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時間:2024-10-19 12:30:35 秀雯 教學課件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作為一名教職工,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課件,課件經過教學目標確定,教學內容和任務分析,教學活動結構及界面設計等環節,課件應該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

  3、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訓練學生說寫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1、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的含義

  2、發揮想像,模仿文中相關內容進行練說

  教學方法

  采用多種方法進行朗讀,讓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感受那份愉悅,同時進行思維訓練,設法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思維,鼓勵學生熱情參與,真正體現“以訓練為主”的模式,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首很好的歌,(播放課件《童年》:“池塘邊的榕樹上……”)聽到這首歌你會想到什么?)(學生暢談)

  2、現在我們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課文。(板書課題:童年的泥巴)

  3、齊讀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有哪些問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讀順句子遇到困難的地方多讀幾遍。

  2、同桌相互聽讀,做到互檢,互評、互改。

  3、把自己讀的'最滿意的地方讀給全班同學聽。

  4、再讀課文,理清條理,弄清:課文講了什么內容?討論交流后,板書:

  涅泥人,泥物

  孩子們

  備下野餐

  5、鼓勵學生針對“涅泥人、泥物”和“備下野餐”這兩方面的內容,寫兩個句子,要抒發自己的情感,但不要寫成段意,試一試,看誰寫的好。

  三、品讀課文,理解感悟。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⑴、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

  ⑵、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然后再說明喜歡的理由。(重點探究詞語的巧妙運用)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加以指導:要讀出開心、快樂的情感。

  2、引導學生討論:

  讓學生先動筆將文中幾乎一樣的兩句話畫出來,然后觀察它們在文中所處的位置,讀一讀,再動腦想一想:這是不是重復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

  (引導學生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喲!”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的作用和內涵)

  四、發揮想像,拓展思維。

  1、想想看,孩子們除了涅書中提到的人、物外,還可能捏些什么?它們又各有什么特點?展開想象,完成下列填空。(出示課件)

  我們一幫小小子、小丫頭盡興的捏呀捏,沒多久,活靈活現的泥人、泥物就擺滿了一大片河灘:有_______的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有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

  2、請把你的童年趣事用幾句話簡單地說給大家聽一聽。

  五、擴展閱讀,培養能力。

  課后閱讀《孵小雞》(多媒體課件出示),并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家長聽一聽。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2

  教學目標:

  1、感受泥性,體驗愉悅。

  2、了解盤泥條的基本制作方法。

  重點難點:

  1、充分掌握想要制作的形狀、特征,使用泥土做成立體的形狀。

  2、對造型的細致塑造。

  課前準備:

  紫砂泥、泥塑制作工具、范作圖片、錄音機

  教學過程:

  A、導入

  a 、喜歡嗎?在哪兒見過泥做的物品?(商店出售的大阿福、小彩塑、紫砂壺等)

  b、提示課題:玩。我們今天也來玩,在家想玩嗎?

  B、新授

  a、出示圖片欣賞,讓學生初步認識泥塑藝術,了解中國傳統藝術的種類。

  b、教師出示幾件范作,通過作品欣賞向學生講解泥巴的幾種不同的造型方法:

  (1)、手捏法

  (2)、泥條法

  (3)、泥板法

  (4)挖空法

  (5)、借助它物法。

  c、聯系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泥巴的用途是什么?有哪些東西與泥巴有關?

  d、教師向學生講解并示范泥條的制作方法,指導學生通過觸摸、觀察、嗅覺來感受泥性。

  (1)、用手觸摸有什么感覺?(軟)

  (2)、用鼻子聞有什么味道?(泥土氣)

  (3)、用耳朵聽泥土摔打的聲音,感覺怎么樣?(泥土很聽話)

  e、玩游戲,比賽看誰做的泥條最長、最快、最好。

  f、教師用搓好的泥條做一樣東西給學生看。(蝸牛)

  g、泥巴聽話嗎?你還能讓聽話的泥巴變成什么樣好玩的東西嗎?

  h、學生作業:

  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來做東西,鼓勵學生大膽探索,力求與眾不同,可合作完成(教師巡回指導,播放輕音樂)

  C、小結

  a、師生一起評析部分作業(優劣作業對比,指出注意點,以鼓勵為主)模擬商品買賣,如果你去買泥塑作品,你愿買哪個?(表揚優作)那些沒被賣掉的需要怎樣改進。

  b、指導學生整理現場,清潔衛生。

  D、課后拓展

  鼓勵學生回去后再和父母一起將自己的作品美化。

  練習設計:

  (1)、泥條練習。

  (2)、用泥條完成自己最喜歡的作品。

  教學后記:

  通過本課的學習,調動和激發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使學生裝在游戲活動中通過教師的引導及自己動手實踐的親身體驗,感受泥性并自我解決如何使泥巴聽話。如何玩出新的方法這一問題。同時,在教師的鼓勵下,使學生能大膽自由的進行造型活動,并大膽發表自我感受。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3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欣賞圖片,引出話題。

  “老師搜集了許多圖片,想給大家欣賞欣賞。看看你們能從這些圖片中感受到什么。”

  2、(播放五彩繽紛的兒童生活圖片,并配上歡快的音樂。)“這些圖片正是為我們展示了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你覺得自己的童年生活快樂嗎?有趣嗎?這節課就讓我們走進《童年的泥巴》,來感受一下作者的童年趣事。”(板書:童年的泥巴)

  3、齊讀課題,質疑:說說看到題目你產生了哪些疑問?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2、同桌或前后桌互讀互聽,指出對方的不足,并根據對方的評價再讀課文。

  3、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1)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2)用“‖”標出段落。

  (3)匯報。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分析3、4、5自然段,寫了童年生活中的哪兩件事?用“︱”

  標出來。

  (1)、學生自讀課文后匯報。

  (2)、找學生讀3、4自然段

  A、用 ——畫出歌謠。B、讀最后一句,畫出“三美”。

  2、分析5自然段。

  四、質疑、討論。

  1、課文中有哪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動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這是不是重復了,說說你的理解。(引、導學生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喲!”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的作用和內涵。)

  2、小結寫作特點。

  五、擴展閱讀《孵小雞》

  板書設計:

  1、 童年的泥巴

  總寫 童年生活讓人留戀

  分寫 童年的美好生活3、4捏泥人5、野餐

  總寫 童年的日子像風一樣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4

  教材分析:

  《童年的泥巴》是一篇懷念童年快樂生活的課文,泥巴,平平常常、普普通通,但對孩子們來說卻是心中最愛,泥巴給孩子帶來無窮的樂趣,那風一樣的日子永遠定格在記憶中。課文描述了小伙伴們玩泥巴的快樂,語言親切、自然、質樸,比較適合進行朗讀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及創造力。

  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三年的學習經歷,掌握了一些學習語文的方法,具備一定的語文學習能力。本課內容淺顯,學生很容易讀懂,是培養學生自學能力的極好憑借。

  教學理念:

  為了更好的實現新課標,體現語文學科的人文性,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力求實現兩個轉變:

  1、課堂角色的轉變

  變教師主導為學生主體,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展。

  2、學習方式的轉變

  使學生從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地求知,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體現“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變學生苦學為樂學。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的內容,理清文章的條理,培養學生熱愛生活,感受生活的快樂。

  3、結合課文內容,展開合理想像,訓練學生說寫能力。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的含義

  教學策略:

  為了緊扣大綱,突破重點,解決難點,實現本課的教學目標,結合學生的知識結構和認知水平,我采用了情景教學法,朗讀體會法、啟發法、討論法等多種方法,利用多媒體課件以情感為主線,以學生為主體,以讀為根本,教師盡量少講,把時間留給學生,讓他們去讀、去悟、去想。,“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重視學法的指導,是改革課堂教學,提高學生自學能力的需要,更是讓學生終身受益的需要,為此讓學生充分去感知語言材料,讓學生自己去讀書感悟,合作學習,研究語言文字,滲透“讀”“思”“議”“勾畫”等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同學們暢談童年樂趣。

  2、老師小時候雖然沒有你們這多的玩具,但我們有大自然給我們不用花錢買的天然泥巴,你們想知道我們那時候的小朋友是怎樣玩泥巴的嗎?(板書課題,師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激發學生閱讀課文的興趣,展示作品,自由暢談,使

  學生在美的熏陶中,馳騁豐富的想象,為學生盡快進入文本做好鋪墊。)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順句子。

  2、同桌之間互讀。注意要讀正確、通順,讀出感情。

  3、根據同桌提出的優點與不足,再試著練讀一下。

  4、分段指讀展示。誰愿意把自己讀得最好的一段展示給大家?檢查學生的朗讀情況,并加以指導,幫助其糾正。

  5、認讀生字(課件出示)

  6、默讀課文,思考課文講了什么內容?

  7、小組合作讀文,討論:(1)作者夢里的故鄉是什么樣的?(2)孩子們是怎么玩泥巴的?畫出有關的句子。

  8、學生匯報(課件出示詞語)

  (設計意圖:課文內容淺顯易懂,因此,課堂上不需要做過多的講解,而是放手讓學生朗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感知,培養學生自學能力。)

  三、精讀細品,交流感悟。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1)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段讀。邊讀邊想象課文描寫的畫面。

  (2)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然后再說明喜歡的理由。(重點探究詞語的巧妙運用)

  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加以指導:要讀出開心、快樂的情感。

  2、引導學生討論:

  (1)課文中有哪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動筆畫一畫,然后觀察它們在文中所處的位置,讀一讀,再動腦想一想:這是不是重復了?說說你是怎么理解的(引導學生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喲!”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的作用和內涵。)

  (設計意圖:通過質疑、釋疑、答疑,培養學生合作、探究學習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培養能力。

  圍繞課堂內容設計一份自己喜歡的、力所能及的并能充分展示自己才華特長的作業。(大屏幕出示作業參考)

  1、抄寫好詞佳句。

  2、說說你的童年有哪些有趣的游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感受童年快樂的同時,懂得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3、你想知道爺爺、奶奶、爸爸、媽媽的童年趣事嗎?回家調查一下,和他們比比童年。

  4、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仿寫自己的童年趣事。

  (設計意圖:學懂課文不是最終的目的,目的是要通過學懂課文,感受生活,引導學生去讀有關童年的文章,了解長輩們的童年故事,學生一定會了此不疲。仿寫自己的童年趣事,也為本單元的能說會寫作好鋪墊。)

  板書設計:

  1、童年的泥巴

  捏泥人、

  泥物

  野餐

  風一樣的日子喲

  快樂無比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5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掌握字的結構,書寫正確,端正,勻稱。

  過程與方法

  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

  情感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和審美能力,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重點難點

  把字寫的正確,端正,整潔,有一定的速度。

  能抓住字的特點寫。

  教具準備

  課件、卡片

  教學過程

  一、認識生字

  1、出示本課字卡,認讀生字

  2、教師交代本課形聲字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義,聲旁表示字的讀音。

  3、引導學生發現特點,提高識字效率。

  學生認讀生字

  找出形聲字

  學生匯報記字方法

  互相借鑒,拓寬思路

  二、寫字教學

  1、引導學生發現田字格里多數生字的構字規律和構字特點。

  把要求會寫的生字按結構分類

  左右結構:娘 踩 胖 豬 餓

  付 烤 狼

  上下結構:夢 鹽

  獨體字:丫 勻

  2、教師示范書寫

  指導(注意事項)

  鹽:上下結構,下面是皿,不是血。

  烤:左右結構,右面不要多一橫。

  3、表揚寫字好的

  學生討論分類

  學生仔細觀察,練習書寫

  學生展示寫字,共同欣賞

  掌握字的結構

  激發學生寫字興趣

  大家互評,互相促進

  三、總結 提出希望

  希望學生今后要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

  學生談收獲表決心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6

  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熱愛生活,開始感受“一切過去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的能力。

  3、認識10個字,會寫12個字。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童謠,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 播放歌曲

  《童年》,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文章。板書課題。

  二、讀文理解內容

  初讀課文,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

  2、正音。

  精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

  1、通過引導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象畫面。

  2、質疑、討論。 文中有那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畫、讀、想,說說你的理解。

  3、讓學生在讀中體驗,在讀中感悟。

  三、識字寫字

  1、利用形聲字特點,提高識記效率。

  2、重點指導易錯字“鹽”和“烤”的字形。

  3、獨立完成“自選詞語”。

  四、練習

  1、把自己搜集的童謠與同學交流。

  2、結合課文,展開想象,完成仿寫。 泥物擺滿了一大片河灘,有 的 、 的 、 的 ,有 的 、 的 、 的 。

  資料收集:童謠是民間文學的一個組成部分,是萬紫千紅的文苑中很有特色的一 束瑰麗之花。它經過民間長久流傳,精煉爽口,和諧押韻,同詩歌一樣具有音樂 性,它從孩子們的心理、生活、游戲情趣、 童話世界意向,以及兒童語言的感受出發,口傳而成,比起大人唱的山歌、朗誦的詩歌,要開放自由得多。

  童謠的特點:句式自由;結構多變;比興特多; 聲韻活潑;情趣深厚;意境清新;言語平白;順口成章。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7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2、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熱愛生活。開始感受“一切過去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3、認識雙線格內的10個字,會寫田字格內的12個生字。

  教學重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

  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意思。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音樂。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展示多彩的.兒童生活圖片,并配上歡快的音樂。說說你看到了什么?孩子們快樂么?這些圖片為我們展示了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有一群孩子,他們的童年過得像風一樣,那又是什么樣的日子呢?(板書課題)

  2、齊讀課題,質疑:看到題目你最想知道的問題是什么?

  二、初讀課文,理清條理。

  1、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困難的地方用?標出來。

  2、同桌或前后桌互讀互聽,指出讀得好的和不足的地方,再讀一讀。

  3、再讀課文,理清條理。

  ★課文講了什么內容?板書(童年生活)

  ★討論課文寫了哪兩件事?板書(捏泥人、野餐)應該怎樣分段?

  ★匯報。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1、讀一、二自然段,學生自讀課文后匯報,教師點撥

  A、這風一樣的日子指什么樣的日子 ?板書(像風一樣)

  B、這句話的修辭。

  C、省略號的作用。

  2、讀3、4自然段。分小組討論學習

  A、捏出了那些泥人、泥物。

  B、用什么詞形容泥人、泥物。討論不懂的詞的意思,說一說用這些詞的好處。

  C、用 ——畫出歌謠,并讀一讀。

  D、讀最后一句,畫出“三美”。

  E、兩個省略號的作用。

  3、分析5自然段。指名讀,孩子們高興么?你從哪看出來的?板書(美好)

  4、齊讀最后一自然段。討論:課文中有哪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動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這是不是重復了,說說你的理解。理解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

  四、總結

  1、說說你對“風一樣的日子”這句話的理解。板書(像風一樣)

  2、全文的結構。

  五、拓展延伸

  回憶你小時候哪些日子像風一樣,說給大家聽。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8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

  2.掌握字的結構,書寫正確,端正,勻稱。

  過程與方法

  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培養學生的寫字能力。

  情感價值觀

  激發學生的寫字興趣和審美能力,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寫字習慣。

  教學過程

  1.導入新課。

  2.范讀,思考,給課文分段。

  3.自讀課文,讀準,找出不理解的詞,讀準。思考:課文中的“我們”干了什么?

  4.同桌互讀討論問題,并互相糾正,讀準。

  5.指名讀課文,分段讀,糾錯,詞語理解指導。

  6.再讀課文

  (1)找出課文中的童謠。

  (2)捏泥巴捏了什么。

  (3)給課文第二大段分兩層。

  7.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指導與練習。

  8.讀課文檢查:

  (1)指名讀課文。

  (2)填空組詞:

  三五( )( )活( )活( )開( )破( )狼( )虎( )

  爽( )舒( )無( )無( )。

  (3)根據課文填空:

  ( )的大肥豬( )的長耳兔( )的小綿羊( )的老爺爺( )的老奶奶( )的新媳婦。

  9.小結:課文內容、寫法、思想感情。同時指導理解文中“這風一樣的日子”的意思。

  板書設計:

  童年的泥巴 一(1、2)總寫:童年生活讓人留戀

  二(3、4、5)分寫 童年的美好生活 3、4捏泥巴

  5吃泥烘烤

  三(6)總寫 童年的`日子像風一樣

  第二課時

  1.指名讀課文。

  2.復習:

  (1)給課文分段。

  (2)給課文第2大段分層。

  (3)說說課文寫了童年的什么事。

  3.指導讀課文練習。

  4.同桌互讀課文練習,讀準。

  5.生字生字學習檢查與指導:

  撒(多音字)

  狼 慮

  狠 虛

  限

  6.感情朗讀課文表演。

  7.找出課文中的童謠,并搜集你知道的童謠,同桌交流。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9

  教學目標:

  1、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熱愛生活。

  2、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結合重點詞句體會作者情感,有感情朗讀。

  教學難點:

  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分以下幾步進行:

  (一)復舊引新

  思考:作者向我們講述了關于泥巴的哪兩件事,用“不僅……還……”的句式說說。通過概括,學生對課文內容又有了清晰的認識,同時培養概括課文內容及用關聯詞語說話的能力,一舉三得。

  (二)品讀課文、體味童年

  此環節緊扣語言文字,從兩件事切入,引導學生關注重點詞句,咬文嚼字,有感而悟直至揭示主旨---理解作者對童年的懷念之情,學會熱愛生活。

  先讓學生選擇自己認為最有趣的片段用簡單的一兩個詞概括感受寫在旁邊,再帶著感悟讀一讀,從面到點加深理解。

  品讀環節隨學生的交流靈活探究。

  重點研讀課文第四自然段----運河泥、唱童謠、捏泥人、欣賞泥物、吹泥哨等場景。每一部分都讓學生先讀出自己的感受,再談從哪些詞語中體會到了孩子們的快樂。

  唱童謠、捏泥人一處:學生讀后,追問:從這里知道了什么?孩子們會說他們很快樂、捏得又快又好。追問:“從哪些詞語中知道的?”讓學生找出“脆生生、不長時間、轉眼的功夫、精神抖擻”等詞語。“邊唱童謠就邊捏出了這么逼真的泥物又說明了什么呢?”繼續追問下學生體會到孩子們經常在這里唱童謠捏泥人。“這小河就是他們的樂土,經常這樣唱童謠捏泥人作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夢回故鄉會這樣想”出示課文第一句話:那條清澈的小河還是往昔的模樣嗎,那群泥狗一樣的鄉下孩子,還在玩著河泥,唱著清亮亮的童謠嗎?學生齊讀。

  欣賞泥人泥物一處。先找到能夠概括特點的詞--活靈活現。再想一想為什么作者能寫得活靈活現。引導學生發現原來在泥人泥物的前面都加上了修飾的形容詞。明白了表現方法,就讓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展開想象。

  吹泥哨部分主要進行美讀訓練。在指名讀、練讀之后這樣引讀:白牙、黑皮膚、紅泥哨、多么漂亮的色彩請你讀出色彩美;泥哨聲、童謠聲,多么動聽的聲音請你讀出聲音美;快樂的孩子、秋天的田野請你讀出人與自然的和諧美。排比使情感逐層上升,學生強烈感受到童年生活的美好。再次復現課文第一句話讓學生齊讀,這一不斷出現的主題覆蓋課堂大部分時間,讓學生在笑談趣事中,品悟到了童年的美好,作者對童年的魂牽夢縈。

  第二件事備野餐享用。讓學生運用學得的方法有感情地讀。并從“隨便抓摸、意料之中、不是、就是、要么”等詞語中你讀懂了什么。體會出這里野生資源的豐富、孩子們的生活充滿樂趣。

  (三)抓住難點、質疑討論

  學習重點片段后讓學生找到課文中哪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畫出來,讀一讀,想一想:是不是重復了?(明白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風和童年有什么共同之處?引導學生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領悟出它們都是美好、短暫、自由自在、轉瞬即逝的。這樣比喻簡潔鮮活,表達了對童年時光的.無限眷戀之情。

  (四)凸顯主旨、升華情感

  感悟與朗讀得到了提升,學生的情緒與文本的情緒水乳交融。讓學生把從“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呦!”這句話聽到的作者的心聲朗讀出來。教師引讀:童年的泥巴,帶給作者多少樂趣呀!帶著喜愛之情讀出心聲;每個人都要長大,童年的時光那么短暫不會再來,帶著惋惜之情再讀;童年的泥巴至今還在作者夢中不斷懷想,讓我們帶著對童年時光的眷戀再讀;作者的童年像風吹去了,我們正享受著,讓我們珍惜童年,熱愛每一天,帶著無限的贊美讀出我們的心聲!

  美讀,富有詩話的設計,反復點染中心,加強感悟抒發胸臆,帶領學生走進了心靈的故鄉—童年。

  本課設計力求回歸語文本色,把握聽說讀寫形式,達到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 10

  一、教學目標

  學習課文,理清課文條理,理解課文內容,學會熱愛生活,感受“一切過去的都會成為美好的回憶”。

  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認識雙線格內的10個字,會寫田字格內的12個生字。

  二、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理解“風一樣的日子”的含義。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圖片、音樂等。

  四、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童年》,并展示多彩的兒童生活圖片,引出話題:“這些圖片為我們展示了五彩繽紛的童年生活,而有一群孩子,他們的童年過得像風一樣,那是什么樣的日子呢?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回憶童年的課文——《童年的泥巴》。”

  板書課題,師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內容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遇到不認識的字詞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解決。

  同桌或前后桌互讀互聽,指出對方的不足,并根據對方的評價再讀課文。

  再讀課文,理清條理,匯報課文講了什么內容,并討論課文寫了哪幾件事,應該如何分段。

  (三)品讀課文,理解內容

  學生自讀課文,匯報自己的理解,教師適時點撥。

  引導學生理解“這風一樣的日子喲!”和“啊,童年的泥巴,那風一樣的日子喲!”的作用和內涵。

  分析文中的省略號的作用。

  畫出歌謠,并讀出“三美”。

  班上交流,先把自己喜歡的句段有感情地讀給大家聽,然后再說明喜歡的理由。對學生的表現進行評價,并加以指導,要讀出開心、快樂的情感。

  (四)質疑討論,深化理解

  動筆畫一畫、讀一讀、想一想:文中有哪兩句話幾乎是一樣的?這是不是重復了?說說自己的理解。

  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前后照應的寫法,以及比喻句的運用。

  (五)發揮想象,拓展思維

  引導學生想象:孩子們除了涅書中提到的人、物外,還可能捏些什么?它們又各有什么特點?請依照書中的格式試著說一說。

  請學生把自己的童年趣事用幾句話簡單地說給大家聽一聽。

  (六)擴展閱讀,培養能力

  課后閱讀《孵小雞》或其他相關童謠,并把自己的感受說給家長或同學聽一聽。

  五、識字寫字教學

  教師交代本課形聲字較多,形旁表示字的意義,聲旁表示字的讀音。

  引導學生發現特點,提高識字效率。學生認讀生字,找出形聲字,匯報記字方法,互相借鑒,拓寬思路。

  引導學生發現田字格里多數生字的構字規律和構字特點。把要求會寫的生字按結構分類,并重點指導易錯字的字形。

  學生仔細觀察,練習書寫,然后展示寫字成果,共同欣賞,大家互評,互相促進。

  六、總結與作業

  總結本課所學內容,提出希望,鼓勵學生今后要多加練習,養成良好的寫字習慣和閱讀習慣。

  布置作業:

  抄寫本課生字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搜集并閱讀其他關于童年的文章或童謠,準備與同學分享。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感受童年的美好與純真,同時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和識字寫字能力。

【童年的泥巴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童年的泥巴》教學設計05-03

《童年的泥巴》教學設計6篇06-21

《玩泥巴》教學反思04-17

《玩泥巴》教學反思04-17

《玩泥巴》教學設計03-29

教學課件的作用04-08

《長城》的教學課件03-19

《絕句》教學課件12-11

烹飪教學課件12-05

趙州橋教學課件12-05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中国国产不卡视频在线观看 | 六月婷婷国外视频在线 | 在线911精品亚洲 |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一 | 日日狠狠久久7777偷偷色 | 一级a做片免费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