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1~5》教學設計參考
第一課時《認識1~5》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1~5,會用1~5這5個數表示物體的個數,認識1~5教學設計。
2、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3、培養觀察和語言表達能力。
二、預計教學時間:1節
三、教學重難點
知道1~5的先后順序,會正確讀、寫1~5。
四、教學活動
(一)創設情景,激發學習興趣
師:同學們,你喜歡去動物園嗎?你喜歡動物園里的小動物嗎?育才小學一年級(1)班的同學也去野生動物園參觀了。小朋友們可開心啦!讓我們一起來瞧一瞧他們看到了那些小動物吧。
(二)看圖認數、讀數,從現實中抽象出數
1、教師:找找動物園里有哪些動物?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學生小組內交流,教師有意識引導學生按不同事物類型分類數書,有序觀察。)
2、學生匯報,教師一邊貼圖片和相應的數字卡片)
2、教師:圖中還有什么?他們的數量各是多少?
3、教師:同學們說的很好!像同學們說的一樣,生活中許多事物的個數都可以用數來表示,比如太陽的各種個數可以用1表示,2頭犀牛可以用2表示,2棵小樹也可以用2表示。你會想老師這樣說嗎?
4、認讀1~5,同時讓學生找出自己相應的數字卡片擺在桌子上。
(三)反饋實踐
1、教師說一個數字,學生用小棒表示。你還可以用其他方式表示這個數嗎?
2、老師拿出3個蘋果,你能用你喜歡的方式表示和老師同樣多的蘋果數嗎?
從抽象的數中再回到實踐中去,讓學生通過表學具進一步體會數的基本含義,在操作與實踐中逐步形成數的該奶奶,發展數感。
(四)感知數的順序
1、逐次感知1~5的順序
教師示范,學生跟著擺。
先擺1個圓片,再擺1個圓片,是幾個?這個2匙怎么來的?
再擺一個,是幾個?
依次感知3、4、5的來源。
2、整體感知
(1)出示點子圖,請你給它排排隊。
請兩名學生上講臺擺,其他學生在下面擺。
(2)擺好后,提問:5的前面一個數是幾?3的前面一個數是幾?后面一個數是幾?
然后同坐相互問答。
(3)從1數到5,在從5倒數到1。
借助點子圖容納給學會算能夠整體感知數與數之間的`橫向關系。
(五)開放性活動
1、聯系生活,說說日常生活中那些事物可用1~5表示?四人小組小朋友說說。
2小結:生活中有很多物體的數量可以用1、2、3、4、5來表示。
3、游戲:
(1)這個數在2的后面,可能是幾?還可能是幾?
(2)這個數在4的前面,有可能是幾?
(3)這個數在3的后面,而且在5的前面,可能是幾?還有可能是其他的數字嗎?為什么?
(六)認一認,寫一寫
師生共同概括出1~5的形狀特征,指導學生練習書寫。
(七)初步感知第幾個和幾個的區別
在黑板上擺出5只不同的小動物圖片,問一共有幾只?第一只是什么?……
(三)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圈一圈
2、下面的數字你認識嗎?請把寫有你認識的數字上面的小旗子圖上你喜歡的顏色。
上面一共有()面小旗子,有()面小旗子涂上了顏色。
3、請你把與數字同樣多的部分圈起來。
4、先數一數,照樣子畫下來。
5、請你把與圖中數量相同的〇涂上顏色。
【提高練習】
6、請你選出表示5的圖,在圖后的〇里畫上☆。
【拓展練習】
7、每人用一條毛巾,你知道帳篷里有幾個人嗎?
第二課時《比大小》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認識“〉”、“〈”、“=”,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2、培養觀察、分析和表達能力,滲透一一對應的思想,教案《認識1~5教學設計》。
二、預計教學時間:1節
三、教學重難點
認識符號“〉”、“〈”、“=”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數的大小
三、教具學具準備
猴子分水果圖,猴子、梨、香蕉、桃子圖片。
三、教學活動
(一)呈現課本主題圖,組織學生觀察,教師創設故事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1、有一天,猴子靈靈過生日,他請了好朋友來家里慶祝。它一共請了幾個朋友?它為大家準備了什么水果?每種水果各有幾個?怎樣整理可以讓大家一眼就能看出哪種水果夠吃,那種水果不夠吃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思考)
(二)動手操作,學習“〉”、“〈”、“=”
1、學生用學具卡片按自己的想法,擺放小猴和3種水果
2、學生展示自己擺放的結果,師生共同擺出書中的象形圖,并寫上相應的數字
3、學習“3=3”
(1)一只小猴子說:我喜歡吃桃子,可我們每人能吃到一個桃子嗎?
(2)一個猴子吃一個桃,3只猴子要吃3個桃子。桃子夠嗎?猴子的只數和桃子的各數由什么關系?(它們一樣多,同樣多、相等)
(3)教師:表示兩種東西一樣多,我們可以用符號“=”表示,并在圖下面寫上“3=3”并教讀這個式子。
4、學習“3〉2”
方法與前面相同,告訴學生3比2大可以用“〉”表示,說說大于號的形狀,
5、學習“3<4”
方法與前面相同。與小于號比較,借助形象的比喻幫助學生記憶大于號的用法,如“大嘴對大數,尖角對小數”等。
6、區分“〉”和“<”
(1)區分兩種符號
用手勢表示不同等符號,教師說名稱,學生用手勢表示
(2)教師說名稱,學生用小棒擺出來
(3)5以內的數字比大小,填上正確的符號
(三)小結
1、這節課你學會了什么?
2、我們比較數的大小時,可以用關系符號“〉”、“〈”、“=”來表示。比較物體多少的時候,可以用一個對應一個的方法進行比較。
(三)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課本第18頁做一做第1題。
引導學生看圖后說說書中是怎樣比長短的?(用數格子的方法)
2、填空
(1)左邊擺2個梨,右邊擺1個蘋果,填()〉()
(2)左邊擺4朵花,右邊擺3個梨。填()〉()
(3)左邊擺3個蘋果,右邊擺5朵花。填()〉()
3、完成書練習二第21頁第5題
4、在□里填數。
6、在□里填數。
【提高練習】
7、完成書練習二第22頁第6題
8、5〈
【拓展練習】
9、這里有1、1、2、3、4、5、=、〉、<這些數字和符號,用這些數字和符號組成各種不同的式子。
第三課時《第幾》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情景體驗和參與,感知自然數序數的含義,知道自然數除了可以表示物體的多少,還可以用來表示事物的次序,
2、能夠正確用幾個和第幾個表達意思,體會基數和序數的區別。
3、培養觀察和動手操作的能力。
4、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二、預計教學時間:1節
三、教學重難點
正確用幾個和第幾個表達意思,體會基數和序數的區別。
四、教學活動
(一)笑話引入新課,激發興趣
古時候有一個人特別能吃,一天他到一家燒餅店吃燒餅,他吃了一個不飽,又吃了一個,還不飽,直到他吃完第四個才覺得飽了。這是他拍拍肚皮,嘆了口氣說:哎,要是知道吃第4個能飽,先吃第四個該多好!
這個人說得對不對?為什么?
(二)學習新課
1、呈現課本主題圖,組織學生認真觀察畫面之后,以小組為單位,每個人都說說圖中有哪些人?一共有幾個?
如果以穿紅衣服的阿姨排第一,再說說誰排第二,小聰后面的解放軍叔叔排第幾?最后一位叔叔排第幾?
2、小組代表匯報
3、思想教育:看到聰聰一個人排隊買票的情景,同學們除了知道一共有5個人在排隊買票,以及每個人的位置,你們還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引導學生明白,自己已經是小學生了,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在外面要養成遵守公共秩序、文明守紀的好習慣。
4、動畫展示:穿紅衣服的阿姨走后,后面的人依次上前。
(1)教師:這時有幾個人?誰排第一?小聰排第幾?他后面對2位叔叔排第幾?
讓學生再次在具體的環境中區分“幾”與“第幾”,同樣先在小組中交流,再全班交流。
(2)教師操作課件,出示正確答案,強調觀察的順序和方向。
(三)鞏固練習
【基礎練習】
1、完成書第18頁做一做第12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再匯報。
2、動動手,深化感知
(1)學生拿出4個正方形學具片和1個圓片,先獨立擺一擺,把擺的結果在小組中說說,看看圓片可以放在那些位置。
(2)把圓片放在第二的位置,可以怎樣擺?
(3)討論:為什么把O放在第2的位置會產生2種不同的擺法?
【《認識1~5》教學設計參考】相關文章:
《1~5的認識》教學設計01-30
1―5的認識教學設計04-09
《1-5的認識》教學設計06-16
教學設計2:1~5的認識09-03
1-5的認識教學設計09-03
《1-5的認識》教學設計07-06
教學設計3:1~5的認識09-03
小學數學《1~5的認識》教學設計07-07
《練習1》教學設計參考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