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生物教師教學計劃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過隙,忽然而已,我們又將續寫新的詩篇,展開新的旅程,該為自己下階段的學習制定一個計劃了。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計劃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中學生物教師教學計劃,歡迎大家分享。
中學生物教師教學計劃1
初一生物教學,不僅使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知識,形成基本的生物學觀點,培養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方法和能力,同時也使學生獲得生態學、遺傳學的基本知識,為適應現代社會和提高學術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新學期開始,為圓滿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特制定教學計劃如下:
一、學生情況分析:
本學期,我擔任七年級五個班的生物學教學任務。剛剛步入初中,面對繁多復雜的學科,在學習方法和應對上不免有些不適應,甚至出現不知所措的情況。所以,有部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應付學習;但也有能較快適應新學習環境,掌握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勁頭十足的學生。因此學生差異較大而且明顯。作為教師應喚起他們的`熱忱,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激發學生對生物學的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對學生嚴格要求,培養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以達到提高學生成績的目的。
二、教材分析:
本學期初一教材內容為“生物和生物圈”、“生物體的結構層次”和“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安排了一系列的觀察實驗和探究活動,有意識地幫助學生創設學習的問題情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他們“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意識,真正讓學生了解生物圈是地球上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進而領悟生物圈對于人類來說是多么重要的。與生物圈最密切、最直觀的關系,就是人類的生存需要從生物圈中獲取物質和能量,使學生更加熱愛大自然。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能力目標:學生獲得生物學的基本事實、概念、原理和規律等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產實踐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學生初步具有生物學操作的基本技能、一定的科學探究和實踐能力,養成科學思維的習慣。
2、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學生能理解人和自然和諧發展的意義,提高環境保護的意識,樹立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初步形成生物學基本觀點和科學態度,樹立正確的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學生能將生物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當中。
四、教學措施:
1、根據新課程標準的基本要求,認真研究教材和新課程的相關知識,將新課程理念融會于日常教學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傳授知識的同時使同學們能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中學習知識。
2、研究每個知識點,根據課程標準所規定的教學層次,嚴格控制深度和廣度,掌握每個重點和難點,采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3、加強備課的環節和內容設計,既要啟發和引導學生對知識自主學習,體現學生學習的自覺主動性,又要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在教學過程中體現師生互動的教學新境界。
4、通過觀察、思考、探究、實驗和資料分析等活動,加深體驗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進一步提高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并實施探究計劃,記錄和分析探究結果等技能和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5、重視實驗教學,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
6、通過作業題加強引導學生的知識遷移和發散思維。
7、積極參加學校和各級組織的學習進修機會,繼續學習有關的教育理論,從各個方面充實自己,使自己的知識水平在已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
8、加強學科教研,積極向其他優秀教師請教,既包括知識方面也包含教學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學習他們先進的教學經驗,并加以優化利用,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從本質上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學成績有較大的提高。
中學生物教師教學計劃2
一、指導思想
本學期,我校教學以深化課堂教學改革為工作核心,以規范常規教學為基點,以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整合的研究、實踐為重點,以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為切入點,以特色發展為突破點,力爭使學校教學工作得到進一步的提升,特提出以下工作計劃:
二、教學目標
學生通過高中生物課程的學習,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得到發展:獲得生物科學和技術的基礎知識,了解并關注這些知識在生活、生產和社會發展中的應用;提高對科學和探索未知的興趣;養成科學態度和科學精神,樹立創新意識,增強愛國主義情感和社會責任感;認識科學的本質,理解科學、技術、社會的相互關系,以及人與自然的相互關系。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有較強的生物學實驗的基本操作技能、搜集技能、搜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與合作的能力;初步了解與生物科學相關的應用領域,為繼續學習和走向社會做好必要的準備。具體目標如下:
1、知識目標
(1)獲得生物學基本事實、概念、原理、規律和模型等方面的基礎知識,知道生物科學和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和成就,知道生物科學發展的重要事件。
(2)了解生物科學知識在生活、生產、科學技術發展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應用。
(3)積極參與生物科學知識的傳播,促進生物科學知識進入個人和社會生活。
2、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1)初步形成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局部與整體、多樣性與共同性相統一的.觀點,樹立辯證唯物主義自然觀,逐步形成科學的世界觀。
(2)認識生物科學的價值,樂于學習生物科學,養成質疑、求實、創新及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
(3)認識生物科學和技術的性質,能準確理解科學、技術、社會之間的關系。能夠運用生物科學知識和觀念參與社會事務的討論。
3、能力目標
(1)能夠正確使用一般的實驗器具,掌握采集和處理實驗材料、進行生物學的操作、生物繪圖等技能。
(2)發展科學探究能力。
課程具體目標中的知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能力三個維度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三、教學對策
生物科學的是自然科學中的一門基礎學科,是研究生命現象和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它是農業科學、醫學科學、環境科學及其他有關科學和技術的基礎。它是一門實驗性很強的學科。因此,要注重實驗教學和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學過程中將采取的主要措施有:
1、首先,深入學習新課標的有關理論,領會新課標的精髓實質,明確新課標的目的要求,把握新課標的教學方向,使得學科教學有的放矢,做到事半功倍。從宏觀上把握生物教學內容,了解章節內容的地位,使自己的教學思路更加清晰明了。從微觀上細心揣摩章節內容。將章節內容放在整個教材體系的大背景下考慮,使教學內容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也使章節內容具有整體性和層次性。
2、嚴格執行“教學五認真”的要求,做到充分備課,認真上課,精心布置作業和批改作業,耐心輔導,準確地考查評定。生物科學是非常人文的一門學科,自己要認真研究高一學生的心理狀況,只有全方位地把握學生的情況,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取得教學上真正的主動。
3、充分利用教材的特點,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變學生為學習的真正主人,多用研究性學習、探討性學習的方法,同時也要使教學更富有人文色彩。
中學生物教師教學計劃3
指導思想:
以全日制義務教育課程標準為依據,面向全體學生,著眼于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需要。以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為宗旨,以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為重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以促進學生轉變學習方式——變被動接受式學習為主動探究式學習為突破口,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漸培養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交流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合作和探究過程中真正體驗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逐步使學生養成熱愛自然、關注生命、關注社會發展的責任感;形成愛科學、學科學的態度和情感;提高觀察、收集資料、分析、評價、綜合概括的能力;樹立生活與科學是緊密相連的觀點。
教學任務和目標:
通過義務教育階段《生物學》課程的學習,逐步實現以下發展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生態系統和生物圈。
2、使用顯微鏡觀察細胞、細胞是生命活動的結構和功能單位、動植物體的結構層次。
3、孢子植物、種子植物及種子的結構、種子的萌發和植株的生長、開花和結果。
4、綠色植物參與生物圈的水循環、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5、人體的營養、呼吸、血液循環、廢物的形成和排出。
6、眼、耳的結構及功能、神經調節、激素調節
7、動物的運動、動物的`行為。
8、細菌、真菌和病毒、綠色植物和動物的主要類群。
9、認識和保護生物的多樣性、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進化。
10、人的生殖和發育、動物的生殖和發育、植物的生殖。
11、生物的遺傳和變異;日常生活中的生物技術和現代生物技術。
12、傳染病和免疫、用藥和急救、選擇健康的生活方式
13、科學探究的基本方法和技能;科學探究的一般過程。
(二)過程與方法:
1、堅持業務學習:深入鉆研課改理論,更新教學觀念,并結合教學實際交流學習心得,寫好學習筆記。
2、期初“三個一”:訂一個奮斗目標、找一個互助伙伴、提一條教學建議。采取“目標激勵、同伴互助、師生共勉”的教學策略,增強主動性,密切合作性,促進師生共同成長、可持續發展。
3、利用集體備課小組的力量對教材進行充分討論分析,把握其深度和廣度。統一教案、作業設計、教學進度等。
4、每周積極參加至少一次集體備課、研討新教材,輪流說課、集體反思等活動。發揮團隊合作精神,備課組內相互學習、幫助,精誠團結。
5、充分利用電教手段,使用多媒體課件,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6、在教學中注意落實《生物課程標準》提出的課程理念,面向全體學生,實現因材施教,促進每個學生的充分發展;努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教學目標、內容和評價都應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生物科學素養。
7、注重學法指導,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問題導向法、實驗探究法、理論聯系實際法、比較法和歸納法、識圖學習法等。
(三)情感態度及價值觀:
1、認識生物多樣性的價值及保護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觀點。
2、了解生物科學技術在人們生產生活方面的重要作用和實踐價值,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投身生物科技的熱情以及促進社會進步的使命感。
3、了解科學技術在促進人類進步的同時,往往帶來人們預想不到的負面影響,認識科學技術是把雙刃劍,善用可以為人類造福,濫用則會貽害無窮,確立全面的、辯證的技術觀和價值觀。
【中學生物教師教學計劃】相關文章:
中學生物教學計劃02-25
中學生物教學計劃05-06
中學生物教學計劃范文09-25
中學生物學教學計劃06-11
中學生物科組教學計劃范文12-01
中學生物教師的述職報告12-14
中學生物教師述職報告12-29
中學生物教師的述職報告10-08
初級中學生物實驗的教學計劃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