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時間:2022-02-05 11:24:29 教學計劃 我要投稿

精選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四篇

  光陰的迅速,一眨眼就過去了,又迎來了一個全新的起點,該好好計劃一下接下來的工作了!你所接觸過的計劃都是什么樣子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精選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四篇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篇1

  一、指導思想

  以學校教學計劃為指導,落實推進課程改革,形成先進的課程結構和綜合的教學理念,提高語言能力、教學能力;在歷史與其他學科之間建立對話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學的境界;實施綜合性學習,提高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

  二、學生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差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1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主要措施與教學目標

  針對以上幾點,本學期教學措施:

  第一、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二、使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三、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四、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篇2

  一、指導思想

  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注重弘揚中國各民族的優秀文化,重視學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養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注意引導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倡導教師探索新的教學途徑,改進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開展豐富多彩的教學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教學環境。

  新課標教材七年級歷史下冊在全面貫徹基礎知識,能力培養和思想教育三項教育目標的前提下,突出了三點:一是減輕學生負擔,降低難度;二是增加啟發性和生動性;三是培養創新實踐能力。

  二、學生基本情況分析

  七年級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七年級學生處在長身體、長知識的階段,每天都接觸社會,他們的一些想法是對社會現實的反映,而他們受到年齡與知識的限制,社會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雖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會影響其行為。教師有責任幫助他們正確認識社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端正學習態度,應經常了解、分析學生的心理與思想狀況,以便做到心中有數。其次要切實了解學生的知識結構,認真分析其學習狀況,發現其長短處,在此基礎上制定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案,從大多數同學的實際情況出發,同時也要兼顧兩頭。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下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材內容

  本學年繼續講授中國古代歷史,主要以課為單位,敘述我國原始社會至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歷史,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每課教學一課時。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

  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四、教學目標:

  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歷史現象及歷史發展的基本線索,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知活動。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能力。進一步認清歷史前進的大趨勢和當代中國的基本國情,堅定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樹立為實現共產主義而奮斗的`遠大理想,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社會責任和崇高使命,當好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進一步培養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素養。

  五、主要措施

  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在課堂,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在教師。因此我計劃做到以下幾點:

  1、教材貫穿一些材料閱讀,“想一想”等雖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卻是教材正文的擴展,實際上是給了學生一定的思考空間,讓學生更自主的學習,有助于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形容視野,發展學生的智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又實施了愛國主義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學時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時讓學生分組討論,人人參與觀察、猜想、驗證,推理與交流等教學活動。

  2、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倡導師生平等,民主的人際關系,應尊重學生的差異,崇尚個性和主體性,鼓勵探索真理,在教師啟發、誘導下,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這給教師提出更高要求,學生在擁有發揮個人才智的機會和空間的同時,壓力感又會促進學生去主動涉獵知識,獨立思考問題和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創設一個良好的氛圍,注意師生雙方交往、互動、分享彼此的思考,見解知識,交流彼此的情感,觀念與理念,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3、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目標統一,以“內容標準”的要求為依;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4、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5、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習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6、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此文來自優秀,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7、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六、教學進度

  新教材初一歷史第一冊總共有22課,其中新課講授占二十二個課時,單元復習占四個課時,期中復習占兩個課時,期末總復習占四個課時。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篇3

  一、學期簡析

  1、教學特點

  本學期初一歷史第一冊選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學性、知識性于一體。可讀性強,圖文并茂,新增了許多趣味性較強的課堂知識活動。

  2、教學內容

  《中國歷史》第一冊的內容是從我國的遠古居民寫到的魏晉南北朝,各個時期的興衰過程及其經濟、文化的改革和發展,共22課。

  3、教材重點、難點

  教材重點在于與歷史發展的線索相關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經濟、文化的發展。難點在于向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及對歷史事件、人物的評價。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學生總體水平查不多。歷史是他們新接觸的一門新學科,所以大部分同學求知欲較強,課堂紀律較好。但缺乏綜合歸納能力,且有部分同學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欠積極。

  三、本學期教學目標與課標要

  求七年級歷史教學,要求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歷史知識,即了解歷史的基本線索,了解重要的歷史事件,歷史人物和歷史觀點,以及理解重要的歷史概念。

  歷史教學,要指導學生初步學會按時間順序觀察歷史發展和變化,引導學生學會收集整理和運用相關的歷史學習材料,啟發學生對歷史事物進行想象,聯想和初步的分析,綜合,比較,概括等認識活動,對有關的歷史問題進行簡要評述,培養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以及與他人合作和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

  四、主要工作目標和措施

  第一、認真備好課,在備課中真正做到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備學法。

  第二、落實好課堂的教學目標

  1、目標統一,準確

  2、以的要求為依。

  3、體現統一要求與個性發展統一。

  第三、使學生主動叁與到課堂教學中,如課堂上答題、動腦筋、小討論,故事會,通過這些活動開發學生的思維潛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同時也使學生主動復習當天所學的內容。這樣就使學生上課的注意力集中,加強課堂紀律的管理。及時發現不足,及時總結。

  第四、積極開展歷史活動課,鼓勵學生參與歷史小制作,通過課外讀物,網上探訪古跡、名人軼事,擴大歷史的知識面,通過自主的學習方式,提高探究學習能力。加強培養學生創造精神實踐能力。

  第五、集體備課強化教學質量,讓教師之間取長補短,資源共享,每周進行集體備課一次。

  第六、上公開課及聽課,課后評議互相促進,提高教學效果。

  五、教學進度安排

  略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 篇4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七年級歷史以學校工作計劃為指導,以提高教學質量為目標,以“六環節”教學模式高效課堂為中心,團結合作,努力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素質,互相學習,認真備好課,上好每一節課,并結合教材的特點,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在教學中,既要抓好基礎知識教學,更要著重學生能力的培養。

  二、班級情況分析

  本人本學期任初一(1)、(2)班歷史科教學,經過調查和觀察,學生基本能完成學習任務,兩班學習興趣較濃,組織紀律性較強,但也存在少數同學反應相對比較慢,學習態度一般,學習上存在一定障礙,針對這一點,在本學期要在課堂上課下多花時間鼓勵,做好培優扶困的工作,縮小后進面。這樣才能有助于提高整體學習成績。

  三、教材分析

  北師大版出版的初中七年級《歷史》(上冊),真正反映了課改精神,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該書主要以人類文明史發展為主線,該教材重點突出,以點帶面,建立了新的評價機制。該書圖文并茂,生動規范,單元,課和子目的設計合理規范,更注意吸收當代文化的變化發展,對歷史的分期歷史發展的動力,民族關系等重大史學問題進行了更為科學,合理的把握和處理。

  初中七年級上冊主要講述了中華文明的起源到魏晉南北朝的歷史。在課型設置上,倡導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新教材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增加了“學習與探究”課,在欄目設置上,出現了許多有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探究式學習欄目,而圖文資料的有效運用,大大增強了歷史知識的生動性和直觀性,同時也注意與其他學科知識的交叉與滲透。

  四、教學進度安排

  這個學期一共21周,第十一周進行期中考試,第二十一周進行期末考試。

  五、教學目標及要求

  1、以元謀人、北京人等早期人類為例,了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2、簡述河姆渡,半坡聚落原始農耕文化的特征。

  3、知道炎帝,黃帝和堯舜禹的傳說,了解傳說和史實區別。

  4、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直到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了解夏商西周三代更替。

  5、說出西周分封制主要內容,直到春秋爭霸和戰國七雄的史實。

  6、通過商鞅變法史實,認識戰國時期的社會變革,認識漢字的演變,以司母戊鼎為例了解中國古代青銅工藝的成就。

  7、了解“百家爭鳴”主要史實,以都江堰等為例,體會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

  8、了解秦兼并六國和秦始皇加強中央集權的史實,探討統一國家建立的意義。

  9、列舉漢武大一統的主要史實,評價漢武帝,講述張騫通西域的史實,認識絲綢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10、了解“四大發明”,名醫華佗,張仲景,李時珍以及祖沖之和《九章算術》。

  11、了解佛教傳入和道教興起主要史實,《史記》和《資治通鑒》。

  12、了解三國鼎立形成的史實,人口南遷河民族交往。

  13、北魏孝文帝,促進民族融和的措施。

  14、《水經注》、《天工開物》等著作,書法,繪畫,雕塑,音樂,舞蹈等方面的主要成就。

  六、教學改革的設想(教學具體措施):

  1、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即把歷史科的地位提升到主科地位。

  2、抓好課堂紀律,充分利用“40分鐘”。

  3、多講述名人歷史故事,與歷史典故相結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4、適當組織學生參觀歷史遺跡或歷史博物館,讓學生增長見識,加強歷史與現實的聯系。

  5、多組織一些歷史活動課,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以及表演能力。

  6、每節課后布置適當的作業和練習,鞏固知識,大約80多次。

  7、做好“培優扶困”工作,提高兩率臨界生的成績。

【精選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教學計劃四篇】相關文章:

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教學計劃五篇01-09

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教學計劃6篇02-01

七年級下學期歷史教學計劃六篇01-05

高二歷史下學期教學計劃12-29

七年級上語文教學計劃01-08

七年級上學期歷史期末模擬試卷06-03

秋季學期七年級歷史期中試卷06-02

七年級下冊歷史教學計劃9篇01-22

七年級歷史下冊教學計劃8篇01-22

精選七年級第一學期教學計劃三篇02-01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一级视频欧美亚洲 | 日本在线免费小视频网站 | 亚洲精品一级Av在线播放 | 亚洲欧美国产一区二区 | 一本色道久久综合亚洲精品小说 | 一区与二区精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