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花蕩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積累尖利、能耐、悠閑、寒噤、陰慘、仄歪、央告、轉彎抹角、月明風清、張皇失措等詞語,掌握字音、字形和詞義。
2.了解作者及故事發生的背景。
3.了解本文的故事情節、人物及環境特征,感受其傳奇色彩。
能力目標
1.把握故事情節,體味這個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掌握解讀敘事性作品的方法、思路。
2.賞析文中老頭子這個人物形象,把握其英雄性格。
3.揣摩文中景物描寫的句子,并分析其作用。
德育目標
從文中智勇雙全的老頭子,投身革命的大菱、二菱,葦塘里堅持抗戰的隊伍身上,學習他們不怕艱險、豪邁樂觀、斗志昂揚的英雄品格,我們有理由相信:英勇的中國人民是不可戰勝的。
●教學重點
1.通過體味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感知老頭子的英雄性格。
2.揣摩文中如詩如畫的景物描寫。
●教學難點
探究問題: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的?如何理解老頭子過于自信和自尊一句中的過于二字?
●教學方法
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通過反復誦讀,把握故事情節,在復述中再現文章內容,感受其傳奇色彩。在熟悉內容的前提下,對文章進行美點追尋,賞析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景物描寫,感受作品的美。
●教具準備
多媒體、錄音機、示范朗讀磁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朗讀課文,把握故事情節,感受課文內容的傳奇色彩,并探究傳奇色彩表現在哪些方面。
[教學步驟 ]
一、導語 設計
設計(一)
同學們,你們一定聽到過許多英雄的故事吧,今天我們要講述的是一個抗日英雄老頭子的故事。一個干瘦的老頭,手無寸鐵,孤身一人,可以玩十幾個鬼子于掌股之間,置他們于死地,可謂智勇雙全,讓我們走進《蘆花蕩》去見識見識這位神奇的老人。(板書文題)
設計(二)
請大家翻開課本前面的彩色插圖《白洋淀》,白洋淀共由一百四十余個淀組成,占地面積四十多萬畝,水道縱橫,蘆葦萬頃,俯仰吐穗,風光旖旎。面對浩淼的淀水和一望無際的'葦田,我們可曾想到這里曾是抗戰的大舞臺,上演了無數個英雄的故事,讓我們在蘆花叢中,尋找英雄的足跡,追隨他們高大的身影。
二、作者、作品簡介
多媒體顯示:
孫犁,現代小說家、散文家!栋籽蟮砑o事》是他最負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創作風格的一部小說與散文合集。它主要反映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和建國初期,冀中平原和冀西山區一帶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進行戰爭、土地改革、勞動生產、互助合作以及移風易俗的生活情景。作品從多方面勾勒了時代和社會的歷史風俗畫,以明麗流暢的筆調,秀雅雋永的風格和豐富的勞動者的鮮明形象,在讀者中引起了強烈反響。其中《荷花淀》《蘆花蕩》等反映抗戰時期的作品,已成為廣泛流傳的名篇。文藝界甚至以其為現代文學的一種風格流派的標幟,視為荷花淀派的主要代表作。
三、朗讀課文,整體感知文意
1.多媒體顯示白洋淀優美風光,聲屏播放課文朗讀,學生聽讀,感受課文內容。
教師提示需要積累的詞語(多媒體顯示):
辨明字音:
提防(dī fɑnɡ) 竹篙(ɡ。) 葦塘(wěi) 瘧子(yào)
寒噤(jìn) 吆喝(y。 he) 一梭機槍(suō) 躥(cu。)
仄歪(zè) 趴(pā) 扒(bā) 颯(sà)
轉彎抹角(mò)
辨析詞義:
寒噤(因寒冷而哆嗦)
仄歪(傾斜、歪斜)
張皇失措(慌慌張張,不知怎么辦才好)
2.學生自讀課文,復述故事情節,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選兩位同學復述故事,其余同學補充、評價。
教師點撥:故事情節是小說的一大要素,復述時應抓住主要人物老頭子,他活動在敵人監視的葦塘里,老頭子的主要活動構成了整個故事內容的框架。
明確:一個干瘦的、眼睛特別明亮的老者撐著一只小船,無數次地穿過敵人的夜間封鎖,為游擊隊運輸糧草、護運干部。他不帶一支槍,甚至也不穿一件像樣的衣服(除了那件藍色的破舊短褲),只靠那只靈巧的篙和水鴨子似的游水本領,在萬畝葦塘里穿梭馳騁,從未發生一次意外?苛怂久缀头属~的香味,才和歌聲一起從葦塘里飄出來;靠了他,淀里淀外的交通聯絡才得以維系。
學生在教師的示范下接著復述故事情節的后半部分,即最精彩的部分。以但有一次,卻發生了意外開頭,續說下文。
四、美點大追尋
引導學生對作品進行一次美點大追尋,讓他們用自己的眼睛發現美,用自己的心靈去感受美,用自己的語言去描述美。
1.教師以記者的身份采訪同學讀這篇小說的感受,要求同學用我喜歡 ,因為 這樣的句式說話。
學生各抒己見,暢談閱讀的感受。
可能出現的答案有: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情節,因為它具有濃濃的傳奇色彩。
我喜歡這篇小說的主要人物老頭子,因為他孤身一人捉弄并戰勝十幾個鬼子,本領神奇。
我喜歡這篇小說中的兩個俊女子,因為她們小小年紀便投身革命,大菱受傷后表現得異常堅強,是個真正的革命戰士。
我喜歡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因為它富于詩情畫意,比如天空的星星也像浸在水里,而且要滴落下來的樣子這樣優美的自然環境,多么令人賞心悅目啊!
我喜歡小說把嚴酷的戰爭與溫柔的水鄉結合在一起的寫法,因為它具有一種搖曳的美。
2.教師對同學的發言作總結歸納,明確這篇小說的美表現在三個方面,即情節、人物、環境描寫。
五、教師引導學生深層體味故事情節的傳奇色彩
1.要求學生就這個故事的傳奇色彩表現在什么地方的問題在小組內展開討論。
2.各小組組長代表本組發言,進行全班交流。
明確:表現在老英雄身上。老人年近六十,身體干瘦,卻神出鬼沒。無數次通過鬼子的封鎖線,保證了葦塘中部隊的供給,保證了部隊的戰斗力,就是因為他,敵人的陰謀總不能得逞。
表現在老英雄的英雄行為上。老人手無寸鐵,獨自一人,竟把十幾個鬼子打得頭破血流。
3.深層探究
提問:這篇小說是如何渲染英雄故事的傳奇色彩的?
學生思考,討論。
明確:
(1)作者用強烈的反差來渲染老英雄的傳奇色彩。
一方面寫條件,敵人的監視封鎖非常嚴密,老英雄年近六十,身體干瘦,而且不帶一枝槍。另一方面寫老英雄的精神與業績。精神,是那么悠閑自得,異常自信;業績,是使敵人的封鎖全部落空,保證了塘內物質的充足與聯絡的通暢。兩方面的巨大反差,使老英雄富有傳奇色彩。
(2)英雄的行為更富有傳奇色彩,作者主要用兩個方法加以渲染。
先用女孩的懷疑來反襯。大菱受傷后,老人發誓說:他們打傷了你,流了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們十個人流血。后來又說等到天明,你們看吧,而女孩卻一再懷疑,先不答話,后來竟說這么大年紀了,還能打仗?寫女孩的懷疑,有襯托作用,顯出了老頭子英雄行為之奇。
后來敘述打鬼子,也只交待打鬼子的過程,而不寫他事先已設好圈套;寫打鬼子的過程,只寫老人的行動,也不寫其用意,就在剝蓮蓬、繞小船中,巧妙地痛擊鬼子。讓人讀后才恍然大悟,越回味越感覺這場英雄行為富有傳奇色彩。
六、布置作業
熟讀課文,完成研討與練習一、二、三題。
【蘆花蕩第一課時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蘆花蕩》 教學設計06-23
蘆花蕩教學設計05-26
《蘆花蕩》教學設計12-06
《蘆花蕩》教學設計12-06
蘆花蕩教學設計08-04
《蘆花蕩》教學設計11-11
蘆花蕩教學設計12-04
《蘆花蕩》第一課時教學設計11-25
《蘆花蕩》課程的教學設計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