自己的設想進行制作。游戲活動和交流評析兩個環節可以相互交融,在學生一起玩自制玩具時就可滲透學生互評的意識。作業要求:選擇有趣的合適的題材,設計一種簡潔的卡片外形,用剪貼或繪制的方法制作一張旋轉卡,和同學們一起玩一玩。
《旋轉卡》教學反思2
新課標指出:課程教學要以探究為核心。它要求教師以促進者的角色,把重點放在創造條件、引起和激勵學生的探究和發現上。如何將自主、探究學習貫穿于我們的教學中,如何在教學中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讓教師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和引導者?這就是我的教學要研討的問題。
反思課堂教學實踐,它有成功的一面,當然也存在一些不足。
首先,這堂課在教學方法上已改革過去以“授”為主的教學形式,采取了學生在觀察的基礎上發現問題、思考問題并尋求解決問題方法的教學形式,給予了學生自我學習的'機會。在第一次觀察旋轉卡時,學生心里就會有一些對陌生事物好奇心的想法,那么就讓學生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既有利于師生之間對事物認識上的交流,也可順勢導入課題。這些問題是學生自己發現的,他當然有興趣去尋求答案,因此這就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在第二次觀察時,學生就很容易地發現了旋轉卡中的視覺暫停的現象和制作的一般方法與注意事項。這一步中,如何引導學生發現旋轉卡兩面裝飾內容的相關聯非常重要,因此,充分讓學生觀察旋轉卡是有必要的,這也有利于形成學生自我發現的成就感。在這兩次觀察的過程中,有些學生把范作“不小心”拉扯爛了,其實這也是我設計的一個“問題”,目的是為了學生自我發現問題源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當然這些學生也成功的完成了任務。我相信,通過這堂課的教學,學生對今后的學習應當是掌握了一種創新意識的學習方法,而不再會眼巴巴地看老師怎樣手把手教他們學東西了。
其次,這堂課也深深讓我感悟到:如何讓課堂四十分鐘充分發揮它的效益以及它的重要性。如果教師沒有很好的分配教學時間,學生將不能在課堂中當堂消化教學內容并完成學習任務,那就無法達到預設的教學目標。而我在課堂教學中,不能充分相信學生對裝飾內容相關聯的認識,與學生交流的時間太長,使得后面制作的時間太短,造成學生未完成任務,也就相應地影響到教學的效果。再者,教師必須要有敏捷的教育智慧,及時處理教學過程中出現的特異情況,讓課堂更有創造性,更符合學生的需求。因此,如何讓課堂四十分鐘充分發揮它的效益,將是我們教學研討的另一個課題。
然后,這堂課讓我更明白一個道理:不成功不等于失敗,不成功也不等于必須放棄。人必須要有這樣一個信念,才能活得更精彩。
《旋轉卡》教學反思3
一上課,我就拿出幾個不同內容的旋轉卡給同學們欣賞,并問“誰會玩這個玩具?”同學們都躍躍欲試,“我會!我會!!老師請我!!” 通過一個情境的建立,創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共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其注意力集中起來并主動、迫切地參與學習活動。我發現,這樣的開門見山式的導入方式是很有效果的,接下來的一整節課里孩子們的注意力完全被這張小小的神奇的卡片吸引住了。
然后,我再通過讓他們自行觀察和分析,找到規律——卡片兩面的圖案是相關聯的。并掌握制作相關聯畫面的幾種途徑和方法。這樣一來,同學們就沉浸在設計制作“旋轉卡”的內容上了。
最后,我看到同學們的作品完全沒被書本上的內容框死,而是各有不同,爭先恐后的創新。有的卡片是紅白相間的十字架形,兩面不同方向各裝飾上一把寶劍,轉動起來象一個皇室的徽章,這讓其他的男同學們羨慕不已;有的一面的'左邊畫上母雞,另一面右邊畫上雞蛋,轉動起來就是“母雞下蛋”;有的一面的畫上小朋友在拿水壺澆水,另一面畫上一排漂亮的盆花,轉動起來就是“女孩澆花”……都是孩子們生活中常看到的情景。
在這節課里,“能運用各種材料和方法制作旋轉卡玩具,在游戲中感覺視覺暫停現象,體驗自制玩具的愉悅和成功感。”這一教學目標完成得較好,另外還遵循了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和已有經驗緊密聯系的原則,有效的培養了學生對美術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體驗自制玩具的獨有樂趣。
【《旋轉卡》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美術《旋轉卡》教學反思08-16
旋轉的教學反思04-14
旋轉的教學反思06-08
旋轉教學反思04-03
《旋轉》教學反思04-04
《面的旋轉》教學反思03-06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8-31
《平移與旋轉》教學反思10-13
《平移與旋轉》教學反思05-16
《圖形的旋轉》教學反思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