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范文(精選5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我們的教學工作又將續寫新的篇章,是時候抽出時間寫寫教學計劃了。但是教學計劃要寫什么內容才能讓人眼前一亮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范文(精選5篇),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1
一、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經過兩年半的科學學習大部分學生平時在科學學習上態度較好,積極性較高。該年級學生經歷了五個學期的科學課學習,從對科學知識的掌握和科學素養的養成上看,有具有一定的水準。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神奇的機械,形狀與結構,它們是怎樣延續后代的,巖石與礦物,人體的“司令部”,交流與質疑等。從探究對象上看,突出了認識事物的結構與功能、認識事物的相互關系、認識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關于“簡單機械”和“形狀與結構”的內容,重點體現事物的結構和功能;“大腦”突出神經系統的結構與功能;“生物的繁殖”突出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從探究水平上看,應在教師引導和指導下,加大學生自主探究的力度,給孩子更多一點自主權。從過程與方法上看,注重定量的觀察與測量,指導學生搜集證據和信息資料,突出解釋與用模型解釋的訓練,注重相互之間的交流與質疑,并有一些設計與制作的活動。
三、教學基本目標
1、科學探究:經歷幾個完整的科學探究過程,加深對科學探究的理解和認識。不僅關注資料的收集和實驗的探究,而且要學會對事實進行簡單的加工、分析和整理,并用充分的討論再得出結論,并用自己擅長的方式進行交流。進一步理解控制變量對比實驗的意義和方法,開始學習用模擬實驗的方法研究自然現象,發展運用數據解釋和推理的能力。
2、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學生對地球運動深入淺出探索的興趣和探究生物與環境相互依賴、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的關系,關注時間的變化,對運動和力的關系充滿探索的欲望,并能從科學發展史中獲得對科學和科學探究的更多理解。
3、科學知識:獲得有關“運動和力”、“生物與環境”、“時間”和“地球運動”等方面粗淺的科學知識,逐步積累經驗,理解相關科學概念。
四、教學措施
1、利用過程性評價和建立科學檔案袋的方式,引導學生學好科學。
2、教師提供材料和資料,提倡學生自帶材料,引導學生從課堂延伸到課外。
3、反思自己的教學,勤于思考為什么教、教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有什么意義等問題,并做好記錄。本學期撰寫3篇實錄與案例分析。
4、鉆研新標準和現有教材,充分利用現有教具、學具和各種教學資源,進行系統化的單元備課,提前做好教學準備。
5、在相關章節內容中滲透法制教育。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2
一、學情分析:
501班同學活動好動,好奇心強,思維活躍,科學的探究欲強,但其中部分學生的自我意識過強,傾聽習慣有待培養。504班,總體上課堂紀律好,但思維有些局限,表現欲望差,兩極分化比較明顯。
通過一個學期的接觸,我發現大多數學生對科學課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對科學本質有一定的了解,科學素養得到相當的培養,已經具備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們對周圍世界產生了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樂于動手,善于操作。不過兩極分化很明顯。優等生表現出對科學濃厚、持久的興趣,科學素養發展態勢良好;后進生學習態度不夠認真,加上對科學學科的認識不足,認為本學科不重要,輕視,造成科學素養發展態勢一般。
大部分學生掌握了一定的過程與方法技能,如觀察、記錄、簡單實驗等,本學期將引導學生經歷更為完整的探究過程。由于本學期探究的多是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規律及事物之間的相互關系,在理解探究以及培養探究技能方面有更高的要求。比如強調實驗前后的推測、解釋要有充分的依據;進一步掌握控制變量實驗的技能,并學習設計控制變量實驗;運用模擬實驗探究自然事物發生的原因、變化及規律。學生還將面臨幾次較長期的觀察研究活動:能用線條、符號、圖畫、文字等方式記錄觀察現象,用柱狀圖、折線圖處理數據,并認識到重復實驗的意義。總之,新的內容,將引導學生們開展更為豐富多彩的過程與方法活動。
二、教材分析:
1、整體概述:
本冊學習內容由“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和“地球的運動”四個單元組成的,每個單元教學約需10課時。教學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提供足夠的材料讓學生在動手動腦中完成探究任務。
(2)幫助學生把現象、數據轉化為證據,利用證據得出結論。
(3)科學概念的構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長時間的學習才能達成,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礎,讓學生的認識沿著概念形成的規律發展。
(4)本冊有許多動手制作的項日,一定要讓學生親自經歷制作的過程,只有在手腦并用的過程中,才能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2、單元簡析:
(1)第一單元“沉和浮”:學生從物體的沉浮現象開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動中,探尋物體沉浮的規律,研究影響沉浮的變量,最后形成有關沉浮現象的解釋: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關系解釋沉浮現象,二是從密度的層面解釋沉浮現象。
(2)第二單元“熱”:學生在三年級“溫度與水的變化”的基礎上,將繼續觀察熱量變化過程中產生的物體的熱脹冷縮現象,觀察熱量在物體中傳遞的現象,探索熱量傳遞的規律,發現物體的導熱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應用也是不同的。
(3)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學生制作計時工具并進行觀測和測量,了解人類計時儀器的發展史,及對“時間”的認識發展過程。認識計時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計時工具的發展對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影響,感受人類為了不斷改進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讓學生經歷人類對地球運動的探究過程,學習基于可觀察到的現象和事實,運用相對運動、參照物、模擬再現等原理和方法進行推理、論證,不斷地利用已知探究未知的方法,最終認識地球運動(自轉和公轉)的模式。
3、材料清單:
(1)第一單元“沉和浮”:
小石塊、泡沫塑料塊、回形針、蠟燭、帶蓋的空瓶、蘿卜、橡皮、木塊、小刀、透明膠帶、大小相同輕重不同的球、輕重相同大小不同的立方體、玩具潛水艇、橡皮泥、刻度量杯(底部帶定滑輪)、鉤碼、墊圈、彈簧秤、馬鈴薯、酒精燈、木夾子、食鹽、白糖、燒杯。
(2)第二單元“熱”:
溫度計、塑料袋、熱水瓶、氣球、水槽、試管、燒杯、燒瓶、橡皮塞、玻璃管、金屬熱脹冷縮演示器、酒精燈、鐵架臺、鐵片、火柴、蠟燭、各種材料制成的杯子和調羹、毛巾、泡沫塑料塊。
(3)第三單元“時間的測量”:
鐘表、小木竿、自制日暑、量筒、塑料瓶、鐵架臺、螺帽、細線、木條。
(4)第四單元“地球的運動”:
乒乓球、手電筒、地球儀、鐵架臺、演示用時區圖、陀螺。
三、教學目標:
1、本冊教科書設計了許多探究活動,這對學生科學探究能力的培養是很有幫助的,教師要發展學生識別和控制變量的能力,繼續學習運用對比實驗進行探索的技能,要引導學生及時記錄實驗現象,進行分析整理,轉化為證據,用科學探究活動幫助學生逐步建構科學概念。
2、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思維將由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發展,五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仍然需要直觀形象的支撐,因此在思維發展的過程中,我們要從現象和事實出發,幫助學生進行概括總結,得出結論,發展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
3、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應該基于對證據意識的培養上,使學生能夠不斷地尋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假設,通過理性的思考和大膽的質疑,來發展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
四、具體教學措施:
1、了解學生前概念,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特點,因勢利導開展教學。
2、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3、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4、指導學生反復進行控制變量的實驗。(控制變量實驗要加以指導)。
5、引導學生在觀察和實驗的過程中做好記錄。
6、引導學生用準確、恰當的詞語描述觀察到的事實和現象
7、引導學生對觀察和實驗結果進行整理和加工,形成正確的解釋。
8、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
9、組織科技興趣小組,指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3
一、指導思想:
以《小學科學課程標準的內容》為指導,激發學生探究物體與物體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生物與環境之間存在的相互作用和平衡關系。同時,著重培養學生搜集資料、分析資料,以控制實驗、模擬實驗、分析實驗結果、提出假設等探究能力,鼓勵學生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科學技術的發展給人類社會帶來的影響。
二、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5、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三、學生情況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四、教材分析:
科學五年級下冊教材分六個單元,分別是“巧妙的用力”、“生命的延續”、“生物的進化”、“地表緩慢變化”、“礦產資源”、“工具與技術”。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學課程的總目標落實到每一節課;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5、各班建立科學小博士協會,讓學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幫助、研討中學習;
6、給學生提問和假設機會,并指導學生自己動手尋找證據進行驗證,經過思維加工,自己得出結論,并把自己的認識用于解決問題的實踐;
7、充分運用各類課程資源和現代教育技術;
8、引導學生參加各類有關競賽以賽促學。
六、主要教學活動類型:
1、搜集信息
2、現場考察
3、自然狀態下的觀察
4、科學幻想
5、情境模擬
6、科學小制作
7、討論辯論
8、科學游戲
9、科學欣賞
10、社區科學活動
11、家庭科技活動
12、角色扮演
七、主要教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參觀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4
一、學情分析:
1、整體學習狀況:學生整體學習比較認真,對科學實驗比較感興趣,不喜歡死記硬背的知識,理解不甚深刻,運用能力差。
2、已有知識、經驗:獨立探究能力和主動探究意識不強。家長和學校偏重于語、數、英教學,使學生沒能很好地在觀察、實驗、調查等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思想情感。
3、兒童心理分析:兒童對周圍世界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們的科學課程內容貼近小學生的的生活,強調用符合小學生年齡特點的方式學習科學,學生必將對科學學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內容生動活潑,有很大的彈性和開放性。注重突出物理現象的研究加強了和其它學科的聯系。本冊教材包括四個單元:沉和浮、熱、時間的測量、地球的運動。根據新科學課程標準,本冊重在培養學生以下幾種科學素養:
科學探究:知道科學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動,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特征。能進行觀察、實驗、制作等探究活動。對生物、地球運動等科學內容進行探究。
科學價值觀:保持與發展想知道,愛提問、大膽想象、樂于探究的愿望。正確的理解科學,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互助與合作的學習方式,學習中尊重事實、注重環境保護和與自然和諧相處。
科學知識:使學生了解一些簡單的物理基礎知識。以及運用知識進行科學探究活動。
通過本冊學習,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的興趣,使學生在科學探究、科學價值觀、科學知識、各方面得到發展。
三、教學目的和要求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
3、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通過學習培養學生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使學生從小養成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學習興趣。
5、通過各單元的學習,掌握各單元的知識。
6、親近自然、珍愛生命,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
四、主要導學方法:
探究法、演示法、實踐法、討論法、談話法、辯論法、實驗法。
五、基本措施
針對該科和本年級的特點,以培養學生各方面能力為主,使學生養成探究習慣,培養學生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志趣。
(1)開展生動的科學課,引領學生進行主動地探究學習。
(2)發揮評價對學習和教學的促進作用。教材提供了活動評價、單元自評、綜合評價等到三類評價工具供教師和學生使用。采用形成性評價,使評價滲透在教學過程中,更好的隨時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
(3)注重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培養。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把科學探究目標、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與科學知識目標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引導學生將所學的知識、技能與社會生活相聯系,逐步形成科學的態度和價值觀。
(4)重視科學與技術的聯系。致力于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和技術設計能力,培養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5)樹立安全意識。培養學生具有安全參與探究活動的知識、能力和習慣。
(6)積極參與新教材實驗。
(7)開展環境教育,進行生物種養殖的課外實驗,研究生物與環境間的關系。
根據對學生情況的了解,結合科學課的特點。
潛能生主要表現在:
1、對學科知識無學習興趣;
2、無科學探究意識,科學探究能力差;
3、缺乏合作意識;
4、實踐能力不足。
針對這些情況,首先以生動的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供合作與參與的機會,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的能力;在自由分組中安排他們進入較好的組學習,并開展“一幫一”的活動幫助他們。
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5
一、指導思想
充分挖掘課程資源,和孩子們一起探究,實施真正意義上的科學探究性教學,有效的組織學生開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學探究活動。培養學生學科學,愛科學,用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掌握正確的科學探究方法,養成良好的科學探究習慣;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人才,實施素質教育及創新教育,提高學生的科學文化素質。
二、學情分析及教材分析
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參差不齊,部分學生有豐富的課外知識積累,平時注意對各類事物的觀察,表現出對大自然、對科學的濃厚興趣;部分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對科學的學習興趣,但課外書閱讀貧乏,無法建立起必要的學習聯系;大部分學生,表現出對科學學習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喜歡動手做小實驗,這種對科學的濃厚興趣必將成為學生在小學階段科學學習強大內驅力和學習動力。
三、教學總目標
(一)科學探究
1、培養學生科學的思維方法,努力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中親近科學、運用科學,把科學轉化為對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導,逐漸養成科學的行為習慣和生活習慣。
2、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讓學生親身經歷科學探究的全過程,從中獲得科學知識,增長才干,體會科學探究的樂趣,理解科學的真諦,逐步學會科學地看問題、想問題。
3、繼續指導、引導學生學習運用假設,分析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注重實驗中的觀察能力、采集數據,并對實驗結果做出自己的解釋,學習建立解釋模型,以驗證自己的假設。
4、培養學生利用書籍、網絡、報刊等查閱資料,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保持和發展學生對周圍世界的好奇心與求知欲,形成大膽細心、注重數據、敢于質疑的科學態度和愛科學、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
2、培養學生親近自然、欣賞自然、珍愛生命的意識,積極參與資源和環境的保護,關心現代科技的發展,使學生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意識。
3、培養學生的合作和交流的意識,敢于爭辯的膽識,同時學會尊重他人意見,合理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三)科學知識
1、掌握常用的機械和工具的特征,并能設計和制作機械和工具。
2、觀察和研究常見的形狀和結構,并設計和制造自己的“橋梁”,體驗科學與技術結合的樂趣。
3、研究熱和燃燒的關系及其原因,并能結合日常生活進行分析和闡述。
4、了解能量以及能量的變化,并能在實驗操作中親自去感受。
四、教研專題及研究措施
1、把握小學生科學學習的特點,因勢利導。
2、用豐富多彩的親歷活動充實教學過程。
3、讓探究成為科學學習的主要方式。
4、樹立開放的教學觀念。
5、悉心地引導學生的科學學習活動。
6、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
7、組織、引導學生參加科技小制作活動。
五、教研課安排和評價工作安排
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組內互評、學員自評及組間評價
六、個人業務學習安排
學習有關安全教育、師德培訓、德育教育、“五環節”教學模式推進、展示,教師業務培訓,白板培訓、教研組業務培訓等內容,采用集體講授、教研組培訓、自學相結合的方式。
【蘇教版五年級下冊科學實驗教學計劃范文(精選5篇)】相關文章:
蘇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精選5篇)02-24
五年級下冊數學蘇教版教學計劃03-03
蘇教版初二數學下冊教學計劃(精選7篇)02-24
2022年蘇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精選5篇)02-24
小學生數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單元教學計劃(精選7篇)02-24
蘇教版五年級語文下冊練習題12-31
蘇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教學計劃(精選7篇)02-24
蘇教版數學三年級下冊教學計劃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