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雨點》的教學設計
《小雨點》的教學設計
一.活動目標
1. 通過教師示范后,能理解詩歌內容,能準確讀出“沙,在,張,嘴,上,池”的讀音,能理解動詞“張,搖,拔”
2. 通過直觀教具演示,能帶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3. 通過教師的指導,激發幼兒觀察事物的興趣,發展幼兒的思考能力,讓幼兒進行詩歌仿編。
二. 活動準備
1. 在小黑板上寫上詩歌
2. 編一個手指操(雙手向上舉起,讀到“小雨點,沙沙沙”時,手掌向下甩動)
3. 找一些關于下雨自然圖片,有目的引導幼兒觀察
三.活動過程
(一)手指操導入:教師一邊讀這首兒歌一邊做手指操。
(二)對幼兒說:我們今天來學習一首關于雨的兒歌,題目叫做《小 雨點》
(三)為了提高幼兒學習的積極性,教會幼兒簡單的手指操,并在教師的示范下進行:
① 教師泛讀兒歌,幼兒小聲跟讀
②同步跟讀
③ 教師和幼兒一起一邊做簡單的手指操一邊讀
④ 男女小朋友分組讀
(四) 提問幼兒:
①今天我們學習什么詩歌?
②小雨點落下來是什么樣的聲音呢?
③小雨點都落到哪里去了?
④小雨點落到花園里,花兒怎么樣了?(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張嘴巴)
問完這個問題接著問:除了花兒會樂得張嘴巴還有什么也是樂得張嘴巴?(激發幼兒想象)
⑤小雨點落到魚池里,魚兒又怎么樣了?(重點引導幼兒理解“搖尾巴”)
⑥小雨點落到田野里,麥苗怎么樣了?(重點引導幼兒理解“向上拔”)
問完這個問題接著問:除了麥苗會樂得向上拔,還有什么也是會向上拔呢?
(五) 教師結合剛才的問題然后說:小雨點,沙沙沙,有的落到了花園里,花園的花兒樂得張嘴巴,它多開心啊;有的`落到了池塘里,池塘的小魚樂得搖尾巴,小魚多高興啊;有的落到田野里,田里的麥苗樂得向上拔,麥苗它要長高了!那么小朋友們知道小雨點還能落在什么地方嗎?(這時借助下雨的圖片,讓小朋友們觀察)
(六) 教師結合下雨的圖片示范仿編一段
例: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泥土里,種子樂得發了芽。
小雨點,沙沙沙,落在池塘里,青蛙樂得呱呱呱。
示例完后對小朋友說:小朋友們都觀察到什么了,小雨點還能落到哪里去,誰又會怎么樣呢?剛才老師模仿了一段,有哪個小朋友可以把自己觀察到的說出來呢?
然后引導幼兒大膽,合乎邏輯的想象。
A、讓幼兒自由說
B.請個別幼兒說
之后引導幼兒把新編的詩句組成新的詩歌內容
(七)教師小結,評價幼兒仿編的表現,鼓勵幼兒課后繼續仿編。
【《小雨點》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雨點》教學設計07-07
小雨點教學設計范文05-21
《小雨點》《雨后》教學設計07-04
小雨點跳舞教學設計03-29
《小雨點》語言活動教學設計12-13
《小雨點》教學設計5篇04-21
小班語言《小雨點》教學設計05-22
小雨點教學設計范文(精選6篇)04-03
《小雨點》西師版教案教學設計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