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道德與法制《好方法事半功倍》教學設計
教師引導:
自主學習具體包括三個過程:自我指導、自我監控、自我強化。
請同學們自我反思并交流:
(1)我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嗎?
(2)我能根據實際制訂科學合理的計劃嗎?
(3)我能按照計劃持之以恒地實施嗎?
(4)我能對自己的學習過程、方法和結果進行正確的評價并及時地進行適度調整嗎?
(5)在學習遇到困難時,能采取恰當的途徑尋求幫助嗎?
(6)在學習過程中常常需要父母和老師的督促嗎?
教師引導:
如果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較強,老師希望你能繼續保持;如果自己的自主學習意識和能力還比較薄弱,要根據自主學習的特征,逐步擺脫對家長和老師的依賴,逐步培養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做學習的主人。
(設計意圖:通過兩段小品的對比,讓同學們對自主學習能有一個直觀的認識和情感上的認同,通過小品的分析,能從中看出自主學習的一些特點,為同學們今后開展自主學習舉出了一個榜樣和引導,進而由他人反思自我,通過自我反思感悟自主學習的必要性。)
活動一:思維碰撞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我們的課堂也在發生著許多變化,“翻轉課堂”“E學習”“微課程”等教學方式應運而生,給我們的學習帶來了機遇和挑戰。請同學們參加辯論:
正方觀點: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給我們帶來機遇。
反方觀點: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給我們帶來挑戰。
(設計意圖:通過辯論讓學生能夠全面認識基于網絡的自主學習方式,充分發揮新學習方式的優勢,規避不利影響。通過本環節,培養初中生運用辯證的觀點和批判性思維方式進行分析、比較、評價,從而提高思辨能力。)
活動二:活動感悟
環節一:頭腦風暴
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場《雞蛋挑戰地球,科學撞出智慧》的競賽。
比賽規則介紹:將熟雞蛋從講臺處自由落體到地面,外包裝裝置不超過30克、體積不大于10×10厘米,保證落地不碎。要能贏得比賽,首先必須具備一定的創新能力。
現在就請各個小組就雞蛋撞擊地球不碎提問。
1.雞蛋應該用什么樣的裝置才能抵消對地面的撞擊力?
2.降落傘這樣的裝置是不是更容易解決問題?
3.有哪些輕便的材料能夠讓雞蛋減輕對地面的撞擊力?
教師引導:
為什么有些同學沒有提出問題?有些同學卻提出很多問題?有沒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助我們發現問題?
(這里可以引導學生從能提出很多問題的同學身上平時的一些習慣和表現找出善于發現問題的方法)
師生歸納:
留心觀察你周圍的世界,尤其是留意構成事物特色的東西。
對平時非常熟悉的事物多問幾個為什么。
比較相互有關聯的事物,尋找其中的差異。
關注公眾關心什么,和同學們討論最多的是什么。
關心社會和科學發展的動態。
(設計意圖:通過頭腦風暴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疑問,從而認識到疑問是探究的前提,引導學生去關注現實生活。)
環節二:現場比賽
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將你所列的問題一一進行解決,如果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些疑問還可以向身邊的理化老師請教。最后請將設計畫在白紙上,并且在圖上標明需要用什么材料,為什么這么設計。設計好后就動手開始制作裝置,綁在雞蛋上。
下面開始抽簽并且進行比賽。比賽的時候分為兩個環節:
第一步:將圖紙投影到屏幕上,并且將本組的設計意圖向全班同學和評委闡述。
第二步:現場投擲雞蛋。邀請理化老師擔任評委。評委將依據雞蛋的完好程度和闡述設計意圖的科學性、合理性給小組同學打分,并給分數最高的前3個小組發小獎品。
師生歸納:
發現問題固然很重要,可如果僅僅發現問題,卻不去嘗試解決問題,也不能推動科技的進步與社會的發展,所以在發現問題之后,我們要嘗試去解決問題。
環節三:交流感受
教師引導:
剛才同學們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把雞蛋裝置設計好了。請同學們交流下剛才大家的合作學習的感受。我們要進行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必須注意哪些問題呢?
師生歸納:
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智慧和長處,將這些智慧和長處集中起來,我們就能夠更好地去認識和改造世界。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員自覺承擔責任和義務,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員之間相互鼓勵和支持,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員之間相互關愛和幫助,良好的合作需要成員有奉獻精神等。
(設計意圖:通過活動比賽和交流感悟的方式,可以讓同學們認識到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價值,讓同學們學會探究學習,知道合作中彼此互相關心、齊心協力,從而真正有效合作,發揮合作的功能。)
同學們,希望你們在以后的初中學習生活中能夠學會用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等新的學習方式去開辟學習新天地,做學習的主人。
【教學小結】
漫畫賞析——認識到轉變學習方式的重要性。
小品賞析——了解自主學習的含義和特征。
思維碰撞——全面認識新型學習方式的優點和不足。
活動感悟——了解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重要性及方法。
課后拓展:
自主學習:“接受學習和發現學習”的對比,總結這兩種學習方式給自己帶來的益處。
【教學點評】
本課教學以活動為主,旨在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和理解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課堂運用漫畫導入,理由在于進入初中以后,隨著課程的增多,學習任務的增加,由于生活閱歷不同,個性不一,適應能力不同,認知水平差異,學生會出現漫畫中的情形。通過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的教學情景,引發學生思考產生以上現象的原因,從而讓學生認識到會學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課更強調課的活動性、開放性、生活性以及活動過程的生成性,強調讓學生在生活性的活動中去體驗、去感悟,生成積極的情感反應,在活動中獲得經驗,在活動中獲得新知。本課通過小品表演、自由辯論、科學實驗等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體驗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重要性,認識到只有善于觀察、發現、思考、合作、探究,才能更好地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
道德與法治作為一門德育課程,其持有的知識觀、教學觀和學生觀要求教師教學實踐發生改變。教師在組織教學時應該清晰地認識到:必須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經驗基礎,尊重學生的個人感受和獨特體驗,全方位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地探究學習從而建構新的認知結構,同時在教學過程中要設計鮮活的、密切聯系學生生活的教學情景,切實地為學生形成正確的生活態度、良好的道德和科學素質打好基礎。兒童是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并得到各方面的發展的,重視課程與兒童生活世界的聯系,有利于他們構建真正屬于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道德品質。
【初一道德與法制《好方法事半功倍》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道德與法制教學計劃03-28
道德與法制的教學計劃09-07
七年級道德與法制的教學設計12-13
道德法制教學計劃03-27
《道德與法制》的教學計劃范文01-11
道德與法制201708-16
道德與法制的說課稿02-22
父母教育孩子的事半功倍方法11-25
《道德與法治》教學設計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