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挑戰設計未來教學設計
一、導入新課
師:學習有壓力、考試出現焦慮這都是中學生的正常現象,但不適當的學習壓力、考試焦慮往往與我們對學習的態度密切相關,那么,我們應該樹立怎樣正確的學習態度呢?(開門見山式)
二、學習新課
1、說一說:學生閱讀并思考課本P86問題:你贊成誰的觀點?說出你的理由。
請2-3位同學回答。要求闡述清楚在學校是學習,在社會上也要學習的理由。
——結論:我們的一生都離不開學習,學習是一生的責任和義務。
2、寫一寫:課本P86我對學習的認識
1老師講解“學”、“習”的含義:
“學”就是通過讀書、聽講、觀摩、思考等,掌握已有的知識。
“習”是實踐。即在學得了理論知識之后就要照著去做。
實際上,“學習”是學、思、習、行的總稱。
2請三名學生談對學習的認識后,請大家寫在課本P86方框內。
(對學習的認識,每個學生可能不一樣,但基本理解如下:)
一般地說,學習是學習者把外界的經驗、知識、信息內化為自身素質的過程,這是一個個體的心理過程,是一個消化吸收的過程,猶如人總是要把外界的食物經過消化吸收,變為自己的血肉之軀,使自己成長起來一樣。
掌握知識本身不是學習的目的,也不是學習的終結。在學得知識之后,把它運用于實踐,解決實際問題,并且把它推向前進,創造出新的知識來,這才算完成了一個完整的學習過程。
小結:我們即將結束九年義務教育的學習,但我們的學習并沒有結束,我們將進入一個新的起點。
3、查一查:什么是學習型社會?什么是終身學習?并把它們記錄下來。
學生通過預習已經查閱到這兩個概念。或根據情況由教師查閱后報念,學生抄寫:學習化社會是美國學者羅伯特哈欽斯于1968年首次提出的。所謂學習型社會,就是有相應的機制和手段促進和保障全民學習和終身學習的社會,其基本特征是善于不斷學習,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積極向上的社會風氣。
1994年11月由歐洲終身學習促進會提出并經 羅馬會議同意的終身學習的定義是“終身學習是21世紀的生存概念”。“終身學習是通過一個不斷的.支持過程來發揮人類的潛能,它激勵并使人們有權力去獲得他們終身所需要的全部知識、價值、技能與理解,并在任 何任務、情況和環境中有信心、有創造性和愉快地應用它們”。
三、課堂總結:(號召性)
學習型社會需要我們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終身學習對中學生的要求是:要珍惜在學校學習的機會,養成主動學習、培育持續學習的習慣,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初中畢業以后,無論選擇升學還是就業,都是發展之路。從學校走向社會后,終身學習有助于我們成為一名優秀的勞動者,更有助于我們不斷開拓新的發展天地。終身學習,成就自己美好的未來;人人學習,成就祖國輝煌的明天!
【迎接挑戰設計未來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我的未來》教學設計12-06
未來的橋教學設計10-16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11-02
相信未來的教學設計11-17
《宇宙的未來》教學設計12-18
《未來的橋》的教學設計10-06
《未來的學校》教學設計04-17
相信未來教學設計12-25
《宇宙的未來》的教學設計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