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
教學計劃是對學校的教學、生產勞動、課外活動等作出全面安排,并對學期、學年、假期進行劃分。下面是為大家收集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書本文是小編精心編輯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希望能幫助到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一
一、學生情況分析:
一年級的小學生剛進入校園,他們天真爛漫,對學校的一切都充滿著好奇,因此他們的學習積極性還很高。但是,他們也有自己的心理和年齡特點:注意力維持時間較短(一般為10~15分鐘);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愛表現自己;自控力差等。由于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大(雖然大部分學生都上過幼兒園;但由于種種因素,個別還是不能很好的適應一年級的生活)。所以我在教學設計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因素,以期更好地完成這個學期的教學任務。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科書以基本的數學思想方法為主線安排教學內容。具體內容包括:數一數,比一比,10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分類,11~20各數的認識,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用數學,數學實踐活動。教科書設置小單元,把各領域的內容交叉安排。這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心理的特點,有利于各知識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構合理的認識結構。
教學重點與難點:會讀寫20以內的數,熟練地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熟練地口算20以內的加減法。理解20以內各數的組成,初步領會個位和十位的含義。20以內的退位減法。
三、教材的編寫特點:
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已有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使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安排實踐活動,使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四、教學總目標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初步了解分類的方法,會進行簡單的分類。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和半時。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0、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堅持以人為本,勇于創新;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規律,選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各種資源;不斷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數學品質。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游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于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
3、布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系,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5、適當寫一些教學隨筆,記錄一些授課后的感想或聽課教師的意見。
6、每月進行作業評比活動一次,比一比看誰學習進步快。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篇二
Ⅰ、班級情況分析:
這一學期我擔任一年級2個班數學課的教學任務。學生在幼兒園的行為習慣、學習習慣養成不夠好。剛跨入小學,對學校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不適應,但他們天真、活潑,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強。所以這一學期以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和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工作重心,要讓每個學生順利地完成本學期的學習任務。
Ⅱ、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準備課:數一數,比多少;位置:上、下、前后、左右;1-5以內數的認識和加減法,認識圖形(一);6-10各數的認識和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 ;數學樂園;認識鐘表;20以內的進位加法;總復習。
2、教材編寫特點:
(1)根據《標準》調整教學內容,為學生學習數學提供更豐富的知識。
(2)重視學生的經驗和體驗,根據學生的己有經驗和知識設計活動內容和學習素材。
(3)認數與計算相結合、穿插教學,是學生逐步形成數概念,達到計算熟練。
(4)重視學生對數概念的理解,讓學生體會數可以用來表示和交流,初步建立數感。
(5)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
(6)直觀認識立體和平面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7)安排“用數學”的內容,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8)安排實踐活動,是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關系。
(9)體現教學方法的開放性、創造性,為教師組織教學提供豐富的資源。
Ⅲ、教學目標:
(一)知識方面
1、熟練地數出數量在20以內的物體的個數,會區分幾個和第幾個,掌握數的順序和大小,掌握10以內各數的組成,會讀、寫0—20各數。
2、初步知道加減法的含義和加減法各部分名稱,初步知道加法和減法的關系,比較熟練地計算一位數的加法和10以內的減法。
3、初步學會根據加減法的含義和算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4、認識符號“=”、“>”、“<”,會使用這些符號表示數的大小。
5、直觀認識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
6.會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7、初步認識鐘表,會認識整時。
(二)能力方面
1、在學習的過程中初步培養學生具有獨立思考、自主學習、合作交流的能力
2、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能力、觀察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初步的數感、符號感和初步的數學思想。
4、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并能運用所學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
1、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完成作業、書寫工整的良好習慣。
3、培養正確的審美觀、價值觀與人生觀等。
(四)教學措施
1、努力體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
2、盡量注意創設的情境為探索數學問題提供豐富的素材或信息。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3、時常注意強調學生認真做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的習慣。
4、課堂教學與家庭教學實踐相結合。
(五)教學進度安排
1、準備課 ----------- 4課時;
2、位置---------- -------- 6課時;
3、1—5的認識和加減法 ---- 10課時;
4、認識圖形 (一)------- 3課時;
5、6—10的認識和加減法---- 15課時;
6、1—20各數的認識------ 10課時
7、認識鐘表----------- 3課時
8、20以內的進位加法------- 20課時;
9、總復習 ---------------- 10課
以上是數學網為大家準備的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書,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5-08
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5-06
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5-08
有關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4-27
關于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04-26
蘇教版小學數學一年級上冊教學計劃04-18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15篇)04-24
人教版小學一年級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5-05
初二數學上冊教學計劃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