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務型教學的教學設計
一、 設計思路和依據
1. 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
任務型語言教學(Task-based approach)的研究始于20世紀80年代。Prabhu在印度南部的Bangalore進行了一項強調交際法的實驗(Bangalore Project),提出了許多任務類型,并把學習內容設計成各種交際任務,讓學生通過完成任務進行學習。Prabhu (1979)認為當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任務上時,學習的效果更加有效。隨著研究的深人,任務型語言教學于90年代在理論上逐步成熟。在最新的國家英語課程標準中,首次提出了“任務型”的教學途徑。它明確指出:提倡任務型教學模式,把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落實在教學過程中,提倡體驗、實踐、參與、交流和合作的學習方式,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強調學生能用英語做事情,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避免單純傳授語言知識的教學方式,建議盡量采用“任務型”的教學途徑,使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產生語言的習得,并達到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目的。所謂“途徑”指的是一種教學原則或理念,而不是某種具體的教學方法。這種教學途徑實際上可以認為是以應用為動力,以應用為目的,以應用為核心的教學途徑。形象地說,就是“為用而學,用中學,學了就用”。任務型教學是一種與新課程標準理念相匹配的,有助于落實新課程標準的教學途徑。
2. 教學設計的思路—以英語短文的閱讀理解為范例
本文所選取的范例來自于人教版高一英語第二單元的課文閱讀部分English around the world。本教學設計以任務型教學的理論為基礎,以英語閱讀為背景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 教學思路是按照英語閱讀理解的思路來展開的。影響閱讀理解的因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閱讀目的,學習者的角色和閱讀材料類型。這些因素實際上是影響閱讀理解的變量。不論客觀條件怎樣,教師手頭的閱讀材料一定要新穎,跟得上時代。題材的覆蓋面要廣,但重復的體裁沒必要多做,這樣對于他們的閱讀能力提高事半功倍。另外,訓練方法不能太呆板、單一。傳統的“單詞——課文——句法——語法——練習”法,以及教師給現成的材料,讓學生閱讀后核對答案了事的方法會使得教師教得機械,學生學得乏味。學習者閱讀時需要運用不同的策略來進行閱讀理解。讀到一段文章,學習者要從中獲取特定的信息,例如文章的主要內容,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結果等細節性內容,但是獲取的策略是不一樣的。獲取文章的主旨大意,學習者是對輸入的語言進行加工的過程,通過對語言材料的處理,形成語言的表達,即輸出。在輸入到輸出的過程中,大腦要進行注意、記憶、思維、信息處理等一系列的加工活動,而獲取細節是任務的理解以及有效完成任務的表現,是完成任務中材料與想法的轉換過程。在閱讀實踐中,學習者的角色主要依據學習者是否主動要求參與的。例如,在讀一段文章時,學習者精神高度集中,盡力獲取文章的主要意義,完成既定的任務,當完成的任務準確率較高時,會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同時也掌握了一種閱讀策略。不同的閱讀材料采用不同的閱讀策略。
二、教學目標
1. 知識目標
詞匯的記憶和應用:通過課文的閱讀和理解,能夠將本單元的詞匯學會并達到融會貫通的使用。
英語閱讀方法:通過對課文的閱讀,教師可以教授給學生英語閱讀的技巧,循序漸進的培養學生的英語閱讀能力。
情感因素:通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生獲得了英語閱讀的內容建構,同時教師也了解了學生對于英語知識及文化背景知識和文章本身的內涵的興趣和了解度,以便教師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設計的調整和計劃的改變。
三、任務分析
根據任務型學習理論的原則,教師布置給我學生的任務需要強調以學生為主體,提倡“意義至上,使用之上”的教學原則。傳統的英語閱讀理解的模式:呈現(presentation)--練習(practice)--運用(production)”。任務型教學閱讀理解的模式:運用(production)中的綜合運用式練習,用來鞏固所學的語法結構,語言功能或詞匯。而在任務型教學中,學生通常以完成任務的活動開始學習,等任務完成后,教師再把學生的注意力引到活動所使用的語言上,并對學生所使用的語言進行糾正和調整。
四.教學重點
在任務型教學模式的指導下,閱讀和理解課文所表述的內容,完成于課文內容有關的任務,例如文章的主題大意,細節表述,作者的觀點等內容。
五.教學難點
1. 閱讀理解文章的'內容,對于具有初步英語閱讀能力的高一學生來講,不是最大的難點。最大的難點是文章中出現的字詞句的用法,尤其是一詞多義,固定句式,長短句,復合句等的結構問題
2. 英語文章的閱讀技巧,例如快速閱讀中的跳讀法(skimming)和略讀法(scanning)及精準閱讀(intensive reading)時遇到的細節表述題型。
六.教學方法
1. 任務型教學法(task-based teaching method)
2. 合作學習 (cooperative teaching method)
3. 傳統的講授法 (illustrating teaching method)
七.硬件配備
1.多媒體設備Multi-media devices,
2. 教學課件PPT document
3. 高一英語課本 (text book)
4. 教師教案及教學計劃 (Teaching documents and planning)
八.教學流程
1. 熱身 (warming up),教師講解和課文有關的英語背景知識。英語作為西方很多國家的官方語言,已經在世界各地得到廣泛的使用,而且使用與不同的領域,科學技術及文化交流等方方面面。英語語言從發音,詞匯及語法方面,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略有不用,舉例介紹。
2. 和本文相關詞匯的引入(words introduction)。詞匯的導入主要是為了幫助學生加快閱讀速度,在閱讀過程中,不會因為陌生詞匯的阻礙而降低閱讀的速度。
3. 任務的布置 (task-based theory used in the tasks-set process)。
閱讀前任務:瀏覽任務的內容: 例如:根據課文內容判斷正誤,根據課文回答問題,根據課文內容填空,匹配等任務;
閱讀中任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文章的閱讀及相關的任務(tasks);
閱讀后任務:總結檢查完成任務的準確性和有效性。
九.板書設計
主要以展示教學課件ppt documents 為主,黑板上僅限于書寫相關的詞匯或者課件上沒有呈現出的內容。
十.教學創新點
任務型教學法應用在英語閱讀理解教學中,主要是體現了“做中學”“以學生為中心”(students-oriented teaching method)的原則。摒棄了傳統的英語閱讀理解的教學方法,例如翻譯法(逐字逐句的拆解,翻譯及解釋),讓學生以自主的形式學到英語閱讀理解的技巧和策略,以及文章內容所包含的內涵。此種教學模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增加學生學習的效率,英語文化的普及程度較高,更利于原版英語文章的閱讀順暢。
十一. 教學反饋
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后,利用幾分鐘時間,以口頭訪談的形式和學生進行了面對面的交談,對于任務型教學法應用于英語閱讀的課堂模式中,學生的反饋和看法。大多數學生認為此種教學方法比傳統的翻譯法好,因為學生可以自主的調節英語閱讀的速度,最大限度的獲取自己想要的內容,以自己的閱讀速度來完成任務,而不是在教師的牽引和限制下來,不加思考,等待答案。
【基于任務型教學的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談任務型教學的教案設計04-03
任務型教學的反思03-29
任務型教學方式的教學反思07-04
任務型教學的反思范文02-03
英語任務型教學心得04-17
任務型教學模式在俄語課堂教學中的設計論文07-04
任務型教學法在ESP教學的作用論文03-13
語文教學的任務教學設計10-24
任務型游戲教學研究論文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