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我愛秋天》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新課程標準要求《品德與生活》教學應回歸生活,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使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的培養內在統一。《我愛秋天》這一課的設計,將活動作為載體,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主動探究,通過體驗生活獲取知識,從而達成教學目標。因此,在設計時,我把生活直接搬進課堂,學生通過眼的觀察、耳的聆聽、嘴的品嘗、鼻的聞嗅、手的觸摸,多方面的調動各種感官去認識秋天的特征,感受秋天的細微變化。讓學生在課堂中體驗生活,再加上教師的引導,促進他們對秋天各種經驗的總結提煉,加深學生對秋天美的理解,從而潛移默化地感受秋天的美,從內心深處迸發“我愛秋天”。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浙教版《品德與生活》二年級上冊第三單元《金色的秋天》中的第一課。本單元“金色的秋天”是繼一年級下“春天的歌”之后又一個反映季節變化的主題。秋天碩果累累,紅葉飄飄。那樹、那花、那果,無不讓人感嘆大自然造物的神奇,大自然獨特的景致激發起學生渴望親近大自然、擁抱大自然的情感。教材內有三個圖案:第一個圖案重在表現的是秋天樹葉顏色的一個變化過程,從綠到帶黃,到基本變黃。第二個圖案重點表現的是一個小女孩歡快地奔向盛開地菊花,側重點是花。第三個畫面則是表現秋天是個豐收的季節,圖片上品種豐富的各類果實豐收了。
【學情分析】
二年級的孩子,對秋天已有了些感性的儲存。而如何喚醒孩子們對生活的記憶,讓他們對秋天的認識更清晰,更有序,同時對秋天的特征有更為深刻的體驗,則是本主題內容的重點所在。
教學目標:
態度和情感: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觀感受秋天的特色,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體會為了秋的收獲,人們付出的辛勤勞動,能珍惜勞動成果。
行為和習慣:通過尋找大自然中秋季的細微變化,使學生對探索大自然充滿興趣。培養學生自覺地運用感官了解事物的特征、仔細觀察周邊事物變化的能力。
過程和方法:通過秋之源、秋之旅、秋之贊、秋之悟等活動,在小組合作和探究過程中,讓學生發現美,熱愛秋天。
知識和技能:讓學生簡單描述秋天的特征,初步培養觀察能力,探究能力等相關技能。
教學重、難點:
重點:引導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感受秋天的季節特征,培養熱愛大自然的情趣。
難點:學生能夠深刻體會秋季之特征,特別是能夠感受到秋天豐收的喜悅。
課時計劃:
第1課時(共3課時)
課前準備:
1、PPT課件
2、每個小隊一份探究記錄卡。
3、每個小隊一袋樹葉、幾張白紙。
4、秋天的果籃一份
教學過程:
一、秋之源
1、補充小詩。
一片樹葉飄啊飄,好像小鳥空中飛。幾片樹葉飄呀飄,好像蝴蝶在舞蹈。片片樹葉飄呀飄,咦?燕子飛走了,蝴蝶不見了。啊!我知
2、秋姑娘悄悄地來到了我們身邊,帶來了秋的氣息,孩子們你們發現我們的生活,身邊的事物有了什么變化?[學生由自己的生活經驗來訴說自己的真實感受,教師從衣著、氣溫、飲食等方面指導學生。]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簡筆畫出學生眼中的秋天:天氣涼,樹葉變黃、紅、飄落等等】
二、秋之旅
過渡:秋姑娘可是個神奇魔術師,所到之處,無不充滿了奇妙與驚喜。讓我們跟著秋姑娘的步伐,一起走進大自然,去感受秋天的美好吧。
(一)學習小隊報到:花園小隊、田野小隊、果園小隊。
(二)出示探索小要求
1、隊員們要用看、聽、聞、嘗等適合的方式去觀察和感覺秋天
的氣息。【教師板書:看、聽、聞、嘗】
2、匯報的時候要把所有的發現精彩的展示出來,可以寫,可以畫,也可以模擬聲音等等,用學生喜歡的方式來展現。
【出示溫馨小提示】
(三)各小隊進行探索感受,教師根據情況進行指導。
指導點:
1、花園隊的同學可以引導認識可以嘗的花有哪些,怎么食用。
2、田野隊的隊員們可以談談農作物的果實在生活中是怎么食用的。
3、果園隊的同學,除了桌子上的水果外,你們還可以補充其它的水果。可以說說果子摸上去的感覺,嘗起來的味道,也可以談談里面含的營養素。
(四)探索成果展示。
1、按照花園隊、田野隊、果園隊的順序進行展示。
2、引導學生學會傾聽,補充的東西要是前面同學沒說過的。
3、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PPT課件,加深學生的認知。
【小學語文《我愛秋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我愛秋天》教學設計范文03-29
小學語文《我愛綠葉》教學設計06-23
小學語文《秋天》教學設計10-24
小學語文《我愛故鄉的楊梅》教學設計06-21
《我愛學語文》 教學設計06-15
《我愛學語文》 教學設計06-15
小學語文秋天的雨教學設計06-20
小學語文《秋天的果園》教學設計12-03
小學語文《秋天的圖畫》 教學設計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