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文在山的那邊優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 了解朗讀詩歌的基本要求,做到讀音準確,停頓恰當,能初步讀出語氣。
⑵ 品味重點詞語的深層意義,理解詩歌蘊含的哲理,培養鑒賞詩歌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知道學生反復朗讀課文,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練形象的語言,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學活動,領會全詩所闡述的人生哲理。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樹立理想,并培養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奮斗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在朗讀訓練中品味揣摩語言,理解關鍵詞含義。
2、難點:
領悟詩歌的主旨。
【教學建議】
1、誦讀法:
詩人取象于群山和大海,表達一種新年,一個哲理,意象壯闊,詩意跌宕。通過反復誦讀,理解詩歌的思想感情和凝練形象的語言。
2、聯想想象法:
用于對詩中意象含義的的把握。詩中山與海對應,形成強有力的沖突,波瀾迭起,顯現出情感的起落。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語設計
有人把童年叫做夢幻的時代,的確,哪一個孩子不曾對未來抱有熱烈的企盼與遐思呢?一位來自大山深處的詩人,用詩的語言向我們訴說了他童年的理想與追求。讓我們一起走進山的懷抱,去探尋在山的那邊的世界。
(出示課題與作者)
二、詩體常識簡介
詩歌,與小說、散文、戲劇并列的一種文學樣式。語言凝練形象,具有節奏韻律,情感強烈,富于想象,可以朗誦。
三、學生默讀全詩,勾畫出詩歌的生字詞并疏解
注意本義與語境的區別,學生也可補充其他。
投影:
凝成 誘惑 一瞬間 隱秘 喧騰 癡想
四、聽范讀,學生體會誦讀中的語氣,停頓和情感表達
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給詩句加上節拍與重音,并試讀。
(教師板書第一節詩句)
請學生范讀第一節,并作評價。指導學生根據語意劃分節拍與輕重。
板書:
小時侯,我常伏在窗口癡想
──山那邊是什么呢? 向往
媽媽給我說過:海
哦,山那邊是海嗎? 疑惑
于是,我懷著一種隱秘的想望
有一天,我終于爬上了那個山頂 希望
可是,我卻幾乎是哭著回來了
──在山的那邊,依然是山
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
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 失望
媽媽,那個海呢?
五、體會詩句中蘊含的情感,結合詩局,說說應讀出怎樣的語氣
小結:通過品味詞語和詩句,我們感受到童年的我對山外世界的強烈向往與執著追求,以及挫折帶來的困惑、迷惘。
(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討論,以同樣的方法研究如何朗讀第二節。再由小組代表作示范朗讀。要求劃出節拍與重音,確定情感預期,感受詩中蘊含的思想感情。提示:在肯定、堅強的主旋律中,注意高低緩急的變化,高昂與低沉的錯落。 )
六、全班齊誦全詩
七、課堂小結
這堂課,我們不僅積累了不少精美的詞語,而且對詩歌語言凝練形象,情感強烈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學著用劃分節拍重音等方法正確朗讀詩歌。我國是詩的國度,古往今來流傳著大量優秀詩篇。有興趣課外找幾篇讀讀,相信你一定會喜歡上這顆文學的珍珠。
第二課時
一、導入設計
上節課,我們學習了詩歌《在山的那邊》,作者以凝練而形象的評議描述了童年的夢想。根據理解劃分節拍、重音,以恰當的語氣朗誦詩歌,是我們上節課的主要任務。接下來讓我們先一起來朗誦一次。
二、師生齊誦讀課文
三、品味語言,體會哲理
在預習中,許多同學摘錄了詩中許多精美的句子,有的還寫出了自己對精彩語句的理解和賞析,接下來讓我們共同哲學品味詩歌的語言。
要求:四人一組,每位同學都選一句喜歡的,優美或含義深刻的說說自己對該句的理解或其形象優美之處。
示例:山那邊的山啊,鐵青著臉,給我的幻想打了一個零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