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七巧板教學計劃(精選6篇)
七巧板是一種古老的中國傳統智力游戲,顧名思義,是由七塊板組成的。而這七塊板可拼成許多圖形。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七巧板教學計劃,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七巧板教學計劃 1
一、校本課程綜述
“現代智力七巧板”是圖形科普學研究者樓珠球老師,在我國古代發明——傳統七巧板的基礎上,以物體的幾何曲線為基礎,巧妙地應用了現代高等數學上的幾何學、拓撲學、排列組合以及線性規劃原理設計而成的新型七巧板,是一種適宜于各個年齡段的學生拼玩的創新教育學具。現代智力七巧板與傳統的七巧板相比,外觀迥異,卻都具有極為相似而又嚴謹的數學規律,改變了傳統七巧板“圖案量少、形象單調、沒有弧線”的缺點。“現代智力七巧板”看似簡單,拼搭起來則奧妙無窮,妙趣橫生,深受學生們的喜愛。
在全社會普遍關注青少年創造教育的今天,“智力七巧板”的出現受到了眾多科學家和教育家的廣泛贊譽。中國科技館原館長、中國青少年科技輔導員協會名譽副理事長張泰昌教授指出:“青少年科技普及事關科學的希望,國家的興旺,智力七巧板雖小,小東西見大道理,將在青少年幼小的心靈,激起創造的火花”。《上海青少年科技報》張國華總編也指出:“智力七巧板”既是玩具又是學具,通過拼拼、搭搭、想想、讓學生盡情地玩,愉快地學,能啟發學生創造思維,培養學生想象能力,提高智能的目的,可以作為學校活動課的很好教材。少年兒童是國家的小主人,是創新教育的對象和主體,他們正處于創新素質培養的最佳期,他們身上潛藏著無窮的創新資源,正等待開發。開展“智力七巧板”科普活動,有利于激發小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開發學生的智力,鍛煉動手動腦,啟迪創新意識。
學生的動手能力、觀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學生在活動中得到了無窮的樂趣,在生活中七巧板與孩子們成了行影不離的好朋友,學生“學科學”、“用科學”的興趣更加濃厚。
本學期通過講解智力七巧板演變的發展史, 多副組合創新課,尤其以寓言故事、生活故事為創意畫面,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熱情。把數學、美學、哲學緊密地聯系起來,有益于學生形成科學的思想方法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高。
二、 學情分析
選擇本課的每個孩子都活潑可愛,有著很強的上進心。他們純潔善良,好奇心強,求知欲強,對七巧板的創造性發揮有著濃厚的興趣。
三、 教學目標
1、學生通過拼搭和畫智力七巧板圖形,使學生“玩”中拼擺,在“玩”中學習,在“玩”中創造,掌握拼擺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則、基本方法和規律,讓學生感受到拼擺現代智力七巧板的無窮奧秘,領悟智力七巧板的無窮樂趣和成功的喜悅,以促進學生身心的和諧發展。
2、學生通過分類拼擺智力七巧板圖形,深化拼擺智力七巧板的一些原則、基本方法和規律的掌握,并通過創造一些七巧板圖形,學習一些創造的知識和方法,鍛煉他們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啟迪他們的創造意識,讓學生感受到拼擺現代智力七巧板的無窮奧秘,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內容。
3、學生通過多副智力七巧板的主題創造,鍛煉他們動手動腦能力,激發他們的科學興趣,啟迪他們的創造意識,培養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他們用科學的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提高他們的科學素質和審美觀。
四、重點、難點
學生通過模仿想象重新組合成新形象和新情景,發展他們的創造性潛能,因此創新能力是教學的重中之重。
五、教學措施
智力七巧板學習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完善課程管理。“智力七巧板”的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主要從以下方面進行:
1. 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
“智力七巧板”不同于其他學科,較高程度地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因此,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教學中占重要地位。
2.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
“智力七巧板”重在要求學生用有限的七塊板創新出無窮的圖形,因此,緊靠模仿范例是不夠的,范例在“智力七巧板”的學習中只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關鍵還是靠學生自己的創新。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
七巧板教學計劃 2
趣味七巧板在開發少年兒童的智力,鍛煉動手動腦能力,啟迪創造意識等方面具有很強的優勢。通過趣味七巧板拼擺活動,不僅可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培養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而且在應用知識的過程中,也會使學生感到數學就在身邊,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它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拓寬學生的活動舞臺。
一、教學目的`:
1.激發小學生的科學興趣,開發他們的智力,鍛煉他們的動手動腦能力,啟迪他們的創造意識。
2.培養他們的空間想象力,豐富他們的課余生活和寒暑假活動內容,培育科學素養,促進科技教育活動的普及與發展。
3.七巧板拼故事,意在“以美帶學,借學促美,陶冶情操,全面發展”,通過學生筆端勾畫出來,使之想象力得到培養,表現力得到提高,繪畫語言得以豐富,并用七巧板的形式把圖畫意境表現出來。
二、學情分析:
本活動為二年級的七巧板活動,他們以形象思維為主,愛說、愛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在活動中只有教師不斷向學生提出明確的、有系統的分工要求,在小組學習中,其合作學習的效率才能不斷得到提高。
三、教學措施:
1.充分準備,提高活動的效率。
2.靠豐富的活動內容、新穎的活動方式和魅力來吸引學生。
3.訓練使學生做到拼搭迅速,技巧熟練。
4.按由易到難的順序,分別進行指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拼搭的技巧。
5.進行按圖拼樣,按圖分解,按題拼圖的競賽,按照速度,熟練度,創造性的要求評比。
四、教學內容:
通過對二年級學生已有的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本學期我們確定了 “七巧板”的按樣拼圖中的數字、動物、人物和故事為主的四個研究內容。
按樣拼圖:通過模仿,讓學生熟悉各拼板之間的幾何關系,掌握一定的組拼技巧和拼圖的基本規則,引發學生對生活中活動的聯想,促進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五、教學實施:
1.教學活動時數:共17課時。
2.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我們分三個階段來進行:
第一階段:激發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
第二階段:遵循循序漸進原則,重視基礎練習,逐步提高七巧板的拼擺水平。通過模仿,讓學生熟悉各拼板之間的幾何關系,掌握一定的組拼技巧和拼圖的基本規則,引發學生對生活中活動的聯想,促進觀察能力和想象能力的提高。
第三階段:發揮想象,賦予圖形一些寓意。
六、課時安排:
日照市xx小學校本課程計劃安排表
課程名稱: 趣味七巧板
七巧板教學計劃 3
一、課程背景
七巧板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其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啟發學生智慧。而新課程理念要求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著眼于學生實踐意識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指向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養成。由此確定了“七巧板的奧秘”這一校本課程。
二、課程目標
知識性目標:了解七巧板的來歷、組成、玩法。
能力性目標: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產生責任感、使命感。
三、課程內容
了解七巧板的來歷及歷史。
在畫一畫七巧板的基礎上,自制一副七巧板。
觀看電腦課件演示七巧板拼圖。
進行簡單的七巧板拼圖,并逐漸增加難度。例如,給學生幾幅未分割的圖案,讓學生先分割,再拼一拼,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小組合作,創作不同的七巧板拼圖,并畫下來。
四、教學措施
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智力七巧板”不同于其他學科,較高程度地要求學生動手操作。因此,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在教學中占重要地位。
注重學生的創新能力。“智力七巧板”重在要求學生用有限的七塊板創新出無窮的圖形,因此緊靠模仿范例是不夠的,范例在“智力七巧板”的學習中只能起拋磚引玉的作用,關鍵還是靠學生自己的創新。因此,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的重中之重。
五、教學評價
智力七巧板學習的目的是全面考察學生的學習狀況,激勵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并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完善課程管理。
七巧板教學計劃 4
一、教學對象
幼兒或小學低年級學生。
二、教學目標
認識七巧板,學習看圖完成簡單的拼圖。
激發學生對拼圖游戲的興趣,體驗成功的快樂。
培養學生的嘗試精神,發展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邏輯性。
引導學生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三、教學準備
課件、電腦、視頻展示臺、電視機等教學設備。
幼兒或學生每人一套七巧板。
四、教學過程
導入環節:通過游戲或故事的方式,激發學生對七巧板的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提問:“你們玩過七巧板嗎?七巧板中有哪幾種形狀的板呢?”然后請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找出相應形狀的七巧板板塊。
認識七巧板:教師向學生介紹七巧板的組成和玩法,并引導學生觀察七巧板中各個板塊的形狀和特點。
例如,教師可以提問:“這些板塊有什么不同?它們可以怎樣組合呢?”然后請學生嘗試用七巧板組合出不同的形狀。
拼圖游戲:教師組織學生進行拼圖游戲,從簡單的圖形開始,逐漸增加難度。
例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嘗試拼出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圖形,然后再嘗試拼出小魚、房子、飛機等更復雜的圖案。
小組合作與分享: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讓他們一起嘗試拼出更復雜的圖案,并互相分享和交流經驗。
教師可以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觀察和分析圖案的組成和特點,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七巧板的玩法。
總結與延伸:總結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并鼓勵學生回家后繼續嘗試用七巧板拼出更多的圖案。
教師還可以向學生介紹一些與七巧板相關的傳統文化知識,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愛。
五、教學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觀察學生的表現、提問和回答情況等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同時,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之間互相評價和交流經驗,以促進他們的共同進步。
七巧板教學計劃 5
一、課程背景
七巧板也稱“七巧圖”,是中國著名的拼圖玩具,其設計科學、構思巧妙、變化無窮,能活躍形象思維,特別是能啟發學生智慧。而新課標要求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要著眼于學生實踐意識的養成,強調學生的動手操作和親身體驗,指向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養成。因此,開發七巧板相關課程具有重要意義。
二、課程目標
知識性目標:了解七巧板的來歷、組成及玩法。
能力性目標:通過一系列的調查、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創新能力。
情感性目標:激發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興趣,培養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的責任感、使命感。
三、學習方法
查閱書籍、上網查閱資料、采訪家長、動手操作等。
四、課程內容及安排
第一階段:收集資料,了解七巧板
通過上網、查閱書籍等方式,收集有關七巧板的知識,如七巧板的歷史、故事、游戲等。
學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資料,進行課堂討論。
第二階段:自制七巧板,進行拼圖游戲
在了解七巧板的基礎上,學生自制一副七巧板。
進行簡單的.七巧板拼圖游戲,感受七巧板的魅力。
增加難度,給出幾幅未分割的圖案,讓學生先分割,再拼一拼,以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
第三階段:小組合作,創作七巧板拼圖
小組合作,共同創作不同的七巧板拼圖。
將創作的拼圖畫下來,進行展示和分享。
五、課程評價
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評價學生對七巧板知識的掌握情況。
通過學生的拼圖作品,評價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新能力。
通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合作情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七巧板教學計劃 6
一、課程目的
通過七巧板課程,激發學生的科學興趣,開發智力,鍛煉動手能力,啟迪創造意識,培養空間想象力。同時,豐富課余生活,培育科學素養,促進科技教育活動的普及與發展。
二、課程對象
小學低年級學生
三、課程內容及安排
課程導入:介紹七巧板的由來、歷史及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
認識七巧板:通過實物展示和講解,讓學生認識七巧板的組成圖形及相互關系。
基礎拼圖:引導學生按照圖紙進行簡單的拼圖游戲,熟悉七巧板的玩法。
創意拼圖:鼓勵學生發揮想象力,自由創作七巧板拼圖,并進行展示和分享。
小組比賽:組織學生進行七巧板拼圖比賽,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團隊協作能力。
四、教學方法
直觀演示法:通過實物展示和演示,讓學生直觀地了解七巧板的組成和玩法。
引導探究法: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思考和實踐,自主探究七巧板的奧秘。
小組合作法: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共同完成任務,培養團隊協作能力。
五、課程評價
通過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和拼圖作品,評價學生對七巧板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創新能力。
通過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和合作情況,評價學生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設立獎勵機制,對表現優秀的學生進行表彰和獎勵,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七巧板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七巧板校本教學計劃05-12
《七巧板》教案03-11
七巧板的尺寸10-27
《七巧板》說課稿06-15
七巧板作文10-09
《七巧板》教案07-28
《七巧板》教學反思06-03
有趣的七巧板說課稿06-30
七巧板教學設計09-15
《有趣的七巧板》教案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