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的德育課教學計劃

時間:2021-01-21 15:21:36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關于中職的德育課教學計劃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老師們的教學工作又將有新的目標,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了!你知道領導想要看到的是什么樣的教學總結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關于中職的德育課教學計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關于中職的德育課教學計劃

  中職的德育課教學計劃1

  一、課程性質與任務

  職業生涯規劃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德育課。本課程對學生進行職業生涯教育和職業理想教育。其任務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理想,學會根據社會需要和自身特點進行職業生涯規劃,并以此規范和調整自己的行為,為順利就業、創業創造條件。

  二、課程教學總體目標

  使學生掌握職業生涯規劃的基礎知識和常用方法,樹立正確的職業理想和職業觀、擇業觀、創業觀以及成才觀,形成職業生涯規劃的能力,增強提高職業素質和職業能力的自覺性,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和就業、創業的準備。

  三、教學內容及其具體教學目標和要求

  (一)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理想

  教學目標

  引導學生增強職業意識,形成正確的職業觀,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及其與職業理想的關系,明確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重要性。

  教學要求

  認知:了解職業生涯規劃以及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了解職業、職業生涯、職業理想的內涵。理解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作用,理解職業生涯規劃對實現職業理想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觀念:初步形成正確的職業理想,基本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形成關注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及未來職業發展的態度。

  運用:區分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與其他人群職業生涯規劃的不同,培養自信、自強的心態。

  教學內容

  1、面向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

  (1)職業與職業生涯。

  (2)職業生涯的特點與職業生涯規劃重要性。

  (3)中職生職業生涯規劃的特點。

  2、職業理想的作用

  (1)職業理想對人生發展的作用。

  (2)職業理想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3)職業生涯規劃與職業理想的實現。

  (二)職業生涯發展條件與機遇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從職業的角度了解所學專業、了解個人特點、了解社會需要,樹立正確的成才觀,立足本人實際,把個人發展和經濟社會發展結合起來,熱愛專業,增強職業生涯成功的自信心。

  教學要求

  認知:了解所學專業及其對應職業群和相關行業,了解職業資格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了解不同職業對從業者的個性要求和自己的個性特點。理解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理解“興趣能培養、性格能調適、能力能提高”對職業生涯發展的重要意義。

  情感態度觀念:樹立行行出狀元、中職生能成才的信念,形成正確的職業價值取向。

  運用:分析所學專業應達到的職業資格標準,分析本人發展條件,了解本專業的社會需要;體驗個性調適和自我控制的過程;挖掘自己與職業要求相符的長處,找到存在的差距。

  教學內容

  1、發展要從所學專業起步

  (1)專業和專業對應的職業群。

  (2)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

  (3)職業資格與職業生涯發展。

  (4)樹立正確的成才觀。

  2、發展要立足本人實際

  (1)興趣分析與培養。

  (2)性格分析與調適。

  (3)能力分析與提高。

  (4)就業價值取向分析與調整。

  (5)個人學習狀況和行為習慣分析與改善。

  3、發展要善于把握機遇

  (1)家庭狀況變化分析。

  (2)行業發展動向分析。

  (3)區域經濟發展動向分析。

  (三)職業生涯發展目標與措施

  教學目標

  指導學生掌握確定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構建發展臺階和制定發展措施的要領,發揮職業生涯規劃激勵學生勤奮學習、敬業樂群、積極進取的作用。

  教學要求

  認知:了解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構成。理解發展目標與發展條件的關系,理解近期目標和發展措施的重要性。

  情感態度觀念:形成制定職業生涯規劃必須實事求是的觀念,確立“適合自己的發展目標是最好的目標”的發展理念,形成腳踏實地實現發展目標的態度。

  運用:根據本人實際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確立職業生涯發展目標、構建發展臺階、制定發展措施。

  教學內容

  1、確定發展目標

  (1)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構成。

  (2)職業生涯發展目標必須符合發展條件。

  (3)職業生涯發展目標的選擇。

  2、構建發展階梯

  (1)階段目標的特點和設計思路。

  (2)近期目標的重要性和制定要領。

  (3)圍繞近期目標補充發展條件。

  3、制定發展措施

  (1)制定發展措施的重要性。

  (2)措施制定三要素(任務、標準、時間)。

  (3)實現近期目標的具體計劃。

  (四)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創業

  教學目標

  幫助學生了解就業形勢和創業的意義,樹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初步掌握求職基本方法,了解創業的基本方法和主要途徑,做好就業、創業的準備。

  教學要求

  認知:了解就業形勢和有關創業的政策,理解角色轉換的重要性;理解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能力及其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理解就業、創業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

  情感態度觀念:初步形成創業意識,形成關注適應社會、融入社會能力的態度,確立正確的就業觀、擇業觀、創業觀。

  運用:修改、完善發展目標和發展臺階,針對自己與“職業人”和創業者素質的差距,制訂提高措施,踐行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行為,嘗試求職的基本方法,編制模擬創業計劃書。

  教學內容

  1、正確認識就業

  (1)職業生涯發展與就業觀。

  (2)就業形勢與擇業觀。

  2、做好就業準備

  (1)做好由“學校人”到“職業人”的角色轉換。

  (2)做好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準備。

  (3)掌握求職的基本方法。

  3、創業是就業的重要形式

  (1)創業的重要意義。

  (2)創業者應有的素質和能力。

  (3)中職生創業的優勢。

  (4)在校期間的創業準備。

  (五)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與調整

  教學目標

  使學生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管理和調整對實現職業理想的重要性,明確在校學習與終身學習、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引導學生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自身條件變化,對職業生涯規劃進行科學管理與適時調整。

  教學要求

  認知:了解經濟社會發展、科技進步對職業演變的影響。理解職業生涯規劃管理、調整、評價的必要性,理解終身學習與職業生涯發展的關系。

  情感態度觀念:形成科學管理、適時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觀念,培養成功者的心態,確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養成珍惜時間的習慣,努力追求職業理想的實現。

  運用:掌握管理、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方式方法,認真踐行發展措施,學會科學評價職業生涯發展。

  教學內容

  1、管理規劃,夯實終身發展的基礎

  (1)認真執行職業生涯規劃的各項措施。

  (2)定期檢查職業規劃執行實效。

  (3)珍惜在校生活,奠定終身學習基礎。

  2、調整規劃,適應發展條件變化

  (1)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必要性。

  (2)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時機。

  (3)調整職業生涯規劃的方法。

  3、科學評價職業生涯發展

  (1)評價職業生涯成功的不同價值取向。

  (2)評價職業生涯發展的要素。

  (3)評價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四、教學原則和方式方法

  1、教學原則

  在落實方向性、科學性原則的前提下,應遵照以下原則開展教學活動。

  (1)知識傳授、能力訓練與行為養成相結合。教學要把知識傳授、能力訓練同陶冶情操、提高覺悟、行為養成結合起來,做到知行統一。

  (2)面向全體與個別指導相結合。教學要面對全體學生,加強個別指導。要用正確的學生觀、人才觀看待學生,真誠地期望每一個學生都能成功,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并及時給予激勵,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

  (3)課堂教學與日常德育工作、各科教學相結合。教學要與多種德育渠道結合起來,發揮德育課教師在教師集體中提高德育針對性、實效性的引領作用。

  (4)自律和他律相結合。教學要注重引導學生把落實職業生涯規劃中的發展措施,轉化為發自內心的需要,要把個人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和管理置于集體之中,發揮他律的作用,進一步提高德育實效。

  2、教學方法

  (1)根據學生認知水平、年齡、學科特點、社會經濟發展及專業實際,從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出發,深入淺出,寓教于樂,循序漸進,多用鮮活通俗的語言,多用生動典型的事例,多用喜聞樂見的形式,多用疏導的方法、參與的方法、討論的方法,增強吸引力和感染力。

  (2)著力于自我控制能力和團隊精神的培養,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規劃設計過程中,為學生加強交流、互相啟發創造條件;在規劃落實過程中,為學生互相幫助、互相促進創造條件。

  (3)教學方法評價要以實現教學大綱規定的教學目標為依據,應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的興趣,有助于增強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有助于學生制訂既實事求是、又富有激勵功能的發展規劃,有助于學生形成自信心和成功者心態,有助于學生主動按照職業對從業者的素質要求規范自己的行為。

  4、活動建議

  職業生涯演講和藝術形式的表演、畢業生職業生涯發展調查、行業發展趨勢和就業市場調查,以及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參觀訪問、模擬演練、小組討論、主題辯論、角色扮演等活動是“職業生涯規劃”教學的重要形式。多數實踐內容應安排在班會、實訓、實習或課余、假期進行。分析發展條件、確立發展目標、構建發展臺階、制定發展措施、調整發展規劃等設計過程,應該以預留作業的形式完成,并結合作業開展相應主題活動。

  教師要當好班主任、團委、學生科(德育處)開展學生活動的參謀,調動學生、家長、用人單位以及畢業生和社會等各方面的積極性,發揮德育課教師在學校和班級開展職業生涯規劃實踐活動中應有的引領作用。

  5、教學資源

  教師應發揮主觀能動性,充分開發事業有成的畢業生、用人單位、企業家、勞動模范和先進人物等德育資源,充分利用電視、報刊、網絡等媒體,重視現代教學手段的使用和開發。

  中職的德育課教學計劃2

  一、增強德育教學的藝術性

  課堂教學是一項富有創造性的勞動,德育教學更是一種極具藝術性的高雅活動。由此,教師不僅需要按照教學規律和學生的學習特點安排教學工作,還要以對待藝術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來對待中職學校的德育教學工作,力求以最佳的教學狀態完成中職德育課的教學工作。當前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學中存在著教師重視德育理論教學,習慣于知識的灌輸,而且教師本人把德育教育看得過于嚴肅,在教導學生時也是保持古板、單調的方式,難免不被學生喜歡。面對這一現狀的最佳解決方式就是從教師入手,一方面注意完善中職德育教師的教學藝術。把德育教學當作藝術,不斷地用淵博的理論知識去充實教學內容;用巧妙的教學技巧去完善教學方式;用最能震撼心靈的方式去正踐教學工作。另一方面,則是德育教師首先感受到德育以及德育教學所包含的藝術特性。首先,教師自身要能真正地理解中職德育課和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其次,教師需要理解哪種教學方式、教學手段、教學理念最適合應用到對中職學生的德育教育中。

  二、調動學生德育學習的積極性

  對一門學科而言,學生缺乏積極性是非常致命的弱點,德育教育從本身特質上看比其他學科缺少趣味性和吸引力,再加上德育教師習慣性地采用教條式教育方式,更容易讓學生對德育課失去興趣,從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情況比較嚴重的學生甚至會對德育課產生抵觸、厭惡的不良情緒。教師想要解決這些問題,需采取以下措施:

  1、注意德育教學的'多樣化

  教師將德育教材上的內容進行分解細化,在課堂教學中融入更多能吸引學生注意力并讓學生產生興趣的元素和教學方式。如將中職德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現實問題相結合,將現實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引入教學內容之中,重視德育案例分析和實踐教育。上課時先以案例觀察的方式,吸引學生注意力,以案例中的真實情感和思維角度讓學生“動之以情”,并且引起學生思想和感情上的共鳴。隨后,教師對案例進行詳細分析,融入德育理論和德育常識,以這種學生容易接受的方式對學生曉之以理,從而達到德育教育的目的。

  2、提高學生在德育教學課堂上的地位

  新課改后中職德育教育中對學生主體地位的重視程度有了顯著提升,但仍未達到以學生為主、雙向互動的標準。目前中職德育課上學生仍處于相對被動的地位,所以還要繼續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教育的主體。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主動學習和主動解決問題。

  3、提高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

  在中職教學中,學生對自己重視的學科學習積極性更高,然而作為以技能性專業為主的職業學校,中職學校對德育課的重視程度遠低于對專業課和技能課的重視程度。學校和教師這種對德育課相對輕視的態度自然也會影響到學生,讓學生不再重視德育課,也對學習這門課程失去了積極性。針對這種態度問題,需要從兩個層次來解決問題,第一層次是從輕視態度產生的根源出發,轉變學校和教師對待德育課的態度,并且還要讓學生看到教師們重視德育課的態度。第二層次是從學生方面,通過直截了當的課堂教學和潛移默化的思想滲透讓學生重視自身品德修養,并了解到德育課的重要性。

  三、增強德育教師的個人素質

  增強德育教師的個人素質是提高中職德育教學實效性的重要措施,也是現代中職德育課教學中不可缺失的一項措施。中職學校的德育課教學研究的基礎較薄弱,德育教師本身既缺乏教學指導,還缺少德育教學經驗,在探索和實施符合中職學生的德育教學方式方面阻力很大。這樣的問題目前可以從兩方面進行調整:一方面是提高教師的教學素質。如讓教師參加相關培訓,經常性觀摩和學習比較優秀的德育教學示范;能多方面收集德育教學相關資料,并對資料內容了然于心;提升教師的課堂教學基本功,會設計教案、分析教學類型、選擇教學方法等。另一方面,需要提升教師的品德素養。即教師本身要明理,言語行為符合道德標準,同時具備教書育人的能力,對德育教師的職業責任感有深刻體會,能主動承擔中職德育課的教學職責和教學任務。

  四、加大信息化教學力度

  信息化教學是我國當前教育教學改革的熱門話題之一,在其他科目的課堂教學中,信息化技術和各項信息資源已充分應用。但在中職德育課教學方面,信息化教學力量還較薄弱,存在著信息化教學基礎條件差、德育教學與信息化技術互不干涉或兩者有機結合不完整的問題。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從三點出發:

  (1)完善中職學校的信息化教學所需的基礎設施建設工作,先讓中職學生有條件接受信息化德育教學。

  (2)對德育課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方面的系統培訓,或讓教師去其他學校或學科旁聽學習,借鑒經驗。

  (3)加大德育教師的信息化教學實踐力度,讓教師在實踐中提升能力、總結經驗,摸索出最合適的信息化德育教學辦法。

  同時也能讓學生習慣信息化德育教學,縮短磨合期,增強師生之間的默契程度。當前中職學校正處于教育教學改革的關鍵時期,中職學校教育要求中對德育教育的考核標準更高。作為提高中職德育課教學實效性的核心力量,中職學校德育教師有必要時刻謹記以上措施,不斷完善自身素質以及提高德育教學水平。

【關于中職的德育課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中職語文教學計劃03-15

中職英語教學計劃【精選】03-25

中職語文教學計劃篇03-15

中職語文教學計劃7篇03-15

關于中職建筑材料試卷的內容08-22

德育課安全教育心得體會(精選6篇)03-18

《中職旅游概論》說課稿12-27

中職生勵志名言12-15

中職音樂教學總結12-16

中職語文聽課記錄10-12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夜夜精品视频网站 | 日韩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 | 日韩动漫一区在线观看 | 亚洲AV福利天堂在线观看不卡 | 日韩一区视频蜜桃 | 欧美日韩一区日本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