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鏡子里的我教學設計
篇一:鏡子里的我.心理健康 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健康的生活單元的首篇課文,重在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的特點,從中發現自己的優點并學會接納自己。課文在邏輯上是認識自己的特點(包括相貌、像個、特長等)引申到不同特點的個體組成集體這樣一個較為深刻的道理。認識自己的特點分為兩大塊。一塊是讓學生認識自己的外表特點,主要通過“七色光”的第一部分和“聰明豆”的第一部分“喜歡你自己嗎?說說理由”達成。另一塊是認識自己的性格和特長,通過“聰明豆”的第二部分“你還有哪些方面的特點呢”達成。
本課由三個部分組成:
“七色光”從兩片葉子入手,讓學生通過照鏡子,念兒歌,比高矮,通過心理健康教育,初步知道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聰明豆”:出示了四幅具有不同相貌特點的兒童自畫像及自白,并請學生對著鏡子畫下自己的外貌,通過偏重于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指導,讓學生從積極的意義上認識自己,哪怕眼睛小、嘴巴大、相貌不算漂亮。同時進一步強化認識:每一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快活林”:設計了一個“集體完成指紋畫”的活動,每個人的指紋各不相同,而不同的指紋可以組成花朵。在活動中進一步偏重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許多獨一無二的人組成了我們的集體。
1.教學目標
(1)認識自己的優點并喜歡自己(相貌、性格、特長等)。(心理健康教育)
(2)知道自己是這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人。(心理健康教育)
(3)了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心理健康教育)
(4)初步學會相互尊重。(心理健康教育)
教學課時:
2課時
2.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完成教學目標(1)和(2),選擇教材中的七色光和聰明豆進行教學。
第二課時完成教學目標(3)和(4),選擇教材中的聰明豆和快活林進行教學。
3.教學重點、難點
充分認識自己的特點并接納自己,樹立自信。(心理健康教育)
。
4.教學準備
(1)教師: 鉛畫紙、五彩印泥
(2)學生:每人帶一面小鏡子
5.教學過程設計
第一課時
活動一:猜猜謎語,引入新課
1.猜謎語:“你哭他也哭,你笑他也笑。要問他是誰,他說你知道。”
2. 出示鏡子。
3.師:我這兒有一張我們班小朋友的照片,老師可喜歡他啦!想知道他是誰的照片嗎?
4.指名一學生上來看。
心理健康教育小結: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有意識地請了一位平時在班中不太引人注目的同學。由于他缺乏自信,在班中一直是沉默寡語,借此游戲,我也想給該生一點信心。
5.師:你看到了誰?
生(支支吾吾):是??我。
師: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對呀,老師喜歡咱們班的每一位學生,但老師更喜歡你。
6.師:剛才老師讓他看的是一面鏡子,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聊一聊“鏡子里的我”。
7.出示課題:鏡子里的我。
活動二:看看照片,了解異同——初步體驗
1.出示:“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同樣,世界上也沒有一個和你一模一樣的人,你相信嗎?”
2.出示雙胞胎的照片。(可以是班內,也可以是校內)
3.提問:他們長得像嗎?有沒有不一樣的地方?
4.仔細觀察小組成員的長相,有沒有長相一樣的?
5.心理健康教育小結:通過觀察,我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而我們這些不同特點的小朋友在一塊兒,就組成了一個集體—— 一(5)班。
活動三:照照鏡子,說出特點——加深體驗
1.看一看p3,圖中這些小朋友的長相有什么特點?
2.心理健康教育教育:聽一聽,他們是怎么介紹自己的。
3.心理健康教育小結:看來,我們要介紹鏡子里的我時,得把自己的外貌特征說清楚,尤其是自己獨一無二的特征。
4.學生照鏡子。
5.學生交流:你喜歡鏡子里的我嗎?說說理由。
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在這個環節中,教師要點撥學生善于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從而領會“獨一無二”。
5.心理健康教育小結:無論你是嘴巴大,還是眼睛小,那都是獨一無二的你,讓我們為自己拍手叫好。
活動四:畫畫自己,編首兒歌——鞏固體驗
1.照鏡子,畫自畫像,注意抓住自己的外貌特征。
2.自編兒歌。
總結
心理健康教育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明白了每個人的長相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喜歡自己,那時因為我是這個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那么,你除了相貌上和別人不同之外,還有哪些與眾不同的地方呢?下節課,我們繼續來交流自己的`特點。
第二課時
活動一:說說自己,介紹特點——再次體驗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了解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除了上節課講到的外貌不同,你還有哪些特點呢?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聊聊這個話題。
2.看書P4,圖中有兩位小朋友,從他們的動作中,你能看出他們有哪些特點嗎?
3.讓我們一起來聽一聽他們自己是怎樣介紹的。
4.心理健康教育教育:你有什么特點呢?
5.心理健康教育小結:通過剛才的交流,我們進一步了解到每個人不僅外貌不同,還具有各自的特點。
活動二、觀察指紋,了解異同——拓寬體驗
1,出示指紋。
2.師:在每個人的手指上,都有花紋各異的“圖案”,這就是指紋。
3.按按指紋,小組內觀察,每個人的指紋都一樣嗎?
4.指紋有什么用處嗎?
心理健康教育小結:通過剛才的觀察,我們進一步了解到,每個人除了長相不一樣,特點各一,連指紋也是不一樣的。
活動三:畫畫指紋,完成作品——動手體驗
1.完成指紋畫。
要求:把全班同學的指紋都按在鉛畫紙上,充分發揮想象力,把它變成一幅美麗的而且是獨一無二的指紋畫。
篇二:鏡子里的我.心理健康 教案
一、教學目的:
幫助學生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我,什么是對自我的正確認識,懂得什么是悅納自己。通過活動,引導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知道正確評價自己有利于身心健康。能夠接納自己的優缺點,充分利用自己的長處,使自己快樂地學習和生活。
二、教學過程
1.導入
同學們,老師知道大家都是樂于助人的好學生,今天,老師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小朋友,它最近的.心情不好,請大家幫助它。
2.學文明理
(播放課文錄音故事)
請每個同學對小黃鶯說句話,老師把大家說的話錄下來帶給小黃鶯。
(學生輪流發言的同時老師為學生錄音)
在我們的生活中在許多人,他們也有過小黃鶯這樣的煩惱,但是他們能正確的對待自己的問題。書中的課文就給同學們介紹了一名美國殘疾人的故事,請一名同學給大家讀一讀。
3.活動明理
(1)分角色表演“小馬過河”。表演結束后
A.請小馬說說開始時為什么不敢過河?
B.請觀眾說說后來小馬為什么又敢過河了,完成了媽媽交給的任務?
C.請演員與觀眾共同分析:如果小馬不了解自己的身高與能力,結果會怎么樣?
(2)模仿人物:請參加表演的同學盡量表現出被表演同學的特點與優點,然后請問同學們猜一猜被表演的同學是誰?這個同學還有什么優點?再請這位同學說說自己的優缺點以及自己的特點。
(3)發給每個學生一張圖畫紙,并將寫有形容詞的條幅貼在黑板上,請同學們參照詞語為自己畫像。
要求:畫得不好沒關系,但要在圖畫上表現出自己的優點。
沖動 順從 好奇 助人 獨立 愛爭論 細心 沉著 節約的 周到 合作 文靜 樂觀 固執 有效率的
4、總結全課
今天,同學們在活動中開始學會怎樣正確地找到自己的優缺點,回家后請你將課后[實踐園]中的話讀給媽媽聽聽,再把[實踐園]中的小報作好,把它貼在你的床頭,每天看看自己的長處,增加一份信心,就會增加一份前進的力量。 最后老師送給同學們一句話:要記住,不論美丑,世界上只有一個你。
【鏡子里的我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鏡子里的我》教案03-22
鏡子里的我作文(經典)08-29
(精選)鏡子里的我作文07-09
鏡子里的我作文07-06
作文:鏡子里的我01-27
鏡子里的我小班教案12-06
鏡子里的我周記04-28
鏡子里的我作文(必備)08-13
[熱]鏡子里的我作文08-15
鏡子里的我作文[必備]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