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數學教學計劃合集五篇
時間過得真快,總在不經意間流逝,相信大家對即將到來的工作生活滿心期待吧!現在就讓我們好好地規劃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為寫計劃犯愁了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教學計劃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數學教學計劃 篇1
第一單元圓柱、圓錐、球第一至五周
1、認識圓柱、圓錐和球是一種立體圖形。
2、掌握圓柱的側面積、表面積和體積計算公式,并準確地計算。
3、了解圓柱和圓錐的關系,掌握圓錐體積的計算方法。
4、了解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體的關系。
5、能運用圓柱和圓錐的有關計算解答實際問題。學會圓柱體表面積和體積的計算,掌握求圓錐體的體積。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弄清圓柱與圓錐的關系。
第二單元統計圖第五至六周
1、了解統計表和統計圖的意義和作用。
2、初步學會簡單統計表的制作。
3、學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制作。
4、認識扇形統計圖的特點和會求扇形的圓心角。
1、了解統計表的意義和作用。
2、學會條形統計圖和折線統計圖的制作。
復式條形統計圖折線統計圖的制作方法。
第三單元比和比例第七至十周
1、了解比例的意義的基本性質,學會解比例和比例尺的有關計算。
2、認識正、反比例的意義,能正確地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3、學會應用比例,解正、反比例的應用題。
1、能準確判斷兩種量成什么比例關系。
2、應用比例,解正、反比例的應用題。
應用正、反比例的意義,正確地解答正反比例的應用題。
第四單元總復習第十一至十六周
1、進行分類整理知識,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認識和理解。
2、溝通各類知識的內在聯系,使學生對所學知識融會貫通。
3、使學生靈活運用知識和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4、突出重點,使學生補上知識的缺陷,解決存在問題。
1、系統地整理知識,提高學生計算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2、給學生補上知識的缺陷,解決存在問題。
3、運用學過的算術、方程、比例的知識解答應用題。
4、準確地計算正方體、長方體和圓柱的表面積和體積,圓錐體的體積。
注;第八周開展計算比賽。
數學教學計劃 篇2
一、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70至7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四、教學難點:
1.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個以及A、B兩種不同的長方形(各30張)的教具。
學具:每個學生準備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老師:在開始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考考大家的表演能力,你們敢接受考研嗎?那請你們用動作表現出下面的內容:清晨起床后,我會迅速的洗臉、洗手,然后去學校,到學校后我迅速的將課桌面完整的擦干凈,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2)學生表演結束后,讓學生回憶一下剛才我們都做了那幾個動作,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它們接觸的都是物體的什么部位?(指明學生回答)
(3) 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引出: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① 摸一摸:摸一摸桌面、板凳面、指甲蓋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么感覺?
② 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③ 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么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① 認一認:這些都是什么圖形?它們都有哪些共同點?(課件出示相應的圖形)
② 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③比一比:下面的圖形與上面的圖形有什么不同之處?你能說出它們的面積的大小嗎?(課件出示“非封閉圖形”)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么是面積?(學生歸納后,教師課件展示面積的概念)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面”是什么?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4)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① 課件出示:喜洋洋帶來的問題:小朋友們羊村想建一所大一點的“快樂學校”,你能幫我們選一所大一點的土地嗎?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A、B兩塊土地哪塊面積大一些?為什么?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認知沖突,怎么辦?
② 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③ 提出操作要求:
ⅰ 、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ⅱ、 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ⅲ、學生操作。
在這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 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 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ⅳ、 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ⅴ、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①要求自學課本第73——74頁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ⅰ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ⅱ每個常用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請你畫出相應的句子。
ⅲ這些面積單位分別適用于測量怎樣的面積時?請分別舉例說明。
②檢查自學情況。
ⅰ、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ⅱ、拿一拿:從學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ⅲ、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ⅳ、試一試: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一拿、找一找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實踐運用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課件出示)[學生通過“開火車”的方式進行]
(2)判斷(課件出示)[要求學生說出原因]
(3)學生獨立完成課本 第74頁做一做第1題。(指明學生回答后,集體訂正)
(4) 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并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采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
七、板書設計
面積: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
面積單位:
1平方厘米
1平方分米
1平方米
數學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我任教四(1)(2)兩個班現有人數為53+50人,這些學生的性格活潑、開朗、熱情,有時表現出熱情過頭的頑皮,課堂自控能力、持久性差,課堂上曲藝注意力占明顯地位。因而課堂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愛做小動作。因此,這學期,再培養學生的常規性的上課習慣外,要注意加強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書寫習慣和表達習慣。
二、教學要求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于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了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6.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7.了解解決植樹問題的思想方法,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初步培養探索解決問題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9.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三、教學重點
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三角形,位置與方向
四、本冊教學內容
1、四則運算(6課時)
2、位置與方向(4課時)
3、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10課時)
4、小數的意義與性質(14課時)
5、三角形(6課時)
6、小數的加法和減法(6課時)
7、統計(4課時)
8、數學廣角(4課時)
9、總復習(4課時)
五、教學措施
1、注意找準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經驗的連接點,做到以生原型為切入口,努力創設問題情境-解決問題-拓展應用的結構模式。
2、設計開放式的教學活動,讓學生通過活動感受、體會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
3、重視計算教學,體現算法多樣化,允許學生采用自己認為合適的方法進行計算,同時加強強化過程,引導學生比較,合理選擇算法,并適當強化。
4、提供豐富的、現實的、具有探索性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對數字的興趣,逐步發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和創新意識。
5、繼續加強計算訓練,逐步提高口算能力,加大估算的教學力度。
6、采用多元評價的方法,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熱情,入利用傾聽小能手,思考小能手等激勵措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方法。
數學教學計劃 篇4
一、 基本情況分析
1、學生情況分析:
通過上學期的努力,我班多數同學學習數學的興趣漸濃,學習的自覺性明顯提高,學習成績在不斷進步,但是由于我班一些學生數學基礎太差,學生數學 成績兩極分化的現象沒有顯著改觀,給教學帶來很大難度。設法關注每一個學生,重視學生的全面協調發展是教學的首要任務。本學期是初中學習的.關鍵時期,教學 任務非常艱巨。因此,要完成教學任務,必須緊扣教學目標,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握好重點、難點,努力把本學期的任務圓滿完成。九年級畢業班總復習教 學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如何提高數學總復習的質量和效益,是每位畢業班數學教師必須面對的問題。
二、 教學目標和要求
1、 知識與能力目標知識技能目標
理解二次函數的圖像、性質與應用;理解相似三角形、相似多邊形的判定方法與性質,掌握銳角三角函數有關的計算方法。理解投影與視圖在生活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目標
通過探索、學習,使學生逐步學會正確合理地進行運算,逐步學會觀察、分析、綜合、抽象,會用歸納、演繹、類比進行簡單地推理。通過學習交流、合作、討論的方式,積極探索,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習質量,逐步形成正確地數學價值觀。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進一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聯系,同時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教。
(2)通過體驗探索的成功與失敗,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勇氣。
(3)通過小組交流、討論有關的數學知識,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交流能力。
(4)通過對實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讓學生體會數學的價值,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對數學的興趣。
三、 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措施
l、認真研讀新課程標準,鉆研新教材,根據新課程標準,擴充教材內容,認真上課,批改作業,認真輔導,認真制作考試試卷,也讓學生學會認真學習。
2、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的興趣,給學生介紹數學家、數學史、介紹相應的數學趣題,給出數學課外思考題,激發學生的興趣。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知識的構建,營造民主、和諧、平等、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氛圍,分享快樂的學習課堂,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快樂,享受學習。
4、運用新課程標準的理念指導教學,積極更新自己腦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不同的教育理念將帶來不同的教育效果。
5、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陶行知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有助于學生穩步提高學習成績,發展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彌補智力上的不足。
6、加強學生解題速度和準確度的培養訓練,在新授課時,凡是能當堂完成的作業,要求學生比速度和準確度,誰先完成誰就先交給老師批改,凡是做的全對要給予獎勵。
7、加強個別輔導,加強面批、面改,加強定時作業的訓練。并進行作業展覽,對作業書寫的好又全部正確的貼在學習園地中。
8、積極主動的與其他教師協同配合,認真鉆研教材,搞好集體備課,不斷學習他人之長處。
以上內容來自京翰教育一對一輔導——針對全國中小學開設課外輔導班,輔導孩子提高學習成績,幫助家長正確教育孩子成長,輔佐老師更好指導學生學習方法。
數學教學計劃 篇5
一.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系實際的內容,為學生了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悅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5、把握教學要求,促進學生發展適當改進評價學生的方
二、班級分析:
我班共有51名學生,學生在經過一年的數學學習后,基本知識技能雖然有了一定的提高,對數學學習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動手操作,語言表達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識也有了明顯的增強,但是學生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差距。因此,在這一學期的教學中應多關注學生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的培養,并使不同的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
三、教材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乘法的認識與乘法口訣;除法的認識與用口訣求商;時分秒的認識;從三個方向觀察物體;方向與位置;統計與猜測
四、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數一數與乘法”。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學生通過“數一數”等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乘法算式的過程,體會乘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感受乘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2、第二單元“乘法口訣(一)”,第七單元“乘法口訣(二)”。在這兩個單元的學習中,學生經歷2——5和6——9乘法口訣的編制過程,形成有條理的思考問題的習慣和初步的推理能力,能正確運用口訣計算表內乘法,解決實際問題。
3、第四單元“分一分與乘法”,第五單元“除法”。學生通過大量的“分一分”活動,經歷從具體情景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體會除法的意義,從生活情景中發現并提出可以用除法解決的問題,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學會用乘法口訣求商,體會乘法與除法的互逆關系。
4、第六單元“時、分、秒”。學生通過時、分、秒的學習,初步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在實際情景中,認識時、分、秒,初步體會時、分、秒的實際意義,掌握時、分、秒之間的進率,能夠準確的讀出鐘面上的時間,并能說出經過的時間。
【【精品】數學教學計劃合集五篇】相關文章:
【精品】教學計劃合集四篇01-17
【精品】學期教學計劃范文合集5篇01-10
【精品】學期教學計劃模板合集7篇01-16
小學趣味數學教學計劃01-21
【精品】數學教學總結模板合集七篇10-31
【精品】六年級數學教學計劃3篇01-04
【精品】八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篇01-02
【精品】七年級數學教學計劃4篇12-31
【精品】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四篇12-30
【精品】八年級數學教學計劃四篇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