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

時間:2021-06-13 18:28:00 教學設計 我要投稿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

  同學們,你們看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以后,對作者奧斯特洛夫斯基在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革命斗爭中致殘以后,又能寫出鼓舞了數代人的名著而感佩不已,讀了美文《我與地壇》之后,為史鐵生身殘志堅直面人生并成了有一定名氣的作家而拍案贊嘆。你們是否知道大洋彼岸的美國有一位世界著名盲人女作家、教育家?她就是海倫凱勒(投影顯示作者事跡簡介)。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

  眼睛是心靈的門窗。它既是人們攝取外界信息的最主要渠道,也是人們發送信息的重要工具之一。秋波一送,表達千般風情;眼神一瞥,會有萬種暗示?墒蔷哂姓R暳Φ娜四隳芟胂竦玫揭粋永遠處于黑夜中的盲人對光明是何等的渴望嗎?讀了海倫凱勒感人肺腑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以后,你肯定會有所體味。你將會為自己擁有視力而慶幸,將會懂得熱愛生活,將會知道珍惜生命、關愛人生。

  學習要求

  1、理清文章思路,整體把握全文結構,全面理解課文內容。

  2、品味重點語句,體會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對待生命的積極態度。

  3、深刻領悟文章蘊涵的人生哲理,從中獲得有益啟迪。

  學習的側重點是體味作者質樸的語言、洋溢的誠摯美好的感情,體悟其中深刻的哲理。

  自讀程序

  1、整體感知課文

  要求學生運用速讀方法,瀏覽課文,抓住文章線索,理清文章思路,領略課文大意。課文雖然較長,但線索分明,條理井然。開篇設問總領全文,接下來依次寫三天看的內容,最后述說感受。自讀時,抓住文章結構特點,理清文脈,就能快速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

  2、精讀理解課文

  整體感知領略課文內容僅僅是自讀的初始,應當在此基礎上運用精讀的方法細讀課文,方能控其精妙。這一階段要抓住課文的關鍵語句和典型材料揣摩玩味,從而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例如,假如看到東西的第一天,作者第一眼要看的是那些“好心的、溫和的、友好的、使我的生活變得有價值的人們”。而這其中首先“長時間凝視”的是她的啟蒙老師——安妮莎莉文麥西夫人。作者為什么這樣寫?這些材料中暗示了怎樣的人生哲理呢?

  3、朗讀體味課文

  聲情并茂的朗讀是體味文章思想感情、感受文章語言之美的最有效方法。這篇文章語言質樸、親切動人,洋溢著作者對生活、對人生、對人類的真誠而崇高的情感。惟有認真地朗讀,才能體味這語言的優美、情感的熾熱和境界的崇高。

  4、品讀感悟課文

  品讀是閱讀深入的一種重要方法。它要求聚神凝思對作品認真閱讀,細心品味,咀嚼賞鑒,吸收營養。就課文而言,應重在感悟其樸實語言中所釋放出的對生活、對人生的極大熱情和凝聚其中的關于生命的深邃思考。文章作者從其盲人的獨特角度,表達對生活和人生的深切關愛,同時對某些生理功能健全的人漠視人生、消極生活的態度提出了善意規勸。言出肺腑,深含哲理,啟人思考,發人猛醒。

  (解說:閱讀的過程也是追尋作者思維軌跡的過程,是一個對文本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據此,我們對自讀程序作了如上設計。這樣既遵循了人們認知的一般規律,也符合學生解讀文本的特殊規律。在自讀過程中輔之以一定讀書方法的指導,對學生養成獨立閱讀能力,進而自奮其智讀書求知是大有裨益的)

  自讀點撥

  為幫助學生把自讀引向深入,教師應當進行必要的指導和點撥。點撥中除了進行一些讀書方法的指導之外,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體悟課文的結構美、語言美、感情美和哲理美上。

  文章思路清晰,板塊分明。課文以設問開篇總領全文,接下來按時間先后寫了假如能有三天視力該看的東西和看后的感受,層次井然。即使是其中的一天,也以時間為序排得有條不紊。正是這選材精當井然有序的描述,才使豐富多彩的內容,叫人讀來非但不感駁雜,反而覺得意猶未盡。文章結構之妙的另一方面是作者真摯的情感洋溢于全篇字里行間,如同粘合劑把文章各板塊牢固地整合為統一的有機體,全文渾然天成。

  文章篇幅較長,讀來卻令人興味盎然,除了其結構的特色之外,語言的樸實美也是其重要因素。文章語言字字出自肺腑,句句娓娓動聽,如行云流水,親切自然,感人至深。其最成功之處表現在對世人無端地浪費生命、無意間虛擲天賦的規勸上。語重情長的熱忱諫言中,沒有一絲教導的口吻,沒有一點訓誡的語氣。作者從一個獨特的盲人角度,懷著滿腔熱情,運用委婉的妙語,做出真誠的規勸,做到了藥良而不苦口,言忠而不逆耳。

  (一)認真閱讀課文完成下列問題。

  1、從課文中歸納出假如有三天視力作者所要看的東西并思考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作者是以怎樣的態度和感情來對待生活的?

  2、認真閱讀作者真誠規勸世人的語句,談談其語言藝術的效果和其中蘊涵的哲理。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解答下列問題。

 、賽垡蛩固共粌H是一個有造詣的小提琴家,而且還能彈一手好鋼琴。最意味深長的`動人情景是,他常常同普朗克在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彈鋼琴者,是量子論和相對論共同構成了20世紀物理科學兩大支柱。在科學上,他們共同描繪了物理學的一幅優美和壯麗的圖景,在音樂藝術中,他們同樣能奏出扣人心弦的樂曲。

 、诔魳吠,愛因斯坦還推崇文學。他熱愛莎士比亞、歌德、海涅、陀斯妥耶夫斯基和蕭伯納的作品。在他青年時代,他常常同友人在一起朗誦海涅的《哈爾茨山游記》。大家知道,高斯是18、19世紀的德國偉大的數學家,可是在愛因斯坦心目中,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聽聽他的自白吧:“陀斯妥耶夫斯基給予我的東西比任何科學給予我的都要多,比高斯還多!”愛因斯坦如此重視藝術的作用,對于我們從事教育和自然科學的人來說,不是可以引起一番深思嗎?

  ③在他的心目中,藝術和科學之所以具有永久的魅力,并不是因為它們是兩個閃閃發光、可以放在口袋里永遠占有的金幣,而是兩個無限的、永遠也沒有終點的世界。從事藝術和科學的最大樂趣不是占有,而是不斷地追求。

  1、為什么說愛因斯坦同普朗克一起演奏貝多芬的作品,是最意味深長的動人情景?

  2、下列說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愛因斯坦之所以推崇藝術,是因為他認為科學和藝術都是值得永遠追求的世界。

  B、藝術與科學有著共同的目標,所以追求科學美的人同時鐘情于藝術美。

  C、愛因斯坦和普朗克共同描繪了物理學的壯美圖景,在音樂藝術中也配合默契。

  D、認為文學藝術在提高人們的精神境界上遠遠勝過科學,是愛因斯坦認為陀斯妥耶夫斯基比高斯更重要的原因。

  參考答案:

 。ㄒ唬1、解答時要抓有代表性的材料,體會作者對光明的渴望之情和對待生活、對待人生的積極態度。2、見自讀點撥的有關內容。

 。ǘ1、兩位科學家的心目中,科學和藝術是互通的、互補的,他們共同描繪了物理學的優美圖景,又一起奏出扣人心弦的樂曲,使人們看到了科學與藝術的互補和統一。2、B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教學設計06-1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教學設計05-1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教學設計11-02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06-16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教學設計模板05-18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教學設計05-01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優秀教學設計08-18

假如給我光明作文04-07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練習 教案教學設計12-06

久久综合国产中文字幕,久久免费视频国产版原创视频,欧美日韩亚洲国内综合网香蕉,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免费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一区 | 三个少妇的按摩中文字幕 | 亚洲精品视频久久 | 亚洲国产rv精品一区二 | 亚另类在线观看 | 婷婷在线免费公开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