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漁村的變化》優秀教學設計
活動目標
1.了解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開放地區在不時擴大,由東部沿海地區向沿邊、沿江和內陸擴展,社會主義建設取得了輝煌的成績。
2.讓同學深切地感受改革開放給我們帶來的繁榮和美好。
3.培養同學的創新思維能力以和整理、運用資料的能力。
活動準備
1.搜集經濟特區的相關資料。
2.查找關于鄧小平同志為中國經濟的發展做出貢獻的資料。
活動過程
一、激情導入
1.教師出示各種糧票:大家見過這些糧票嗎?
2.教師:票證,作為一個時代的特征,曾經在人們的頭腦中留下過深刻的印象。凡是40歲以上的人都或多或少接觸或使用過糧票、油票、肉票、布票、工業品票等購物票。但使用最多、最早、對人們生活影響最大的就是糧票了。那時我國經濟很不發達,購買各種東西都要用票。而現在經濟生活飛速變化,商品十分豐富,各種票證就退出了歷史舞臺,糧票也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那么大家知道是什么會議使我國的建設進入了新時期嗎?
3.過渡: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在改革開放政策的指引下,我國的經濟改革進入歷史性新階段。為了推進改革,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先后建立了5.個經濟特區。我們先來看一看深圳經濟特區。
二、七嘴八舌話深圳
1.教師:同學們,你們了解深圳這座城市嗎,把你知道的說說看。
2.同學結合生活經驗和積累的資料說說自身所了解的深圳。
3.教師:沒錯!深圳在20多年前,還只是個總面積不到3平方千米,人口缺乏3萬,
十分偏僻、荒涼的小漁村。
教師引導同學閱讀教科書第30頁的文字資料。
4.同學閱讀后自由談感想,或談收獲,或提出問題,老師根據同學的問題提示他們閱讀教科書中的插圖,進一步開展討論。
5.小結:深圳之所以有今天,都是因為趕上了改革開放的這趟開往春天的.列車。
三、我向鄧爺爺獻隊禮
1.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導出鄧小平。
2.小結:鄧小平同志的“南巡”講話使改革開放浪涌潮疊,全國人民都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
四、我為您來當“導游”
1.教師:特區的迅速崛起,離不開國家的領導人的親切關懷。像深圳這樣的經濟特區,我國在東部沿海地區先后建立了5個。你說說它們的名字吧。
(深圳、珠海、海南、汕頭、廈門)
2.組織同學以小組為單位組成“旅行社”,把自身預先查找的有關這5個經濟特區的知識整理成導游詞。
3.開展“我來為您當‘導游’的活動”:每組派1~2名“導游”對一個經濟特區進行介紹。同時,“游客們”也可隨時補充。
4.評選優秀“旅行社”和優秀“小導游”。
五、方寸之間大學問
1.引導同學閱讀教科書第32頁的地圖。
2.教師:觀察這幅地圖,你有什么發現?
(除經濟特區外,我國還有另外一些對外開放的形式:沿海開放港口城市、沿海經濟開發區、沿邊境開放城鎮、沿長江開放港口城市;越是開放的城市經濟越發達,發展速度越快)
3.小結: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與發展,對加速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了重要作用,人民的精神面貌和生活水平有了顯著的提高。
六、你一言,我一語
討論:我國的改革開放政策,給家鄉帶來了什么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