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時間:2023-03-16 06:28:17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通用7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教學設計要怎么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通用7篇)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1

  一、教學內容:

  《面積和面積單位》是課程標準人教版實驗教科書三年級數學下冊第六單元《面積》第70至74頁的內容。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

  2. 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使學生體驗建立面積單位的必要性,初步理解面積單位的建立規則。

  3.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在活動中獲得關于它們實際大小的空間觀念,形成正確的表象。

  4. 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能力,使學生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三、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意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四、教學難點:

  1. 使學生建立面積的概念,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2.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五、教具學具:

  教具:多媒體課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各一個以及A、B兩種不同的長方形(各30張)的教具。

  學具:每個學生準備大小不同的正方形、圓形、正三角形紙片若干,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

  六、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老師:在開始上課之前,老師想先考考大家的表演能力,你們敢接受考研嗎?那請你們用動作表現出下面的內容:清晨起床后,我會迅速的洗臉、洗手,然后去學校,到學校后我迅速的將課桌面完整的擦干凈,迎接新一天的挑戰。

  (2)學生表演結束后,讓學生回憶一下剛才我們都做了那幾個動作,它們有什么共同的特點?它們接觸的都是物體的什么部位?(指明學生回答)

  (3) 學生回答結束后,教師引出:今天我們一起研究有關物體表面的知識。(板書:物體表面)

  [設計意圖:《課程標準》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1)通過物體的表面感知面積。

  ① 摸一摸:摸一摸桌面、板凳面、指甲蓋這些物體的表面,有什么感覺?

  ② 比一比:這些物體的表面,哪個大一些?哪個小一些呢?

  指出: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③ 運用“面積”說一說:黑板的表面比課桌的表面大,現在還可以怎么說?

  (2)通過封閉圖形認識面積。

 、 認一認:這些都是什么圖形?它們都有哪些共同點?(課件出示相應的圖形)

 、 指一指:封閉圖形的面積。

  ③比一比:下面的圖形與上面的圖形有什么不同之處?你能說出它們的面積的大小嗎?(課件出示“非封閉圖形”)

  (3)歸納面積的概念: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面積;封閉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誰能把這兩方面概括起來,說說什么是面積?(學生歸納后,教師課件展示面積的概念)

  小結:物體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

  [設計意圖:建構主義認為:學生的建構不是教師傳授的結果,而是通過親身經歷,通過與學習環境的交互作用來實現的!懊妗笔鞘裁?說不清,道不明,但只要動手 “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學生就能做到心中有數了。在大量直觀、實踐、體驗活動中,學生能實實在在的感受到“面”是什么,進而歸納出面積的含義。]

  (4)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 課件出示:喜洋洋帶來的問題:小朋友們羊村想建一所大一點的“快樂學校”,你能幫我們選一所大一點的土地嗎?

  思考:用什么方法可以比出A、B兩塊土地哪塊面積大一些?為什么?

  學生經過觀察、重疊、割補都無法比較,激發認知沖突,怎么辦?

 、 提供學具(長方形、圓片、正方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

 、 提出操作要求:

  ⅰ 、同桌二人各選一個長方形,然后任選一種圖片,在長方形上拼擺。

 、、 遇到困難,可在小組內尋求幫助。

  ⅲ、學生操作。

  在這里可能出現兩種情況:

  A 小組內合作使用圖片,把長方形擺滿。

  B 先用圖片擺出長方形的長,再擺出寬,計算大小。

 、、 匯報:選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圓片有縫隙,不準確;長方形長寬不同,不方便;正方形能測量出結果,比較起來,正方形更簡便。

 、ァ 小結:比較兩個圖形的面積大小,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最合適。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通過對兩個面積相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比較,激發認知沖突后,我提供學具,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合作探究。解決問題的過程,也是學生經歷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用正方形表示面積單位的過程。]

  (5)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①要求自學課本第73——74頁的內容并思考下面問題:(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S玫拿娣e單位有哪些?

 、⒚總常用面積單位是怎樣規定的?請你畫出相應的句子。

 、_@些面積單位分別適用于測量怎樣的面積時?請分別舉例說明。

 、跈z查自學情況。

 、、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板書:常見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ⅰ⒛靡荒茫簭膶W具中分別拿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出示面積單位教具)

  ⅲ、找一找:我們身邊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ぁ⒃囈辉嚕1平方米的地面上能站多少個同學?

  [設計意圖:面積單位的制定不需要學生探究。這一環節的教學,我采用自學輔導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自學。進而在匯報、拿一拿、找一找等活動中,充分感知面積單位的實際大小,并和身邊的某個面建立聯系,從而起到幫助表象記憶的作用。]

  (三)實踐運用

  (1)在括號里填上適當的單位(課件出示)[學生通過“開火車”的方式進行]

  (2)判斷(課件出示)[要求學生說出原因]

  (3)學生獨立完成課本 第74頁做一做第1題。(指明學生回答后,集體訂正)

  (4) 估計:教室的面積大約有多少平方米?

  [設計意圖:練習的設計我遵循由淺入深的原則,在估、測、說中進一步鞏固對面積和面積單位的認識,并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愛國和環保教育,從而體驗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服務于生活。]

  (四)全課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有什么收獲?

  [設計意圖:面積和面積單位是概念課教學,全課小結時我采用總結式,在回顧所學知識的同時,也使學生對這節課有完整的認識。]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測量,體會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2)使學生認識常用的幾個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

 。3)學生能正確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物體面積的大小,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及難點

  (1)體會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實際大小,并對這些面積單位的大小形

  成正確的表象。

 。2) 能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表示面積的大小。

  教學過程設計

  (一)復習準備

  1、 什么是面積?

  2、 學生回答。(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3、 出示數學課本的表面、粉筆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讓學生觀察并比較它們的大小。

  4、 學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筆盒表面最小。)

  師:上節課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來表示數學書表面的面積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幾個新的面積單位。(板書課題:認識面積單位)

  (二)新課導入

  分成36個面積為4厘米2的小方格,長方形長24厘米,寬6厘米,分成16個面積為9厘米2的小方格。)

  2、 首先請三、四組同學閉上眼睛,一、二組同學觀察正方形,數出有多少個小方格。(一、二組同學觀察后數出有36個小方格)

  3、 再請一、二組同學閉上眼睛,三、四組同學觀察長方形,也數出有多少個小方格。(三、四組同學觀察后數出有16個小方格)

  4、 請學生根據觀察比較正方形和長方形的面積哪個大?(學生討論) 5、 生1:正方形的面積大,因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生2:長方形的面積大,因為長方形的小方格大。生3:都不對,正方形的面積和長方形的面積沒有辦法比較,因為兩個圖形的小方格不一樣大。

  6、 那為了比較這兩個圖形的大小,應該怎么辦?(應該把兩個圖形的小方格變得一樣大,再數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統一的面積單位比較)

  7、 我們將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積定義為1厘米2,讀作1平方厘米,并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一起讀兩遍。

  8、 想一想你身邊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厘米?(學生討論)(指甲、橡皮、大頭釘) 的面積。生:不行,1厘米2的正方形太小了,用1厘米2的正方形測量桌面用的太多了,要用大一點的。

  10、由學生的回答引入1分米2這個面積單位,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的積是1分米2,并在黑板上板書,學生一起讀兩遍。

  11、大家說一說在生活中哪些物體的表面積大約是1分米2?(粉筆盒表面、電燈開關、磁帶)

  12、我們用1分米2的正方形測量教室的面積,行嗎?

  13、學生討論,得出結論:不行。(1分米2這個單位測量教室面積太小了,要用一個更大的單位)

  14、再引入一個更大的面積單位:1米2。邊長為1米的正方形的面積是1米2,在黑板板書。

  15、我們生活中哪些東西的面積大約是1米2?

  16、學生回答:桌面等。

  小結:剛才學了三個新的面積單位,分別是厘米2、分米2、米2,也知道厘米

  2﹤分米2﹤米2,現在我們就用所學的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用適當的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或米2)填空。

 。1) 一張火車票的面積約24( )。

  學生結合實際經驗,火車票很小,所以是24厘米2

 。2) 一張手帕的面積約4( )。

  手帕的面積比較小,可以用厘米或分米,這里的數字為4,所以用分米

 。3) 一塊黑板的面積約3( )。

  黑板的面積比較大,要用最大的單位:米2

 。4) 校園占地面積約5000( )。

  校園的.面積很大,要用三個單位里面最大的,所以是5000米2

 。5) 一個鉛筆盒蓋的面積約140( )。

  鉛筆盒蓋的面積約為1分米2,但這里的數字是140,所以只能用最小的單位,是140厘米2

  (三)總結

  本節課主要學了三個面積單位,厘米2、分米2和米2,還學習了在不同的條件下三個單位的合理運用,知道怎樣運用面積單位,同學們本節課學習得很好。 作業:練習冊

  課堂設計說明

  認識面積單位是在學生學習了什么是面積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這一內容的關鍵是讓學生學習三個面積單位,真切的了解1厘米2、1分米2和1米2具體是多大,形成具體的概念,能在實際生活中合理的運用三個面積單位。在課堂教學中注重讓學生聯系生活實際,學生自己動手、動腦,這樣學到的知識才能印象深刻,避免死記硬背。

  板書設計

  認識面積單位

  邊長為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厘米2,讀作1平方厘米。 邊長為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分米2,讀作1平方分米。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3

  教學內容:

  面積與面積單位(《現代小學數學》第六冊)。

  教學目的:

  1.使學生認識并理解面、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會用面積單位度量較規則的平面的面積大小。

  2.培養學生學會合作、探索的精神及動手操作的能力,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面積的含義及常用的面積單位。

  教學難點:

  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認識面、面積。

  1.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嗎?我們偉大的祖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誰知道我們國家國土的面積有多大?

 。960萬平方公里)

  對,你們說,我們國家國土的面積大不大呢?那什么叫面積呢?

  今天我們就學習這個內容。

  板書:面積

  2.認識物體表面。

  同學們,我們學習時用的桌子、書本、黑板,我們看到的樹葉、玻璃、門等等都可以叫做什么?(物體)

  出示:(一本數學書)這也是一個物體,看一看老師摸的是什么?(數學書的封面、表面)

  許多物體都有它的表面。例如:黑邊的表面,桌子的表面等等。誰還能舉例說明哪些是物體的表面?請同學動手摸一摸。

  3.物體表面的大小。

  (1)讓學生比一比黑板面、數學書的表面,說一說哪個面比較大,哪個面比較小?(黑板的表面比較大,我們就說黑板的面積大)數學書的表面比較小還可以怎么說?

 。2)舉例:桌子的表面和練習本表面哪個大,哪個。

  通過比較,我們可以發現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我們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

 。3)誰能說一說什么是課桌的面積?

  4.平面圖形。

  在過去的學習中,你認識了哪些圖形?

  這樣的'圖形我們都可以叫做平面圖形。

  5.平面圖形的大小。

  誰大誰?說明平面圖形也有大有小。

  平面圖形的大小,也叫做面積。

  6.什么叫做面積?誰能用一句話總結一下。

  二、通過實踐操作,認識面積單位。

  1.比較面積大小,引入面積單位。

  結論:長方形面積大,正方形面積小。

  想一想:怎樣進行比較?有哪些方法?(同組的同學合作進行)

  讓學生說自己的比較方法及結果。根據學生可能出現的比較方法,運用投影片顯示比較過程。

 、僦睾

  ②剪下各自多余的部分

 、垡苿釉僦睾

 、茱@示長方形比正方形多出的部分面積

  方法二:介紹數方格的方法。

  長方形有10個方格,正方形有9個方格

  比較面積的大小也可以用數方格的方法。是不是方格數相同面積就一定相等呢?

  出示:

  讓學生看上面的兩個正方形,雖然都是9個小方格但面積大小不一樣。

  比較面積大小光數方格還不夠,必須要有一個統一的規定,這就是我們要學的面積單位。(同時板書)

  1.認識平方厘米。

  (1)讓學生拿出手中的一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認識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寫作1cm2.

 。2)說一說1平方厘米有多大?舉例說明。

 。3)讓學生有“平方厘米”作單位,量一量自己橡皮有多大?

  2.認識平方分米。

 。1)讓學生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

  認識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寫作1dm2.

 。2)說一說:1平方分米有多大?舉例說明。

 。3)讓學生用“平方分米”作單位,量一量自己的文具盒有多大?

  3.認識平方米。

  出示1平方米大的白紙,請一位學生量一量它的邊長。

  認識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寫作1m2.

  三、鞏固練習。

  1.填寫不同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1)學校操場的面積大約是500( )

 。2)一本數學書的封面的面積大約是400( )。

 。3)一張北京晚報的面積大約有20( )。

  2.判斷題。

 。1)小明身高165平方厘米。 ( )

 。2)教室的地面面積大約48平方分米。 ( )

 。3)教室的門高2平方米。 ( )

 。4)一塊手帕的面積大約是4平方分米。 ( )

  3.練一練

  四、作業:(略)

  五、課后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學生對面積這一概念有了深刻的認識,對面積單位也有了了解,教學效果比較好,學生對新知識掌握得比較好。但個別學生判斷題做得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課下自己進一步理解和思考。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4

  [教學內容]

  《九年義務教育》第7冊第134頁—136頁《面積和面積單位》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際觀察,觸摸等實際操作活動理解面積的含義。

  2.通過測量認識面積單位,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

  3.引導學生細心觀察,有序操作,培養學生認真嚴謹的學習習慣和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面積的意義,認識面積單位。

  2.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的表象.理解面積的意義和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準備硬紙片圖形若干個:圓片、長方形、正方形等。

  [教學過程]

 。ㄒ唬┣榫皩,引發主題

  師:同學們,我們先來欣賞一幅有趣的畫(跳水運動員—田亮),大屏幕出示畫,這幅畫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現在老師給這個畫加上邊框,求邊框的長度就是求什么?(周長)如果老師再給這幅畫配上玻璃,要多少玻璃還是求周長嗎?那又是求什么?(面積)你知道什么是面積嗎?想弄明白嗎?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面積。(揭示課題)

  【評析:教師聯系現實生活情境引入,有效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由于問題生成建立在學生已有的經驗基礎上,使得學生對新概念的出現不會感到陌生。這樣既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興趣,有能為學生較好地理解新知作好鋪墊。】

 。ǘw驗建構,生成感悟

  1、面積的概念

 、賻煟赫埻瑢W們在教室里找一找物體的面,并且摸一摸,比一比,看你們能發現什么。

  師:你能舉例說一下嗎?(板書:物體的表面大小)

  師: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根據你的觀察,什么物體的面比什么物體的面大呢?請小組互相說一說。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交流生活經驗,進一步明確物體的表面有大有小。

  ②教師出示: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圖形,你又發現了什么呢?

 。ǖ谝粋圖形是一個長方形,而第二個圖形只有三條線段)

  師:能比較它們面的大小嗎?

  生1:不能比較,因為第二圖形不完整。

  生2:第二圖形不封閉,它的'大小不能確定。

  師:只有封閉圖形才能比較它們的大小。

  板書:封閉圖形

  師:你們知道還有哪些圖形是封閉圖形?

  師:角是封閉圖形嗎?

  師;你能添上一條線段使第二個圖形變成封閉圖形嗎?

  教師根據學生的意見,在第二個圖形上補畫一條線段,使它變成長方形。

 、劢處煟何矬w的表面有大有小,封閉圖形也有的大有的小,我們把這種大小就叫作面積。

 。ㄍ瓿砂鍟何矬w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

  齊讀面積的概念。

 、芙處煶鍪緢D形

  師:愛心、笑臉和樹葉任意兩個圖形比較大小。

  兩個長方形圖形比較大小。

  讓學生比較每組圖形的大小,并要求說出比較的方法。

  教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觀察法、重疊法

  2、通過探究,認識面積單位

  a、探討為什么選用正方形作為面積單位的形狀

 、、設疑:課件出示圖形:(3×5,2×7的兩張長方形)

  師:哪個長方形的面積大?

  生答略

  師:同學們的意見不一樣,我們能不能借助學具來幫忙。

 、、小組合作

  出示合作思考要點:①你組可用什么材料或學具來比較圖形1和圖形2的面積大。竣谠谶@幾種比較方法中,你組認為哪一種方法最合理?(學生四人合作討論,教師巡視)

 、切〗M反饋:通過小組操作,你們認為它們的面積哪個大?

  生齊回答:是圖1的面積大。師:你們是用什么方法比較的?

  小組派代表交流方法。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剪拼法,擺圖法和數格法。

  師:這幾種方法中,哪種方法最合理?

  生1:我們組認為是正方形擺最好,用圓、長方形擺有空隙。

  生2:我們認為用剪拼法好。

  生3:剪拼法不好,若是黑板面和課桌面不能剪。

  師:現在我們的意見統一了嗎?得出數正方形的個數最合理。

  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演示剪拼法和擺正方形法(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

  3、認識統一單位比較標準的必要性。

  課件出示:猜猜誰的面積大?游戲:看格子,猜面積。

  師:有兩個圖形,一個擺9個正方形,另一個擺15個正方形,哪個面積大?

  學生:15個正方形的面積大,因為它的格子多。

  師:是嗎?緊接著出示兩個長方形的圖形。

  生(驚訝):啊!原來是這樣呀。

  師:想要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需要統一的面積單位來測量(板書:面積單位)。

  3、常用面積單位的認識

 。1)、建立面積單位的表象。

  師:請閱讀一則小資料(課件播放:文字呈現配合畫外音)。你能從中知道什么?

  為了方便面積的測量,國際上常用三種方格:面積為1平方米的方格、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方格。

  為了方便面積的測量,國際上常用三種方格:面積為1平方米的方格、面積為1平方分米的方格、面積為1平方厘米的方格。

  生1:我知道了國際上通常用的是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這三種常用的方格。

  生2:我明白了比較面積大小時經常采用三種固定的方格。

  生3:那個大號的是1平方米的,中號的是1平方分米的,小號的是1平方厘米的。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5

  教學目標:

  1.通過實踐操作和演示,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認識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初步感知它們的實際大小。

  2.握比較面積大小的方法:觀察法、重疊法、測量法等。

  3.發展學生的直觀形象思維,初步建立一定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實踐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

  正確理解面積的含義。

  教學難點

  面積意義的理解。

  教學準備:

  教師——實物(課本、積木、墨水盒、水杯等)

  學生——四人一組,直尺,剪刀等

  教學過程: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一)感受物體表面的大小。

  1、談話引入

  師:同學們,今天老師要請你們參觀老師的新家,(出示新家平面設計圖)請同學們觀察一下,你能看出,哪個房間最大,哪個房間最小嗎?

  師:剛才你們說的客廳最大大,衛生間小,等等,其實是指房間地面的大小,如:客廳的大小就是這塊藍色地面的大。粡N房的大小就是這塊黃色地面的大小,那衛生間的大小就是…………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與面有關的知識——面積。

  板書課題的一部分“面積”

  2、感受生活中的物體表面的大小

  師:拿出數學書,一起摸摸數學書的封面,(帶著學生一起活動)現在同學們所摸到的這一塊就是數學書封面的大;再摸摸學具盒的蓋子的表面,這一塊就是學具盒這個表面的.大;再摸摸課桌的桌面,這一塊就是課桌桌面的大小。

  師:草稿本的封面的大小是指的那一塊呢?(學生摸一摸)

  師:誰想來摸摸黑板的面?感覺怎樣?是不是很大一塊,這一大塊就是黑板這個面的表面。

  師:現在,請同學們觀察一下,數學書表面和黑板的表面,哪個大,哪個小?

  師:當兩個物體的表面大小相差比較明顯時,可以直接用觀察得出結論。這種比較方法叫觀察法。

  師:現在請同學們,看看你們手掌的表面,再跟同桌的同學比比看,誰的手掌大,誰的手掌小。(分組活動)

  師:哪個小組來匯報一下比較的結果?(請兩組)

  師:你們是怎么比較出來的呢?(師:我看見,你們是把手重疊在一起比的。)

  師:其實,當兩個物體的表面的大小相差不明顯時,可以用一種“重疊”的方法進行比較。這就是“重疊法”。(請兩個學生示范)

  師評價小結給出面積的一部分定義:

  師:通過剛才的活動,我們發現每個物體都有自己的表面,有的物體表面……,有的物體表面……,還發現了比較它們表面大小的方法,真能干。這些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師:數學書封面的大小就是數學書封面的面積,粉筆盒這個面的大小就是粉筆盒這個面的面積。你能像老師這樣,指出并說出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嗎?(請幾名學生說)

  (二)感受平面圖形的大小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積,黑板的表面是什么形狀呢?(長方形)那像長方形這樣的平面圖形有大小嗎?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ǔ鍪疽唤M平面圖形:有封閉的和未封閉的圖形)

  師: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說說哪些圖形你能確定它的大?

 。ㄈ绻麑W生能及時分辨出來,就直接請同學回答;如果不能就分組討論一下,再回答)

  師:為什么這些圖形無法確定它們的大小呢?

  師:對,這些圖形有缺口,四周沒有圍起來,所以無法確定它們的大小,只有像這樣四周圍起來的圖形才有大小,這些圖形叫做封閉圖形。

  師:你能說出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是指的哪一塊嗎?(課件演示)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將面積的定義補充完整)

  板書:物體的表面或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齊讀面積的定義。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面積單位

  師:現在,我們知道了什么是面積,F在,我們再看看老師的新家,你們能比較出廚房和衛生間的面積大小嗎?

  師:看來,同學們的意見不一致呀?那我們來驗證一下吧!老師已經按照一定的比例,將廚房和衛生間的面積縮小成了兩張彩紙的面積,咱們通過比較這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就可以判斷廚房和衛生間面積的大小了。

  師:你有辦法比較這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嗎?(學生發表意見)

  師:其實,我們可以借助學具擺一擺,再比較它們面積的大小。

  (活動要求:4個同學一組;選擇合適的學具擺一擺,比較出兩張彩紙面積的大小。)

  學生分組活動。(師巡視觀察、指導)

 。ㄔ谛『诎迳嫌涗泴W生匯報的情況)

  黃色(廚房)粉色(衛生間)

  正方形長方形方格紙圓

  師:為什么不用圓來擺呢?

  師:用什么圖形測量最合適呢?為什么?(多請幾名學生說)

  師:在測量圖形面積時,用正方形最合適。因為它擺起來沒有縫隙,它四條邊的長度是一樣的,面積也很好計算。

  (課件出示用大小不一樣的正方形來擺得出的結論)

  師:他們比較的結果正確嗎?為什么?

  師:選擇測量標準時,除了最好選用正方形以外,還應注意什么?

  師:說得真不錯,也就是說,在測量面積時,必須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是面積單位。(揭示課題的第二部分“面積單位”。)

  師:剛才我們用的那樣的一個正方形也可以看作一個面積單位。為了使用和研究的方便,人們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呢?請帶著這兩個問題看數學書73、74頁,從這里邊找到答案,并把它們勾畫出來,小聲地讀一讀。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6

  教學內容:

  “想想做做”第3到8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更形象地理解面積單位,能直接計量或估計面積大小,逐步提高對物體表面或平面圖形大小的直觀判斷能力。

  2、使學生產生對數學的親切感,產生進一步學習的愿望。

  教學準備:

  若干個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復習

  問:我們學習了哪幾個常用的面積單位?

  老師板書:平方厘米平方米平方分米

  問:這三個單位用在用時要注意適宜,那你認為怎樣算適宜?

  二、鞏固練習

  1、做第3題

  說清要求

  集體校對。

  2、完成第4題

  說清楚要求

  3、做第5題

  理解題目意思

  4、做第6題

  讓學生理解題目意思估計面積大約是多少平方厘米。

  5、完成第7題

  問:周長是指什么?

  集體交流。

  交流后對比周長和面積的不同求法。

  5、完成第8題

  說清楚畫的要求。

  三、完成思考題

  要求說明一下。

  四、小結

  今天你有什么收獲?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 篇7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舉例等活動,初步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及平方分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含義和實際大小。

  2、在學習活動中培養對數學的興趣,增強與同學的交往、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實際大小的表象。

  教學難點:

  建立起1平方厘米、1平方米、1平方分米的表象。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新課。

  1、出示操場平面圖,內有籃球場圖,旁邊還有一個較小的體育器材室圖。

  師:從圖上可以看出,操場大約有6個籃球場那么大。你能學著老師的說法一句話嗎?

  2、談話:剛才有同學說他的課桌面有×個書本那么大,有×個文具盒那么大,有×張正方形紙片那么大,別人聽了能明白他的課桌有多大嗎?如果別人根本不知道課本有多大,他的文具盒蓋有多大,他手中的紙片有多大,就不可能知道他的課桌有多大,F在,全世界已經規定了統一的面積單位,那就是: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那么,這些面積單位各有多大呢?下面我們分別進行研究。(板書課題)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拿出兩個正方形(邊長分別是1厘米、1分米),測量他們的邊長。

  提問:通過測量,你有什么發現?

  根據學生回答,講述: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厘米,平方厘米用符號c㎡表示。(板書:平方厘米c㎡)

  摸一摸:1平方厘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接近1平方厘米?你手上的哪一部分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厘米?

  畫一畫:畫一個面積是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說一說:出示課本78頁上的`兩個正方形,說一說它們的面積各是多少平方厘米,并說說自己是怎樣想的。

  2、讓學生拿出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講述:邊長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分米,平方分米用符號d㎡表示。(板書:平方分米d㎡)

  比一比:用手比劃1平方分米有多大?

  想一想: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分米?

  3、談話:請大膽猜測教室里黑板的面積有多大?

  你覺得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作單位去測量怎么樣?那么較大的面積單位你認為應該是什么?怎樣規定它的大小?

  根據學生回答,揭示:邊長是1米的正方形,面積是1平方米。

  舉例:日常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面積接近1平方米?

  三、鞏固應用。

  1、做“想想做做”第2題。

  (1)學生獨立填寫。

 。2)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并指名匯報。

  2、舉例說明哪些物體的面各用哪些面積單位測量比較合適。

  四、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學會了什么?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問題嗎?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06-01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08-22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精選18篇)12-16

《面積單位》教學設計03-09

《面積和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精選5篇)09-08

《面積和面積單位》的教學設計(通用15篇)03-06

面積單位教學設計(精選11篇)02-03

面積和面積單位08-10

面積與面積單位教案05-27

面積的教學設計04-18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在线精品亚洲国产 | 亚洲欧洲精品成人久久曰影片 | 中文字幕自拍偷 | 好吊妞国产欧美日韩免费观看在线播放 | 日本中文字幕一区精品在线 | 色婷婷色偷偷色天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