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來參與教學課件
大家都來參與教學課件1
〖教學目標〗
1.進一步認識集體與個人的關系。
2.學會考慮集體發展的得失。
3.增加對集體的責任感。
4.提高對于班級事務的參與意識和能力。
〖教科書分析〗
參見第35~37頁。
〖教學準備〗
1.與班主任老師聯系,了解班級的基本情況,以便所做的準備工作具有針對性。
2.協助新當選的班委會(模擬的同樣)準備班集體建設計劃。
〖教學活動和過程〗
1.導入。檢查同學的家庭作業。請同學閱讀教科書第17頁上方的課文,然后提出問題:“做好班級工作,僅僅選出班委會是不夠的,不能只依靠班委會的幾個人,而要靠大家的參與。今天,新的班委會和所有的同學一起,來研討如何做好我們的班級工作。”
2.閱讀與討論。請同學閱讀教科書第17~19頁的內容,并以自由發言的形式進行討論。教師可以用以下問題進行引導:“你們認為教科書上新的班委會的計劃怎么樣?你們對第一小組和第二小組提出的補充和反對意見怎樣看?你們對小文提出的問題怎么看?咱們班有沒有類似的現象?你們怎樣理解老師關于權利所說的話?”
3.介紹與提問。請新當選的班委會向全班公布自身制定的計劃。在介紹過程中應允許其他同學就不明確的方面提出問題。
4.小組討論。將同學分成小組討論計劃,并對計劃提出具體意見。同學提出的意見應當明確具體,修改和補充均可。
5.全班交流。各個小組向全班介紹討論的結果,班委會成員做記錄。
6.教師總結。鼓勵班委會吸收同學的合理意見和建議。安排家庭作業。
〖給老師的建議〗
1.這是一次對同學進行集體主義教育的好機會,它不只可以強化同學對所在班級的認同感,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鍛煉并提高他們參與集體生活的意識和能力。可以與班主任老師聯系,尋求支持與配合,以便取得更好的效果。
2.可以根據班級的具體問題,有偏重地調整活動,比方,假如類似于小文談到的問題比較突出,那么,可以在閱讀與討論和小組討論時將此作為重點。
〖家庭作業〗
完成教科書第19頁“我的感想”。教師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對內容提出要求,比方關于本課題活動自身的,或者書上原來的要求等。
〖評價建議〗
1.對全班同學在活動中的表示進行評價。
2.對同學完成的“我的感想”給予書面評價。
大家都來參與教學課件2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運用石子、沙子,瓶蓋、罐子或一些體育用具,集體排列立體圖形。
2、啟發學生利用各種材料表現具象與抽象物體的造型。大家都來做體驗材料的美感。
3、強調在排列創作過程中,發揚集體團結協作的.精神。
教學重點
觀察各種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大家都來做引發對工具和材料的聯想。
教學難點
學生的創新思維的培養。
教學方法
講授、師范
教具
課件、卡紙、牙簽等
教學過程與內容設計
一、組織教學:
1、 課前準備:
師生共同收集可樂罐、沙、石、瓶蓋、體育用品等排列材料。大家都來做
二、導入新課:
師生共同交流所準備的物品,及所帶材料可排列成哪些物體和造型。
三、講授新課:
1、思考與討論階段
分組展示自己所具備的物品,引導學生思考座談、開展積極想像,怎樣利用手中的材料,分小組集體一起排列出新穎的立體造型。
2、發展階段
人人參與,把瓶罐重疊或向四周擴展加上碎石、沙土排列成一種抽象或具象的圖案與造型。通過組與組參觀,相互補充,拓寬思路,了解自己小組所設計排列作品的優點與不足,進行修改。
3、收拾與整理
作品完成后,督促學生收拾整理好工具與材料,保持環境清潔衛生。
四、課后拓展
1、運用所學到的排列方法,在課后回家利用各種物品進行排列組合各種圖形的練習。
2、在排列時,要大膽想像。造型的內容,材料的運用應更豐富更廣泛
教學反思
本課教材要求學生們準備的工具材料太多,而這對剛剛上了一節美術課的新生來說很難做到。在上第一個班時,我提前多準備了一些材料,為學生提供了許多的選擇,教學效果不錯,但總感覺這些材料不是他們自己發現的,達不到讓學生在生活中發現美的目的。于是在上第二個班時,我啟發學生用鉛筆盒、書、本子、筆、橡皮等書包里的文具來擺圖案。學生們討論一番后,用書本擺出了電視塔、大火車、大樓……用鉛筆、彩筆、橡皮、粉筆頭裝飾上了窗子、門、塔尖甚至是太陽、輪子,有的學生還創造性地用上了數學學具盒里的小棒、圓片等。
【大家都來參與教學課件】相關文章:
好書大家看課件教學教案03-24
太陽是大家的課件之教學設計11-20
溫暖大家庭幼兒園課件05-07
大家愛勞動教學反思03-31
《絕招》課件教學02-20
教學設計課件02-17
a拼音教學課件04-11
元旦教學課件04-08
《匆匆》教學課件04-08
寫字教學 課件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