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飛快,我們又將迎來新的教學工作,立即行動起來寫一份教學計劃吧。為了讓您不再有寫不出教學計劃的苦悶,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教學計劃,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教學計劃1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個班有54名學生,其中男生35名,女生19名。這個班的大多數學生都能自覺遵守學校的規章制度,尊重老師,按時完成作業,積極在課堂上發言,積極參加學校和班級舉辦的各種活動,取得良好的效果。總的來說,這個班的班風不錯,受到了所有老師的好評。但是這個班將近一半的孩子,父母不在家,或者是爺爺奶奶帶的,或者是托親戚朋友帶的。相對而言,這些孩子各方面的學習生活習慣都不盡如人意。
六年級是小學最后一個學年,它的特殊地位要求11、12卷要整合,要和初中課本銜接。所以要致力于綜合性學習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綜合運用所學,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進行廣泛的文化積累,基本實現語文自學,切實實現《課程標準》提出的“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目標。
二,教材淺析
教材繼續按專題分為八組,分別是:感受自然,心中的祖國,心靈之歌,珍愛家園,先認識魯迅,敲開詩的大門,人與動物,藝術的魅力,本卷的綜合學習安排在第二組《心中的祖國》和第六組《叩開詩的大門》。除第六組外,共有28篇課文,14篇精讀課文,14篇略讀課文。
其中,“敲開詩歌的門”這個題目采用任務驅動、活動導向的安排,包括“活動建議”和“閱讀材料”兩個部分。為了貫徹“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一貫目標,首先要在選文上下功夫,精心挑選質量優美、文化內涵豐富、具有時代精神的文章作為文本,讓學生從中學習語言,陶冶情操,在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得到啟迪和教育。
本教材保留了《九年義務教育小學課本》的一些優秀文章,如《詹天佑》《窮人》《只有一個地球》《少年閏土》《我的伯父魯迅老師》《月光曲》《草蟲的村落》。這些課文既優美又持久,教師積累了豐富的教學經驗。新的文章,如《中華少年》,《伯牙絕弦》,《楊氏之子》,《學弈》也加入到教材中。第六組《敲開詩歌的門》選取了常規詩、詞、散曲、十四行詩、兒童詩、詩詞作為閱讀材料,希望能幫助學生在全面學習詩歌的過程中對詩歌有一些感性認識。古詩詞,名言警句,成語故事等。在“復習拓展”課程中系統整理,讓學生感受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化。
三,全卷教學目標
1、注重整體提升,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努力讓學生熱愛語文學習,有強烈的探究興趣,愿意獨立解決學習語文遇到的問題。
3.注重文化積累和情感積累。
4.貼近兒童生活實際,遵循學生學習語文的心理規律,可以提高語文學習質量,減輕學生負擔。
5.既注重傳授知識,培養能力,又要教會學生學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掌握自己的學習方法,有探索學習策略的意識,能夠正確評價。
6.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美好情操;讓學生感受到中國兒女為m服務的純真情懷
8.理解人類的存在與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的密切關系,理解人類要珍惜資源,保護環境。第一次見魯迅,了解魯迅的文學成就,感受魯迅的高尚品質。
9.通過收集和閱讀詩歌,我們可以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想象詩歌所描述的`情況,體驗詩人的情感。
10.通過讀詩、賞詩、學寫兒童詩來感受詩歌的魅力。
11.欣賞音樂、繪畫、戲劇等藝術形式的美,受美的影響,培養熱愛藝術的情操。
12.引導學生理解作者如何觀察,如何聯想和想象,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品味語言之美,通過背誦和練習寫作不斷豐富語言的積累。
13、通過理解文本內容,體會關鍵詞在表達中的意義。
14、在閱讀課文的基礎上,通過環境、心理活動等學習作者。刻畫人物,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方法。
15、引導學生注意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可以運用“實踐、深入思考”的閱讀方法,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16、能聯系上下文或結合時代背景理解深刻的句子,學會掌握語言、動作、表達人物素質的描述方法。
17、會寫簡單的活動總結,學作者會寫真情實感,寫具體方法。
18、學習作者如何在敘述中聯想和想象,如何看到和內在想象自然地結合在一起,學習作者表達感情的方式。
第四,全書教學難,難
1、把握主要內容,體會思想感情,領悟表達方法。
2.抓住關鍵詞,深入理解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教學計劃2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正確讀記“神奇、優雅、辨認、清新、歡悅、清脆、凝聚、奇妙無比”等詞語。
2.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的喜愛之情。
3.領悟作者是怎樣細致觀察、用心傾聽山雨的,繼續學習通過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感受的方法。
教學重點
感受山雨的韻味,體會作者對山雨及大自然的喜愛,同時感受語言的優美是本課教學的重點。
表達方法
課文語言生動形象,作者善于通過視覺和聽覺所及,發揮合理而新奇的想象和聯想,并運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描繪出山雨的特點。
重點句子的理解
①像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地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這句話著筆于聲音,作者運用比喻的手法描寫了雨來時聲音由遠及近、由輕及重的動態過程,與文章開頭相對應,寫出山雨來時的特點,即“來得突然”“悄悄地來”。作者將雨聲比作“無字的歌謠”,突出了雨來時一種逐漸清晰、飄飄渺渺的音韻美,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獨特情感,并給人以無限遐想。
②雨聲里,山中的每一塊巖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著幻想的色彩。
這是描寫雨至山林時的音響特點,作者發揮了奇特的想象:將“巖石、樹葉、綠草”聯想成“琴鍵”,將“飄飄灑灑的雨絲”想象成“輕捷柔軟的手指”,將此時的雨聲聯想成“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為讀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動態美景圖,表達了作者對山雨那份濃濃的喜愛之情。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來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使語言顯得生動活潑而富有節奏,增強了文章的美感,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
③這清新的綠色仿佛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句話描寫了雨中山林最富魅力的色彩──“綠”。句中“流動”一詞寫出了山林的“綠”在雨中所獨有的特點:這種“綠”是一種水淋淋的、富有動感、極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現了山雨帶給山林的色彩變化。連用兩個“流進”則體現了兩個層次:這“綠”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靈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綠”那種讓人難以忘卻的美。通過對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達了作者對山雨的喜愛。
【【熱門】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六年級上冊語文課文詞語盤點詞語03-28
小學語文上冊教學計劃范文03-15
語文上冊漢語拼音教學計劃05-29
有關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4篇02-23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匯總8篇03-03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集合六篇03-21
關于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范文九篇03-23
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模板匯總7篇03-20
關于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集合7篇03-15
關于六年級上冊語文教學計劃匯總六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