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數學教學計劃錦集五篇
時間的腳步是無聲的,它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是不是需要好好寫一份教學計劃呢?以期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教學工作,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5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設計意圖:
常喜歡游戲活動,將數學教育滲透到游戲活動,讓幼兒在玩中學,不知不覺掌握按一維及簡單的二維分類,是符合小班幼兒年齡特點的做法。同時,結合春季特點,利用幼兒喜愛的蝴蝶、花的形象,將生活與游戲相結合,體現了《綱要》的精神,同時,把音樂的藝術美有機地滲透到數學活動中,讓幼兒在優美的旋律中感受到數學的有趣。
活動目標:
1、按外形顏色的一維特征分類,初步探索按外形、顏色二維特征進行分類。
2、體驗參加數學活動的樂趣。
3、提高思維的敏捷性、觀察的細致性。
活動準備:
1、蝴蝶:紅、黃兩種顏色,圓形翅膀,方形翅膀兩種外形。
2、小花:紅、黃兩種顏色,課前貼 小朋友手背上。
3、音樂《蝴蝶找花》
4、各種標記分類盒
活動過程:
一、聽音樂入場
出示蝴蝶,師:“春天到了,小蝴蝶在花叢中飛來飛去,與花兒做游戲。”師生聽音樂學蝴蝶飛。教師邊跳邊讓小蝴蝶飛出來。(撒下來)
二、第一次找蝴蝶
1、小蝴蝶飛呀飛,真漂亮!我們找一只小蝴蝶做好朋友吧!
2、提要求:每人找一只自己喜歡的蝴蝶。
3、幼兒找蝴蝶(找的時候,幼兒都要很小心地拿在手里,不要把蝴蝶弄疼了。對個別幼兒 ,老師適當提醒動作要輕)
4、說說你找的蝴蝶是什么樣子的。(幼兒觀察細致,回答很多:有紅有黃,有的翅膀是圓形的,有的翅膀是方形的)
5、看外形標記為蝴蝶找花
在音樂聲中師生共舞,出示畫有芳形和圓形標記的花。
師:“下雨了,大雨把蝴蝶的翅膀打濕了,它要找一朵小花避避雨,對了,這是圓形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這是方形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看看你的小蝴蝶應該找哪一朵花。
三、第二次蝴蝶找花
1、提要求:小朋友手上都有一朵小花,請你看看手上的花兒的顏色去找一只相同顏色的小蝴蝶一起跳舞。
2、幼兒找蝴蝶,師生共舞。
3、按顏色分類
出示紅、黃的花,你的小蝴蝶應該找哪朵花?請你輕輕地放進去。
四、第三次蝴蝶找花
1、提要求:按兩維特征分類
那里還有許多小蝴蝶等著和小朋友做朋友,請你仔細看好這些是什么小蝴蝶要找的花。這是紅色圓形翅膀的蝴蝶喲找的花,這是紅色方形的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這是黃色圓形翅膀的蝴蝶要找的花,這是黃色方形的蝴蝶要找的花,請你幫助你的蝴蝶找到它的花吧!
2、幼兒找蝴蝶,每人找一只,并為蝴蝶找花,直到找完為止。
五、在《蝴蝶找家》的音樂聲中共舞。
做花的造型,學蝴蝶飛,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感受歡樂的氣氛。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學習情況較好,學習積極性高。全班總體成績在全鄉排名靠前,大部分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對基礎知識接受和掌握比較快。
不足:少數學生書寫格式混亂,對稍難的題目不愿意動腦筋解決。
二、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
本冊內容:分數乘、除法,分數四則混合運輸和應用題。圓,百分數。
2、教材的結構體系和編排意圖
在前冊已有的基礎上重點教學分數四則混合運算,培養學生分數四則混合運算的能力;認識曲線圖形—圓,認識軸對稱圖形,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開始教學百分數及應用;結合所學數學知識進一步發展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提高學生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比較簡單的實際問題。
3、教材特點
(1) 適當調整分數乘、除法的內容,改進分數乘除法的編排。
(2) 降低分數四則、運算的難度,刪去分數、小數四則運算。
(3) 改進分數應用題的編排
(4) 認識圓和軸對稱圖形,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 適當加強百分數的應用
(6)加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應注意的問題:
注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增強實踐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意識
三、學習目標
1、理解分數乘、除法的意義,掌握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2、理解比的意義和性質,會求比值和化簡比。
3、認識曲線圖形—圓,認識軸對稱圖形,掌握圓周長和圓的面積公式,會畫圓。
4、百分數及應用; 抽象思維能力,培養思維品質;提高 解答比較容易的分數應用題的能力, 靈活地選用算術解法和方程解法。
四、教學策略
1、認真備課、上課。
2、在教學中多讓學時進行小組實踐活動。
3、及時糾正在學習中出現的錯誤現象。
4、有針對性地課后練習。
五、教學進度安排
周 次
課 題
課 時
第 二 周
分數乘法的意和計算法則
第 三 周
分數乘法應用題
倒數的認識
第 四 周
分數除法的意義和計算法則
第 五 周
分數除法應用題
第 六 周
比
第 七 周
整理復習二單元
第 八 周
分數四則混合運算
第 九 周
分數應用題
第 十 周
分數應用題
第十一周
分數應用題
第十二周
圓的認識
圓的周長和面積
第十三周
扇形、軸對稱圖形
百分數的意義和寫法
第十四周
百分數和分數、小數互化以及應用
第十五周
百分數的應用、整理復習
第十六周
復習第一、二單元
第十七周
復習第三、四單元
第十八周
復習第五單元
第十九周
總 復 習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學情分析1學生情況:
從上學期的教學觀察與測試結果看,7.3和7.4兩個班學生的學習態度較端正,學習習慣較差,跟不上教學進度的較多(每班近20人)。受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師生習慣于接受性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風氣尚未形成。作業習慣抄襲,勤思好問的少。從抽查的情況看,學生對要理解記憶的知識掌握得不夠好,讀題、理解題意的能力弱,綜合分析題目信息,確定解題思路、方法的經驗不足,答題書寫隨意,格式不規范。從上學期期末考試成績來看,促優效果較為明顯,但學困生的轉化卻收效甚微。為此新學期的數學教學要積極嘗試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注意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努力提高綜合成績。
2教材情況: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初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新授課程主要有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坐標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組;不等式與不等式組;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現行教材、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從身邊的實際問題出發,乘坐“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之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師在靈活選用現有教材的基礎上,應適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數學各單元的知識明晰化、條理化、規律化,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學習興趣和習慣品質。
二。 目標要求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復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中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三。 教學措施1. 認真鉆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信息,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 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系。
3. 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 改進教學方法,用掛圖,實物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 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復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 開辟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7. 加強培優補中促差生的個別輔導,因材施教,培養學生的個性特長。特別要多鼓勵后進生,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1)課前預習習慣;(2)積極思考,主動發言習慣;(3)自主作業習慣; (4)課后復習習慣。
8. 改進階段考試形式,改進評價方法,注重學習過程的評價,対基礎知識技能“推遲判斷”,讓學生有再次考試的機會,成功的喜悅,重視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評價。
四。 教學進度三月份:(1-5周,約30課時)相交線與平行線、平面直角坐標系、三角形結束新課。并進行階段測試。
四月份:(6-10周,約25課時)二元一次方程組結束新課。并進行階段測試。
期中考試五月份:(11-15周,約25課時)不等式與不等式組結束新課。并進行階段測試。
六月份:(16-19周,約20課時)數據的收集、整理與描述結束新課,進入綜合復習,并進行階段測試。
七月份:(20-21周,約10課時)自主復習與答疑,考前指導。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教材簡析:
本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與方向,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小數的初步認識,面積,年、月、日,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用數學解決問題,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其中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面積以及簡單的數據分析和平均數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
二、教學目標:
1、會筆算一位數除多位數的除法、兩位數乘兩位數的乘法,會進行相應的乘、除法估算和驗算。
2、會口算一位數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數,整十、整百數乘整十數,兩位數乘整十、整百數(每位乘積不滿十)。
3、初步認識簡單的小數(小數部分不超過兩位),初步知道小數的含義,會讀、寫小數,初步認識小數的大小,會計算一位小數的加減法。
4、認識東、南、西、北、東北、西北、東南和西南八個方向,能夠用給定的一個方向(東、南、西或北)辨認其余的七個方向,并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方向;會看簡單的路線圖,能描述行走的路線。
5、認識面積的含義,能用自選單位估計和測量圖形的面積,體會并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平方千米、公頃),會進行簡單的單位換算;掌握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公式,會用公式正確計算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并能估計給定的長方形、正方形的面積。
6、認識時間單位年、月、日,了解它們之間的關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數;知道24時計時法,會用24時計時法表示時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初步學會簡單的數據分析;了解平均數的意義,會求簡單數據的'平均數(結果是整數);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8、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換的思想,形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1、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措施:
1、 將計算作為解決問題的一個組成部分進行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計算是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的工具,逐步形成──面對具體問題,先確定是否需要計算,再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口算、估算、筆算等),最后應用計算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這樣一種思維方法。
2、創設豐富的便于操作的實踐活動情境,使學生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感受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學習新的統計知識──了解不同形式的條形統計圖,介紹平均數的概念以及求平均數的方法;結合實際問題,進一步教學根據統計圖表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作出合理的推斷。
4、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動手實踐解決數學問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
5、讓學生通過觀察、操作、實驗、猜測、推理與交流等活動,初步感受數學思想方法的奇妙與作用,受到數學思維的訓練,逐步形成有序地、嚴密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6、提供豐富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素材。激勵他們擴充知識面和進一步探索研究的興趣與欲望,并通過這些活動獲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強等良好體驗,從而逐步增進學好數學、會用數學的信心。
四、課時安排:
一、位置與方向(5課時)
二、除數是一位數的除法(13課時)
1、口算除法 ……3課時左右
2、筆算除法 ……9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三、統計(4課時)
1、簡單的數據分析 ……2課時左右
2、平均數 ……2課時左右
四、年、月、日(5課時)
制作年歷……1課時
五、兩位數乘兩位數(8課時)
1、口算乘法 ……3課時左右
2、筆算乘法 ……4課時左右
整理和復習……1課時
六、面積(7課時)
七、小數的初步認識(5課時)
八、解決問題(4課時)
設計校園……1課時
九、數學廣角(2課時)
十、總復習(4課時)
共59課時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供給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忙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資料,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善評價學生的方法。
二、班級分析
二年級的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又了很大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必須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了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可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更多贏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上,并使不一樣的學生得到不一樣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資料包括下頭一些資料: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100以內的加、減法的筆算,初步認識角,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物體和簡單的對稱現象,簡單的數據整理方法和以一當二的條形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四、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長度觀念,明白1米=100厘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厘米);初步構成估計物體長度的意識。
2、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地進行計算。初步掌握100以內筆算加、減法的估算方法,體會估算方法的多樣性。
3、初步認識線段,會量整厘米線段的長度;初步認識角和直角,明白角的各部分名稱,會用三角板確定一個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學會畫線段、角和直角。
4、能辨認從不一樣的位置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初步認識軸對稱現象,并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初步認識鏡應對稱現象。
5、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并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初步了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初步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2個單位)和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3、經過觀察、猜測、實驗等活動,找出最簡單的事物的排列數和組合數,培養學生初步觀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初步構成有順序地、全面地思考問題的意識。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并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了解同一問題能夠有不一樣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進取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忙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并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7、經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五、教學措施
1、要從整體上把握教學目標。不光憑經驗,過去怎樣提,此刻也怎樣提;也不能搬課本,凡是課本上的有的資料,都作統一的教學要求,而應當根據教學指導綱要,結合教學進行適當的調整。要防止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
2、要尊重學生,注重學法滲透。在學習中,教師不要包辦代替和以講代學,要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留給學生探索、交流和練習。
3、要注意培養學生的數學概括本事和邏輯思維本事。要重視學生獲取知識的思維過程。
4、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計算本事和解答應用題的本事,還誚鼓勵學生動用所學的知識解答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簡單實際問題。激發學生的興趣,培養學以致用的意識。
5、要注意適當滲透一些數學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學生對某些數學資料的理解。
6、要注意教學的開放性,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本事。課本中的一些例題和習題的編排,突出了思考過程,教師在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暴露思維過程,鼓勵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
7、要精心設計教案,注重多媒體的應用,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簡便,覺得扎實。
8、要滲透德育,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獨立思考、克服困難的精神。
【【精品】數學教學計劃錦集五篇】相關文章:
關于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5篇02-17
九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錦集十篇02-13
五年級上冊數學教學計劃錦集10篇02-13
高二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8篇02-09
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10篇02-17
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9篇02-12
高二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九篇02-04
高一上學期數學教學計劃錦集九篇03-02
精選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錦集7篇03-03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錦集9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