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作者在人生成長的不同時期對大自然的種種感受,體會作者對大自然的純真的刻骨的熱愛之情,培養對大自然的感受力以及美好情感。
3.領悟作者細致觀察、感受生活與自然的方法。
4.正確書寫12個生字。。
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作者在不同時期對大自然的種種獨特感受。
教學時間
第2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大自然是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那里山清水秀,風景如畫。下面我們 來欣賞幾幅圖片。
多媒體展示大自然美景圖,學生欣賞。
師:大自然總是讓我們大開眼界,大飽眼福,甚至會讓我們浮想聯翩。所以有一個人面對大自然發出這樣的感嘆——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板書課題,生書空)
不改變原意,文題中的逗號可以用哪些文字代替?(是我)這里的我具體指的是誰呢?(宗白華)
多媒體展示宗白華資料,學生讀。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以美學家的眼光,哲學家的思想,詩人的筆觸結合而成的文章。首先,讓我們了解一下學習目標。
多媒體展示學習目標,學生讀。
二、檢查上節課內容
1、上板聽寫四字詞語
2、課文主要寫了什么?
3、這篇文章是按什么順序寫的?
3.找出作者在每個時間段,所見到的自然景物,所產生的特殊感受。 時間 景物感受
小時候 云、 湖山 幼稚幻想
少年時奇異的夢
青年時 海、萬山小城 詩情畫意
明確:所見之景是實寫,所生之感是虛寫。(滲透寫作方法)
三、自主學習,整體感知
童年時代
1.作者見到云聯想到什么?畫出相關的句子。
(教師指點學生朗讀,要讀出層次感,讀出想象的美感。)
指三名同學讀。師生共評。
師:小時候的作者除了喜歡一個人躺在石頭上看云,還喜歡和小伙伴們出去郊游,尤其是到了夜晚,大自然又讓他有了特殊的想象。
2.在風煙清寂的郊外和蕭笛聲聲的夜晚,作者的心情又怎樣?
(師范讀,小組之間比賽讀。)
3.你也曾有過作者的這樣的感受嗎?說一說。(練說)
四、合作交流,深入品讀
(一)少年時代:
師:隨著年齡的增長,作者的對大自然的情感也在發生變化,當作者到了少年時期,也就是我們現在這個年齡的時候,作者有了哪些奇異情感呢?
生齊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師:第3自然段內,有時間,也有作者的感受,但沒有具體寫出所見到的大自然的美景,結合你現在的年齡,替作者添補上他所見到的景物。說說你的奇異的幻想。(練寫)
師示范
(二)青年時代:
每組板前展示一個問題,每組派一生讀,一生匯報。
1、作者為什么喜歡海?為什么說“海風吹醒了我的心靈”?
(大海浩瀚無垠、氣勢不凡,大海是生命的發源地,與世界和生命之間關聯緊密,面對有這樣特征與內涵的事物,他的心靈受到震撼,思想與情感得到陶冶,升華出一種理性認識:世界是美麗的,生命是壯闊的。作者把這個過程稱之為“海風吹醒了我的心靈”。)
2、“一個長期的微妙的音符”是什么意思?
(熱愛和美在我生命中結成音符.)
3、華燈一成夢,明月百年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作者引用朋友的詩句,體現出他愛詩,寫詩,讀詩,因此作者“心中涌起詩意”)
師小結:無論是對大自然的朦朧之愛,還是詩化的情感,我們都看到了作者對自然感受不斷發展的心靈進程。但是從始至終,有一種情感始終未變,那就是對大自然的熱愛與贊美。
五、檢測
(一)給畫線的字注音 酷愛( )幼稚( ) 抒情( )攪動( ) 蒸發( )靈犀( )
(二)用句中帶點的關聯詞語造句
1、我小時候雖然貪玩,不愛念書,但對山水風景畫的酷愛是發乎自然的。
2、天上的流云,一會兒變成海島沙洲,一會兒變成峰巒湖沼。
(三)根據課文回答問題。
1、這篇文章的作者是( ),在他小時候,( )和()是他最親密的伙伴。
2、作者分別從哪幾個時期寫出了對大自然的種種感受?
(四)背誦自己喜歡的句子。
六、作業
小練筆:觀察自然中的一景,寫寫自己的感受
板書設計
4、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
時間 景物 (實) 感受(虛)
小時候 云、 湖山幼稚幻想 少年時 __________奇異的夢熱愛、贊美
青年時 海、萬山小城詩情畫意
【《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教科版《大自然,心中最美的詩》教學設計12-14
《我心中最美的感受》教學設計10-15
大自然的教學設計10-26
精選大自然教學設計10-07
《木蘭詩》教學設計12-16
木蘭詩教學設計11-16
《雜詩》教學設計06-09
木蘭詩 教學設計10-18
《與詩同行》教學設計12-17